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親愛的老爸,我想您!——父親去世十二周年祭

若羽飄飄

<h3><b>  我的爸爸叫曹夢蛟,生于1933年陰歷5月16日,初中畢業后考取了武清師范,從事教育工作十幾年,后從政,1993年從廊坊市政協常務副主席的崗位上退休。</b></h3><h3><b> 爸爸屬雞,今年是他的本命年,他是在上一個本命年離開我們的,2005年8月20日,那年他才72歲。</b></h3><h3><b> 十二年,一個輪回。我以為十二年的時間他已漸行漸遠,可他離我越來越近了,近的能感覺到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甚至他的所思所想。直到今天,當我也年過半百的時候才明白,他的血液一直在我身上流淌,他的品格、他的精神一直在影響著我、支撐著我,一刻都不曾離開。</b></h3><h3><b> 一位與我家有著40多年交往的姑姑,她曾多次對我說,你應該寫寫你的爸爸。其實這個愿望一直在,可遲遲不敢動筆,因為我不知道用怎樣的語言來描述他、解讀他,我怕辜負了他的深沉、他的胸懷、他的期待?更怕褻瀆了我們之間的父女情深。</b></h3><h3><b> 這些年我寫過很多關于母親的文字,可以說,這些文字信手拈來,或深情或詼諧,或詩歌或散文,感覺是輕松自如的,但爸爸是我心中的結,一個緊緊纏繞著心的結,痛著、愛著、愧疚著、思念著??</b></h3><h3><b> 爸爸和媽媽是同一天生日,只是媽媽年長一歲。自從1999年爺爺奶奶都過世后,我們才開始正式給父母過生日,每年陰歷5月16,是我們全家聚會的日子,也是父母最開心的日子。自從爸爸走后,每年媽媽生日的這一天,我都會想起天堂的爸爸,思念之情油然而生!</b></h3><h3><b> 因為工作的關系,父母兩地分居近20年,我們姐弟四人都是在這期間出生的。很小的時候,不知道爸爸和我們是一家人,總以為他就是常來我家小住的客人。爸爸每次回家都會給我們帶回點心、糖果,每次聽媽媽說爸爸要回來了,我們都特別興奮,奔走相告:爸爸要回來嘍,好吃的要來嘍,所以那個時期"好吃的"就成了爸爸的代名詞。記得有一年中秋節前夕,知道爸爸要回來給我們帶鴨梨,我們就在村口等啊盼啊,老遠看到爸爸騎車的身影,于是興奮得大喊:鴨梨回來了,鴨梨回來了。正因如此,爸爸成了我們最受歡迎的人。</b></h3><h3><b> 爸爸很享受每月四天和家人團聚的時光。受家族遺傳,三十多歲爸爸頭上就開始有了白發,每次回到家,他最享受的就是躺在炕上,幾個孩子抱著他的頭給他揪白頭發,揪完了還要數一數,看看比上一次是多了還是少了。這個溫馨幸福的天倫之趣一直堅持到他的白發再也揪不過來了。</b></h3><h3><b> 揪完白發,我們開始給爸爸梳頭發。爸爸的頭發很濃很蜜,又是當時很流行的分頭,頭發較長,我和姐姐就給他梳各種小辮子,梳了拆,拆了梳,樂此不疲,爸爸也樂在其中,任我們擺布。就這樣,我們一邊玩著爸的頭發,一邊和爸聊著天:</b></h3><h3><b> 女兒:爸爸,你家住在哪?</b></h3><h3><b> 爸爸:我住在廊坊。</b></h3><h3><b> 女兒:廊坊有狼嗎?</b></h3><h3><b> 爸爸:沒有,廊坊的廊不是大灰狼的狼。</b></h3><h3><b> 女兒:你家有小孩子嗎?</b></h3><h3><b> 爸爸:有啊,我家有兩個和你們一樣可愛的女兒。</b></h3><h3><b> 女兒:那你來我們家了,她們怎么辦?</b></h3><h3><b> 于是爸爸就開始給我們講他和女兒的故事,直到講到最后才聽出來他家的孩子原來就是我們幾個。</b></h3><h3><b> 孩子的心里,都住著十萬個為什么,這些天真的問題,從我和姐姐的童年一直問到了弟弟妹妹的童年。</b></h3><h3><b> 爸爸四十出頭那年病了,在家養病,我們卻很高興,爸爸終于可以天天在家陪著我們給我們講故事了。此時,我和姐姐、弟弟都上學了,家里還有個學齡前的妹妹每天圍著爸爸轉。妹妹想吃水果了,她就會問:爸爸,你想吃橘子嗎?,爸爸就會笑著說,想啊,拿兩個來。此時妹妹就高興的像個小蜜蜂,趕緊拿兩個橘子送到爸爸面前,爸爸接過來再遞給她一個,說太多了幫著爸爸一起吃吧。</b></h3><h3><b> 我曾問媽媽,我們小時候爸爸對我們親嗎,媽說,怎么不親啊,抱著就不撒手。說到這,我又想起以前奶奶常給我說起的一件事。我不到一歲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回家抱著我玩,后來不知怎的我就一個勁兒的哭,爸爸也不知如何是好,就使勁的顛著晃著哄我,可他越顛我哭的就越厲害,后來才發現是爸爸上衣胸前的口袋裝著一只蘸水鋼筆,筆尖朝上,正扎在我的胸脯上,每顛一下就扎一下。現在想想都疼,那么小的孩子能不哭嘛!前幾天去三姑家,三姑也提及此事,現在想來這也是一種美好的回憶。</b></h3><h3><b> 自從爸爸走后,這些甜蜜溫馨的畫面時常在眼前浮現,童年時代,雖然爸爸和我們相處的時間不多,但我們享受的父愛依然很飽滿!</b></h3> <h3><b>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需要照顧,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爸爸身體也出現了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決定舉家遷廊。1978年7月,我們全家終于在廊坊團聚了。<br /></b></h3><h3><b> 爸爸非常關注我們的學習,他從自己身上更加領悟到,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爺爺當年為了爸爸能讀完中學,毅然決然的把家里僅有的幾畝水耕地都賒了出去,所以爸爸說,他也要像爺爺一樣,供幾個孩子讀大學不惜一切,可惜的是我沒能給爸爸這個機會,這也是我特別愧對老爸的地方。</b></h3><h3><b> 姐姐76年初中畢業,那時還沒有高考,非農業孩子可以上技校,畢業就可安排工作。當時這是多少農村孩子羨慕的好事。媽媽做主讓姐姐上了天津一輕局的技校,沒想到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這也是爸爸最自責的一件事,他覺得是他沒有堅持才讓大女兒錯失了上大學的機會。也正因此,他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和弟弟、妹妹身上。</b></h3><h3><b> 1978年的暑假后,我轉學到了廊坊二中初二六班,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爸爸非常高興,晚上還經常和我一起探討數學題,我最感興趣的作文課更是得到了爸爸的啟蒙和指點,也為我以后從事文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b></h3><h3><b> 就這樣,我順利的升到了高中,高中分快慢班,快班兩年,慢班三年,按成績我分到了快班。高中的學習明顯緊張多了,到了下學期,我突然變得性格內斂,不在有以前的活潑,整天沒有一句話,心理和生理上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成績一落千丈。爸爸著急了,帶我去看病,后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眼睛、脖子、心率都有明顯的征兆,造成性格變異,容易疲勞,精力不集中。在這種情況下,爸爸決定讓我休學養病。經過半年多的調養,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又能和大家有說有笑了。爸爸高興的說,我那個開朗活潑的女兒又回來了!</b></h3><h3><b> 在健康和學業面前,父親沒有絲毫的猶豫,選擇了休學療養。我想這可能也是全天下所有父母的不二選擇。</b></h3><h3><b> 說到看病,其間還發生了一件讓我永生難忘的事。爸爸有個朋友,我叫他馬伯伯,他認識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的大夫,爸爸托他帶我們去天津給我看病。爸爸找了輛單位的面包車,開車的是爸爸的同事王叔叔,爸爸、媽媽、馬伯伯還有我,我們一行五人奔赴天津。路過楊村的一個路口時,為躲避一騎自行車的人,一個急剎車,行人安然無恙,可車里毫無準備的人卻經歷了一場劫難。坐在副駕駛的馬伯伯額頭磕一個口子血流了出來,坐在第二排的爸爸頭撞到了前排座椅的靠背上,雖沒外傷,但當場昏迷,我和媽媽因坐在后面,有前座的遮擋,還好沒有受傷。當即趕往就近的楊村醫院,下午在醫生的護送下回到廊坊醫院治療。</b></h3><h3><b> 所幸的是馬伯伯只是皮外傷,爸爸比想象中要嚴重的多,頸椎受到了嚴重的挫傷。三天后才恢復意識,但身體像癱了一樣,按當時醫生的說法,能不能站起來還是個問題!</b></h3><h3><b> 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爸爸奇跡般的康復出院回家療養。只是從此頸椎病帶給他的痛苦伴隨了他一生。這次意外,給我心理上一個很大的沖擊,每每想到這些,都覺得愧對爸爸,是因為我,讓他下半生承受了那么多病痛的折磨!</b></h3><h3><b> 第二年,我又回到學校繼續我的高中生活。但不管怎么努力,成績平平,1982年高考名落孫山。爸爸堅持讓我復讀,可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感覺壓力很大,心情也特別壓抑。但我還是順從爸爸的意愿,去廊坊一中復讀了。去了不到一個月,廊坊人民銀行的兩位同志去學校招工,他們根據教育局提供的大學漏名單找到了我,問我是否愿意到銀行工作。當時爸爸在省城開會,和媽媽、姐姐商量后就做出了決定,放棄復讀,參加工作。當時還有一個原因,姐姐就在人民銀行工作,對銀行自然有一種親切感。</b></h3><h3><b> 爸爸回來后,我已到銀行報到了。他知道后明顯的不開心,滿臉愁容,以至于我不敢親近他,不敢當面把事情說給他。后來還是媽媽做了大量的工作,說孩子也不小了,不愿上學就不上吧,工作也不一定是壞事。</b></h3><h3><b> 總之從那以后,我總像做錯了事,像歉了爸爸什么一樣,總躲著他,不敢和他獨處。直到有一天發現爸爸寫的一頁放在桌上的紙,題目是:哀莫大于心死。內容大意是他的希望隨著我的上班破滅了二分之一,很悲觀很消沉,我心里特別的傷心難過,以致后來我自卑了好多年。</b></h3> <h3><b>  工作,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幾年間,完成了電視大學的專科學業,后又進修了本科,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從一開始內向變的開朗起來,從一說話就臉紅的小姑娘到多大的舞臺都敢上的活動組織者,從銀行前臺的經辦員到銀行中層管理人員,不知不覺中,我已蛻變成了另一個自己。<br /></b></h3><h3><b> 爸爸看到了我的努力和進步,他的臉上開始有笑容了,我們也比以前親近了許多,工作、生活上的事有時也找爸爸聊聊,征詢他的意見。記得剛談戀愛的時候,我把男方的情況和爸爸說了,按爸爸的喜好,肯定不是爸爸心目中理想的女婿,但當時我和爸爸說,一個人的價值不能通過另一個人來體現,要靠自己。爸爸聽完后還表揚了我,說我有思想了。現在想來,那是爸爸開明,他是在尊重女兒的選擇,但當時我就覺得爸爸變的比以前和藹可親了。</b></h3><h3><b> 1987年5月,我結婚了,當時社會上一般的習俗是男方用汽車來迎親,我和爸爸說,我不想走這形式上的東西,下了汽車還不是要騎自行車,況那時還沒有婚慶服務,汽車還要家長們厚著臉皮去單位或熟人那里去借,實在是沒有必要。爸爸非常贊成和支持我的想法。結婚那天,老劉,當時的小劉騎個自行車來我家,我就這樣也騎著平時上班的自行車跟他去了劉家,成了他家的媳婦兒。</b></h3><h3><b> 我的工作、生活走上了正軌,此時爸爸的工作也處在他人生的巔峰。他為人正直,做官清廉,對家人要求也很嚴格,絕不允許打著他的旗號去辦私事。這也是他給我們樹立的家風,到現在,我們姐幾個都是踏實工作,老實做人,不會溜須拍馬,更不會走歪門邪道。八十年代末,那時彩電、冰箱要憑票購買,我想買臺電視,爸爸的老朋友趙叔叔當時是商業局局長,找他這事應該不難。爸爸知道我的想法后,批評了我。但這事老爸卻惦在了心里,后來還是如愿的給我買了一臺16英寸的東芝彩色電視機。</b></h3><h3><b> 我工作的最初幾年,一直在銀行儲蓄所做經辦員,時間長了,看到身邊的同事有的跳槽、有的調到機關處室,特別是看到隔壁叔叔家的孩子總換工作,還經常去外地培訓,心里開始長草了。于是和爸爸說,看人家總有培訓學習的機會,我們一線員工根本沒有,我想換個工種,不想在前臺干一輩子。爸爸聽后居然跟我說,在單位不重要的崗位才經常派出去學習呢。唉,這就是我的老爸。但我想調換崗位的事他卻記在了心里,有一天,爸爸的老朋友、時任廊坊農業銀行行長的劉春慶叔叔來到我家,交給我一份工作調動申請表,并表示到農行后可以到科室工作。這彎繞的也忒大了,不過當時我還真的動心了。思忖了幾天,我還是放棄了,因為我舍不得工行了。通過這事,我發現爸爸比以前柔軟了,如果早幾年,他一定會教導我說,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b></h3><h3><b> 我家先生一直在工廠工作,三班倒,一直想換個工作,就是不敢跟老丈人說,怕給堵回來。1990年,我有了寶寶,為方便照顧家。先生想出個主意,想借著孩子說事,老爺子也許會給面子。但事與愿違,為此我先生一直耿耿于懷。直到1996年,廊坊開發區招聘技術人員,此時爸爸已退休,這才搭了句話,就這樣我先生才有了一個相對穩定、收入也還算好的工作。</b></h3><h3><b> 其實爸爸心里不是沒有我們,這是他做人做事的準則。我們姐妹都秉承了父親的這種品格,為個人私利,不會放棄自己做人的原則。特別是人到中年后,我越來越能理解爸爸當年的做法,有很多想法和觀點也越來越像爸爸了。所以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的,爸爸雖然走了,但他離我更近了。</b></h3> <h3><b>  1993年,爸爸滿60歲,正式退休了。我當時不理解剛退休老人的心情,雖然父親被市政府、市關工委等聘為顧問,一年開上幾次會,也是有其名無其實的。忙了一輩子工作,突然停下來,內心的落差肯定是有的。這也是我離開工作崗位后才體會到的。可惜我體會的太晚了,如果要知道父親的心理,我可能會讓他的晚年過的更充實更覺得有價值一些。</b></h3><h3><b> 父親42年的工作經歷,不管是從事教育還是從政,都和兩個字密不可分,那就是"文字"。他的文字水平從學生時代就顯現出來,工作后,又得到領導和前輩的指點,加上他喜歡寫作,文字水平提高很快。不管在哪個部門,他都是機關里的文字骨干。從縣教育科到寫作組,從縣委辦公室到地委政策研究室,從地委秘書長到市政協,他的工作從沒有脫離文字工作,他對文字要求很高,所以很多時候還要親力親為。直到現在,只要認識他的人都會說那可是廊坊的"大筆桿子"。正是因為他對文字的鐘愛,所以希望兒女們也都能寫得一手好文章。</b></h3><h3><b> 父親退休的那年,我30歲,上班時忙于單位的事務性工作,下班就是帶孩子,日子過的稍顯慵懶了些。雖然工作中也有很多文字性的工作,但都是些總結、報告等公文類的,這不是父親所期望的。他希望我們勤奮,善于觀察生活,養成寫作的習慣,寫自己的文章或文學方面的創作。他曾多次對我弟弟說過,把你從事公安工作的一些案例、經驗好好收集整理,積累素材,將來可以搞些創作。還有一次,他明明知道我小妹是學數學的,卻當著我的面說,再過十年,我們家會出一個青年女作家xxx??我知道這是他的美好愿望,他想把那只"大筆桿"傳給我們,可我們誰也沒有能力拿動它。他有時會懊悔的說,誰誰家的孩子寫了篇東西都拿來讓我給看看,你們怎么就沒一個寫出來讓我看的!讓他一度覺得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b></h3><h3><b> 其實,我對文字的喜好是從小就有的,小學時正是文革時期,我有一個筆記本,里面都是我寫的打油詩,還記得其中一首的前兩句:紅小兵眼最明,兩條路線分得清。還有一首爸爸曾經給我修改過,只記得其中一句了"地主老財吃的肥頭大耳"。可惜那個小本本沒能保存下來。</b></h3><h3><b> 小學高年級的時候,我還在農村老家的學校,有一次學校開大會,各班出一個代表上臺發言,內容是歌頌開門辦學。其他同學都是規矩的普通發言稿,到了我這,是一首長詩,其實還是叫順口溜更貼切。至今還記得其中兩句:拖拉機開進學校里,能開能用能修理。我剛發言完,校長就派人把我的稿子要走了,嚇了我一跳。后來才知道把這篇稿子投給了公社廣播站,據媽媽說是播了(媽媽是本校老師),媽媽當時還很驕傲。</b></h3><h3><b> 高中的時候,我就更偏科了,最喜歡作文課,我的作文經常當范文在班上朗讀。其中有兩篇作文一篇是小說性質的記敘文《收獲》,還有一篇說明文《我的家庭》,老師讓我重新抄寫一份給她,以后留作教學用。回家把這事跟爸爸說了,爸爸非常高興,并親自幫我抄寫,要知道爸爸的鋼筆字是給人做過字帖的。至今,我的這兩篇作文的原稿還保存完好,上面還有語文課孫老師的批語。</b></h3><h3><b> 寫這段往事,并不是在炫耀我自己,只想說明爸爸對我們的期望是有依據的。體會到爸爸的苦心,后來我也勤奮了許多,業余時間經常寫些雜文、散文等,讓爸爸幫忙修改,爸爸也樂此不疲,每篇文章一經老爸的手,立馬變得高大上起來,一些報刊雜志也出現了我的豆腐塊,銀行內部的小刊物也能經常看到我的名字。我在最初的榕樹下網站貼出的文章也會翻出來給他看,他帶著老花鏡,對著電腦認真閱讀的樣子我現在還記得,我相信那一刻他是滿足的。</b></h3><h3><b> 我雖然達不到他所期望的,起碼讓他看到我正朝著他所期望的方向努力著。</b></h3> <h3><b>  1997年爺爺去世,兩年后奶奶去世,送走了爺爺奶奶,爸爸就成了家里的老人。看到兒女們工作都挺努力,生活也很幸福,特別是對雙方老人都很孝順,也逐漸接受了兒女們的平凡。此時隔輩人都長起來了,孫子、外孫們給他帶來了很多快樂,給他們講三國、講水滸、教他們下象棋、寫大字,給他們做好吃的成了爸爸最大的樂趣。在爸爸留下的一個筆記本里寫過這樣一首詩:原冰羽昊兩雙鷹,魏蜀東吳各逞雄;兒孫奮起騰云日,朽骨黃泉唱大風。(原、冰、羽、昊,是四個孫輩的名字,魏蜀東吳原于各自姓氏,曹、劉、吳),可見,他把希望寄托在了第三代人身上。</b></h3><h3><b> 爸爸曾說過,他對家族最大的貢獻就是從一個農民家庭過度為一個半知識化的家庭。他希望他的后代們都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如何保持后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持續力,他于1995年7月起草了《曹氏家族教育基金會章程》,在總綱里,他寫道: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證明,一個家族的興衰,取決于家族成員整體的文化素質。中國古代的世家、西方社會的名門望族,歷經多代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今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費用必將成為每個家庭重要的消費渠道,而家族中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必然出現越來越大的差別。因此,為保障本家族后代子孫,不論其家庭貧富均有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維護家族整體的興旺,決定成立曹氏家族教育基金會。凡我子孫都必須對此項基礎建設予以極大關注。</b></h3><h3><b> 我們全家一致通過了這個章程,從1995年7月份起,凡有收入的家族成員每月按收入比例繳納會費,父母幾乎把他們生活費以外的所有積蓄都用于了基金會。基金主要用于助學金和獎學金,規定啟用時間是2005年。如今,20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孩子們在考上大學后都享受到了來自姥爺當年創立的基金會的獎學金,只可惜爸爸沒能看到這一天。但他的恩澤庇佑著子孫們,我們會把爸爸的心愿和精神傳承下去。</b></h3><h3><b> 爸爸的晚年生活也還是充實的,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每年和媽媽都參加市老干部局組織的外出療養,剛退休的時候,還和媽媽騎著三輪回了趟老家。平時在家練練書法,寫寫回憶錄,偶爾寫些雜文。他的小楷書法也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也不乏求字之人。從他留下的文稿中,雜文有二十幾篇,《"澆"友之道》、《竊者的身價》、《超現代意識》、《城里也有"煌災"》等等,他的這些文章,篇幅不長,但道出了一位從政幾十年的老人內心的想法和對世事的關注。有幾年爸爸還迷上了新體詩,2001年正值建黨八十周年,他寫了一首紀念長詩《百句歌》,發表在當年的廊坊日報上。為紀念周總理誕辰百年他創作了長詩《周公贊》,有一年我去石家莊出差,他讓我去圖書城給他買關于十大元帥的書,原來他在醞釀一首現代長詩《元帥頌》。爸爸在世時,我曾跟他說:將來給您出本文集和詩集,當時爸爸說,難得你有這份心了。可爸爸走的太突然了,至今這個愿望也沒能實現。不過,爸爸的大部分文稿還在,我想不管什么時候我還是要還這個愿的。</b></h3><h3><b> 老年的爸爸越來越可愛了,慈祥而又溫暖,表現出他對兒女的寬容和依戀,對隔輩人的寵愛和驕縱。我們每次回家也都會圍在他身邊,和他談天說地,此時的他也是滿滿的幸福。以前他總羨慕媽媽,曾抱怨說怎么孩子們都圍著你轉,見了我就躲,現在他再不用羨慕媽媽了。自從退休后,爸爸練就了一手好廚藝,一是想幫媽媽分擔家務,二是為了吸引孩子們的味蕾。每到周末,他就會給我們打電話,今天回來嗎,想吃什么給你們做。如果我們說回去,他就特別高興,開始忙里忙外的準備,如果說不回,就會非常失落,也懶得做飯,和媽媽將就著隨便吃點。</b></h3><h3><b> 爸爸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他變乖了,聽話了,聽女兒們的話了,三個貼心小棉襖讓他的晚年得到了很多安慰。爸爸吸了一輩子煙,我們總說讓他戒掉,可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后來他再見到我時就有意忍著或到院里去抽。開始我沒注意,后來還是媽媽告訴我:你爸爸說最怕老二了,她真敢劈頭蓋臉的數叨。我知道,爸爸雖然嘴上這么說,但他心里一定非常享受女兒對他的這些"管束"。</b></h3><h3><b> 1995年,爸爸檢查身體時,發現心臟有些問題,誰都沒有在意,可他就開始做最后準備,開始寫自傳。他說寫自傳不是為了別的,就是想把自己的一生完完整整的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得到教訓和經驗。1996年初稿完成,他讓我給他打印輸入電腦。30幾萬字,厚厚的一摞稿紙,交到我手上,沉甸甸的,這是爸爸對我的信任啊!他交代我,這個自傳他在時不要讓任何人看,他去世后再轉交給其他姐弟三人。歷時十年,數易其稿,于2005年5月最終定稿,此時離他去世只有三個月。我遵照爸爸的托付,在他去世后,把自傳的電子版轉給了姐姐、弟弟和妹妹。后來親朋好友有想看爸爸的自傳的,我都一一婉拒,因為爸爸生前囑托,還望理解。</b></h3><h3><b> 爸爸的這些手稿我都精心保存著,20多年了,稿紙有些發黃發脆,但那是我的寶貝,是爸爸留給我最寶貴的財富。想他的時候,我會拿出來看一看,聞一聞,因為那里有爸爸的溫度,有爸爸的筆墨香,還有爸爸那熟悉的煙草味!</b></h3><h3><b> 時間進入到我最不想回味的2005年,從這年正月起,爸爸的身體就明顯的不好,先后幾次住院。但我們都沒有意識到他病的嚴重性,包括他自己,包括他的主治醫生。</b></h3><h3><b> 5月份爸爸又住了一次院,住院前他把自傳做了最后的修改,出院時已是5月底。我是6月2號的生日,生日那天,爸爸打電話給我,問有沒有人給我過生日,我說沒有,于是他說,回家吧,爸爸給你過。晚上我訂了一大束鮮花,不是給我自己,是送給爸媽的,我在卡片上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們四十二年前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給了我健康的身體,給了我健全的人格,給了我幸福的生活,女兒無以回報,祝愿您們健康長壽,幸福快樂!這是爸爸給我過的最后一個生日,一桌子好吃好喝的,我被爸爸的愛包圍著。可我對爸爸的祝愿怎么就不靈驗了呢?我不是祝您健康長壽嗎?為什么兩個月后您就離開了我呢!</b></h3><h3><b> 黑色的8月還是來了,此時正是酷暑,桑拿天,心臟不好的人更是不舒服,爸爸再次住院了,當他走出家門時,從沒想到他再也回不到這個家了。住了十幾天院,病情不見好轉,此時醫生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于8月19日轉院到北京安貞醫院,沒想到當天夜里,爸爸的心絞痛再次發作,搶救無效,于20日凌晨去世。當時我和姐姐守在他身邊,當醫護人員搶救時,爸爸一定是看到了我和姐姐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樣子,他用微弱的聲音對大夫說,幫幫我的孩子們,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話。親愛的爸爸,在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沒有忘記愛我們!</b></h3><h3><b> 從那一天起,我們就變成了沒有爸爸的孩子。可我一直覺得,爸爸沒有離開我們,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爸爸去很遠的地方工作了,他的愛一直都在。</b></h3> <h3><b>  爸爸走后,我再次翻開爸爸的文稿,把他的期望和囑托一一記在心里。</b></h3><h3><b> 一是爸爸期望他走后,讓我們照顧好媽媽。放心吧老爸,我們一定會照顧好媽媽的。五年前媽媽得了腦梗,走路不方便了,我放下工作一直陪伴她,有您的囑托才有了我今天的堅守。老媽現在很幸福,也胖了,氣色也好了。天好的時候,我會開車帶上老媽到周邊去玩,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想,如果爸爸也能坐在我的車上,那是多大的幸福啊。</b></h3><h3><b> 二是爸爸說年輕時對幾個妹妹疏于照顧,希望他走后,我們要多關照姑姑們。這個您也放心吧,現在除了老媽,姑姑就是我們最親的人。大姑在三年前走了,大姑兒女多,也都很孝順,有病時積極治療,也算沒受委屈。以前二姑身體最弱,現在調理的非常好,也胖了,面色也紅潤了,現住楊村,和兒女們在一起,很幸福。七十幾歲的人還學會了用微信,我們常用微信聯絡。三姑是爸爸生前最惦記最心疼的妹妹,現在身體也保養的挺好,早就不用種地了,老兩口每月還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生活改善了很多,我和媽媽還經常去三姑家叨擾。老姑幾年前得了腿病,疼痛難忍,不能正常行走,在姐姐的堅持和陪護下,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做了手術,現在恢復的非常好,笑容也越來越舒展了。</b></h3><h3><b> 三是希望我能多關注一下崔慧然阿姨。崔姨是爸爸師范的同學和早年的同事,年輕時沒少幫助爸爸,特別是糧食緊張的時候,崔姨總是省下飯票接濟爸爸。我出生后,爸爸給我起乳名"慧",就是為了紀念這段友情。崔姨一生無子女,老伴兩年前去世,晚年凄涼,生活拮據。這幾年,我也沒斷了和崔姨的聯系,前年聽說她在醫院,我和姐姐分別去看望,送些錢物。前些天,又接到崔姨電話,說一切都好,只是身體不如從前,在醫院療養。我和崔姨約定,過些天接她來家小住,和媽媽敘敘舊,享受一下家的溫暖。這也是我目前能做到的,不知爸爸可否滿意!</b></h3><h3><b> 以前我從不相信人死后會有靈魂,但爸爸走后,我信了。 我一直堅信我和爸爸之間有心靈上的契合。在我遇到困難挫折和重大抉擇時,只要想到爸爸,冥冥之中爸爸會給我力量,給我智慧,給我指引,教我如何去做。在工作和家庭的選擇上,在公婆遺產的處理上,我都仿佛看到天堂的爸爸在對我微笑,驕傲的說:你做的對,不愧是爸爸的女兒。</b></h3><h3><b> 親愛的爸爸,女兒還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對您說,還是給您唱首歌吧:這輩子做您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說好了,下輩子我還做您閨女。等到我們在天堂團聚的那一天,你可一定要記得我,不要說我老了丑了,我可是您心中的那個"才貌雙全"的二女兒喲!</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收藏| 错那县| 龙里县| 英吉沙县| 德惠市| 铜山县| 淳安县| 甘孜| 会同县| 马山县| 高淳县| 军事| 恩平市| 托克逊县| 渑池县| 克拉玛依市| 左贡县| 松原市| 晋中市| 荥阳市| 新绛县| 通许县| 章丘市| 阜南县| 永州市| 衡阳市| 赫章县| 定西市| 孟连| 高邑县| 龙井市| 怀化市| 胶州市| 宝山区| 鄂伦春自治旗| 敦化市| 温宿县| 顺昌县| 舒城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