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美國????故事

Faye

<h3>美國東海岸~飽覽東部5大名城4大名校,船游觀賞自由女神像,親歷尼亞加拉大瀑布,一次深刻而特別的旅行…<br></h3> <h3>從北京時間下午四點多起飛,到美國同一天的晚上六點多,有種賺了一天的感覺!年輕了一天吧!呵呵<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海——芝加哥機場轉機</h3><h3>如果說歐洲是經典,那么美國注定是個傳奇,踏上美國這片神奇的土地,游覽了美國的景點,令人嘆為觀止</h3> <h3>????芝加哥機場:經歷了此生最長的飛行時間,終于踏上了美帝的領土…站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腦海中浮現《中國合伙人》里鄧超從美國領事館面簽后離開的場景,似乎聽到他在對我高喊:USA !USA…</h3><h3><br></h3><h3>好吧,就這樣踏著初夏的清風,去哥倫比亞,去哈佛,去麻省理工,去耶魯,直搗美帝的心腹---華盛頓,來一場世界級的文化之旅---橫沖直撞美利堅</h3> <h3>紐約的酒店細節做的真是很棒哦,超大柔軟的床 ,今晚就把你睡了喲,night????<br /></h3> <h3>美國的自然景觀不像歐洲的那樣風情又有歷史積淀,也不像一些亞洲國家的精致迷你,它呈現的是一種粗礦之美,不雕琢,原生態。既來之,就好好欣賞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酒店大堂一角</h3> <h3>在歐洲我們每天是桌餐,大家一起也很開心,吃的東西也都是華人開的餐廳!</h3><h3>而美國,同樣我們也是去的華人餐廳,所不同的是幾乎都是自助餐!感覺好豐盛啊,還有豆腐腦,太棒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酒店餐廳</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總是要先拜見主人</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來紐約第一個到達的景點…之前沒見到女神,我一直以為這座雕像是在一個開闊的廣場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稱是"自由照耀世界,是法國于1876年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美法聯盟贈送給美國的禮物,1886年銅像落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說到美國的象征,自由女神絕對能夠排進前三,在美國人標榜下的自由與民主,光榮與夢想,都離不開這尊矗立在曼哈頓西邊自由島上的女神雕像作為背景。也許你要問:"什么!自由女神是建在島上的?" 沒錯,這也意味著你需要乘輪渡登島才能飽覽女神風采,同時回望曼哈頓的高樓群立,從而行成對這座世界之都的最直觀印象</span></p> <h3>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象征著掙脫暴政的約束和自由…也是美國的象征…</h3><h3><br></h3><h3>拍了各種角度的女神,精選幾張</h3><h3>這張是相當的周正啊!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看女神的側面,正面看過太多也不稀奇了,從背后可以看到女神的一只腳是微微翹起的,很俏皮??</h3> <h3>看到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我想起法國盧浮宮的著名油畫《自由領導人民》,自由女神手中握著的是一面紅色 白色 藍色三色相間的三色旗…堅信革命一定會勝利,自由終將到來,作品成為代表法蘭西民族精神的標志</h3> <h3>參觀完"自由女神",這一天,從白天到黑夜,我們就是逛第五大道,時代廣場了…</h3><h3><br /></h3><h3>時代廣場(TimesSquare)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一塊繁華街區,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它和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齊名</h3><h3><br /></h3><h3>"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國的宣傳片在LED屏上滾動播放!霸氣!!??????</h3><h3><br /></h3><h3>四周是色彩絢爛的霓虹燈和街頭藝人,隨時播放著新聞,歌曲MV,電視節目的大屏幕,足以震撼每個人的眼球,包括美國廣播公司在內的世界多家新聞媒體都在時代廣場設有演播室和新聞中心<br /></h3><h3><br /></h3><h3>所以很多國外媒體在說關于美國的新聞時,總喜歡把鏡頭切到時代廣場演播室,以繁華的景色為背景,也削弱一定的政治化</h3> <h3>再來一張時代廣場,這人潮已經很壯觀了,我很好奇新年倒計時會是什么樣兒啊</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第五大道 The Fifth Avenue~時代廣場</h3><h3>能在這里占據一席之地,是每個品牌的夢想吧</h3><h3><br></h3><h3>導游說華爾街的最低薪資是15萬美金/年<br></h3><h3>不知道包不包括這些帥哥警察們</h3> <h3>MK全稱為Michael Kors,中文名為邁克高仕,是一個時裝設計師本人創建的同名奢侈品品牌。1981年創立,總部就在紐約啊!</h3><h3><br></h3><h3>MK殺手包,也算是MK主打經典款吧,因為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喜歡用的牌子,所以這幾年特別??</h3><h3>在60街到34街之間的第五大道,則被稱為"夢之街",因為這里聚集了許多著名的品牌商店,是高級購物場所??梢哉f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典型代表。<br></h3><h3>只要你能說出來的牌子或者款式在這里都能找得到</h3> <h3>在紐約的第五大道這家全世界有名的Applebee'sc牛排餐廳吃了一份大餐,牛排沒覺得怎樣,冰淇淋倒是美味遠超哈根達斯!??后來又去了另一家餐廳吃,感覺就不是這個味道了</h3> <h3>天氣真好啊,太陽照在我們身上,太陽好,我們亦好,當你在這個世界上覺得倦怠,累極、孤獨、失落的時候,就去吃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吧!那是幸福所棲</h3> <h3>其實我們愛的,從來都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一起分享、一起經歷的那個人,只希望此生,沒有辜負所有經歷過的愛,也未曾錯過任何渴望的食物??????</h3><h3><br /></h3><h3>這個世界上,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h3> <h3>紐約是美國的第一大都市,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更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去了帝國大廈,時代廣場,第五大道,洛克菲勒中心,華爾街,聯合國總部等都坐落于此…</h3><h3><br /></h3><h3>紐約證交所的對面的"聯邦廳",是第一屆美國總統華盛頓宣誓就職的地方,也是美國第一屆國會的所在地…門口是華盛頓的銅像</h3> <h3>華爾街銅牛,紐交所,是美國乃至世界金融市場的見證</h3><h3><br /></h3><h3>五大道上的建筑都頗具身價…摸一摸銅牛!但其實銅牛不在華爾街上,它在百老匯街上…華爾街是每個到了紐約的人都要朝圣的地方吧,人山人海真不夸張</h3> <h3>走到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我自然是懷著朝圣膜拜的心,來看看這里是如何分分鐘駕馭風云的</h3> <h3>從華爾街的夾縫中看"圣三一教堂"</h3><h3>高聳的大樓,是否符合你的對紐約的想象呢?!我很喜歡這種柔中帶剛的感覺,一面是柔情似水,一面是雕欄玉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洛克菲勒中心</h3> <h3>從白天逛到夜晚,天氣出奇的好哇,紐約的圣派翠克大教堂掩映在眾多高樓中,現代與古典交織,融合這高樓林立的風景滿足了我對美國城市的所有想象</h3> <h3>眼前這座精美的教堂。有著同樣的哥特式尖頂和外觀。門前的鐵柵欄上掛一牌,上面寫著:Trinity Church(三位一體的教堂)…有意思的是:在舉世聞名的金融街--華爾街口,人間名利的角斗場,昂然矗立著這么一座清高孤傲敬仰上帝的建筑…</h3><h3><br></h3><h3>一邊是圣父,圣子和圣靈三位一體,一邊是道瓊斯,納斯達克和標普股價指數,真是一種絕妙的對立和強烈的反差啊</h3> <h3>第五大道 The Fifth Avenue,其實這條大道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南起華盛頓廣場公園,北至138街。如果對名店感興趣的,那么從60街到34街是一段不能錯過的道路。而大都會博物館所在的那一段,因為博物館云集,被成為Museum Mile</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進入帝國大廈</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北京遇上西雅圖后出名了</p><p class="ql-block">美國電影《西雅圖夜未眠》結局男女主人公在帝國大廈相見的畫面一定感動過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TomHanks湯姆·漢克斯和MegRy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梅格·瑞恩演繹了一段浪漫得無以復加的愛情故事,讓所有人為之動容</span></p> <p class="ql-block">從帝國大廈86層的平臺俯瞰整個紐約市區,紐約的繁華建筑都呈現在眼前,不愧是時尚之都,很美,很雍容華貴</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帝國大廈</h3><h3>來,還是讓我們來看看紐約璀璨的夜景吧!<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們住的酒店</h3><h3>??離開紐約后,不再有高樓,都是掩映在樹蔭里的兩層的木質結構房子!</h3><h3>自己動手修修房子,刷刷墻壁,侍弄侍弄草坪,美國人民樂此不疲,一路上不少這樣的場景</h3><h3><br></h3><h3>他們生活在自然里,我們生活在人群里,各有利弊吧…美國國土面積跟中國差不多,人口數卻比中國少10億</h3> <p class="ql-block">我們在一個小鎮停留,一個羞澀的男孩子拿著手機走到我面前,拉著我拍合影,突然想起西班牙的那個小男孩,應該跟他差不多大吧,這個行情怎么破?這個行情破不了</p> <h3>當我趟在床上看到晨曦的彩霞展露在我的窗前,當我游走在太平洋彼岸的另一片國度,唯一感嘆的就是:世界那么大,值得來看看<br></h3> <h3>車一路在美國的高速上行駛,伴隨著緊張的新鮮感,好在路上車并不多,一路藍天白云,比較養眼…我總覺得美國的云特別大,天空特別低,讓人產生一種對自然的敬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靜靜的看書</h3><h3>進入哥倫比亞大學</h3><h3>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位于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于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屬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校園一角</h3><h3>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97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包括奧巴馬總統,羅斯??偨y在內的三位美國總統是該校的畢業生</h3><h3><br></h3><h3>此外,學校的醫學、法學、商學和新聞學院都名列前茅,其新聞學院頒發的普利策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h3><h3>圍著哥大走了一圈,學校沒有豪華的大門,只有雕像,教堂,圖書館</h3> <h3>來到聯合國,聯合國各國彩旗飄揚,這里就是聯合國了。</h3><h3>聯合部總部位于紐約曼哈頓東區,緊鄰東河,它是世界政治中心…其中秘書處大樓位于中心,是聯合國總部的核心建筑。由于秘書處大樓四四方方而被稱為"火柴盒"。</h3><h3><br></h3><h3>雖然聯合國總部位于紐約,但其土地為國際領土。 聯合國總部大樓前方有著近200多個旗桿,懸掛著聯合國成員國的國旗,很是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要和平,不要戰爭</h3> <h3>大廳內的一些照片,每個國家都有對應的一張…關于中國的,是這么一張…好吧,我不得不說,倒也滿切題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這些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抵達巴爾的摩</p> <h3>游走在巴爾的摩內港,今天的天空格外晴朗,藍天白云,綠地紅花,云很厚,也很低,仿佛輕輕一躍便能觸摸到那柔軟的靈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紐約——費城——華盛頓</h3><h3>午餐以后我們啟程前往費城,來費城,就是要讀一段美國歷史,走一程文化之旅</h3><h3><br></h3><h3>費城是美國第六大城市,為賓夕法尼亞州最大城市,也是美國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獨立宣言便是在這里通過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獨立宮——百元美金后圖</h3><h3>美國著名歷史紀念建筑,建于1732-1756年,這是一座兩層舊式紅磚樓房,乳白色的門窗,乳白色的尖塔,正屋和塔之間鑲嵌著一座自由鐘銅像是托馬斯·杰斐遜,他是美國的第三任總統,同時,他也是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獨立宮是美國獨立的象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費城自由鐘博物館</h3><h3>為第一次宣讀獨立宣言而鳴響,為合眾國憲法通過而鳴響,為華盛頓的逝世而鳴響…它似乎并不怎樣響亮的聲音宣告了美國的自由和獨立…美國革命之后,它的歷史從來未曾中斷…二戰期間,它的聲音被電臺廣為播送,成為美國人信念的旗幟…黑人爭取投票權,圍繞它靜坐!</h3><h3><br></h3><h3>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激昂演講中,那一連串氣勢磅礴的排比句反復高喊的就是:讓自由鐘鐘聲響起!</h3><h3><br></h3><h3>兩百多年來,自由鐘就是這樣,終至成為美國愛國主義最好的教材之一,也是美國人的驕傲</h3><h3><br></h3><h3>進去參觀需過安檢,比機場還嚴…1846年敲鐘紀念華盛頓總統生日時,出現嚴重裂紋,無法修復,此后再沒有敲過…但是有個執著的美國人覺得此生非要聽一聽自由的鐘聲才算圓滿,帶了根木棍進去一通猛敲,于是,有了安檢這回事…</h3><h3><br></h3><h3>自由鐘被安放在一個四周都是玻璃的房子里,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參觀者多半是歐美人,排著長長的的隊,國人通常是趴著玻璃看一下就好,而我是一個什么都要搞清楚的人…其實也蠻快,就排了半個小時隊…</h3><h3><br></h3><h3>展覽有各種國家語言文字,看到我喜歡的南非總統曼德拉了…黃家駒的那首《光輝歲月》就是寫給曼德拉的,追求民主自由的總統們在這里匯合了!</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來到費城自由觀景臺</span></p> <p class="ql-block">費城大學云集,其中包括著名的常青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p><p class="ql-block">著名的沃頓商學院即是賓大的商學院…</p><p class="ql-block">美國的名牌大學太多了,想一一走進去確實有點為難哦…</p> <h3>一路走到唐人街,幾乎所有的唐人街都有一塊中文牌坊,屹立在廣場或是街上,仿佛在向異國人宣示著主權</h3> <h3>獨自一個人逛著,看到一家湘菜餐廳感覺回國了一般,典型的中式飯店裝飾,體會到那種他鄉遇故人的感覺…的確,在之后的行程中我無比想念家鄉飯菜的味道</h3> <h3>還逛到一家香港的燒臘餐廳,里面坐著的一半是中國人啊。于是半只烤鵝,一斤蜜汁叉燒打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費城——華盛頓</h3><h3>華盛頓全稱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而DC是District of Columbia的縮寫,他是美國的首都,美國人都簡稱他叫DC,這樣比較方便,也不會跟西雅圖所在的州-華盛頓州(Washington State)混淆</h3><h3><br></h3><h3>國會大廈東面的大草坪是歷屆總統舉行就職典禮的地方。站在大草坪上看去,國會大廈圓頂之下的圓柱式門廊氣勢宏偉,可以看到美國政治的縮影。是美國凝聚力的象征</h3><h3><br></h3><h3>白色的國會大廈被草坪和樹林環繞,遠看猶如被置放在綠絨毯上的象牙雕刻。國會大廈伴隨合眾國歷經了艱難曲折的道路</h3> <h3>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國會大廈,越戰紀念碑,韓戰紀念碑,白宮…這幾個景點之間相隔不遠,可以步行前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林肯紀念堂</h3><h3>林肯紀念堂算是又一個希臘式建筑吧。猩球大戰里面出現過哦。遠遠的看上去很壯觀!</h3><h3><br></h3><h3>看過阿甘正傳,林肯紀念堂就是阿甘正傳的拍攝場地,果然與電影中一樣!林肯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之一,開辟了很多新天地,帶領著美國走向了富強之路</h3> <h3>林肯紀念堂的周圍被羅馬石柱包圍,大門敞開,門前有一段階梯。內有一尊林肯雕像和數十根石柱,很是空曠。雕塑的面部線條包括眼神都刻畫地惟妙惟肖,林肯雙手扶著椅子端坐于高處,神情嚴肅,甚是威嚴。<br /></h3><h3><br /></h3><h3>反身向外望去,反思池、華盛頓紀念碑、國會大廈這幾大景點依次有序,筆直地排列在同一中軸線上,布局十分嚴謹,頗有華盛頓作為政治中心的風范</h3><h3><br /></h3><h3>然而不管外面如何風云變化,這位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都淡然的注視著這一切,守護這座政治堡壘</h3> <h3>這些云朵好像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林肯紀念堂的上方來守護著他</h3> <h3>站在林肯紀念堂的大門臺階上回望</h3><h3>1963年,馬丁路德金就在這里發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 紀念堂內塑像的左首墻壁上鐫刻著林肯在第二次就任總統時的演說辭,看到它讓我想起更多的是政治。</h3><h3><br /></h3><h3>從臺階上走下來回到地面,忍不住回頭再看了一眼這氣勢逼人的紀念碑。無論你從什么方向來到華盛頓,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就是這座頂天立地的紀念碑,真不愧是華盛頓市舉目可見的第一地標</h3> <h3>遠遠地華盛頓紀念碑倒影在水中。這也是阿甘正傳里取景的地方,很多人都喜歡!到了林肯紀念堂我就兩個字形容,"震撼",紀念堂想必大家都知道是為紀念美國總統林肯而設立的紀念堂,紀念堂氣氛莊嚴,鼓舞人心,在美國黑人特別尊敬他。</h3><h3><br /></h3><h3>至今我都沒忘記去林肯紀念堂的一幅畫面,林肯紀念堂前游過一群群鴨子,各種膚色的人們坐在臺階上細細欣賞不遠處的華盛頓紀念碑,上班族從綠茵茵的草地上跑過</h3><h3><br /></h3><h3>林肯的演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之前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這個地方,所以夢想著有一天一定要來這里看一看,實際上真的與電影里差不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華盛頓紀念碑</h3><h3>在紀念碑下等待,看著紀念碑屹立于山坡上,拔地而起,高聳入云。走到底部,抬頭往上看,更顯得壯觀,碑頂直插云霄。</h3><h3><br></h3><h3>碑身上沒有任何雕刻和文字,這座紀念碑是華盛頓特區的標志建筑,仿佛在告訴人們,喬治華盛頓一生的偉業是難以用文字來表達的</h3> <h3>從華盛頓紀念碑下西望,同樣可以發現潔白的林肯紀念堂倒影在水中,更加玉潔冰清,神圣莊嚴。平日里,倒影池是野鴨、海鷗群集的地方,人鷗相嬉,充滿了和平的氣息。</h3><h3><br /></h3><h3>美元一美分硬幣的背面為林肯紀念堂,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紀念堂內部的林肯像隱約可見。而且一美分正面為林肯側面頭像,在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出現同一人物,這是美國硬幣中是絕無僅有的。另外,5美元紙幣正面為林肯頭像,背面亦為林肯紀念堂</h3> <h3>我們熟悉林肯大概都是來源于教科書,南北戰爭、廢除黑奴制度,遇刺身亡,也是比較傳奇的一個人物。<br /></h3><h3><br /></h3><h3>但是熟悉林肯紀念堂卻都是來源于美國的電影,比如《博物館奇妙夜2》《美國隊長2》《阿甘正傳》阿甘演講的地方<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國會大廈</h3><h3>國會大廈是美國的心臟建筑,位于華盛頓25米高的國會山上,是美國國會的辦公大樓,1793年華盛頓親自為大廈奠基,南北戰爭爆發后,有人提議停建該大廈,林肯總統卻堅持把大圓頂造好?,F在,國會大廈的這個圓頂已經成為電視中美國政治新聞報道的最佳背景,圓頂內部是一個可容納二三千人的金碧輝煌的大廳。</h3><h3><br></h3><h3>許多人來這里總是會誤把國會大廈當作白宮…在這里可以對國會大廈以及美國的國會制度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國會大廈旁的CIA</h3><h3>被朋友笑稱:美國中情局特工+中國女特工接頭!</h3><h3><br></h3><h3>美國真的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啊,三、五個CIA帥哥站一起正說著話,我們走過他們面前看了他們一眼,沒想到很友好啊,本來很隨意的站姿,看我過去立馬站正微笑,真的好感動,不像俄羅斯的克格勃好威嚴的說,哈哈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白宮</h3><h3>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位于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h3><h3><br></h3><h3>這個在美國電影和新聞里經常出現的場景,當我眼見為實的那一刻,真的好失望,就一小三層樓,外表也簡簡單單,遠處望去絕對是一個特別不起眼的建筑…遠沒有想象中的霸氣</h3> <h3>白宮是在重建的時候被涂成了白色,之前是青色的,當地人叫他小白屋,比較正式的叫法是總統府…白宮是一個占地面積很小的地方,周圍的植被很繁茂,白色與綠色交相輝映的樣子挺美的<br></h3><h3><br></h3><h3>去時趕巧戒嚴只能遠遠觀望,房頂有多人狙擊手,手機不給力可能看不清</h3> <h3>有些人會誤以為有穹頂的國會大廈就是指白宮,其實不是。</h3><h3>  </h3><h3>白宮是美國總統辦公和居住之地,樓只有三層。一般的新聞圖片就是房子門前有一片大的草地?,F代意義上的白宮已經不僅僅指的是一所房子,它已經是美國最高權利的象征。白宮就是指美國總統</h3> <h3>我們到白宮的當天正巧有一家直升機在我們頭上飛了過去,聽當地的人說是特朗普回來了</h3> <h3>感覺自己的老大快回來了,這些天空的云朵"殺氣騰騰滴來圍觀&quot;</h3> <h3>總統們總是自帶光環喔,遠遠的飛機聲傳過來,天空中的云朵就開始擺造型…這各種姿勢,這各種造型,這是想威脅誰呢</h3> <h3>站在這里,我更想看到的是奧巴馬從這幢白房子里走出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越戰紀念碑</h3><h3>這是一個翻轉的V字,象是地球被戰爭砍了一刀,留下了這個不能愈合的傷痕</h3><h3><br></h3><h3>黑色的的花崗巖墻體上鐫刻了所有在越戰中陣亡的士兵的名字,隨著戰爭的深入,陣亡的人數越來越多,碑的中軸達到3米,到戰爭后期又逐漸減少</h3><h3><br></h3><h3>設計師是林徽因的侄女林瓔…越戰紀念碑為紀念越南戰爭而建設的。此碑是一個平躺的V字,1981年林瓔設計創作并中標時,年僅21歲,是耶魯大三的學生。林瓔是近現代名人林徽因親弟弟的女兒,是林徽因的親姪女,曾被評為美國百杰之一。</h3><h3><br></h3><h3>此碑在借景和建筑風格上為業內人士稱道,在寓意上,V代表勝利,但是倒放在地上的勝利,墻上刻著57000多名陣亡將士的姓名,讓后面去參觀訪問的人?入沉思</h3> <h3>而韓戰紀念碑則由19個與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國軍人組成的雕塑群!<br></h3><h3>我被嚇到了…說不清為什么,也許是因為美國大兵臉上的驚恐表情太逼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進哈佛大學</h3><h3>綠樹中掩映紅樓,一直都是我喜歡的調調</h3><h3>以膜拜的心,看著身邊走過的一個個學霸們</h3><h3><br></h3><h3>走的時候去Harvard Coops逛了逛,是哈佛大學的官方商店,附近的街上也有餐館和咖啡店,可以休息或就餐…不過如果要去MIT的話,MIT的紀念品商店更大,東西也很多…但哈佛畢竟是頂級名校,所以還是在他的Harvard Coops給瓜瓜買了件有哈佛Logo的秋款T恤</h3><h3><br></h3><h3>有一天真的能走進這里那就是造化了</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哈佛大學建于1636年,美國有史以來的44位總統中,有7人出身于哈佛。包括開國時的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連選連任四屆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span></p> <p class="ql-block">1963年遇刺身亡的肯尼迪總統…</p><p class="ql-block">還有上一屆的黑人總統奧巴馬等,</p><p class="ql-block">奧巴馬在這里獲得了博士學位,而哥大是他的本科畢業學校</p> <h3>從哈佛出來,開車不到20分鐘就到了麻省理工學院</h3><h3>麻省理工學院的知名華人校友有建筑大師貝聿銘</h3><h3><br /></h3><h3>主樓的對面是學生活動中心,中心前立著一個雕塑,名為"The Alchemist", 是西班牙現代藝術家Jaume Plensa的作品。這是2011年MIT建校150周年的時候 Jaume Plensa借給MIT使用1年的。</h3><h3><br /></h3><h3>想要了解波士頓的歷史,自由之路是很好的選擇。除此之外,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為波士頓增加了學院風,紐拜瑞大街和筆架山是掃街的好地方,波士頓公園和波士頓海灣是特別適合閑適輕松地吹風</h3> <h3>許許多多的數學符號包括阿拉伯數字,希臘字母等被做成人的樣子。 The Alchemist, 從字面意思上看可能與阿基米德有關,阿基米德是古希臘的數學,物理,天文與機械全才,很對麻省理工學院設置學科的路,呵呵。</h3><h3><br /></h3><h3>波士頓雖然很小,但卻是美國最古老、最有文化氣息的城市之一。但波士頓也絕不是個矯情的地方,它很大氣、有內涵、有深度。美國的很多歷史事件都發生在波士頓,比如波士頓傾茶事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h3><h3>哥特式建筑風格,美國最美麗的城市校園…游走在著名的耶魯大學,仿佛游走在英國的土地上</h3><h3><br></h3><h3>我們走的這條路被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譽為美國最美麗的小路<br></h3><h3>走著,走著說不定我們正與未來的大師擦肩而過<br></h3><h3><br></h3><h3>提到耶魯,我首先想到的是法學院,耶魯大學法學院,美國最好的法學院,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與總統的搖籃</h3><h3><br></h3><h3>可能因為克林頓和希拉里都畢業于此,事實上,福特和大小布什也都畢業于此</h3><h3>此外,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等也是這培養出來的</h3> <h3>校園建筑以哥特式和喬治王朝式風格的建筑為主,多數建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顯得古典和秀麗…個人覺得耶魯比哈佛更漂亮…這里同樣沒有圍墻</h3><h3><br /></h3><h3>朝圣,這里是多少法律人心中的圣地啊!</h3><h3><br /></h3><h3>林瓔,中國建筑師林徽因的侄女,耶魯大學的學生,她是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筑大師, 現任耶魯大學校董。但是林瓔的父母親很少跟她談到中國的事情,她完全不知道她有建筑學方面知名的設計師姑丈梁思成和姑媽林徽因,很多年以后林瓔才知道這一切<br /></h3><h3><br /></h3><h3>1980年,時年21歲的林瓔因設計越戰紀念碑出名. 當時就讀耶魯大學建筑系的林瓔,以一張公墓課程作業的設計稿,擊敗1,500件參賽作品,雀屏中選為美國華府的地標建筑物。在人們的眼中,這的確是一個夢想成真的傳奇際遇,可是當時只有21歲的林瓔,卻因她的年紀、性別、缺乏經驗、她的亞裔出身,而讓她堅持使用黑色花崗巖制作、按年表排列人名、大V字抽象造形的越戰紀念碑,成為全美一度最熱哄爭議的公共藝術作品。華人的驕傲??</h3> <h3>美國油價低 汽車公路發達 自然環境好</h3><h3>人走在路上動物就在身旁</h3><h3><br /></h3><h3>鳥兒在天空盤旋,鹿在公路旁吃草,松鼠在樹間跳躍,鴨子和鴿子旁若無人地嬉戲…</h3><h3><br /></h3><h3>藍天白云司空見慣 隨手扯下一床當棉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心靈的震撼——尼亞加拉大瀑布</h3><h3>乘"霧中少女"號游尼亞加拉大瀑布,是一種非凡的享受,在這里,我們體驗了晴天下雨,煙雨濛濛,云霧飄渺的感覺,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馬蹄瀑布(加拿大),美國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壯觀無比,不能用語言形容…只是心中感到巨大的震撼</h3> <p class="ql-block">尼亞加拉大瀑布:我們乘著150多年歷史的"霧中少女號"游船駛入瀑布下方,周圍已經全是霧氣,隱約可以看到奔騰的瀑布,然后看到的是驚濤駭浪般的場景…少女號在霧中的海浪中前行,體驗著被瀑布砸的感覺,那場景像極了泰坦尼克沉船前的景象,周圍也全是巨大的海浪聲,感覺真是壯觀極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尼亞加拉,世界第一大跨國瀑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沒錯,許多去美國和加拿大旅行的人都不會錯過她</span></p> <p class="ql-block">尼亞加拉瀑布其實不是一個瀑布,有人說它由兩個瀑布組成:"加拿大瀑布"和"美國瀑布",加拿大人多半這么說…如照美國人的說法,則是3個瀑布:"馬蹄瀑布"就是"加拿大瀑布",它狀如馬蹄,"美國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p><p class="ql-block">"新娘面紗"在寬闊的"美國瀑布"旁邊,盡管只細細一縷,卻自成一支,所以美國人"宣告"了它的"獨立"!雖然分成三股,卻是同一水源,同一歸宿——尼亞加拉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怎么去擁抱這一道彩虹,怎么去擁抱這一夏的風</span></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希望穿上紅雨衣,在加國的土地上,再觀大瀑布????</p> <h3>河上筑有一座彩虹橋(Rainbow Bridge),這座橋也根據河內邊界而劃分,一端屬于加拿大,一端屬美國,游客在橋上分界處,一腳踏一邊,然后可以得意地說:"我同時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國土上了!</h3><h3><br /></h3><h3>是的,非常正確,腦紙今天一只腳踩在????的土地上,另一只腳踩在????的土地上…等楓葉紅了就過去看??????</h3><h3><br /></h3><h3>對面加拿大拍的照片都是我們藍雨衣,我們這邊拍的都是他們紅雨衣!船在中間還會互相揮手打招呼</h3> <h3>尼亞加拉橫跨美加,但她展現出來的美,對美國和加拿大,并不算公平哦!美國境內,你只能看到尼亞加拉瀑布的側面,而在加拿大卻可以一覽她最壯觀的全貌喲</h3><h3><br /></h3><h3>我們是在美國這邊,如果有加國簽證,便可直接從這條路走過去到加拿大了</h3><h3><br /></h3><h3>夜幕燈光下照耀的瀑布,仿佛置身于仙境,竟讓人有種欲乘風歸去的幻覺…對面的加拿大境內,還有賭場,看著十分熱鬧,希望下回有機會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康寧玻璃中心</h3><h3>藝術的享受…買了一個碗,好輕好薄,每天都用它在酒店微波爐熱飯…</h3> <h3>我們住的度假別墅,房間正對著泳池…這寧靜的夜晚…真讓我們回味哦</h3> <h3>之前坐在這里,被云給嚇回去了…太像惡狼有木有</h3><h3>是要沖下來吃掉我的節奏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歡樂的好時巧克力世界??</h3> <h3>各種口味,各種包裝,創意無限啊,買單時隊伍排的滿滿的,算了吧,看過既是擁有</h3> <h3>十幾天的美國之行就要結束了,旅行并不僅僅是去看風景,更難得的是旅行之前的期待,旅行進行時的感動和旅行歸來時的回味無窮,因為快樂,所以旅行,讓我們期待下一次未知的旅行</h3> <h3>時代廣場上的The police,騎著高頭大馬,??身上的鬃毛油光發亮…游人隨便在它們身上摸摸,順便拍照留念,而帥哥police也是隨意配合著大家,沒有其它國家的police那樣的威嚴</h3> <h3>沿著美東游了一圈,再一次回到紐約!</h3><h3><br /></h3><h3>晚上和世界各國人民一起坐在紅階梯上:身旁街道是舞臺,四周霓虹是布景,來玩行人是演員!<br /></h3><h3><br /></h3><h3>這一夜,我在這段階梯坐到凌晨兩點,看各色人物輪番登場,我感受到了最美艷,最性感的時代廣場,也恰恰演繹了西方最古老的一個諺語:人是人最大的樂趣,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人們樂此不疲</h3> <h3>最后兩天,我們入住紐約時代廣場"喜來登國際大酒店!"五星級的酒店寸土寸金啊,星級標準甭跟國內比啦!盡管是國際連鎖酒店,但跟三亞的"喜來登"比起來差遠了</h3> <h3>去了著名的"西點軍校"!耐克本就是美國的本土牌子…去紐約的outlets會路過赫赫有名的"西點軍校"…好比中國的黃埔軍校</h3><h3><br /></h3><h3>作為美國陸軍軍官學校的同義語而聞名于世。它位于紐約市北80公里處,曾為美國東北部最早的軍事要塞,美國獨立戰爭時在此建立過抗英據點,美國軍事學校因位于西點,故稱西點軍校,1802年成立,是世界著名的軍事院校。其學員主要由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選送以及正規軍、后備軍等推薦</h3> <h3>西點軍校有一家自己的紀念品商店,各種物品耐克的Logo+西點的Logo好炫酷的說,感覺男人穿著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給家人搭了幾件回來穿著好炫??!哈哈哈!</h3><h3><br /></h3><h3>所以一路的風景不要直奔主題哦,outlets是不會有這樣的專屬紀念品賣的,重點是還便宜的要S</h3> <h3>最后一站:當然是美國 紐約 OUTLETS 買 買 買…</h3><h3><br></h3><h3>這里的商品琳瑯滿目,高中端品牌應有盡有,尤其是鮮艷的SALE,字字敲心啊</h3><h3><br></h3><h3>真的是來美國游玩而不是去買包包的,結果推了3箱子的包包準備上飛機</h3><h3><br></h3><h3>GUCCI,MK,COACH,Kate spade 純皮小側背,等哈下機海關會不會以為俺是做代購的哦…8個人,滿車的戰利品…夕陽西沉…乘著天邊一抹醉人的晚霞飛到芝加哥</h3><h3><br></h3><h3>體會到代購的暴利哦</h3> <h3>乘清晨七點多的飛機,騰云駕霧地飛回祖國????</h3><h3>美國的AA航空餐真好啊,居然吃到地道的哈根達斯冰淇淋…一句呀咪,空姐又給了我一杯,超有愛哦…我敢負責任的說,我在漢街買的一個球42塊錢RMB參了水分…不展開說了…</h3><h3><br></h3><h3>走過浦東的日上免稅再次小敗了一哈,轉身看到工作人員推過來旅客預定的免稅品,趕緊報號 刷卡 走人,三個箱子被俺一頓整理成2個箱子了,請叫俺打包巧超人</h3><h3><br></h3><h3>想起之前的歐洲之行,裝逼滴還挎了個LV包包,說是體現中國人形象,現在想起來,那不是給自己添堵么?!這次漲姿勢了,出門老公買了個30塊錢的單肩包,裝銀子裝護照,俺啥都不用背最后買了直接該背的背??該挎的挎??該扔的扔,啥包裝都不要了</h3><h3><br></h3><h3>感覺自己總在趕路,有時還很狼狽…除了登場的光鮮,還有看不見的汗水,但依然喜歡在路上的自己</h3> <h3>帶回來的東西被拿走一半,旅行之于我,已不僅僅是讓生活多一次偶然,更像是全身心的投入和釋放,窺視并感受另一個城市的節奏與表象…旅行中,不求纏綿悱惻的際遇,不求過盡千帆的滄桑,只希冀在我的回憶里,會有照耀日后荒蕪歲月的星芒??????</h3><h3><br /></h3><h3>照片數量受限見諒</h3><h3>想念那些時日朝夕相處的幾個小伙伴們,現在已是天各一方,有緣重逢我們再見</h3> <h3>最后就用一段《小王子》里面的話來結尾吧</h3><h3>如果不去遍歷世界,我們就不知道什么是我們精神和情感的寄托。</h3><h3>但我們一旦遍歷了世界,卻發現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h3><h3>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h3><h3>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h3><h3> - END -<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登封市| 台东县| 凉城县| 原平市| 通城县| 珠海市| 申扎县| 确山县| 望江县| 荣昌县| 莱州市| 黄山市| 高唐县| 兴宁市| 中牟县| 德江县| 巴南区| 望奎县| 磐石市| 元朗区| 茌平县| 将乐县| 沙河市| 涿州市| 威海市| 沛县| 泰来县| 娄烦县| 广灵县| 南和县| 许昌县| 扶绥县| 宁德市| 自贡市| 常山县| 资兴市| 巨鹿县| 莱阳市| 梁平县| 邯郸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