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橘子洲頭位于橘子洲的南端,橘子洲則位于長沙市區對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眾多沖積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洲,形成于晉惠帝永興二年(公元三零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橘子洲,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水,綿延數十里,狹處橫約40米,寬處橫約140米,形狀是一個長島,是長沙重要名勝之一,也是國家AAAAA(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間,浮裊裊凌波上,被譽為"中國第一洲"。</b></p> <h3></h3> <p><b>橘子州頭公園的游覽車。</b></p> <p><b>毛澤東雕塑像:總高度32米、長83米、寬41米、總面積3500平方米,基座為紀念館</b></p> <p><b>湘江對面的長沙市區。</b></p> <p><b>橘子洲是一幀展示風情的畫。它以岳麓山為鄰,與湘江水作伴,風光美不勝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獨特景觀。西望層巒聳翠的岳麓山,與岳麓書院、愛晚亭及建設中的岳麓山大學城相鄰;東瞰湘江風光帶盡覽都市繁華。從西向東,山、水、洲、城融為一體,似流動的畫,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聽漁舟唱晚,觀麓山紅楓,看天心飛閣,賞滿樹橘紅,吟先賢辭賦,其樂融融。</b></p> <h3></h3> <p><b>橘子洲是一幀展示風情的畫。它以岳麓山為鄰,與湘江水作伴,風光美不勝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獨特景觀。西望層巒聳翠的岳麓山,與岳麓書院、愛晚亭及建設中的岳麓山大學城相鄰;東瞰湘江風光帶盡覽都市繁華。從西向東,山、水、洲、城融為一體,似流動的畫,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聽漁舟唱晚,觀麓山紅楓,看天心飛閣,賞滿樹橘紅,吟先賢辭賦,其樂融融。</b></p> <p><b>毛澤東雕塑像:總高度32米、長83米、寬41米、總面積3500平方米,基座為紀念館</b></p> <p><b>湘江對面的長沙市區。</b></p> <h3></h3> <p><b>橘子洲頭觀景臺。</b></p> <p><b>遠在唐代,這里就盛產南橘,遠銷江漢等地。"獲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水為鄉,篷作合,魚羹稻飯常餐。酒盈杯,書盈架,名利不將心掛。"這是唐末李殉的詩句,描繪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杜甫也曾為此寫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詩句。</b></p> <h3></h3> <p><b>毛澤東青年時代,就讀于湖南第一師范時,常會同學友到洲頭搏浪擊水,議論國事。1925年,他揮就膾炙人口的詩篇《沁園春·長沙》,抒發了濟世救民的豪情壯志。</b></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p><b>湖南大學廣場。</b></p> <h3></h3> <p><b>千年學府。</b></p> <h3></h3> <h3></h3> <h3></h3> <p><b> 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p> <p><b> 岳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岳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岳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1]嗣后,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b></p> <p><b> 2005年湖南大學正式恢復岳麓書院,下設中國哲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國書院研究中心和中國軟實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個部門。</b></p> <p><b> 2009年岳麓書院學科從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格局已經完備。正式成為為湖南大學的實體辦學機構和科研基地,千年學脈再次延綿,千年學府再添光輝。</b></p> <p><b> 今天的岳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勝地,更是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b></p> <h3></h3> <p><b>岳麓書院古建筑群分為教學、藏書、祭祀、園林、紀念五大建筑格局。</b></p> <p><b>岳麓書院主體建筑面積有31000多平方米,分為書院主體、附屬文廟及新建的中國書院博物館。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現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b></p> <p><b>主體建筑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并先后恢復重建設了延賓館、文昌閣、崇圣祠、明倫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張栻、王船山、羅典等的六大專祠建筑原貌,清代書院中的園林和書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復。岳麓書院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書院建筑群。</b></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p><b> 麓山寺碑岳麓書院辦學千年,積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岳麓書院學規碑”等,主要分布在麓山寺碑亭、講堂、御書樓壁及復廊、百泉軒園林碑廊等地。</b></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p><b>愛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來源于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與湖心亭、陶然亭、醉翁亭并稱中國四大名亭,是革命活動勝地,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巖,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b></p> <p><b>愛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為岳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后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唐代詩人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的詩句,改名愛晚亭。又經過同治、光緒、宣統、民國至建國后的多次大修,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今亭與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紹興鏡湖蘭亭(353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稱中國四大名亭,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晚亭是革命活動勝地,毛澤東青年時代,在第一師范求學,常與羅學瓚、張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書院,與蔡和森聚會愛晚亭下,縱談時局,探求真理。</b></p> <p><b>該亭抗日戰爭時期被毀,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巖,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額,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主席所書手跡而制。亭內立碑,上刻毛澤東主席手書《沁園春·長沙》詩句,筆走龍蛇,雄渾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該亭三面環山,東向開闊,有平縱橫十余丈,紫翠菁蔥,流泉不斷。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楓林,深秋時紅葉滿山。</b></p> <h3></h3> <h3></h3> <h3></h3> <p><b>長沙黃興廣場步行街。</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和林格尔县|
乐清市|
青阳县|
明星|
高要市|
和林格尔县|
赤城县|
博白县|
大安市|
南部县|
鄂托克前旗|
修水县|
呼图壁县|
正宁县|
武平县|
永善县|
乌兰察布市|
赣州市|
景德镇市|
宜城市|
班玛县|
扎兰屯市|
金堂县|
会东县|
嫩江县|
龙口市|
武城县|
台山市|
石渠县|
留坝县|
安新县|
乌拉特中旗|
扎鲁特旗|
莱阳市|
玉环县|
高唐县|
苏尼特右旗|
开江县|
承德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