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是我用“美篇”做的第一篇圖文。選材,打開記憶的匣子,首先想要表達的,那就非帕米爾高原之行莫屬了。<br></h3><h3> 2006年9月,我有幸進入新疆,用了十來天的時間,在南疆和北疆來了一次暴走。此前到新疆旅行,是飛機到達烏魯木齊后,坐旅行車在新疆廣袤的大地上一路飛馳一路觀賞,而這一次我們是以烏魯木齊為中心,坐支線飛機呈放射狀地來回穿插,和旅行車相比,錯過了沿途的風景,但提高了旅行效率。但是新疆太大了,160萬平方公里,六分之一個中國,16個浙江那么大,十來天時間,只能是蜻蜓點水。</h3><h3> 我們是9月17日從杭州出發的,9月22抵達南疆的喀什。</h3><h3> 2006年9月23日 ,我們的行程是拜訪向往已久的喀拉庫勒湖。這是出喀什市區去喀拉庫勒湖時,在喀什市郊拍攝的風光,遠處隱約能看見喀喇昆侖山余脈的雪蓋。</h3><h3> </h3><h3><br></h3><h3><br></h3> <h3> 拉近鏡頭,巍峨的雪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h3><h3><br></h3> <h3> 出了喀什市區,就上了這條314國道。我們是要向公路前方的雪山進發,這是新疆通往與巴基斯坦交界的紅其拉甫山口的惟一通道,也是目前我們國家在巴基斯坦印度洋沿岸建設的瓜達爾港通往我國的惟一陸上通道,承載了“一帶一路”大戰略的重要功能,其經濟和國防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h3><h3><br></h3> <h3> 314國道起點烏魯木齊,終點是中國新疆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紅其拉甫口岸,全程1948公里;其中烏魯木齊到喀什為1473公里,而杭州武林廣場八少女雕塑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國旗旗桿,也才1291公里。杭州到北京要穿越江蘇、山東和河北,而烏魯木齊到喀什只是新疆境內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不到新疆,還真不知道中國之大。</h3><h3> </h3> <h3> 314國道喀什至紅其拉甫山口段又稱中巴友誼公路、喀喇昆侖公路或帕米爾公路,全長416公里。這是在去喀拉庫勒湖途中的“阿克陶縣高原藥材收購站”停車小憩時回望喀什方向拍攝的鏡頭。畫面正中是聞名遐邇的火燒山,由赭紅色的燒結巖構成。</h3><h3> </h3> <h3> 阿克陶縣高原藥材收購站,停車休息。發現這里同時也是一家郵政所——阿克陶縣郵電局奧依塔克郵政所,據工作人員講這里是位于祖國最西端的一個郵政所。帕米爾高原的中巴公路上,如此偏遠地區的郵政所,其實還承擔了其他一些功能,是驛站,是高原藥材收購站,是衣物捐贈接收站,是游客購買帕米爾風光明信片后的蓋郵戳付寄點。大門左側還有一張衣物捐贈倡議書,可見此地百姓尚未達到溫飽水平。該藥材收購站大門右側緊鄰的那戶柯爾克孜人家看上去生活也不寬裕。</h3><h3><br></h3> <h3><br></h3><h3> 這是緊鄰“阿克陶縣高原藥材收購站”的一戶柯爾克孜族人家的小孩,能勉強用普通話交流。據悉是戶主與其妹妹兩家的小孩,而戶主剛在幾天前因為搶救一頭馬而溺水身亡了。這還是我在回程時又一次在此拍攝時得知的。當時的惻隱之心讓我滿懷真誠地捐了一百元,戶主的遺孀再三推辭最后才收下了。</h3> <h3> 柯爾克孜族人家內景,一共有兩間,這是小間,可能是女兒們的房間。除了炕上的毛氈和被褥以及房門右側的一輛摩托車,別無它物。</h3><h3> </h3> <h3> 柯爾克孜族人家的大房間,許多條鮮艷漂亮的被子,但是整個房間幾乎沒有其他物品。</h3> <h3> 那幾個柯爾克孜孩子的父親就是在314國道邊的這條蓋孜河中溺水身亡的。蓋孜河河水主要由帕米爾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公格爾等雪山冰川融化和泉水融匯而成。蓋孜河水到達下游后最終注入塔里木河。</h3><h3> </h3> <h3> 過了“阿克陶縣高原藥材收購站”后不久,就到達了蓋孜公安邊防檢查站。蓋孜公安邊防檢查站是通往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唯一國際通道。過了這個檢查站,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和巴基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的邊境地區,離紅其拉甫山口就越來越近了。</h3><h3><br></h3> <h3> 畫面的左側是蓋孜公安邊防檢查站主建筑帶國徽的正面圖像,因為不允許拍攝,所以無法反映出來。</h3><h3> </h3><h3><br></h3> <h3> 蓋孜邊防檢查站設立在蓋孜大峽谷口子上的蓋孜村,古代漢朝政府曾在此設立驛站,如今遺址還留在蓋孜村附近。這是長年守衛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年輕的邊防戰士。</h3><h3> </h3> <h3> 在蓋孜公安邊防檢查站檢查了邊境通行證之后,我們的旅行車就進入了帕米爾高原上地形極為復雜的蓋孜大峽谷。沿途兩側觸手可及的雪山如影隨形般始終陪伴著我們,讓我們見證了喀喇昆侖山脈腹地這個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觀。</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蜿蜒曲折的公路一直向西南延伸,海拔也越來越高,大約走到了喀什至喀拉庫勒湖一半里程、海拔約3400米時,峽谷地形頓時豁然開朗。我們的旅行車停在了這片美麗而圣潔的帕米爾高原上。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恬靜的、與世隔絕的、脫離了凡塵與喧囂的、無比清郎的山水,目光所及的是由獨特山水輪廓和色彩組合而成的美得近乎令人窒息的身段線條。這就是無數游人夢里向往的帕米爾明珠——恰克拉克湖,也稱白沙湖。</h3><h3> </h3> <h3> 白沙湖,喀喇昆侖山脈的梳妝臺。沒有一絲漣漪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明鏡映照出雪山優雅的倒影,時間在這里好象也停滯了。</h3><h3> </h3> <h3> 遠處的雪山仿佛也不高了,那是因為我們站在了海拔近3400米的高原上。</h3><h3> </h3> <h3> 我們將從畫面左側中部的314國道繼續向前,前往喀拉庫勒湖。</h3><h3> </h3> <h3> 這是一個面積44平方公里的高原平湖。湖側遙遙矗立著著名的冰山公格爾九別峰。湖面如鏡,白沙如雪,一片素潔與寧靜。據說,《西游記》中所描寫的流沙河就是這里。</h3> <h3> 冰川雪水滋潤的土地,水面的光影是如此的舒緩、柔軟,所有的弧線、彎曲、轉折都是那么的自然和恰到好處。在大自然的杰作面前,任何文字和數碼相機捕捉的圖象都是蒼白的。因為,此景只應天上有。</h3><h3><br></h3> <h3></h3> <h3> 過了恰克拉克湖,很快就看到了遠方的公格爾雪山。</h3><h3> </h3> <h3> 314國道西側的叉道,這條公路通往哪里去的呢?從地圖上看,往西方向應該是一個叫木吉的地方,再往西就是中國與塔吉克斯坦交界的烏茲別里山口了。</h3><h3> </h3> <h3></h3> <h3> 距離喀拉庫勒湖越來越近了,喀喇昆侖山脈海拔7649米的公格爾雪山好象就在我們眼前。這是行駛途中右側車窗外的景色。</h3> <h3></h3> <h3></h3> <h3> 我們終于來到了今天旅行的目的地喀拉庫勒湖,高原上,雪山下,波光粼粼。一輪九月的艷陽高照,沒有一點暑熱。遙望喀拉庫勒湖的上游,是喀喇昆侖山脈中公格爾山的姐妹山——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雪山,人稱冰山之父,是當地牧民心目中的神山。它頭戴冰雪之冠,山體渾圓,狀似饅頭,經查資料,雪線約海拔5200米左右,有許多條規模巨大的冰川,構成了大自然中昆侖山脈“萬山之祖”的威武畫面。從新疆地圖上看,我拍攝的位置距離雪山主峰大約50多公里,但是從視覺上感覺就在面前,近在咫尺。</h3><h3> </h3> <h3> 喀拉庫勒湖的面積不是很大,僅10平方公里,相當于杭州西湖的面積,在新疆的地圖上甚至還未標注,是一處新開發的旅游景點。站在海拔近四千米的湖邊,有一點點高原反映,有一位日本游客甚至在餐廳毫無癥兆地暈倒了。但是每一位游人來到這里都會由衷地感到滿足。因為,這里才是真正的“詩和遠方”。</h3><h3> </h3> <h3> 別看喀拉庫勒湖對面的雪山不高,她可是喀喇昆侖山脈赫赫有名的海拔7649米的公格爾山哦。</h3><h3> </h3> <h3> 喀拉庫勒湖是新開發的景點,游人不多。在此從事駱駝騎乘經營的都是住在湖區上游的柯爾克孜族牧民。由于不懂經營之道,相互剎價,騎乘駱駝拍照只要1元錢,太便宜了。</h3><h3> </h3> <h3> 雪山映襯下喀拉庫勒湖畔懶洋洋的駱駝。由于游人不多,又相互剎價,這些柯爾克孜族牧民每天的收入之低可以想見了。</h3> <h3></h3> <h3> 由于海拔高了,所以7000多米的雪山一點也不覺得高。但是雪山上云蒸霞蔚的景象告訴我們這個地方離藍天很近了。</h3> <h3></h3> <h3></h3> <h3> 返程。滿足但又有一絲遺憾。再往前,就是中國和巴基斯坦交界的紅其拉甫口岸,蔚為壯觀的慕士塔格冰山公園也在不遠處,但旅行從來都是未有盡頭的。</h3><h3> 這是喀拉庫勒湖畔著名的蘇巴什草原。柯爾克孜族牧民的牛羊在肆意悠哉覓食,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在雪山草地的烘托下,是如此安祥、和諧、完美的一幅畫卷。此刻的唯一想法是,遠觀吧,切勿褻玩;可以“停車坐愛牧區美”,但不要去打擾它們。</h3> <h3></h3> <h3> 回程途中至蓋孜達坂入口,是一段相對平坦路況尚可的油路。車窗外一路雪山相伴。</h3><h3> </h3> <h3> 進入蓋孜達坂,亦即形勢險要的蓋孜大峽谷。中巴公路頑強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崇山峻嶺之中。陡峭的山體怪石林立,松散破碎,隨時可能墜落塌方,湍急的蓋孜河奔騰咆哮,將山體切出深深的凹槽。我們的車一路上遇到多處塌方,還發生過被巨大的石塊突兀地擋住去路的情況,只能慢速謹慎行駛。舉目四顧,漫長的大峽谷沒有一棵樹一株草一抹綠色,沒有一個村莊一戶民居一位行人,有的只是一片無盡的荒蕪。</h3><h3> </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下了蓋孜達坂就到了蓋孜村,然后是蓋孜邊檢站。這些用石塊泥巴壘成的低矮建筑,是柯爾克孜人的住房。人們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頑強的生存,貧困寫在了能看到的所有地方。祝福他們,柯爾克孜族的同胞,愿他們早日脫貧過上小康的體面的生活。</h3><h3> </h3> <h3> 曬幾張自己的照片。在遙遠的帕米爾,在中國古代稱作蔥嶺的古絲綢之路上,在被稱作“萬山之祖”的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匯集處,曾經留下過我的足跡。</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亭县|
青海省|
鲁山县|
镇坪县|
九江市|
攀枝花市|
双桥区|
宜昌市|
红安县|
西吉县|
攀枝花市|
崇阳县|
阳山县|
神池县|
抚顺市|
紫阳县|
桦川县|
苏尼特右旗|
西平县|
黔南|
德兴市|
黑水县|
西藏|
绍兴县|
土默特左旗|
娄烦县|
乐昌市|
淳化县|
霍州市|
漾濞|
伽师县|
巴彦淖尔市|
泾源县|
陵水|
石台县|
昌乐县|
汝南县|
新泰市|
临沭县|
灵璧县|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