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讀書的內涵,包括技術和人文兩個層面。狹義的讀書指的是技術文化,含有謀生技術的學習實習、發明創造的啟發誘導、科學研究的提倡鼓勵等,解決的是生產、生活、科技等問題,通常指學生的在校學習。而廣義的讀書則指人文文化,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學問、人格的養正、性情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等,一般則指廣泛的閱讀。</h3><h3><br></h3> <h3> 現代社會以技術文化為主流,人文文化反被忽視。很多家庭對子女讀書的要求常常是“只要你好好學習做完功課,其他事情都不要你做”,結果很多孩子除了讀書外,什么都不會,連生活都難以自理,性格怪癖,內心脆弱,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既不會做人,更不會謀生,以致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h3><div><br></div> <h3> 相對于狹義的讀書,廣義的閱讀更為重要。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旅行一樣,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凈化心靈。</h3><h3> 讀書是人生的一種修行。古人的寒窗苦讀,積淀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如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從小便喜歡閱讀,常常在父親管理的皇家史館博覽群書,并隨著父親的腳步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為日后這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國領袖毛澤東酷愛讀書,博古通今,翻閱了大量的文學和歷史書籍,養成了圈圈點點的閱讀習慣,終究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及一代詞人。</h3> <h3> 遺憾的是,現代人普遍生活浮躁、不愛讀書。見過街道上的低頭族、電腦旁的網游客、電視機前的影視迷,卻很少在公園在書店看見大人孩子手捧書本靜靜閱讀的畫面,人們早已把閱讀拋到了九霄云外。</h3><h3> GDP值在逐年提高,閱讀量卻在不斷下降,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真正能夠擠出時間閱讀確實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毅力。讀書好比是健身鍛煉,短期內看不到什么變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種源于骨子里的氣質和修養便會顯而易見。</h3> <h3> 據媒體調查,全球人均閱讀量最少的是中國,全國成人年均閱讀圖書只有0.7本,而年閱讀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人均讀書64本,韓國11本,日本40本,俄羅斯55本。多么可悲的數據,簡直不敢想象,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的現代國民竟然頹廢到如此程度。</h3> <h3> 生活需要閱讀,工作也離不開閱讀。閱讀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成長的過程,沒有了閱讀,就缺少了感悟,失去了靈性;沒有了閱讀,更缺少了知識的積累和人生的沉淀,談何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修養?</h3><h3> 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讀書不僅影響到個人,更影響到整個民族和整個社會。</h3> <h3> “當我們的文化不完全時,我們的靈魂一直流浪”(白先勇語)。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已失去自我,隨波逐流,把追求財富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諸不知,財富有物質和精神之分,就好比所謂的“面子”和“里子”,物質財富帶來的表面風光只是短暫的,像一夜暴富的土豪,哪怕擁有億萬身價,也只是富而不貴。只有將書香融進血液,文字融進心田,知識融進生命,才能在骨子里形成那種貴族的氣質和高雅的修養,并滋養生命,遺傳后裔。</h3> <h3> 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智慧的載體。惟有靜下心來不斷閱讀,才能見賢思齊,正視自我,改變個性,完善人生。</h3><h3> 讀書的意義如習武: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通過讀書,觸碰自己內心的軟肋和鎧甲;了解世界的邊緣和人性的隱秘;并授業于人,不遺余力地將知識開枝散葉。說到底,讀書是一種精神生活。</h3> <h3> 讀書是保持一種思考、自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態和能力,通過讀書這個窗口,可以發現矗立在此身彼岸的一個更加詩意的世界。</h3><h3> 一杯茶,一本書,慢慢品讀,靜靜思考,怡情怡景,修身養性。</h3> <h3> ——醒醒吧,不愿讀書的中國人!</h3><h3> ——讓讀書成為普渡眾生的精神修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7年7月6日</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砚山县|
尤溪县|
古蔺县|
宜宾市|
景德镇市|
泰州市|
崇文区|
黔西县|
缙云县|
南华县|
阿克|
宣汉县|
普宁市|
昌都县|
小金县|
汉阴县|
惠水县|
抚顺市|
乡宁县|
平定县|
唐海县|
乌兰察布市|
汉阴县|
广元市|
深泽县|
东方市|
郴州市|
衡南县|
咸宁市|
江阴市|
鸡西市|
西盟|
富源县|
阜南县|
泉州市|
大埔区|
会泽县|
天镇县|
理塘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