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些故事來不及開始</h3><h3>就被寫成了昨天</h3><h3>有些風景還沒好好欣賞</h3><h3>就只能變為圖片</h3> <h3>第9天,拉薩—納木錯—那曲</h3><h3>走進藏北草原之白雪皚皚</h3><h3>在群山懷抱中感受羊八井</h3><h3>和在藍天白云雪峰下</h3><h3>欣賞藏北草原蒼茫遼闊的自然風光<br /></h3><h3>當然,還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納木錯湖</h3> <h3>從當雄出來,我們翻過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遠遠望見那一片碧藍的水面。湖畔有一左一右兩塊并立的巨石,是納木措的迎賓石,也稱夫妻石,傳說是納木措的門神。相傳納木措是掌管藏北草原財富的女神,商販外出做生意,必先來此祈求女神的保佑,以保生意興隆,故此石也稱財神石…</h3> <h3>下山,我們偏離公路,自由自在的行駛在大草原上…這條路,就是五十公里長的一條景觀大道…一路上,隨處可見奔跑的??</h3> <h3>與天相連貼地西行</h3> <h3>隨處可見的羊群</h3> <h3>到達納木錯湖,站在湖邊極目看去,天際處太陽升起的方向照射出最美麗的雪山,天空顏色也就是只能用"湛藍"來形容了,澄凈的藍色里沒有一絲的雜質,成片的冰凌堆積,只為了襯托藍天的純潔……</h3> <h3>湖對岸</h3><h3>他們騎著馬沿著湖邊前行</h3> <h3>相傳,每到羊年,諸佛、菩薩、護法神會在納木措設壇大興法會,如信徒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念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念經十萬次,其福無量。</h3> <h3>湖邊觀景臺</h3><h3>還懸掛的許多的經幡</h3> <h3>在經幡下<br /></h3><h3>我想起了倉央嘉措</h3><h3>只是</h3><h3>就在那一夜</h3><h3>我忘卻了所有</h3><h3>拋卻了信仰</h3><h3>舍棄了輪回</h3><h3>只為</h3><h3>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h3><h3>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h3> <h3>納木錯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拍——納木錯</h3> <h3>第10天,那曲—安多—唐古拉山—格爾木</h3><h3>早上,出發后便行駛于這個星球與天最近的公路上,仿佛一直行駛于天與地的交接處…</h3> <h3>12點30分我們到達唐古拉山埡口,它的主峰格拉丹東,海拔6000多米,是長江的源頭。它腳下的可可西里無人區,是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的怡然自得的牧場。</h3> <h3>它是西藏的門戶,是一枚英雄才可以懸掛的勛章。 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鐵路海拔5072米,是世界鐵路第一高站。這里也是青海西藏兩省的天然分界線。這一帶是一片凍土,泥土層的水分長年結冰,山口天氣不穩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經常被大雪所封……</h3> <h3>藏青公里</h3> <h3>沱沱河,長江的正源,距沱沱河站南面三四百米處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h3> <h3>可可西里</h3> <h3>藏羚羊</h3> <h3>朝圣</h3> <h3>藏北大門,離開這里就離開了西藏,進入青海境了</h3> <h3>第11天,格爾木—察爾汗鹽湖—敦煌</h3><h3>今日的荒涼代替了昨日的草原,一座昆侖山隔開了高原與戈壁,一條超過百公里的筆直公路,不帶一個拐彎的伸向遠方……</h3> <h3>在柴爾汗鹽湖,望著不放晴的天空,心里想起生命本就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不禁釋然,與其坐等遙不可及的風景,何不來尋找眼前之美…</h3> <h3>繼續出發,途徑柴達木盆地路,到達敦煌。自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后,敦煌也由此成為一顆璀璨明珠,漢代自長安出發,到達敦煌后,出玉門關、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經高昌、龜茲、越蔥嶺而至大宛。如果出陽關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經過樓蘭,越過蔥嶺而到安息,西至古羅馬。</h3> <h3>鳴沙山的日落</h3> <h3>沙漠晚會</h3> <h3>第12天</h3><h3>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l</h3> <h3>鳴沙山上,一只駝隊帶著悠揚的鈴聲消失于沙丘的盡頭…</h3> <h3>多少男女</h3><h3>從渭城朝雨中出關</h3><h3>懷著今世的希翼</h3><h3>帶著遠古的煙嵐</h3><h3>涉過白雪皚皚的祁連山</h3><h3>穿過風塵滾滾的敦煌道</h3><h3>來到這里…</h3> <h3>沿著沙痕出發</h3><h3>走向遠方</h3> <h3>第13天,敦煌—嘉峪關—張掖</h3><h3>面對遠去的文明,走在西部廣袤天地中,有感悟,有緬懷,有悲嘆,有驚奇。中午,我們到達嘉峪關…</h3><h3><br /></h3> <h3>嘉峪關市位于甘肅省的西北部,是甘肅省的一個地級市,是以萬里長城西端嘉峪關命名的。它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秦朝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在這里,兩千多年前開辟的中國與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的"絲綢古道"及歷代兵家征戰的"古戰場"烽燧依稀可見。這里是中國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的交匯點,素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h3> <h3>到達臨澤丹霞…</h3> <h3>第14—15天 張掖—門源—青海湖—茶卡鹽湖—西寧</h3><h3>告別色彩艷麗的七彩丹霞,進入另一條以景色著稱的G227國道。我們經過麥浪無邊的扁都口,翻過祁連山后又回到青海境內。<br /></h3> <h3>門源道路兩旁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邊,透過窗隙花香撲鼻,穿行其間猶如仙境…</h3> <h3>青海湖邊,壘起的瑪尼堆。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于中國青海省內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內流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h3> <h3>走向湖心的姑娘</h3> <h3>在遙遠的玻利維亞,</h3><h3>有一面"天空之鏡",<br /></h3><h3>每當下過雨,<br /></h3><h3>湖面的積水就變成了一面巨大的鏡子,</h3><h3>倒映著天空和白云,美得讓人窒息。</h3><h3>而茶卡,是中國版的"烏尤尼鹽湖",是《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br /></h3> <h3>停下的小火車</h3> <h3>第16、17天,歸程</h3><h3>我們從西寧出發,途徑蘭州、天水、隴南返回四川,然后走江油、綿陽,于7月3日凌晨2點回到大邑,此次旅行圓滿結束,全程7500多公里…</h3> <h3>回想啟程,其實每一次出行都只是我們想要出發的強烈意愿,這種意愿促使我們為之準備,并且等待時機為之付出行動…<br /></h3><h3>Later better than never</h3><h3>想了就去做,</h3><h3>這才是拒絕平庸的開始。</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普格县|
分宜县|
叙永县|
奉化市|
拉孜县|
泰兴市|
准格尔旗|
丽江市|
闸北区|
陆河县|
元氏县|
焦作市|
台北市|
西峡县|
富平县|
翁牛特旗|
溧水县|
泰来县|
武穴市|
潞西市|
阿克陶县|
洮南市|
颍上县|
静海县|
壶关县|
南京市|
左权县|
囊谦县|
尼勒克县|
蒙自县|
三原县|
巴楚县|
屯留县|
尉犁县|
平昌县|
钟山县|
涟源市|
登封市|
焦作市|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