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01金家大院</h1><h1> 這就是著名的金家大院,是我夢寐以求,魂牽夢繞,心馳神往的金家大院。她座落在陜西省商州市一個偏僻的小山莊---夜村鎮,我的父親就出生在這個小院子里。我的爺爺奶奶憑借著一副醪糟擔子,供養了四個書生。我的大伯是西安黃埔軍校學員,在巫溪的一次作戰中再也沒有回來,留下了懷有身孕的大媽孤身一人。我的父親排行老二,出生于1926年6月,18歲畢業于西安師范學院,是陜南一代有名的教書先生,是家里唯一的頂梁柱。我的三叔是商州西郊中學校長,2005年病逝,我的四叔在省運輸公司工作,2016年因病去世,這些照片就是四叔去世我回夜村奔喪時照的。</h1> <h1> 02逃難之路</h1><h1> 1961年夏季的一天,夜村這個古老小鎮顯得格外平靜。突然,從西南方向深山升起一股黑壓壓的烏云,一陣陰森恐怖的邪風過后,剎那間陰云密布,電閃雷鳴,暴雨如注,一場暴雨夾雜著雞蛋大的冰雹襲擊了整個陜南山區。時值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一場冰雹過后整個商洛地區顆粒無收。于是樹皮,樹葉,都成了難得一求的食物,餓死的人一層,可以說餓殍遍野。為了活下去,1962年2月我的父親被迫辭職帶著我四個哥哥,一個姐姐挑著一副逃難的擔子,(還把一個最小的姐姐寄養在姨媽家),開始了逃荒之路。當時我的四哥才剛剛一歲。一路上走走停停,風餐露宿,一邊打聽一邊走,歷經七天七夜翻山越嶺來到了渭北平原,來到一個叫孝義鎮的地方,天色已晚,夜幕降臨,由于住不起店,就在村外桃樹林里寄宿。父親在小鎮討得一份涼粉為最小的四哥充饑,餓得頭昏眼花的二哥也要吃,歷經了艱辛和勞累的爸爸不耐煩的打了二哥一個巴掌,性情爆烈的二哥趁著天黑跑了,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上哪去找啊!媽媽看著行李和年幼的哥哥姐姐,爸爸帶上大哥外出找人,直到第二天早上二哥找到了,在一棵桃樹下蜷成一團,他病了,病的很重,他得的是一種叫打擺子的病(學名叫傷寒),這種病冷起來即便是三伏天也要蓋上幾床被子仍然凍得瑟瑟發抖。一家人以淚洗面,相擁而泣。</h1><h1> 03投親靠友</h1><h1> 幾經打聽離孝義鎮十幾里的老莊村找到了遠方的老親。一家七口寄宿在親戚家,在極其困難的年代一家七口,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住在親戚家將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為了減輕親戚家的負擔,經親戚介紹爸爸為生產隊計公分等做一些記賬工作,哥哥為生產隊放豬,這樣一來總算有了著落。無論怎么說,這么多人住在親戚家不是長遠之計,經向生產隊申請總算落了戶口,為了不影響親戚家生活,為親戚減輕負擔幾經協商,租住一家老戶人家的房子,作為過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大雨傾盆,暴雨如注,頃刻間雨水漫進了屋子,土坯筑建的山墻突然松動,在爸爸的喊聲中,一家人剛剛跑出家門,山墻瞬間轟然倒塌,家里僅有的生活用具蕩然無存,雨水中一家人抱成一團,失聲痛哭。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重新又租用本村一大戶人家磨房安家,這樣總算有了自己的家。</h1><h1> 04另立門戶<br> 然而,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我的兄弟姐妹們并沒有被這個群體接納,有些德性偏低的人看不慣從南山來的這一家窮苦人家,并扣上了“南山狼”的帽子,慫恿孩子們千方百計刁難,從此哥哥姐姐們過上了被歧視,被欺負的凄慘生活。哥哥姐姐們出門遠遠就能聽到“南山狼”,不要和“南山狼”玩的叫罵聲。大哥在放豬回來的路上被群毆,他們用趕豬的鞭子打得大哥遍體鱗傷,回到家里從未受過委屈的大哥抱頭痛哭,二哥三哥在放學的路上被說成“南山狼”被欺負辱罵,姐姐外出被孤立,出去割草孤立無援,一個人給生產隊割草,沉重的草籠壓得落下病根。更有甚者,伙同同伴上到我家租住磨房屋頂,登翻油瓶,向鍋搓灰撒尿,善良的媽媽不知所措抱頭痛哭。常常也有好心人出來打抱不平,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久,不就是窮嗎?</h1> <h1> 05苦難中降生</h1><h1> 就在那個極其艱苦的年代,媽媽懷了我,臨產時我家買的生產隊兩間半豬場房還沒落定,四面透風屋頂還沒掛椽,由于生孩子不能在別人家這是農村的規矩,否則會給主人帶來災禍。在姨夫(遠方老親)幫助下,用玉米桿臨時圍起了產房,用瓜蔓鋪了產床,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出生了,瓜蔓上出生一定是個瓜蛋,差一點給我起名“瓜娃”,媽媽說:“命大啊,能活下來,也沒有落下什么病”。這張“全家福”是南山大伯家兒子(樹哥)來看望我們時拍下的,媽媽懷里抱的襁褓中的瓜娃就是我。這哪里是全家福啊,應該是63年冬天吧,看看姐姐豆蔻年華,穿的一雙鞋,兩只顏色迥然不同,前面張著大嘴,腳趾頭清晰可見,一家八口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姐姐唯一穿過的一件新衣服,就是四叔因公出差時給姐姐買的一件花布衫,她一直珍藏到結婚都舍不得放棄。我雖然沒有當時的記憶,看著這樣的照片我不止一次的落淚。這樣受欺負,受歧視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久,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走過來的,真是不堪回首。<br> 又有誰知道這家歷盡苦難的家庭最艱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沒吃沒穿才是一家人真正的攔路虎,哥哥們餓得抬不起頭來,兩眼直冒金星,餓的不成就拿起翁里的水瓢,咕咚咕咚喝上一肚子涼水來充饑。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活下去只有向鄰居們去借,家里唯一的家當就是一個白瓷碗,哥哥們由于礙于面子推來推去誰都不愿意去借,只有年幼的四哥不知道丟人挨家挨戶去借面。由于借的太多,爸爸用一個本子把借的面都記下來,等來年麥子成熟磨了面再還給人家,為了不至于借重,基本上是挨家挨戶,從東頭開始一直借到西頭。常有好心人家會想辦法把面壓實盡量給的多一點。每年新麥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把生產隊分得的麥子磨面還帳,還賬還是由四哥去還,為了增加信譽度,還帳的碗不能變人也沒有變,而且要壓實確保足額還上。這一還基本上一年的糧食就還完了。又開始從西頭向東頭借。姐姐常去池塘邊洗衣服,常有好心人悄悄從家里拿來饃饃給姐姐吃,姐姐根本就不能吃,趕快拿回家交給媽媽來分配。直到母親去世時她還念叨著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當時村上常有駐村干部,駐村干部的吃飯是輪流管飯的,吃完飯,駐村干部會把這頓飯的飯錢和糧票放在桌子上,其實這些錢和糧票遠遠夠我們一家人拾幾天的生活費。礙于面子,也免不了推辭一番,但實際上一直盼著能給駐村干部管飯換來一點收獲。有一次,一名公社領導來家吃飯,看看我家炕上的被子,立馬督促村干部給我家做兩床被子送來,因為我家的被子是從南山逃難時帶出來的一床被子,已破爛不堪,一家八口人一床被子,被子已經被拽的窟里窟窿。其實我們特別盼望冬天的降臨,到不是我們不怕冷而是到了冬天,冰天雪地,常有人家養的豬被凍死,一般都會扔在水渠的冰面上,到了晚上天黑,爸爸就會悄悄把豬用筐子領回家,撥皮取了內臟用來充饑。一鍋水燒開,豬肉在鍋里冒著香氣,一家人圍在鍋旁,眼睛只看著鍋里的豬肉,哥哥一直往鍋底下搭柴禾,盼望著火再大一點能早點吃上豬肉。這一刻是我們一家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刻。為了活下去,我們吃過樹皮,吃過生產隊的飼料,吃過榆錢,野菜。<br> 06乞討之路</h1><h1> 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久,就是在這樣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我的弟弟妹妹相遞來到這個世界,他們的到來給這個苦難的家庭增添了更大的變數。終于有一天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媽媽帶上我和妹妹,抱著弟弟走上了艱難的乞討之路。哥哥們嫌丟人不愿意去,為了不被餓死,又怕回來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媽媽帶上我和妹妹抱著弟弟天不亮就出發,天黑再進村為的是不讓村里人看到笑話(當時要飯是給村子里丟臉的事),可又有誰有辦法會去要飯?所以要飯時盡量走的遠一些,偏僻一點,為的是怕碰見熟人。要飯是十分辛苦的事情,首先要看看對方是否是富戶,因為太窮的可能拿不出來,同時也要看看這家是否有狗,人們都知道狗是個嫌貧愛富的家伙,看到穿的比較爛一點就追著咬。我是要飯的急先鋒,妹妹走中間,媽媽報著弟弟斷后。一碗,一棍,一筐是我們的三大寶,一天走幾十里路,有時也有空手而歸。有一次,我觀察了一家富戶,家里沒有狗,主人在院子干家務,我先把媽媽讓了進去,因為媽媽會說,這剛好是我的弱項。突然,媽媽抱著弟弟扭頭就往外跑,我和妹妹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主人緊隨其后而來,兩個人一臉的驚慌,我和妹妹不知所措,追到門外很遠的地方主人和媽媽走到了一起,兩個人一邊抹淚一邊拉扯,主人硬是把媽媽拉了回來,從她們的交談中,我才知道這家主人是我們家的一個遠方親戚。這天我們在親戚家吃了一頓飽飯,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哥哥們還等我們要的飯吃呢。<br> 乞討的路上遇上熟人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遇上大黃狗確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有一次,去一家富戶要飯,按照我的觀察是沒有狗的,當剛剛進入這家院子,一條大黃狗從后院閃電般竄了出來,直向我撲來,我一時不知所措,扭頭就跑,主人大聲吆喝止住了狗的進攻,媽媽這時已經站在我和大黃狗中間。在主人的呵斥下,大黃狗有所收斂,但絲毫沒有退卻的意思,現在想起來仍然心有余悸。如果沒有媽媽及時的隔擋,我和妹妹可能就會被咬成重傷乃至殘疾。其實,大部分狗是不咬人的,只是表明身份和職責,嚇唬嚇唬,有些狗有時候追著你能叫幾里地,但從不下口,最厲害的狗是那種一聲不吭,從后面突然襲擊的那種狗。在一次乞討的路上,一只黑狗狂吠著朝我撲來,我在躲避時重重地摔在地上,兩個關節刺在石子路上,腿上被擦去一大塊皮,碳渣深深地嵌在肉里,鮮血象出汗一樣滲了出來,那個借了一輩子面的白瓷碗摔成了幾瓣,由于這個碗是借了全村人面的量器,還要給鄰居們還面用,后來爸爸花了好長時間又把這個碗粘在了一體。<br> 我長這么大從沒見過爺爺奶奶,小時候,看著別人的孩子有爺爺奶奶萬般呵護,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羨慕和難過。聽大人們說爺爺來過山外,回去不久就病到了,再也沒有起來,我想可能與看到我們家的處境有關吧。</h1> <h1> 07成家之痛</h1><h1> “人窮志不窮”,“做人要知道報恩,絕不是報仇”,這都是媽媽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其實父母教育我們最多的就是做人要善良,在爸媽的教育下,南山郎個個優秀出色,我的哥哥姐姐都很懂事,個個勤快能干,不畏艱辛,勇挑重擔,為人忠厚,樂于助人。這些美德正是我們金家的祖訓家風,也正是金家興旺發達之秘訣。很快我的大哥就挑起了全家生活重擔,為父親分憂解難,二哥聰明能干,被縣造紙廠招工,一直干到車間主任頭銜。三哥也應征入伍,成為一名人民解放軍戰士。四哥和我還有弟弟妹妹都上了學 ,不過由于家庭困難學費都是政府免費的。 <br> 然而,困難接踵而來,大哥,二哥,都已到了結婚的年齡,這對于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為了獲得一點彩禮,先把本應年小的姐姐出嫁。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大姐出嫁了,沒有愛情,沒有嫁妝,沒有送行的車隊,孤身一人離開了這個家,婚禮舉行的十分簡單。結婚那天爸爸犯病了,拉著接親的馬車大鬧了一翻,心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么難過,要不又誰會在自己女兒的婚禮上大鬧。好在姐夫是一個厚道老實能干的好人,姐姐才沒有受太多的苦。姐姐的出嫁并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太大的改變,大哥的婚姻仍然無法解決,無奈做了上門女婿,二哥看著家里的現狀,娶妻成家十分渺茫,也同大哥一樣走進了別人的家庭。對于父母親來說,在極其艱難的日子里就是吃糠咽菜也沒有落下一個孩子,可就在這一年里三個孩子相繼離開了這個家,這無異于割自己身上的肉,這對于一個母親來說是多么的殘忍。這個冬天特別漫長,媽媽整整哭了一個冬天,眼淚流干了,聲音哭啞了,眼睛幾近失明。1975年冬天,參軍八年的三哥退伍了,回到家里背包都沒有打開,看著家里的狀況和已到婚齡的四弟,二話沒說在別人介紹下也和前面兩個哥哥一樣做了上門女婿。出門時說了一句話,“我在外時間長,我出去,讓弟弟留下”。可以看出,哥哥們一個個幾乎都有一個愿望,那就是我走,給爸爸媽媽減輕負擔,給弟弟妹妹留下更好的空間。他們走的是那么悲涼,走的是那么的義無反顧,那么的令人敬佩,把個人的一切都獻給了家,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得失。<br> </h1> <h1> 08父親病故</h1><h1> 哥哥姐姐們出家并沒有逃避對這個家庭的責任,反而責任更大了。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家,他們并沒有忘記這個養育了他們的那個窮窩窩,并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雙親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反而更加關心更加愛護這個家。在哥哥姐姐們的關心幫助下,這個家神奇般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1983年10月我應征入伍來到了祖國的大西北成為一名人民解放軍戰士,走的那一天哥哥姐姐們都來了,家里就像過節一樣熱鬧,送行的鄰里們剛走,大家圍著媽媽坐在一起一談就是一個通宵。那種空前的熱烈,那種其樂融融,那種久違了的團結,那種歡樂的笑聲充滿了整個院落充滿了我的心田。第二天早上,當我離家的那一刻氣氛發生了變化,媽媽送我到水井旁,她什么也說不出來,只是手一直向前揮,我知道她讓我大膽的走,不要牽掛家里。在我回頭的那一刻,看到爸爸抹著淚向回走,他進門的背影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br> 1985年冬天,一封“父病故速歸”的加急電報一下子把我的心從青藏高原提到了渭北平原,我日夜兼程回到家,已是父親去世的第三天了。看著躺在棺木中一動不動的父親,我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嘩啦啦地往下掉。這位經歷了千辛萬苦,操勞了一輩子的教書先生,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享年59歲。說他是書生其實也不完全正確,由于生活的歷練他早已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模范丈夫,一位能工巧匠。除了洗碗做飯下地勞作,他織布紡線編制毛衣樣樣都會,一手響當當的木匠活,給家里添置的桌椅板凳柜箱農具令鄰里們好聲贊嘆,一個丟棄的榆木疙瘩,在他的手中就可以變成一把精美的二胡,手指慢慢的調撥就能發出美妙的音樂。這一生他養育了9個兒女,從南山一路走來,走過了無數的溝溝坎坎,戰勝過無數的艱難險阻,今天,日子剛剛有了一點氣色,他卻撒手人寰,可以說他是累了,累的再也起不來了,應該好好歇歇了。聽家里人說,父親是給一家南山里搬來的可憐人幫忙蓋房時突發心肌梗塞病故的。父親出殯那天,哀樂低沉,街道兩旁人山人海,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來為這位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南山郎送行。在父親安葬當天,家里養了多年的大白狗不吃不喝,絕食而亡。<br> 09痛失母愛</h1><h1> 父親的病故把所有的重擔都放在了母親柔弱的肩上,給這個家庭增添了更大的變數,這位楊門女將16歲走進金家大院,承擔了金家所有的一切,風風雨雨一路走來,洋洋灑灑,從不知道疲倦和辛苦,她遵循一個信條,那就是:“再窮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即便在乞討的路上要到一個饃饃她都要分給我們,她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一雙三寸金蓮從未被困難所困。1984年窮其所有為四哥娶妻結婚,這是南山郎取回的第一個媳婦,還有年幼在讀的弟弟妹妹,媽媽最牽掛的是我和弟弟的婚姻大事,因為她害怕我們和幾個哥哥一樣離開她,她說“只要我還活著,再不會讓一個孩子離開”。媽媽的承諾后來一一兌現。媽媽一生含辛茹苦,生活拮據,從未得病。在媽媽病重臨終前夕,我特意回家一趟,進門的那一刻她沒有認出我是誰,我陪她住了一個晚上,后來我特意回南山老家一趟,拍了許多金家大院的照片,把金家大院的親人們照片給她看,她可以叫上名字,講一段故事。看著金家大院的牛槽,磨扇,門前的石頭,看著院子里的核桃樹,梧桐樹似乎又回到了妯娌們情同手足的年代。2012年農歷4月18日,媽媽走完了自己艱辛的人生歷程,享年88歲。她是坐在椅子上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的,這個一生不畏艱難困苦,從未向困難低頭的楊門女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送葬當天,二哥寫了篇長達數頁的祭文,敘述了母親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她的音容與山河共存,她的笑貌與日月同輝。全村465戶人家,家家送來祭品以示悼念,甚至有鄰村和外地慕名而來的人送行,這樣的場面作為一名普通家庭婦女十分罕見。</h1> <h1> 10不速之客</h1><h1> 1999年8月30日,夜村鎮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似乎他對這里的一切都十分熟悉,徑直走進了金家大院,他說的有名有姓,有憑有據,說話間他從包里拿出一封書信,這封信看上去十分陳舊,經過三叔的再三確認才知道,這是大伯的一封親筆。<br> 原來,大伯巫溪一戰失利,為了不連累金家大院所有的親人(當時大伯的身份可不一般),為了保全金家大院不受連累,他舍去了一切,他并沒有回家,拋下懷有身孕的妻子,獨自一人向相反的方向離去,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毅力。他隱姓埋名,隱居湖北深山,為了生存就在當地成了家,并生有一兒一女,來者正是大伯在湖北的兒子。大伯為人正直,有文化,工作能力強,不久就在生產隊當上了領導。在一次上級部門領導下基層檢查工作中,被當年的一名干部(他的下屬)認出舉報,幾經折磨,入獄身亡。被捕前發現情況不妙,留下這封親筆。在老家的親人們打開這封大伯的親筆時,已經是大伯和我們陰陽相隔整整30多年了。在書信打開的那一刻,金家大院老老少少哭作一團。<br> 哭的最傷心的是我的哥哥金瑞華(小名樹),這個和父親從未謀面,從未有過父愛的苦孩子,一生和母親相依為命,盼星星盼月亮,盼到自己兩鬢白發,盼來的卻是父親一封走了幾十年遲到的絕筆信。憑他的能力和才干竟能成就一番事業,但他一生沒有享受到父愛缺受盡了牽連,入黨提升與他無關,最后只在政府部門做了一名鍋爐工了此一生。2004年1月23農歷正月初二病魔奪去了他的生命,享年只有67歲。這樣的遺憾和不幸用什么能夠補償?其實在這里最遺憾的是我的大媽王媅娥,這位出身名門的貞潔烈女,并不像她名字一樣享受安樂,她新婚不久就和大伯天各一方,受盡了磨難恓惶,和兒子相依為命,她堅守婦道一心教育兒子,撫養兒孫,而這封遲到的書信并沒有等到他真正的主人,這封整整走了30多年的絕筆打開的那一刻,大媽已經離開這個世界整整七年了。1992年10月28日,她走完了自己艱辛的一生,享年76歲。她沒有看到丈夫只言片語,也沒有機會向丈夫訴說自己的兒女情長,丈夫也永遠沒有聆聽的機會。這期間的愛恨情愁將永遠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成為千古之謎,千古之遺憾!也許這其中還隱藏著驚天秘密,傳頌著凄美的愛情故事。<br>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一直牽掛著在外的哥哥,每逢從臺灣回來的國民黨老兵,父親都要打聽一番,不忘捎一封書信,附上照片,甚至在相關的電臺,欄目發放尋人信息。但遺憾的是直到父親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刻也沒有哥哥絲毫的消息。在給父親的一次祭日燒紙中,我默默地祈禱,告知了父親大伯的消息,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當天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父親淚流滿面,泣不成聲。<br> 在我的記憶中,爸媽談論最多的就是,父輩們相敬如賓,關愛有佳,尊老愛幼優良家風,從未發生過爭吵打架的事情,即便在極其艱苦的年代也相敬如賓,情同手足,從未發生過口角。妯娌們之間更是親如姐妹,不分你我,相互扶持。現在每次我回到老家,就會被親人們的熱情所包圍,弟兄們的熱情,姐妹們的關心都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顯得是那么的親切,無拘無束,這正是金家家風遺訓傳承的充分體現。</h1> <h1> 11族規家訓</h1><h1> 我佩服父親一擔子挑的擔當,我敬重爸爸勇闖天涯的勇氣,我佩服媽媽“再窮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的頑強,我敬重媽媽在面對大黃狗護子的那奮不顧身的一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大伯舍棄自己保全一族,一人走天涯的擔當。正是這許許多多的善良,擔當,勇氣和頑強,不屈不撓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的奮斗精神,薈聚成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凝聚成金家大院的生生不息精神傳承。我崇拜金家大院是因為從這里走出的每一位英雄兒女光宗耀祖,我朝圣金家大院在于金家祖先留下的家風祖訓,父輩們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得到了豐富和發揚光大,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金家人走天涯,闖天下的勇氣和擔當。</h1> <h1> 我每次回到商州老家,都有巨大的收獲。一群初出茅廬的孩子,幾乎都叫不上名字,甚至于搞錯了輩分,弄出了笑話。但個個都是少年才俊,語出驚人,事業大成,雄心不已,孝敬長輩,團結和諧,和他們在一體仿佛置身于歡樂的海洋。每當我走進金家大院,就有一種強烈的磁場吸引著我,每一次的相聚就像一個盛大的群英會。站在丹江河畔,看著滾滾東去的河水,我思緒萬千,心潮澎湃。</h1> <h1> 12尋根問祖</h1><h1> 我以金姓為耀,以金姓為榮。金姓最早源于上古時的少昊帝。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后被尊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后裔就以金為姓,稱金氏。金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堂號,麗澤堂,郡望,彭城郡,京兆。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福建,陜西,甘肅等地。金氏家訓:孝德仁恥,禮智親真。為子尊老,循日必孝。商賈行誠,交友則信。宗親互助,同門相扶……。歷史上的名人舉不勝舉,金圣華,金農,金日?等都是名聲顯赫的大家圣賢。世界金氏宗親聯合總會,原名“世界金氏宗親聯合會”,2007年8月5日在中國云南文山州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世界金氏宗親聯合會章程》。其宗旨是追宗溯源,弘揚祖德,總部設在福州。</h1> <h1> 作為金家的子孫后裔,我絕不辜負金家的血統基因,絕不流失金家的祖訓家規,在我的退休之年,我將有望尋根問祖,以告慰我的列祖列宗,鼓舞我晚輩成就大業,成就金家興旺發達,金家的每一位子孫,都應該秉承這一理念,確保我金家大院生生不息,人才輩出。<br> 部分照片由金曉明提供</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金坛市|
鞍山市|
通榆县|
霸州市|
石门县|
虞城县|
杭锦旗|
庄浪县|
天津市|
高邮市|
临夏县|
怀远县|
泾川县|
治县。|
乌拉特前旗|
三穗县|
三河市|
新余市|
古丈县|
岚皋县|
上栗县|
乐陵市|
九寨沟县|
成都市|
新河县|
三明市|
嵊泗县|
防城港市|
蓬莱市|
乐清市|
临朐县|
文登市|
庐江县|
新沂市|
栾川县|
凌源市|
江都市|
孝义市|
白山市|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