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低下頭來讀書,離世界就很近” ——隨記,與玉溪師專首任校長馬湘池回校邊走邊聊(隨筆)

紅塔紅

<h3></h3> <h3></h3><h3>“低下頭來讀書,離世界就很近”</h3><h3><br></h3><h3>  ——隨記,與玉溪師專首任校長馬湘池回校邊走邊聊(隨筆)</h3><h3></h3><h3>  大學無大小,但有優劣……辦大學,在師生。從心開始……</h3><h3>  ——作者題</h3><h3><br></h3><h3>  記錄如春蠶,作繭自縛。一朝眉羽成,鉆破亦在己,往千秋后萬載,皆看今朝與后朝。</h3><h3>  ——題記</h3><h3><br></h3><h3>  李運祥</h3><h3><br></h3><h3>  引導語:</h3><h3> 為了讓退休前的日子過得有意義,還差一百天左右的日子,我為自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事情——去拜訪一些自己敬重的前輩和玉溪師專初創時的同仁,借由親炙的方式,把那時的經歷和其中生動的細節重溫一遍,人格化地解開那些打包進記憶的亮點,為自己四十年紅塔山暨師院之緣劃上一個句號。馬湘池,便是我的首選,因了發自內心的敬意,拜訪首任校長,成為退休前我的一大心愿。</h3><h3>  令人驚喜的是,當我與他聯系上后,得到的是爽快的應允,而見面前的一些前瞻性交流及他的指點,亦是周到細致,言詞溫溫,給我的這次特殊回訪開了個好頭。</h3><h3>  今天,就在4月16日,我與首任校長馬湘池一起回到他離開40年之久的玉溪師范學院,我們一起沿著當年的軌跡重訪了我們的學校。</h3><h3>  我發現有些東西,其實真實并不只是傳統意義上我們所看到的那些表象的東西,背后往往有一種力量,需要人的感覺和思考后,重新將其排列組合再有秩序地表現出來。所以盡管我后面這些文字,盡管只是一筆筆地在做減法,但我努力想讓其寫出些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東西,讓我的這些文字如簡單的線條,企圖想讓它們在富有生命的感覺和有了節奏感的律動中,讓那些嘈雜紛繁而臃腫的部分,包括斑斕的顏色一起盡可能的過濾掉,留下些沉靜而簡單至醇的真實。難怪,真實并不僅僅存在于真實中,真實也可以存在于抽象之中,舒不知,眼見的自然形式會蒙蔽真實的本質。</h3><h3>  基于這樣一個思想基礎,這次40余年后,我與首任校長馬湘池一起從不同層面回到學校,是一種回訪,更是一種尋根之旅。為此,我有種特別的感覺,我看到學院里那些奔涌如水流動的車流,和銜尾如鯽擁擠的人流,但是,遠比看到這些真的車流和人流,讓我感到更奇特的是,那些充溢在這些畫面之外屬于我的獨立想象。不知為什么,我把所看到這些排列整齊又富于變化東西,忽然覺得有些像如今流行的孩子們愛玩的“樂高”玩具,由不同的小色塊,可以拼接組合成不同的造型和圖案。那是屬于孩子們自己的創作。</h3><h3>  看來,好的學校,即便是大學,也會有種返老還童的童真感覺……</h3><h3>  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它是無聲的語言,卻是有形的靈魂。它可以隨意組合,排列成不同的韻律、形態與意義。然而,文字的根絲卻深扎在教育的土壤中,人和文字及所需營養都深埋在這片沃土里。</h3><h3>  一直認為,只有一筆一畫用手寫出來的文字才具有靈魂,雖然我的字并不好看,雖然此刻隨著我的敲擊,一個個均勻而方正的字正跳將出來。用筆寫出來的字,才帶有個人的氣息,猶如歌之舞之者,用筆寫作的過程就是用靈魂唱歌、思想跳舞。早就想寫一篇關于學校,關于首任校長馬湘池和那代人創辦玉溪師專的文字,幾次提筆都難以為繼甚至忘掉字,不知從何下筆,或許,我與馬校長和那代人及我們學校的關系,當然更有我們共同走過的那些日子,不是寥寥數語就能言盡,也絕非我笨拙的文字可以表述,即便如此,仍想用我蒼白和貧瘠的文字來記錄下那代人平凡而偉大的艱辛歲月,向他們――表達我的敬意!為此,我對玉溪師院近40年的簡要回憶,與我們的首任校長馬湘池和那代人一起,用我的文字開頭:</h3><h3>  遇見是一種緣,也許是前世那一次次的擦肩而過,或是那回眸一笑……一切故事從遇見開始……</h3><h3>  玉溪師專,一所地方性大學,一座玉溪歷更舞臺上的豐碑,說他是前無古人不為過,因為他的存在讓時間的長度在空間的廣度中濃縮,通過那代人的辛勤耕耘,把歷史和現實完美展現在觀眾面前。說他是后無來者,可能有些沮喪,皆因網絡媒介沖擊,信息碎片化,快餐文化泛濫,練字不再是習慣,反而變成負擔,于是,坐在學校專心致志地學習、教學和科研成了種奢侈,成為少部分人的情懷。相比較四十年前,現在的人們更習慣于把自己“宅”起來,從屏幕上戲說稀稀拉拉的“教育”。</h3><h3>  盡管如此,玉溪師院依然是玉溪人的驕傲,也是玉溪人應有的自豪。</h3><h3>  遇見……您,馬校長,馬湘池,遇見玉溪師專,遇見那時的教職員工,遇見艱難困苦,遇見失敗,遇見成功與快樂。遇見玉溪師專的我。我與玉溪師范學院的相識,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說起來也四十多年了......</h3><h3>  今年初夏的一個清晨,又從另一種層面上,陪同首任校長專程來到這座曾在玉溪大地上登峰造極的殿堂,重溫玉溪師范學院發展的歷史畫卷。從不經意就會錯過的西門走進玉溪師范學院,氛圍似乎有點清冷,觀眾,只有我仨人。</h3><h3>  堅持不只是一次長跑,而是無數接連不斷的短跑……</h3><h3>  我們心中不只想到一個終點,而且還要想到起點與終點之前的距離……</h3><h3>  光陰荏苒,歲月留痕。近40來,在我心之一隅,總會有一些難以磨滅的珍藏?可能是一份感情,可能是一種向往,也可能是一段旋律....</h3><h3>  一路走來,有太多的經歷,感同身受……1977年,只有20歲的我,正值恣睢不羈的青春年華,作為玉溪師專最早的一員之一,與所有同仁如歌于途中的負重者,以肉食者看起來歡快的姿態走過了近40年——琉璃易碎,美夢易失,崇朝其雨,蝃蝀在東——彩虹還是舊日模樣,而緩緩到來、難以捉摸的,是“青春年少時的燥動”、“中年的苦味”、“老年的不舍”……然而,對我而言,無論如何,學校,從前是我的港灣,今天更像一條夢想與財富交流激蕩的江河。我從一個外地年輕人開始,所憑恃的,只有自己的青春。如今已到垂暮之年,一路走來,如一條小舟沖過險灘,今天基本上可以說,到了“離開”的時候。一路走來,返觀一切,我沒有做厭校者,更沒有讓自己的骨頭彈出體外,我懷念學校這些年來結出的每一串學生,猶如懷念我剛剛踏上繽紛的人生一樣……為此,想寫寫一些感受……</h3><h3>  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把一個單位,比喻為一個人的成長史,就如是翻過幾座山,一座有一座的不同,一座有一座的價值……</h3><h3>  從時間的角度透視:說到近,就像用手指頭翻過一張紙的距離。說到遠,僅僅翻過一座山是不夠的,還需要過一些梁,一些河流,一些溝壑。需要爬坡,走夜路,敲一些朽掉的門,點頭問好一些沒見過面的人。</h3><h3>  除了回憶,還有文字,所有的一切,都會撥出蘿卜帶出泥……</h3><h3>  一直想去寫寫我所在的學校,寫寫我們的第一任校長——馬湘池,沒想到,這個夢想今年終于實現了。但這讓我多少感到有些意外,這種無意中的發現總讓人覺得意外,而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一個人的工作地與他的重訪,竟會被我李運祥弄得是如此遙遠,又這樣近,很難想象一個人,何況是校長,首任校長,從人生的另一頭走到這一頭,竟然讓我給弄成了近四十年。這是多遠的一條路?我感覺我已經走進了上個世紀之前的某個傍晚。這是我第一次走得離我的學校這樣近,以無意的方式。首任校長馬湘池,他走過來了,蹣跚著,仿佛是從歷史的幕后走過來的。從他蒼老的臉上的神情可以看到和我同樣的迷惘……</h3><h3>  馬湘池,1937年4月22日生,昆陽中心街人氏……玉溪師院前身玉溪師專班,玉溪師專第一任校長。</h3><h3>  他將玉溪的第一所《大學》從中鏤空,在里面置放了一把讓我們向內向外思考的儀器……</h3><h3>  回過頭,那條泥濘的路,從黑云中躥出來,蛇一樣,追趕著我……</h3><h3>  古人說:“渾涵汪茫,千匯萬狀”,我發現,學校也負海涵,千匯萬狀。而我對學校的感情可以用兩個字來說,叫“死磕”,學校是一個大的體系,我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我一個人自成體系。我自己的體系內,敲敲打打,自己就是一個鐵匠鋪子。自衛的、耕地的,匕首、斧頭,鐮刀、鋤頭,樣樣都有所準備。當然,多少都有點矯揉造作,甚至是小題大作,源于謹小慎微,對于佞幸弄權那些根深蒂固的黨錮之禍深惡痛絕。還是一個怕字,怕吃虧,怕吃那種無緣無故的虧。難道不是嗎?現有的體制,能留下幾個馬湘池?馬老師馬校長,從業在校長之如高祖時還好,如蒯通?;钤陟渥谥茫陂幦说年P照下,命運可想而知。</h3><h3>  我受的教育告訴我,天下間最美的是自然萬物,但天下間最美的還有文字。不是文字修飾的自然,也不是自然修飾的文字,而是文字本身,它的聲音和形象。值得我輕輕吟誦的文字,它口語的溪流從胸腹間自然涌出,經過喉嚨、聲帶、顎部、舌頭、唇齒,匯入浩渺無垠的時空,它純凈而優雅,是寂寞與沉思最好的旅伴——這個春天,我成了一個有著墨綠色心靈的人,一個即將退休的老人,從前,我雖然沒處在學校的中心位置,但我也總是圍繞著學校的中心運行的一顆鏍絲釘,現在我已一只腳在校內,一只腳踩在學校邊上,與它四目相對,身體冰涼,直到日落,黑夜把前爪搭在我的肩上。它可以在黑暗里看見我,我卻看不見它。美的文字有宗教般的力量,吟誦是最便宜的修行方式,行吟于凡俗的人士,大地日漸干癟,想象日漸凋零,而美的文字里依然有浩繁的風物,無盡的自然。</h3><h3>  就這個題目做伸展練習,可以加上諸如首任、第一位當然,還可以加上些比如剛猛、仗義、謙遜平和、有原則、金剛怒目、辦事和處理問題簡潔、果斷等諸多定語。馬湘馳是這樣一位有著傳說中的校長,吞吃大學與觀念的金屬,吐出來一行行鋒利尖銳的話語。對于這位有著諸多長處優點又有明顯不足的校長,用我的話來說,很簡單,那就是,他在劈開的石頭里,摁進去一顆眼淚,一顆癟嘴的櫻桃,希望在最硬的地方,開出一朵朵小花……</h3><h3>  他的話語純棉而又富彈性,那種舒適度與緊張感總是那么精巧的呈現出來,情緒和敘述相得益彰,辭已盡意未完。兩兩相比,我不禁要提醒馬校長注意情緒的邊界,提防“我”作為第一人稱抒情時所表現出來的某些貪婪。</h3><h3>  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我把玉溪師范學院呼嘯著翻過,分明聽到了風聲。這大風來自學校的每個角落,每一段發展歷程的細節處,吹向越來越發展壯大、走向未來的玉溪師范學院,吹得精神凋零的偽作四處逃逸。騎時代的逆風而行,我驚訝于文字的偉力,這是怎樣一種元氣淋漓的精神狀態,大漆一樣靜穆、玉石一般溫潤,被修飾的器物閃著技藝的輝光,優雅、私密、獨立、含蓄。我曾經戲言,不要忽略一個上了鎖的抽屜,那里有桃源、有深海,更有電閃雷鳴。在某種意義上,我確實像一只在學校里飛來飛去的鳥兒,無論棲息在什么樹枝上,都想鳴囀,希望有聽眾,哪怕聽眾只是一群樹葉……</h3><h3>  生命源于陰陽的激動與互動,于是,"動"便是生命的本質,"動"之有律便是生命的過程。</h3><h3>  跟著馬湘池校長回到從前,找一塊未被浸濕之地,回味一次青澀,尋著他的腳印,在滿滿的故事里尋找些痕跡,向自己講述……</h3><h3>  俗話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眼前好山好水,腳底下踩著那么一所學校,旁邊還有近八百年的一座塔,坐擁在這樣的歷史邊上,穿行在山水校園這樣熱乎乎暖陽陽的好日子里,我的小算盤焉能不響。響去吧。要是在好地方還不響,那只能說明算盤壞了,只能說持有者病了,要不就是是睡著了。</h3><h3>  我把穿插于校園里那些長滿故事的墻、樹、池塘、球場、操場、教室……時光皮薄,不抻也斷,三分婉約與水,七分斯文儒雅與人。師開一半,生開一半,用我的文字搖櫓,搖進我的這篇文章。我在師范學院的日子。我走下去,又折回來輕輕拍了它三下,然后又重重拍了它三下……</h3><h3>  其實,在我看來,我們的學校不算大,但是學校的時空確是大的,它的空曠深遠空間和渺小的個人之間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人在這里更能感覺到,你作為個體生命的渺小,以及占有時空的局限和短暫,那一種悲涼與虛空,也讓你更能找回一個人的謙卑。當然,這僅僅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在學校里生活,我會在比任何一學校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h3><h3>  </h3><h3><br></h3><h3><br></h3> <h3> 我經歷過學校草創初期那咱曾經的荒蕪冷落,如同一片野地的古園,它曾經是一個亂的象征,是那些那時曾經轟轟烈烈的所作所為,曾把天下蒼生像草芥一樣踩在腳下,在這里拜祭神圣的祭壇。他們渴望占有無邊的土地,占有整個世界,占有這世界上生長出的一切,在這里“鬧革命”。他們可能沒有想到,幾年之后會有一些有著高貴的靈魂的人們會在在這里生根,發芽,以自己堅定的立場和純粹的內心,就在紅塔山下,創辦了玉溪歷上上第一所大學,成了玉溪的另一個文化標志,另一個象征。這時你去回望那些人,他們靜靜地坐在這里,他們親切而仁慈地微笑著,明亮純凈的眼睛里顯示著一種讓人難以企及的深度。馬湘馳,無疑是學校極少的幾個有宿命意識的的先行者之一,宿命不是悲觀,而是對自我生命的一次重新確認?;蛟S,我們都可以找到并把那個時代作為自己回憶與思考的背景,中國這樣的地方大學太多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坐到校長那把椅子上的。那不是一個假設,是事實。那也不是你設身處地想一想就能感同身受的。你沒有坐到那把椅子上,你就永遠體會不到一個首任校長的大學意識和民族文化渴望,渴望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去踐行辦大學的那種艱辛與悲壯。我現在才感覺到,他是個靜觀或者沉思的校長,他統攝著學校生命初期以及一切善與高貴、愛與受難的精神?!?lt;/h3><h3> 此時,學校安靜得令人感動,我躁動不安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F在,馬校長已經很少回學校里來了,每年如期招生畢業,但我發現,有種世俗的熱鬧代替了寂靜的沉思。我想,今天他重回學校,一定又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另一個角落。</h3><h3>  我們學校,有很多這樣的角落,所以,每一個人其實都活在某一個屬于自己的角落里。每天早晨,我都會看見那些花園草坪上運動場上健身的老師同學,被陽光照著,被晨風吹著,在清新的空氣里吐故納新。樹和其它植物都在生長。你邊走邊觀賞那四時開放的鮮花,花瓣間的光斑和露珠恬靜而明朗,頭頂上的鳥唱清脆而嘹亮,一種歡暢的心情油然而生了。通過人,你感受到了學校的健康和陽光。這才是我喜歡的學校。我覺得它強大的骨骼系統里面,應當有還要有種皮不可缺的這樣的血肉。學校不可缺少記憶,但也不能把自己封閉在過去的記憶里無法走出來,它畢竟是供人們來居住生活學習和研究的。以人為本,應該是支持一切的最基本的價值體系。這樣的學校才不會給你一種無形的威壓,人也有了可以多維游走的空間。你會覺得它同人們的現實生活拉得更近了,生活得更真實。</h3><h3>  在學校,在任何一個角落里,只要你安靜地凝望,時間長了,只要你以學校為家,只要你愿意思考,你會感覺這里潛伏隱蔽著的一種無形的力量,每一個人都與這所學校有著維妙的對應關系,那種生死不渝的維系,以及,堅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這樣一個匆匆過客難以理喻的。從我二十出頭第一次來到學校,到現在四十余年里,這是我命里往返得最多的一條路,住得最長的一個家,而我又有些心虛,仿佛我永遠是一個我行將抵達但卻又仿佛一直沒有抵達的學校。我在這里的每一天,似乎就是一個輪回,但我是一個不能超生的靈魂,更多的時候,我都在圍著它轉。它就在旁邊,也在心里,但我總是踩不到學校的節拍,找不到自己的精神來路,我一直運行于這所學校的外部世界。天才的卡夫卡早已替我描述出了那種最真切也最虛幻的感覺,學校是我遠遠就看得見的城堡,我一直沒有找到進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選擇——離去。</h3><h3>  今天離我即將離開學校的時間已不足百日,但我還是會下意識地深深凝望,我看見過的,我還沒有看見過的,從一些日子,到另一些日子,一些人,在我的視野里不斷涌現,又漸漸退向學校的一側,直至學校的背后。我的心已經飛奔了很久,但仍未跑出我的學校。回頭,我看見的還是我的玉溪師范學院,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更名為大學,就如從前把師專班改為師專一樣,再回頭,我看見的是另一個叫玉溪的大學……</h3><h3>  紅塔山,從來不曾霸氣側漏,有序地挺拔著,像衛兵一樣默默地守護;玉溪大河的水,從來不曾波濤洶涌,安靜地流淌著,像港灣一般溫暖包容;龍馬山的霧,從來不曾打扮自己,或輕描淡寫,或彌漫變幻,像花季的少女清純的微笑著……空靈的學校,鳥鳴鶯啼,師生放歌,山水校園蕩漾,在紅塔山與校園之間,給人以無瑕無慮、無際無涯的寧靜和回味……</h3><h3>  第一樂章:噪動的母腹</h3><h3>  紫色的胚芽,攝取著陰陽夢幻的精氣從無到有,飄浮在絳紅的滄溟中溫暖地萌發長大,在悠遠的過去中蘇生著混沌的現實,在朦朧的感覺中張開忪惺的意識,伸拳展腿捶打著富有彈性的內壁,幽幽地聆聽著彼岸母性的呼喊,幸福地等待著石破天驚的一刻……</h3><h3>  第二樂章:生動的童年</h3><h3>  金色的幼苗,浸潤在金色的陽光里,沐浴著金色的和風雨和甘露,用天真譜寫著純情的樂曲。生動的音符,靈動的節奏,如山間不染纖塵的碧溪,清朗澄澈,任性率真,一路叮咚一路歌,用童貞勾畫著無瑕的年輪。</h3><h3>  第三樂章:萌動的青春</h3><h3>  綠色的年華,用絢麗編織著青春的韶光,用玫瑰點燃著酣暢的欲望,生命充斥著桀驁的張力,心靈蕩漾著情愛的激昂。扯起理想的云帆,鼓滿希望的勁風,忐忑地等待人生的啟錨出航,用激情吟頌著霹靂雷電的詩行……</h3><h3>  第四樂章:激動的年華</h3><h3>  紅色的歲月,迸發出深沉的激流;燃情的雄心,搏擊著生活的風暴雨狂。經歷過爝火烈焰的烤炙,跋涉過布滿荊棘的泥濘,用癡心去品嘗真情的甜酸辣苦,用成功去撫平飄零孤獨,以學校就是我的家責任和棟梁身份演繹擔當,在艱難與痛苦中收獲幸福。</h3><h3>  第五樂章:感動的人生</h3><h3>  金色的季節,是四季人生的終極,春花的艷麗、夏日的熾熱、秋風的清亮,結晶成寧靜的心境,如飛揚而下的歲月,輕輕灑落,無聲無息,填平著青澀幼稚,遮掩了甘甜芬芳,如清風皓月,一切歸于平和。人生回望,多少感悟,幾多悵惘,些許嘆息……</h3><h3>  今天,我與首任老校長一起親近學校發展的歷史,并讓它們一一落在我頭上,身上,心上……我小心翼翼地秤了秤自己,嗬!我終于知道了學校的重量。</h3><h3>  如果你也如我一樣,那么從現在開始,我愿意等,等你一句愿意坐下來的話……</h3><h3>  談不上是娓娓訴說四十年前后那些發了黃的往事,但卻能留給我們那些人一起走過的那代人的無限品味與感悟。撥亂反正前的滿目蒼涼,百廢待興的哀傷,我的筆宛若生銹的針,也僅僅是企圖用漫不經心去描龍繡鳳,實際上卻將字字句句都刺在自己心上的話輸送給讀者也點過分,有點勉為其難。我想,寫是寫不完的,所以,想就此打住,然而,卻無法克制自己,我還想把我的一些個記憶一一再寫下來。記得我在書上讀到過,納博科夫曾在課堂上做過一個語文實驗——“他先把課堂的窗簾拉得嚴嚴實實,教室里頓時一片漆黑,這時他打開了講臺上的一盞臺燈,指著臺燈落在桌面上的光暈說:“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彪S后,他接連打開了教室里所有日光燈,臺燈立即顯得昏暗無光,他說:“這是普希金?!弊詈?,他走到窗邊,一把拉開窗簾,耀目的陽光瞬間灑進教室,等他拉開所有的窗簾,教室里已是一片陽光,隨后,納博科夫清清嗓子,說:“同學們,這,就是托爾斯泰?!保ㄞD引自丁駿文章“生命既哀亦美,知此足矣”——譯《俄羅斯文學講稿》有感)。遇上停電,封閉的屋子一片漆黑,說到當代教育,好在還有幾根蠟燭及如馬湘馳當年一樣,給我們地方高等教育帶來了些光亮,即便在遠方。</h3><h3>  當我接近呈堂證供地結束這篇回憶短文前,我又專門去看了看紅塔,這個季節,日光更溫暖了。之所以來看紅塔,源于我對學校與紅塔的思考,四十年來,我一直想找到一個恰切的比喻,用以形容我心中“學?!钡臉討B。今年夏天,邀請馬校長回來,重溫那段歷史之時,我就此同馬校長作了交流,問他同不同意我的看法,那就是,我終于找到這個比喻——我們學校的核心如塔。</h3><h3>  一座令人賞心悅目的玲瓏寶塔,大致需具備以下五個特點:塔基廣大,塔身堅固,塔層分明,塔飾精美,塔剎峻拔。然而,這些特點基本都是屬于“形而下”的;如果有那么一座塔,它招引了你又拒斥了你,它讓你為它付出萬千猜想,又讓你為自己的每一種猜想感到惶惑、誕幻,那它一定具備了“形而上”的特點——它擁有一座“隱秘地宮”。</h3><h3>  一個好的學校,如一個好的老師,一個好的老師就如一堂好的課……課,如塔,人,如塔,師,如塔,生如塔,校,如塔。愿每一個“筑塔人”都心懷夢想,愿一座座的玲瓏寶塔,能成為值得我們自己膜拜的風景,愿我們的人生如詩常駐,愿我們學校的“塔林”風光無限……</h3><h3>  正當春夏之交,正值學校奔四之際,我看到,一些嫩葉正在長綠,更多的樹葉則在等待被季節染紅。很遠我就看見了紅塔,我沒有看到它建成的樣子,但我看見了它的內部結構,它的骨骼。就在我即將走近它之前,它是讓我非常擔心的一個懸念,我們學校同玉溪,與世界有多遠?離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有多遠?那一刻我沒覺得我是一個外人,我感覺是在我家里的一件事操心。我看到了那些坦率地暴露在外的結構,那相互支撐的網絡狀的構架與中國古代造塔手法完美簡潔地融會在一起,這里沒有我想象中的那種尖銳的美學對抗,我感到了它和這玉溪片土地,與這座城市的和諧,東方與西方的大美被天衣無縫地鉚接在一起。我更加深信,美是無國界的,這樣的強悍和王者之氣不僅與玉溪與我們學校最深刻的文化精神是高度一致的,而且已經完全超越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有力地拉近了學校同世界與社會的距離,達到了具有普世性的審美期待,這是人類的建筑,人類的藝術。它也的確采用了大量的人性化元素。在這里,人,真正被賦予中心的地位。</h3><h3>  此時,我抬頭瞅瞅天空,看見半天云里的塔頂,那是我到達不了的一個高度。我有恐高癥。我沒有膽量也沒有本事站到那樣一個高度,只能把眼光放低,但我發現,從天上,到最深的地底下,有一股激越的力量在洶涌,而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正在血汗與泥漿中分娩出來的一所地方大學——玉溪師范學院,仿佛只屬于另一類咬緊牙關的生命和那些曾經為我們學校貢獻過所有的人,屬于那些把靜靜地做在書桌前,潛心學習研究,上了講臺,就能露學術功底和大學老師脊梁的人,屬于那些有著個性和思想、渾身充滿了朝氣也愿意為之竭盡全力的人。這是我站在紅塔前,望著我們學校時,看見和又一次看到的另一種支撐這個學校的真正骨骼和靈魂。此時,我才知道自己與他們相經差得甚遠,甚至顯得有些多余,甚至成了一個障礙,我的胸口被什么撞了一下,我這樣左顧右盼地走著時,第一次清晰地發現了自己的位置,我是走在最后的一個人,是被這個時代和這座學校拉下的一個人,我今年就要退休了,但我有這個底氣說說這些話,寫寫這些文字,因為我把我的半生都貢獻給了我的學校,我生是玉溪師范學院的人,死亦是紅塔山的鬼……</h3> <h3></h3> <h3>  一個人,絕不可以忘記自己的過去;一個如玉溪師范學院這樣的地方大學,盡管歷史不算長,但她也是有根的,我們也絕對不可以忘記自己的起源。根,維系于著學校的精神和魂。無論歷史多么遙遠、歲月如何蹉跎,無論社會怎么變革、如何轉型,都不能除了根、丟了魂,都必須把根留住。根脈切斷不得,根深才能葉茂。根,滋潤于“慎終追遠”?!敖K”在何處,“遠”及何方?其實是近在眼前,一個“心”字。“平心平天下”,天下在平心。否則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言畢于此,玉溪師范學院的“根”在哪,您去思考過了嗎?我一直都沒敢忘記,一直沿著根須在尋找。故,今日與首任校長馬湘池40年后再次相見,遂尋出散落時光中這些與學校有關的片斷來……今天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黑白基本相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情。夜深時分,寫下上述文字,算是對學校,對馬校長的一次回訪……</h3><h3>  有一種病,我管他叫“懷想病”。那病源在光陰的深處,也在自己心里。但,我站在這些文字結束的地方,想哭……</h3><h3>  時光荏苒,世事沉浮,1977冬開始籌備次年3月春第一屆,數學物理兩個班不足百新生入學至今,轉眼過去了近40個年頭。</h3><h3>  曲末終人未散的玉溪師院,上演了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的人生。</h3><h3>  當些當初參的玉師人,有的已作古,有的已垂暮年年。跳出當初的常態與無常,也各自有了各自的歸宿,有的素淡如茶,有的惘然甚至凄凄……但共同的奮斗和經歷,令人難忘。當我們回看當時那些人時,真是叫人感慨良多回望交喜還加少許悵然……</h3><h3>  我有幸從一開始就參與了兩種角色,既是演員,也是觀眾。作為演員,我演了,自始至終,我沒有怯過場,談不上主角,配角是肯定的,我無怨無悔。作為觀眾,我當然不會退票……我參與的這段演繹,只是個開頭,只是滄海一粟,但它們承接著一代又一代人希望的基因。一代一代的玉師人,如一條綿延不斷地延續在歷史長河中的點滴之水,由此滋養派生出來的涓涓細流,總會匯成的一股血脈常流不息向前奔騰的大河……</h3><h3>  就在此時,我屹立在玉溪師范學院這片森林前,扶著這棵大樹,粼粼波光透下來,一日,碎成24小時……思緒與感慨萬千,想起了宋朝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h3><h3>  東風夜放花千樹。</h3><h3>  更吹落、星如雨。</h3><h3>  寶馬雕車香滿路。</h3><h3>  鳳簫聲動,</h3><h3>  玉壺光轉,</h3><h3>  一夜魚龍舞。</h3><h3>  蛾兒雪柳黃金縷。</h3><h3>  笑語盈盈暗香去。</h3><h3>  眾里尋他千百度。</h3><h3>  驀然回首,</h3><h3>  那人卻在,</h3><h3>  燈火闌珊處。</h3><h3>  與此同時,我的腦海浮現出北宋理學家張載的四句:</h3><h3> ?。M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h3><h3>  馬校長,時隔四十年,從您寫起,寫我們與您共同開創并走過的那代人,記錄我們從玉溪師專班到玉溪師專,再到玉溪師院,從??谱叩奖究啤宦肺覀円黄鹱哌^。人在斯,魂在斯,勿相忘,我們的玉溪師院,我們的大學……以此與馬校長及所有師生諸君共勉,為了銘記,為了傳承,為了發展……今天我寫此文,用文字開頭,用文字暫告段落,最后,帶上我們那代人的祝福與祈盼,祝我們的學校發展狀大,更加輝煌……</h3><h3>  今天,就在即將離別學校前,我靜靜地望著眼前這所與我相濡以沫40年的學校,每間房子,每塊石頭,每棵樹還有把學校連接串通的每條路……各具形態,那些自然的配置都給我震動,就如抽象的音樂旋律一般。在這個正在不斷擴大的空間和向前的時間里,所有的一切,都安各自的形態有序地比照排列,從這種精心的布置里,產生出緊湊、嚴整和寂靜的美來……</h3><h3>  與馬校長流連校園中,我自終至終總有種隱忍之心在心頭,卻想用弘一法師的詩來表達此時的心情:</h3><h3>  “我到為植種,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后人來。”</h3><h3>  馬校長,謝謝您以前對我的關懷,謝謝你當日以及今日給我的啟發。就在即將與馬校長分別時,離愁別緒縈懷,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影隱沒在人流里,心中滿是感動,散發著迷人的氣息和昔日師道之不墜的那些情懷,更讓我看到,有一種薪火,在紅塔山一角的玉溪師范學院頑強地燃燒著,照著這位辛勞的耕耘者那有些垂老的后背及身上五花八門的烙印,令我不勝感慨。與此同時,我似乎還看到一束閃耀的光,隨著光束,我看到了玉溪師院一片異樣的春色……</h3><h3>  馬湘池,馬校長,最熟悉的陌生人,真好,我上述這些文字,就算是一次多元的回訪和尋根,有人與您,為我們共同的學校,用文字立個里程碑,有人記得您,記得我們可愛的學校,記得根與源,有人向您和我們的學校問好……遇見您,遇見我們的師生員工,遇見我們可愛的學校,您們融入我,融進我心里,我也想融進您們,融進學校。與您們相遇,就像找到真的自己,融進我自己……真好!馬校長,“桑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故今天,我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地寫下上述文字,讓我們的學校不忘初心,不至于在精神上有所減少,也為保留我們的DNA和我們的根作點點貢獻。當然,我僅僅用半天的時間回望他那時的心血,頓是不夠的。但我寫下的這些文字,也算是滄海一粟,并且記錄了那代人存在過、互相幫助過,且對學校開創與發展有過貢獻。只要有這些文字和檔案在,這一切就不會湮滅。最后,我想把自己想了很久的校訓寫在此:“低下頭來讀書,離世界就很近”,是為念。</h3><h3>  (2017/06/21日草記)</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环江| 依安县| 天峨县| 子洲县| 年辖:市辖区| 木兰县| 上犹县| 新营市| 舞钢市| 乐东| 宁安市| 永州市| 温泉县| 永吉县| 华坪县| 昔阳县| 安顺市| 台东市| 清河县| 滁州市| 博白县| 丽江市| 丰原市| 甘孜| 肃宁县| 南通市| 金门县| 濮阳县| 项城市| 钟祥市| 松滋市| 余江县| 孟津县| 光泽县| 德兴市| 原阳县| 岳西县| 稷山县| 平山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