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時間】 2017年6月18日</h3><h3>【地點】達日罕烏拉蘇木白音錫勒嘎查</h3><h3>【人物】克什克騰旗中小學生</h3> <h3>盛夏六月,草原的春正旺盛著,礕綠的草,碧藍的天,野花隨風蔓延,白云觸手可及。藍天與綠草交接處,便是風吹草低牛羊肥壯。這是草原一年四季中色彩最豐富、生靈最充滿活力的季節。走出錫林浩特機場的那一刻,涼風習習,一股春的氣息撲面而來,沁入我的五臟六腑,可以用一個"爽"字來形容。這一片康熙皇帝當年青睞的避暑勝地,如今從北京坐飛機才一個多小時。路況也比想象的好,平平展展,車輛不多,沒有污染的蒼穹下,廣褒無垠的原野一路延伸至天邊。</h3><h3><br></h3><h3>每年端午節之后,草原各地的那達慕相繼拉開帷幕。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克什克騰旗連續五天的那達慕格外隆重,可惜在我到達時剛圓滿結束。我正為自己錯過這一盛會而遺憾,無意中看到一則有關克什克騰旗在農歷六月二十五舉辦兒童祭敖包和兒童那達慕的消息,一看是今年的公歷6月19日,也就是第二天,于是臨時決定放棄一天拍鳥,次日清晨叫了一輛車欣然前往。</h3> <h3>司機在白音敖包接上我之后往西行駛,一路還熱心兼職導游介紹當地風光。他指著左邊的遠山說:那就是大興安嶺,草原從那里開始,山角下是我前一天下飛機后經過的錫林格勒草原,我們正在貢嘎爾草原上奔馳,右邊也就是北邊,是呼倫貝爾草原,直通蒙古國和俄國。這三大草原連成一片,只是行政管轄上的格局而已。我以前一直沒懂三者間的地理關系,如今置身于其中,直觀而又令人難忘,可惜為了趕路,沿途沒有停車拍片。<br></h3> <h3><br /></h3><h3>【兒童祭敖包】</h3> <h3>兒童祭敖包以及之后的兒童那達慕和更為壯觀的大人版一樣,也是一年一度,本屆活動地點在達日罕烏拉蘇木,位于克什克旗西北部,坐落在渾善達克沙地和貢格爾草原交接處,風景十分秀麗,除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和碧波蕩漾的湖水,背景里還有巍峨群山。這塊風水寶地距旗政府所在地約90公里,既是一個畜牧業大蘇木,也是旅游業大蘇木,境內旅游景地諸多。</h3> <h3>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敖包在蒙語中意為"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堆、土堆或木堆,也有用樹枝壘成,舊時在遼闊的草原上作為道路和境界的標志,后來逐步演變成祭神和祈禱豐收、家人平安的象征。祭敖包時間選在每年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通常在農歷五月下旬六月上旬,但各地區風俗習慣和習俗不同,所以也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h3> <h3>蒙古族祖先視天地為人類生存的依賴,特別崇拜天地神,祭敖包也就成了蒙古民族崇尚自然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內容有供祭熟牛羊肉,男女老少膜拜祈禱,表示對天地的虔誠。牧民們圍繞著敖包,從左向右轉三遭,邊走邊往敖包奉上自己心愛的食品或物品,求天地之神降福,保佑人間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今年因為干旱,祈求老天爺降雨便成了牧民及其孩子們祭祀時的一大心愿。</h3> <h3>敖包的樹枝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布條,旗上寫有經文。</h3> <h3>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過去祭敖包和開那達慕大會時馬到人到,牧民們騎著馬、趕著車,成群結隊,熙熙嚷嚷。近年來隨著牧民生活的改善,越來越多的汽車和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代替了傳統的馬和馬車。</h3> <h3>這一天,孩子們穿著蒙族盛裝,興高采烈地在大人們的陪伴下閃亮登場。草原是無邊無際的純天然氧吧,草原的孩子們在陽光下茁壯健康。</h3> <h3>環保已成為草原未來的重大項目,也是祭敖包期間不可忽視的內容。這幾位中學生們提著袋子收集垃圾,宣傳環保。</h3> <h3>兄妹倆有點怕生,總的來說內蒙孩子比新疆孩子害羞一些。</h3> <h3><br /></h3><h3>【兒童那達慕】</h3><h3><br /></h3><h3>那達慕是蒙古語的音譯,"慕"意為"娛樂"和"游戲",是蒙古民族長期游牧生活中沿襲至今的民俗活動,也是慶祝豐收的盛會,在蒙古族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那達慕歷史悠久,最早記載那達慕的的是《成吉思汗石文》,早在公元1206年,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他每年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舉行那達慕。</h3><h3><br /></h3><h3>那達慕源于祭敖包,所以通常前后一起舉行,那天上午的兒童祭敖包活動結束后,緊接著便是兒童那達慕,草原電臺的著名播音員烏力根任主持人,雖然說的是我聽不懂的蒙語,但陰陽頓挫之間令人感覺到他飽滿的熱情。我要了一張節目單,也是滿紙蒙語,讓我這個從美國來的漢人一籌莫展。此次兒童那達慕一共持續兩天,第二天還有賽馬,可惜我未能親眼目睹。</h3> <h3>克什克騰旗和蘇木(即鄉鎮)共有十四所中小學,大約四千名孩子。來自各個學校的孩子們在團團圍坐的天然舞臺表演了各自帶來的精彩節目。</h3> <h3>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和著手鼓的節奏,時而訴說著牧人的淳樸善良,時而奏出草原的曠遠無邊。馬頭琴吉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是蒙古族家庭必備的珍貴物品之一,通過一個短暫的節目,我們可以對新一代的傳承窺見一斑。</h3> <h3>演出期間,不斷有年幼的孩子擺脫大人的看管上前參與,給場景帶來不少即興的互動,充滿童趣。下面這個小男孩還拿起舞蹈演員的道具,象模象樣地將羊鞭來回舞動,十分逗趣,連女演員也樂得合不攏嘴。</h3> <h3>蒙古族人民向來能歌善舞,觀眾里不斷有孩子載哥載舞,即興發揮。這對姐弟倆興致勃勃,姐姐是個天生的舞者,也是陽光的化身,那滿臉的喜悅配上活潑的舞姿,深深地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甚至有些喧賓奪主。</h3> <h3>小男孩們可能比小女孩們更大膽些,節目間隙在"臺上"奔來跑去湊個熱鬧。</h3> <h3>蹲有蹲相</h3> <h3>站有站相</h3> <h3>我最喜歡的節目是下面這個頂碗舞,小姑娘旋轉著舞動著,那疊碗卻始終穩穩當當地留在她頭頂上。</h3> <h3>草原的天說變就變,中午一場傾盆大雨,給之前祭祀求雨的人們帶來驚喜與歡樂。雨前雨后的多云也給我的攝影帶來柔和的光色,而不象之前大晴天的大光比難以拍攝。</h3> <h3>當天下午還有兒童摔跤比賽,欲欲一試的孩子們在大人的安排下按年齡排隊等候。</h3> <h3>博克(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如今,博克和馬頭琴等7項民族文化藝術已作為瑰寶,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h3> <h3>這兩個小男孩雖然不到可以參加摔跤比賽的年齡,但也在一旁像模像樣地比試一番。</h3> <h3>巾幗不讓須眉</h3> <h3>與大人摔跤手在比賽時身著摔跤服"昭德格"不同,兒童那達木的摔跤沒那么正式,一般便服上陣。只有年齡大些的孩子穿上皮坎,坎肩上有銅或銀制作的泡釘,以便于對方抓緊。</h3> <h3>"等到草原最美的季節,陪你一起看草原",歌中唱的,我終于親身感受,這正是草原最美的季節,不過,后一句也許改成"陪你一起看那達慕"更好。在為這一篇文章查找資料時,我發現今年5月北京首次舉行了兒童那達慕,規模蔚為壯觀。在為少數民族文化廣為流傳而欣慰之余,我不禁想著此次草原之行,還有什么比當地的原汁原味更有意義呢?</h3><h3><br /></h3><h3>草原的未來在于這些土生土長的孩子們,在牧二代大軍已進城務工的今天,這些牧三代們的將來會在何方?</h3> <h3><br /></h3><h3>? C. Mei 梅慈敏 版權所有</h3><h3><br /></h3><h3><br /></h3><h3>【草原系列】</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6a7ti2r"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 巴彥查干</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6oytao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 烏蘭布統</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79otxy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 達來諾日</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7acy32y"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 翁牛特旗</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7i97j7u"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 乳香</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7q0bul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 孝心</a><h3> <h3>【關于作者】
梅慈敏,自由攝影師兼撰稿人, 《中國國家旅游雜志》特約作者。出生于中國上海,畢業于復旦大學外國 語言文學系,1985 年赴美留學,1992 年開始學習攝影,近年來 聚焦世界各地人的傳承故事和鳥的濕地故事,因為兩者皆在日 漸減少。 2018 年 3 月《鶴之旅》攝影個展由美國休斯敦美術學院舉辦(2018 國際攝影雙年展分會場)。著有《手工匠人》攝影故事專集。
</h3>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XjGYQlPLRrc56rSqu7qAQ"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新書訪談</a><br></h3> <h3><a href="http://eshop002.vpubao.com.cn/index.php?c=item&shop_id=65708863&goods_id=24"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網購鏈接</a><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宜都市|
琼结县|
乌兰察布市|
广宁县|
万山特区|
襄汾县|
宝鸡市|
安阳县|
山东|
阳信县|
镇沅|
吉林省|
班玛县|
青海省|
桑植县|
天津市|
民勤县|
余姚市|
凯里市|
本溪市|
兴海县|
宁夏|
内江市|
托克托县|
马关县|
青河县|
察隅县|
天台县|
当阳市|
临颍县|
永胜县|
澎湖县|
肥乡县|
乌拉特后旗|
蓬安县|
临沧市|
思南县|
额济纳旗|
奉贤区|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