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br /> </h3><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倉央嘉措<br /></span> </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藏是無數人向往的天堂,因為神秘亙古,所以光華萬千。眾人都想窺探她的美麗,幸好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擋住了大多數的普通游客,少了這份滋擾,西藏才能多少保留了她大部分的原貌。</span></h1> <h1><br /></h1><h1>走進西藏,就如同走進了人間天堂。藍天白云、雪山草地、蒼鷹駿馬、牦牛羊群,這是風景,更是圖畫,充滿壯美,讓人神往;寺廟輝煌、經幡招展、喇嘛誦經、信徒膜拜,這是風情,更是文化,充滿神秘,讓人感動。</h1> <h1><br /></h1><h1>七月,西藏的雨季。六個人,一輛車,由成都開始,沿著318國道川藏南線向拉薩進發。從雅安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跨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經雅江、理塘、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墨竹工卡抵達拉薩。川藏線進,青藏線出,歷時半個月。</h1> <h1><br /></h1><h1><br /></h1><h1>本次旅行我們翻越了4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東達山(5008米)、米拉山(5013米)、唐古拉山(5231米)、風火山(5010米);邂逅了1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折多山、高爾寺山、剪子彎山、卡子拉山、海子山、宗巴拉山、拉烏山、業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昆侖山。</h1><h1><br /></h1><br /> <h1><br /></h1><h1>沒走過318,你就不知道中國最美的風景長廊;沒走過318,你就不知道川藏線行走的艱難;沒走過318,你就沒有體會過身體與靈魂的蕩滌。</h1><br /> <h1><br /></h1><h1><br /></h1><h1>曠世奇景、濃彩人文、宗教信仰是這條線路的標簽;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是這次旅行的鮮活寫照。用趙麗老師的話說,"那些預料和不可預料的路途險惡,絕不僅是生命與財產的孤注一擲,而是膽識、毅力、氣魄和智慧的張揚。"</h1><h1><br /></h1><br /> <h1><br /></h1><h1>將近半個月的行程,無數的美景、艱辛、與感動相隨,不能一一敘述,只能略選片段。</h1> <h1><br /></h1><h1>第一天,蒲城---成都</h1> <br /><h1>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走在夜晚的巷子里,一種久違的老城區市民化生活的場景一一浮現。這里的小吃有點貴,三大炮6元,涼糕10元,冰淇淋15,都沒想象中的好吃。</h1><h1><br /></h1><h1> </h1> <h1><br /></h1><h1>作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一部分,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圖,錦里,是感受浪漫休閑的精神驛站,是體驗三國文化與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區。出租車司機這樣向我們介紹,"寬窄巷子是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的地方,而錦里,是你去了三次還想再去第四次、第五次的地方。"</h1> <h1><br /></h1><h1>第二天,成都---雅安---石棉---海螺溝---瀘定</h1> <h1><br /></h1><h1>雅安,以"雅雨、雅魚、雅女"而著稱,是原西康省的省會。途經這里,想起了我從未謀面的二舅舅,特意下高速到雅安市一繞,看看舅舅生前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小時候聽媽媽說,正在上學的二舅失蹤了,好多年杳無音訊,外婆每天都會在后院的棗樹底下磕頭燒香,乞求舅舅平安回家,直到有一天舅舅一身戎裝出現在她面前。68年舅舅回陜出差途中,遇車禍身亡,成為一名烈士,留下年輕的妗妗和四個幼小的表哥表姐艱難度日。如今,老人家年歲已高,依舊住在部隊大院安享晚年。向我溫婉賢淑、善良堅強的妗妗默默問聲好,不忍打擾他們,繼續趕路。</h1> <h1><br /></h1><h1>臨近八一,可能要演習,石棉縣城軍車很多。安順場離縣城不遠,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而蜚聲中外。</h1> <h1><br /></h1><h1>下午3點到達海螺溝景區,已經停止售票,只能開到景區里邊繞一段,與冰橋冰瀑擦肩而過,很是遺憾。出門又遇單邊放行,耐心等待!</h1> <h1><br /></h1><h1>瀘定,革命歷史名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記憶中只知道當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里,以22位勇士為先導的突擊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衛,飛奪瀘定橋。到了這里,才知道瀘定橋的歷史如此悠久,康熙皇帝為了國家統一,解決漢地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此橋,并御筆題寫"瀘定橋"三個大字。如今的瀘定橋,年久失修,橋上的木板已不見了蹤影,只留下那十三根鐵鏈,晃晃悠悠,見證著當年戰火紛飛、槍林彈雨的歷史畫面! </h1> <h1><br /></h1><h1>第三天,瀘定---康定---新都橋---雅江</h1><h1><br /></h1><h1>一座跑馬山,名揚五湖四海;一首康定情歌,唱醉了天下人。</h1> <h1><br /></h1><h1>說起康定,印象最深的還是那首《康定情歌》。喧騰的折多河從康定小而熱鬧的街市穿城而過,少數民族風情帶來的神秘感,讓這座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這里。</h1> <h1><br /></h1><h1>車子在盤山公路上逶迤前行,有"康巴第一關"之稱的折多山,是漢藏文化的分界線,也是川藏線上第一個翻越的高山埡口,六個人已經有五個出現高原反應,或輕或重胸悶氣短,頭暈頭痛,高原安派上了用場。</h1> <h1><br /></h1><h1>袋裝食品鼓脹,相機鏡頭打不開,汽車動力不足,在高海拔地區可是常事。</h1> <h1><br /></h1><h1>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攝影家的天堂---新都橋。從這一刻起,便攜式氧氣罐、氧氣袋備貨充足。</h1> <h1><br /></h1><h1>前往雅江的路況之差,為全程之最。一路的坑坑洼洼,一路的水潭泥漿,道路維修加之不時給軍車讓行,一百多公里,行駛了4個小時,暈車嚴重,小帥哥感慨,"這真是一次艱難的旅程啊!"</h1> <h1><br /></h1><h1>遇到這種情況,你也只能等待救援。</h1> <h1><br /></h1><h1>夜宿雅江,全城停網,手機處于無服務狀態。路邊停車找住宿的時候,有兩車人走過來主動提出結伴前行,"這一帶藏民集聚,社會治安不好,可能會遭遇搶劫,大家一起彼此有個照應。"話音未落自己卻緊張的不行,腦子里不斷閃現,"藏刀、野蠻、茹毛飲血"等等詞語,眼睛犀利地掃視著路過的每一個人,恨不得有一雙火眼金睛立馬分辨出好壞善惡來。配備了對講機,互留電話信息,約好明早7點一起出發。</h1> <h1><br /></h1><h1>第四天,雅江---理塘---巴塘</h1> <h1><br /></h1><h1>從雅江開始沿山路崎嶇而行,中途還要翻越兩座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山,剪子彎山和卡子拉山。全順不斷地擺弄著對講機,"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我是黃河,聽見請回答。"沉悶的氣氛總是被他第一個打破,"進入角色挺快嘛,這是要去解放西藏嗎?還差一把槍啊。"因為車速不一,加之進觀景臺停留時間不等,不久陜豫贛三車相繼走散。</h1> <h1><br /></h1><h1>理塘海拔超過4000米,有世界高城之稱。</h1><h1> </h1> <h1><br /></h1><h1>理塘到巴塘,走過的都知道 ,這段路是美麗的,藍天白云 ,花草遍山,牛羊成群,小河清澈。</h1> <h1><br /></h1><h1>這段路也是危險的,容易遭到打劫或者訛詐。打劫沒遇上,訛詐倒是有。這不,車子開到了高山草甸上,忘乎所以地賞景和拍照,離開時被幾個藏民圍住,"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幾番討價還價,50元才算搞定,價錢不等,旁邊幾輛車也在劫難逃。</h1> <h1><br /></h1><h1>海子山在理塘與稻城之間,平均海拔4500米,因為大小海子星羅棋布如同鉆石閃爍山間而得名。剛剛經歷了一場冰雹,目光所及之處,看不見綠草如茵,海子山如同"勇氣號"拍攝的火星表面,蒼涼、蠻荒。而姊妹湖卻不離不棄,緊緊相依,靜靜地躺在海子山上,如兩個羞澀的少女一般圣潔美麗,陪著他沉默,陪著他看日升日落,一同經歷著數百萬年的風霜雨雪滄海桑田。</h1><h1><br /></h1> <h1><br /></h1><h1>從理塘也可以選擇另一條經典路線去稻城亞丁,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此取景,無與倫比的美麗景色自然不用多說,單單就當年和我們一起落地的一個成都團,13個人8個人第二天原路返回,剩下四天的行程每天都有人暈倒送去醫院,就知道西藏的高反和稻城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了。</h1><h1> 娜娜高反嚴重,我們決定到海拔稍低點的巴塘住宿。</h1> <h1><br /></h1><h1>呵呵,區域差別,門頭是小了一些。</h1> <h1><br /></h1><h1>第五天, 巴塘---芒康---左貢---邦達---八宿</h1> <h1><br /></h1><h1>經過四川境內最后一個縣城巴塘,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金沙江,進入西藏界芒康。</h1> <h1><br /></h1><h1>西藏境內,基本靠路條限速,想快快不了,想慢還能慢。</h1> <h1><br /></h1><h1>第一個關卡順利通過,到第二個關卡如美鎮的時候被擋住,原來出關時忘了領路條,只能停留一個小時通過,否則罰6分。無奈之下,路邊等待。</h1> <h1><br /></h1><h1>沿途休息玩耍的地方很多,車可以直接開下來清洗。</h1> <h1><br /></h1><h1>出芒康,進入瀾滄江大峽谷,江水在深谷中湍急涌動,318國道在險峭的陡崖上崎嶇而行,這里也開始讓我們領略了318高海拔落差和艱險的一面。人定勝天,對當年設計和筑路者的勇氣和決心,表示深深的敬意。</h1> <h1><br /></h1><h1>讓我們來回顧一段歷史吧!60年前,剛剛成立幾個月的新中國面臨著兩大任務,東邊是抗美援朝,西邊是大軍進藏。1950年,落實中央"進軍西藏政治重于軍事"的號召,操槍弄炮的18軍將士奉命拿起了大錘鋼釬,劈山治水,修路架橋。</h1> <h1><br /></h1><h1>在生存環境惡劣,施工條件艱苦的情況下,10多萬筑路大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天斗地,用了4年時間,硬是以平均每公里犧牲1至2人的巨大代價和驚天地、泣鬼神的頑強意志,高喊著"讓高山低頭,讓河水讓路"的豪邁口號,用雙手劈開了橫斷山脈,打通了世界屋脊。這條海拔最高、工程最險、里程最長、修建速度最快、犧牲人數最多的公路,震驚中外,被譽為是世界屋脊和人類公路史上的奇跡。"青山處處埋忠骨,"4年中,在修建2400公里的川藏公路時,3000多名18軍官兵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當我們行走在這風光旖旎的天路時,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又有多少人知道?讓我們致敬,致敬那些長眠在路邊的英雄!</h1> <h1><br /></h1><h1>出了左貢縣城,這里海拔不算太高,白色的藏居,柔和的山坡,小女孩背著背簍,大方地打著招呼,老人家不緊不慢地趕著牛羊,每個人都露出和善的笑容。最有意思的是三五成群在路邊玩耍的小孩,不管在干什么,只要看到旅游者經過,一邊揮手致意一邊大聲喊道,"扎西德勒!"同時奔向車子。可愛頑皮的,攔住去路要糖或者筆;膽大囂張的,爬上車子索要人民幣;更為潑皮的,1元10張也搞不定,嘴里烏拉著會把手伸進車里直接搶,這時候你只能連哄帶推,關上車窗加速駛離。</h1> <h1><br /></h1><h1>川藏南線與北線的交接點---邦達,海拔4120米,石鍋雞算了,下一站吧!</h1> <h1><br /></h1><h1>從邦達往西,走不了多久就是川藏線的著名景觀,怒江72拐。這里當之無愧成為川藏線的一張名片。近似180度的大拐彎,稍不留神就會飛入怒江峽谷,作為川藏南線必經之路,對許多騎手或車手來說,正是因為它的險,才更具有挑戰性,每年從這兒路過的行人無不對這條路充滿感嘆。用"蕩氣回腸"形容他不過分吧!</h1> <h1><br /></h1><h1>怒江大橋飛架于高山峽谷間,如斧砍刀劈般從懸崖峭壁上穿孔而過,雖然只有幾十米,卻因地勢險要,被稱為川藏線的"咽喉"。作為軍事要地,大橋兩頭武警戰士24小時荷槍實彈守衛,附近禁止拍照和無故停車,限速每小時5公里。</h1> <h1><br /></h1><h1>通過的這座大橋是后來新建的,在新橋的旁邊矗立著一座孤零零的橋墩,很是引人矚目。關于怒江舊橋,有一個悲壯的故事:1953年,官兵們在修建怒江大橋時,一名戰士不小心掉入剛剛澆筑的橋墩中,混凝土迅速凝固,戰友們想盡一切辦法也沒能將他救起,只好流著淚將他筑進橋墩,從此與大橋永存。拆遷舊橋時,這座橋墩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成為聳立在滔滔江水中一座永遠的豐碑。故事的可信度我們無需再去查證,就當他是一段老時光的回憶吧!60多年過去了,這座凝聚、鋪灑、浸透著革命前輩鮮血的老橋已被新的怒江大橋所替代,但18軍的精神卻永遠凝結在這英雄的陣地上。</h1><br /> <h1><br /></h1><h1>5008米的東達山,空氣稀薄,車子乏力,越野車2檔依然使不上勁。</h1> <h1><br /></h1><h1>溫馨提示隨處可見。</h1> <h1><br /></h1><h1>這條跨越草原、丘陵、峽谷、雪山的坎坷進藏路,也是眾多騎行愛好者夢想的終極挑戰。</h1> <h1><br /></h1><h1>沿途遇見過很多在這路上匆匆前行的身影,有徒步的朝圣者,騎單車進藏的真漢子,各種機動車駕駛人,這條路雖然很長,但是卻阻擋不了他們執著前進的腳步。</h1> <h1><br /></h1><h1>美景與危險并存,這就是川藏線。</h1> <h1><br /></h1><h1>第六天,八宿---然烏湖---波密</h1><h1><br /></h1><h1>然烏湖,位于昌都地區八宿縣境內318國道旁。這里是帕隆藏布江的上游,山高谷深,冰川融雪之水匯集于此。但不知為何,這里的湖水最寬處不是很清澈,顯得有些渾黃,估計是來的季節不對吧。奇怪的是然烏湖最窄處倒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著碧藍的湖水、白雪皚皚的雪峰,給我們展現出一幅如詩如畫的美麗風景。</h1> <h1><br /></h1><h1>美美的自拍一通后,上網查看然烏湖的資料,卻發現關于然烏湖有一個可怕的傳說,(為了不影響大家去西藏的心情,此處省略)??頓時渾身不自在,感覺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傳說終歸傳說,雖說沒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玩的心情。</h1><h1><br /></h1><br /> <h1><br /></h1><h1>然烏湖南邊的察隅縣是不允許外國人進入的,因為這里是著名的"麥克馬洪線"、印占線、實際控制線三線交界的所在地,是中印雙方的爭議邊境地區。在然烏湖通往察隅縣的岔路口,立著一個牌子,上面赫然寫著幾個大字"嚴禁外國人進入察隅"!</h1> <h1><br /></h1><h1>雪山環繞林海,綠茵烘托鮮花;神山圣湖相連,莽莽林海蔽日。"香巴拉"并不遙遠,今晚入住藏王故里---波密。</h1> <h1><br /></h1><h1>神仙賓館,別具一格,坐在房門口,面向雪山,聽帕隆藏布江一路歡歌……</h1> <h1><br /></h1><h1>當然,如果有足夠的膽量,從波密可以勇闖西藏的"西雙版納"--墨脫,謎一樣封閉的縣城,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地方。</h1> <h1><br /></h1><h1>第七天,波密---通麥---魯朗---色季拉山---林芝八一鎮</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凌晨三點多,被一陣吵雜聲吵醒,出門一問,原來怕通麥大橋堵車,大家都提早出發了。行動吧!等我們在關卡處登記完已經5點了,院子里只剩下我們一輛車。黑燈瞎火地出了波密縣城,沒走多久,又是一段危險的涉水路段,水急坑深石塊擋道,路邊已經停了幾輛小轎車在觀望。"耍個膽大,"全順邊說邊果斷通過,前邊行駛的汽車突然熄火趴窩,邊上等候的一群藏民迅速趟水圍觀,索要四百元給推車,藏民也不淳樸啊!還好我們的司機車技好,從這輛車旁踉踉蹌蹌地擦身通過,懸著的心放下了。</span></h1> <h1><br /></h1><h1>兩小時后正式進入擁堵路段,車隊排起了長龍。</h1> <h1><br />通麥天險,川藏線上最險的一段路,崎嶇不平的山路蜿蜒盤旋,塵土飛揚,顛簸的旅途充滿艱辛。一側是波濤洶涌的雅魯藏布江,一側是懸崖峭壁,沿線的山體土質較為疏松,不斷有飛石滾落,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風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讓所有過往的人膽戰心驚,故通麥、排龍一線有"死亡路段"之稱。很不幸,我們的前擋風玻璃不小心讓碎石擊中,顛簸中眼看著裂縫越拉越長。14公里的路程,時堵時通、時通時堵,走走停停用了4個半小時,安全通過后的那份喜悅和激動只能用歡呼表達。</h1><h1><h1><br /></h1><h3> (好消息,照片中可以看到,隨著新的通麥大橋和隧道的貫通,通麥天險即將成為歷史。)</h3></h1> <h1><br /></h1><h1>懸崖上一瀉而下的激流會把道路直接沖毀,川藏線上這樣的涉水路段很多,建議越野穿行。</h1> <h1><br /></h1><h1>雖然不時要經歷路面的崎嶇、堵車的困擾、艱難的跋涉和高原的反應,但心中對圣地的向往從未消減。然而,似乎要印證付出總有回報,連綿的雪山、湖泊、草原、 原始森林、溫泉、河流、原生態的村莊,一切都那么美好地存在著......照片的復制顯得是那么單薄。</h1><h1><br /></h1> <h1><br /></h1><h1>那些凝結著信徒內心祈愿的瑪尼堆,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的五彩經幡,遍布西藏的各個山間、路口、湖邊、江畔,輕輕訴說著遠古的文明與神秘的傳說,是僧俗信眾精神世界與神靈交流的一種寄托,也是青藏高原一道靚麗獨特的風景。</h1> <h1><br /></h1><h1>我們總是在足不出戶的時候,驚艷于畫家、攝影師手中的風景,總是把那里想象成天堂般的樂土。可是在車里,那不經意的回眸,景與心的剎那相遇,我們才發現,最美的風景就在身邊。如茵的草甸,溪流蜿蜒,爭相綻放的野花、木板屋前的竹籬笆,恬靜、優美,不帶一點矯揉造作,魯朗,你就這樣悄悄的出現在我的眼前。</h1> <h1><br />今天整個人比較疲憊,昨晚只睡了三個小時,睡眠嚴重不足,欣賞美景的心情也就大打折扣。匆匆路過魯朗林海,翻過色季拉山,下午抵達西藏小江南---林芝。</h1> <h1><br /></h1><h1>對了,魯朗石鍋雞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也許是因為湯味有一股淡淡的藥材清香吧!</h1> <h1><br /></h1><h1>林芝,無處不風光,恍惚中有置身江南之感。</h1> <h1><br /></h1><h1>第八天,林芝---墨竹工卡---拉薩---堆龍德慶 。</h1><h1><br /></h1><h1>藏傳佛教獨特的文化造就了一大批虔誠的佛教徒,從朝至暮,在通往拉薩的路上,隨處可見身披朱紅色僧袍的修行者和磕著等身長頭的人們,或男或女、或長或幼。</h1> <h1> </h1> <h1><br /></h1><h1>我被這種拜佛儀式深深地震撼了。很難想象,成千上萬虔誠的信徒,帶上一生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錢財,攜家帶口,不遠萬里,懷著美好的心愿,雙手合十、彎腰屈膝、五體投地、用磕等身長頭的行走方式,三步一拜、五步一叩,日復一日的行進修行,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兩年,向著靈魂寄托和信仰歸宿的圣地拉薩,艱難的跋涉著,只為下一世的解脫和輪回。他們用自己的身軀丈量著廣闊天地,用執著的信念感動著宇宙神靈。</h1> <h1><br /></h1><h1>汽車越行越遠,回望著他們,眼眶竟然有些潮濕,心中頓時升騰起一種敬意,忍不住雙手合十。一個人一生怎么可以活的如此簡單,如此純粹,他們要用怎樣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到達心中的圣地啊!可能我們永遠也理解不了他們的內心世界,更無法體味這些苦行者的快樂、幸福和安詳,只有震撼與感慨而已,世上再沒有比信念更能堅持的力量了!是幾年還是十幾年?不,是一生!</h1> <h1><br /></h1><h1>從景區大門前往米堆的路多少有些艱苦,有一小段登山路讓我們氣喘噓噓,似乎冰川就在眼前,卻總也走不到,望山跑死馬絕對不是傳說。我始終相信,越是難以抵達的越是美麗,越是艱險的越是值得珍惜。當最終抵達夢想所及之地,所有的艱辛都是隱喻,都是獲得美麗的代價。此時,隊伍中有人忽然覺得胸悶氣短,怕出意外,我們只好停止前進的腳步,放棄試圖越過冰湖走上冰川去觸摸那冰雪的感覺,只能靜默遠觀。</h1><h1> </h1> <h1><br /></h1><h1>有時遠觀也未嘗不是一種良好的態度,那種距離感帶來的廣闊角度,時間與空間在這遙遠復遙遠的路程中渾然無分。內心的凝視仿佛要從很遠很遠的境界來觀看,已超越肉身的感知,游離于天外。</h1> <h1><br /></h1><h1>美麗的尼洋河是雅魯藏布江的一條支流,傳說中是神山流出的眼淚。領了限速條,前往拉薩途中,尼洋河一路相伴,寬的地方波濤洶涌,窄的地方細流涓涓,一會兒在你左側,一會兒在你右側,隨時隨地,它就在你身邊,抬眼就能看見,真真是,車行山水間,人在畫中游。<br /></h1> <h1><br /></h1><h1>林芝到拉薩,全程分段區間測速,為了等時間,在路邊的林卡和藏族同胞一起跳康巴舞。</h1> <h1><br /></h1><h1>走川藏南線,相對落差經常能達到2000米,不管是騎車還是自駕,你都將遭遇到復雜的路況,以及善變的天氣。松多集,剛剛還晴空萬里,突然就電閃雷鳴,風雨夾雜著冰雹砸在車頂咚咚響,雨刮器頓時秒刷。</h1> <h1><br /></h1><h1>翻越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埡口時,雨雪交加,氣溫驟降,難怪有人說,"西藏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果真如此!</h1> <h1><br /></h1><h1>看著禿鷲在天葬臺旁盤旋的時候,才知道什么叫做輪回。</h1> <h1><br /></h1><h1>松贊干布,吐蕃王國第三十三代贊普,平定吐蕃內亂,統一了西藏,創造了藏文,為藏、漢兩族人民的和平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一生建立了無數的功績,是西藏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藏族人民心中的神話,可惜34歲英年早逝。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一直被后人傳為佳話。</h1><h1>甲松贊干布的出生地,墨竹工卡縣甲瑪鄉。天近傍晚,晚霞映紅了半邊天。</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br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第九天,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八廓街</span></h1><h1><br /></h1><h1>八廓街、大昭寺、紅墻、金頂、無盡的桑煙、朝拜的人們,是這里每天的真實寫照。<br /></h1> <h1><br /></h1><h1><h1>布達拉宮是當年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這里依然還是每天限制游覽人數跟時間,所以要提前一天排隊買票,第二天才能進去參觀,當然如果不想排隊的話,可以直接找旅行社,費用四五百不等。</h1> </h1><h1><br /></h1> <h1><br /></h1><h1>"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轉過了所有的經筒,不為觸碰你的指尖,只為你平安幸福。"在這里才真正體會到倉央嘉措那份感傷。</h1> <h1><br /></h1><h1>盡管,每日里太陽首先在布達拉宮直插云霄的宮頂燃起,把它的金頂銅幢燒成火炬一般熾烈,但這座依紅山而起的拉薩最高、歷史最悠久的宮殿建筑,與它腳下生息繁衍的世俗歡樂比,儼然如不問人間是何年何日的天宮。無論太陽和大地多么熱烈,它幽深的庭院、寂寞的高墻和僻靜的石鋪路面,終日在冷峻中度過它的春、夏、秋、冬。而它自身就是一盞不熄滅的長明燈,從7世紀點燃,雖身遭雷擊和兵變,卻一直燃到今天。</h1> <h1><br /></h1><h1>為什么宮內神秘的垃圾從不清理、不外運?供奉的從五世到十三世達賴喇嘛肉身靈塔,為什么獨獨少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難道那一年他真的從青海湖畔消失了嗎?布達拉宮到底有多少房間數,為什么到今天還數不清楚?初中看過一本雜志曾介紹布達拉宮,說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神圣的廁所,廁所底下是空空的山崖,廁所的污穢排向哪里?千百年來從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也讓布達拉宮的故事越發的神奇??如此多的謎團,何時才能解密?期待中。</h1> <h1><br /></h1><h1>剛到拉薩的當晚,自由人酒店的老板,同鄉老黃就極力推薦我們第二天去看色拉寺喇嘛辯經。 "作為拉薩三大寺廟之一,拉薩色拉寺的辯經是不可不看的藏教人文景觀,縱然不懂也很精彩……"夜里3點了,他依舊不急不躁、娓娓道來。在西藏生活了多年的他,留著一頭長發,穿著上也趨于藏化,看我們想休息,還是不忘再強調一句"其他的沒意思,來拉薩一定要去看喇嘛辯經!"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我,卻對于包括辯經等眾多藏教儀式活動充滿好奇和期待,無奈同行的幾個一點興趣都沒有,此行的遺憾。<br /></h1><h1><br /></h1> <h1><br /></h1><h1><h1>第十天,拉薩---羊湖</h1> </h1><h1>羊卓雍措,簡稱"羊湖",藏語為"碧玉湖",蜿蜒在群山中達一百三十多公里,湖水清澈而甘甜,在陽光的照射下顯現出層次豐富的藍色,與遠方的雪山連為一體,加上兩岸各色的山脈、極具特色的藏民族村落、遍地的牛羊,讓人驚艷不已。據說,虔誠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繞湖一圈,等于他們到拉薩朝圣一次,這樣做,佛祖會保佑他們這一年吉祥如意。羊湖之所以被稱為"圣湖",據說是它能幫助人們尋找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h1><h1><br /></h1><h1> </h1> <h1><br /></h1><h1>可惜我們到達的時候,天近傍晚,一陣狂風卷起塵土飛揚,高原上的風能把人一下吹出幾米遠,沒有細細品味羊湖妖艷的凄美和令人悚骨的寂靜,便草草留影速速離開。</h1><h1> </h1> <h1><br /></h1><h1>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喜歡西藏?思索良久,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許是因為那一段段飄揚的經幡,許是因為那一朵朵不起眼的格桑花,許是因為那一片片緊蹙張揚的云彩,許是因為那一個個為了信仰幾近瘋魔的靈魂。西藏,不管你之前的人生閱歷怎樣,也不論你曾經有過怎樣的苦難歡喜,在這里你都能尋得那片屬于自己的安寧,也許這就是西藏的魅力,說不出,卻回味無窮。</h1> <h1><br /></h1><h1>第十一天,拉薩---當雄---納木錯---那曲---安多</h1><h1> </h1> <h1><br /></h1><h1>從這一刻起,踏上青藏線返程。與充滿挑戰和刺激的川藏線相比,青藏線雖然路途平緩,但海拔更高,沿途風景顯得有些單調,視覺疲勞,人也容易昏昏欲睡。避之不及,今晚入住海拔4800米高的安多縣,沒有吸氧,身體還行。旅游旺季,這里的房價貴的嚇人,標間500元,說實話也就是80元一間招待所的檔次。</h1> <h1><br /></h1><h1>第十二天,安多---唐古拉山---沱沱河---可可西里---昆侖山---格爾木</h1><h1><br /></h1><h1>天黑的有些早,雨下個不停,冷風吹過,有點北方冬天的感覺,電熱毯派上了用場。有稻城亞丁的經歷,提醒大家不要洗澡,少走動多休息,不時詢問小帥哥需不需要氧氣。海拔太高,頭暈腦脹,大家折騰的都沒怎么睡好,娜娜甚至坐著吸了一晚上的氧氣。刻不容緩,五點從安多出發前往格爾木,氣溫2°,陰冷,一路小雨霧氣很大,路況不好,車行速度很慢。翻越唐古拉山時,雨雪交加,心情和天氣一樣,除了睡覺還是睡覺,沒有下車拍照。<br /></h1> <h1><br /></h1><h1>可可西里無人區平均海拔高5000米。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動物,幾乎荒無人煙。歷史上,曾經有一些人去探險,可是不是因為缺吃,就是因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還,"無人區"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荒涼、恐怖的世界。</h1> <h1><br /></h1><h1>一直期待在空曠荒涼的可可西里和這里可愛的主人藏羚羊、野驢不期而遇。顯然運氣沒那么好,不管我怎么望眼欲穿,卻終究沒有遇見,只看見索南達杰保護站矗立在巍巍昆侖腳下,在450萬公頃的無人區,用生命詮釋著存在和信仰!</h1> <h1><br /></h1><h1>第十三天,格爾木---青海湖---蘭州</h1><h1><br /></h1><h1>倒淌河的水,滿載著古老而優美的傳說,挾帶著文成公主的相思和離愁,百轉千回地流向青海湖。那所能目極的盡頭,幽藍的湖水,在艷陽下清徹透亮,水天相接,早已分不清哪兒是天哪兒是水了。悠閑的白云翻滾著、聚積著、飄散著,與蔚藍的蒼穹一直伸展到水天一線處,金黃色的油菜花肆意而燦爛的開放著。如茵的綠草猶如柔美的錦緞,鋪開在綿延起伏的山巒間,牛羊悠閑地散步,整個草原,彌漫著一種蒙娜麗莎般的神秘微笑。如果運氣好,你還可以看見一年一度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h1><h1><br /></h1> <h1><br /></h1><h1>第十四天 蘭州---蒲城</h1><h1><br /></h1><h1>蘭州,黃河宛如一條飄落人間的飛天錦緞,穿城而過,蜿蜒東去。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天下黃河第一橋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百年興衰。沒有了昔日羊皮筏子賽軍艦的景象,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溫柔的黃河母親,茁壯成長的華夏兒女,依然生生不息。也許是出門久了,也許是倦了累了,思鄉情更切,鄉愁步步生。吃完牛肉面,嘗口白蘭瓜,未曾啟程,家卻已在心上……</h1> <h1><br /></h1><h1>一段朝圣之旅到此結束。去過西藏的每一個人,收獲的都不止是風景那么簡單,也許是旅途的故事,也許是歷史的回訪,也許是身心的歷練,也許是人生的感悟……不管收獲什么,重要的是你曾在這段旅程中,拋開煩惱,輕松肆意地走了很遠很遠。耳畔又響起了許巍的歌聲,"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向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后記</h1><h1><br /></h1><h1>關于西藏的字眼,特別敏感。幾天前,看到一則進藏的新聞,視覺與心靈同步,心情瞬間澎湃,多想大聲說,"這條天路,這塊圣地,我,曾經也踏足過。"</h1><h1>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兩年了,那行走在高原的感覺恍如昨日。如今的318,隨著隧道、公路、大橋的陸續貫通,各種沿途設施的提升,川藏線即將告別翻山越嶺的年代,無論騎行、自駕,進藏已容易了很多。驚險刺激、充滿未知的旅途風光在慢慢淡出,但那些對西藏的憧憬與向往依舊未曾減少。多想再去看看那里的天、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歷史、那里的民俗、那里的文化……</h1><h1>西藏之旅,多少次都不為過。真的!</h1><h1><br /></h1><h1><br /></h1><h1> </h1> <h3> 感謝您的光臨、閱讀和轉載。</h3><h3> ~~~~~~~~~~~~~~~~~~~~</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p966u2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崖柏的前世今生</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p64b5jx"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om5z0dh"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拜謁成陵</a><h3>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o9rp60r"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懷念那些終將逝去的時光</a><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金秀|
辽源市|
旅游|
富锦市|
石河子市|
定远县|
犍为县|
商洛市|
平泉县|
郴州市|
博湖县|
永年县|
沅陵县|
北流市|
文昌市|
汉寿县|
南城县|
岱山县|
吉林省|
黑山县|
邯郸市|
腾冲县|
丰都县|
维西|
宁蒗|
西宁市|
黑水县|
卢氏县|
尚志市|
大厂|
垫江县|
公主岭市|
工布江达县|
大冶市|
余江县|
健康|
喜德县|
鄂尔多斯市|
临潭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