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是個色彩斑斕的世界。<h3> 繽紛奪目的色彩給人以艷麗的表象,讓人產生極美的視覺享受。</h3><h3> 然而,當我們沿著攝影藝術的歷史長河逆流而上,回到攝影的起點,黑與白才是影像的原初形態。 黑和白是色彩最后的抽象,在藝術表達上深沉幽遠,意味深長。</h3></h3> <h3> 在彩色攝影盛行的時代,黑白攝影依然有強大的生存力。<h3> 彩色影像具象,黑白影像則相對更抽象。</h3><h3> 彩色影像更具描寫的特性,而黑白影像則更具有藝術性;彩色具有主觀性,黑白則體現事物本質。色彩帶有人的主觀心理特性,而黑白則更能體現事物的本質,觸及我們的內心。</h3></h3> <h3> 色彩具有非常強的情感渲染力,如紅色代表熱情、奔放,藍色代表安逸、寧靜等。<h3> 依據視覺心理活動的原理,彩色影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判斷,而黑白影像則去除了色彩的視覺干擾,以純凈的黑、白、灰三種影調來詮釋圖像,單純、樸實、含蓄,因此更具想象空間,有著獨特的視覺優勢。</h3><h3> 彩色和黑白的對比,等同于透過表象看本質,華麗的外表往往能吸引眼球,而雋永的內在美卻能使人沉靜、經久不忘。</h3></h3> <h3> 其實,黑、白、灰三色也具有獨特的情感語言。<h3> 通常來說,黑色代表深沉、凝重、肅穆、渾厚;白色代表純潔、飄逸、高雅;灰色代表平靜、寒冷、樸素等。</h3><h3> 掌握這一情感原理,在黑白攝影中合理利用,能使你的攝影語言更加豐富、更有意味。</h3></h3> <h3> 黑白照片看似單一,但事實上,黑白灰三種色階以濃淡變化的無窮影調再現了物質世界的層次和質感。<h3> 運用好黑白影調的濃淡關系和灰色的自然過渡,掌控好硬調和軟調(明暗反差越大,影調越硬,明暗反差越小,影調越軟,硬調和軟調以不同的形象傳達著不同的心理感受),才能使黑白寫意“順理成章”。</h3></h3> <h3> 影調、層次是黑白攝影的造型手段。<h3> 影調層次是指“攝影畫面中從最黑至最白的豐富影調等級的完美表現”。從最黑至最白的灰色等級應當是無窮的,只是由于感光材質的影響和人的視覺能力的限制,我們無法表現并感受到無窮等級的影調層次。</h3><h3> 對于表現影調層次的優質標準,主要是:盡可能多地還原影調層次;盡可能完美地表現影調層次的搭配;根據特定的主題,可以有意識地壓縮影調結構,減少畫面中影響觀念表達的某些灰色等級,使畫面形成一種具有強烈反差的影調結構。</h3></h3> <h3> 黑白的形式特點決定了黑白攝影作品適合表現線條感、體量感、明暗對比。<h3> 彩色攝影作品適合表現色彩有張力和變化的東西,不忌諱缺乏線條和足夠亮度反差,但是彩色忌諱色彩太零碎和缺乏區分度,而黑白不忌諱這個,黑白更注重明度,著重體現事物本身的明暗變化及過渡。 </h3></h3> <h3> 黑白攝影的小技巧:<h3> 1、黑白攝影具有明確的基本影調結構,可分為:低調、高調、中間調。低調作品以暗色調為主,適合“寫情”;高調作品以淺色調為主,適合“寫意”;中間調介于兩者之間,接近于自然狀態,適合“寫實”。</h3><h3> 2、利用線條、框架和紋理構圖。</h3><h3> 3、不同的光源和光照強度下,影調的層次和細膩程度各不相同,景物的輪廓和肌理也隨之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對光線的明暗變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掌控能力。</h3><h3> 4、多云或陰雨天氣下,反差較弱,黑白影調的層次變化不明顯,但卻適合拍攝人像與刻畫細節。由于灰色過渡平緩,銜接自然,人物或細節表面的肌理與質感能夠得到細膩地表現。</h3><h3> 5、拍攝自然風光時,黑白攝影能夠還原與凸顯光影的自然效果。如果在鏡頭前加用紅色濾光鏡,能夠壓暗藍色天空的影調,增加并豐富白云的影調層次;光照強烈時,中灰漸變鏡可以均衡天空和地面間的曝光差異,避免天空出現炫白或者地面出現灰暗的情況。</h3></h3> <h3>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荣成市|
武陟县|
肇庆市|
焦作市|
始兴县|
禄劝|
大化|
哈尔滨市|
万宁市|
青岛市|
馆陶县|
东阳市|
武山县|
抚州市|
潼南县|
平陆县|
梁平县|
南乐县|
桑植县|
多伦县|
汉源县|
潞城市|
丹江口市|
五大连池市|
天水市|
汉沽区|
巴彦淖尔市|
濮阳县|
大新县|
土默特右旗|
乐至县|
阆中市|
兴和县|
新乐市|
正阳县|
乳山市|
锦屏县|
丹巴县|
始兴县|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