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5>加拿大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杰夫對佳能1DX2的實戰測評,共三部分。</h5><h3><br></h3> <h5>從去年1DX2上市以后,好多喜愛野生動物攝影的朋友都讓我做一個測評,我在去年的五月在安大略湖邊拍攝燕鷗后,寫了第一篇文章“Canon 1DX MarkII測評(1)—解放低端鏡頭的野獸機王”。發表在蜂鳥網、佳能官微、四光圈公眾號和我的微信公眾號“與杰夫同行攝影創作”上,主要是評價1DX2的增大的對焦測光區,和目前世界上專業單反相機里獨一無二的61個對焦點在最大進光量只有F8時的對焦功能對低端長焦鏡頭的解放能力。 寫完這篇以后許多朋友等我的第二篇,我一直遲遲沒寫,甚至有些朋友有一些埋怨(在這里說對不起啦),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意識到1DX2從鏡頭的匹配,高感的表現,以及視頻拍攝能力對野生動物攝影做了一個的全面升級;而這些功能在極限狀態下的評測必須要到野生動物攝影的實戰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考驗,而不是在后院里對著個花盆拍個十幾張,就隨隨便便的評論這臺專業單反機王的性能。所以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在匈牙利,肯尼亞,南非,博茨瓦納,坦桑尼亞的6個半月的實戰拍攝中反復全面測試IDX2的功能,今天開始,我在這里連續發三篇測試文章來吧這個相機的性能優勢說說清楚:</h5> <h3></h3> <h3><br></h3> <h3></h3><h5>在本文第一部分,除保持以前測評的內容外,還增加了專業長焦鏡頭拍攝時的測評。</h5><h5>-------------------------------------------------</h5><h5><br></h5><h5>佳能1DX2全面實戰測評(一):全面解放長焦鏡頭</h5><h5><br></h5><h5> 首先,為了發揮1DX2這樣的專業機器在拍攝高速移動物體(如飛鳥)的對焦追焦的最大潛力,我們把1DX2的對焦系統針對野生動物攝影的特點做最優化設置,要提醒大家一點:如果你用這樣拍攝方式你必須在下面5步完全的采取我建議的設置,否則達不到效果反而造成脫焦。1. 在相機自定義設置里把前面的對焦鈕的對焦功能解除,只保留測光和擊發快門的功能,對焦用大拇指按相機背后的AF-ON按鈕完成。2. 只用人工智能伺服對焦拍攝模式(AI-SERVO)。3. 對焦點選擇用全部61點4. 初始對焦點設置選第一個選項:</h5> <h3></h3> <h5>5. 對焦場景選CASE2,進一步精調到如下設置:</h5> <h3></h3> <h5>如上圖:追焦靈敏度最左邊;加速/減速追蹤最右邊;自動對焦點自動切換最左邊; 這時在取景框里面我們看到的是中心一個初始對焦點,外面是上下左右兩個大括號,這就對了,大括號顯示的是所有61個對焦點的分布區:</h5> <h3></h3> <h5>對焦方式:拍攝時,首先初始對焦點對上目標,反復按AF-ON按鈕對焦,取景框里鳥清晰了,就一直按住AF-ON:</h5> <h3></h3> <h5>一旦初始對焦點抓住了燕鷗,下面要做的就是用這兩個大括號(對焦點分布區)去跟蹤“套住”燕鷗,只要燕鷗的身體有一部分在括號里,相機的處理器就會動員所有的對焦點來抓住這個目標,即使目標已經離開了初始對焦點,這時我們會看見在括號里的對焦點不斷反復閃爍,甚至不在鳥身上,不用擔心,這是處理器在反復計算比較,只要鳥身是清晰的就繼續壓住對焦鈕繼續“套住”它。如果鳥模糊(脫焦了)就用初始對焦點再次對上它以后,再去用括號繼續“套住”它:</h5> <h5><br></h5> <h5>Canon EOS-1D X Mark II,CanonEF400mmf/5.6L USM +1.4x III,F8, 1/4000s,ISO1250,EV+0.33</h5> <h5>關于優化設置相機拍攝野生動物的詳細說明,可參照我的書《野性之美—野生動物攝影手記》,在此不再詳述。</h5><h5><br></h5><h5><b>1DX2對焦與追焦的功能的第一個亮點—全61點F8自動對焦—徹底解放了佳能的低價位長焦鏡頭,擴展了高端專業鏡頭的焦段:</b> </h5><h5><br></h5><h5>作為佳能的新旗艦專業單反,在野生動物及體育攝影方面,1DX2最新的一個亮點是長焦鏡頭的匹配能力,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臺專業單反相機所有61個對焦點都可以用最大光圈F8的鏡頭進行對焦的相機,這一點上1DX2完勝只有15個F8對焦點的尼康D5。 這一點是革命性的,這意味著佳能許多低端鏡頭如“456”—EF400mmF5.6,和“大白”--100-400mmf/4.5-5.6L IS II USM這樣的低端長焦、變焦鏡頭的有效焦段通過加上佳能第三代的1.4x增倍鏡,可以做1.4倍的焦距增長。400mmF5.6變成了560mmF5.6,100-400mmF5.6變成了140mm-560mmF8的變焦鏡頭(在400mm焦段上)。 這還不是全部,F8對焦在以前的1DX也可以實現,只是對焦點少,而且最大的問題是這樣的小光圈對焦時的衍射現象會使得成像邊緣模糊而影響畫質,這是另一個F8最大進光量低端鏡頭的短板。1DX2的解決方法是引入機內的衍射矯正和畸變矯正來提高小光圈鏡頭的清晰度和畫質,我們來做一個比較,以下兩張都是RAW文件沒有除噪放大到200%:</h5> <h3></h3> <h5>Canon EOS-1D X Mark II,CanonEF200-400mm f/4LIS USM EXT F5.6, 1/2500s,ISO800,EV+0.33 </h5><h5><br></h5><h5>這是一個一萬美元的鏡頭200-400mmF4+1.4X拍攝的燕鷗.現在我們看下面這一張:</h5> <h5>Canon EOS-1D X Mark II,CanonEF400mmf/5.6L USM +1.4x III,F8, 1/4000s,ISO1250,EV+0.33</h5><h5><br></h5><h5> 這張是用一個900美金的Canon400mmF5.6的鏡頭拍攝的。</h5><h5><br></h5><h5> 這兩張都是RAW片未裁剪放大到200%的局部,沒有加銳也沒降噪。與200-400mmF4相比,400mmF5.6加1.4xIII增倍鏡拍攝的第二張,無輪從翼下羽毛的紋理,鳥嘴尖的銳度,和眼神光的細節的差別都很小,畫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注意這里因為光圈只有F8,而且456鏡頭沒有圖像穩定器,我手持拍攝用的是1/4000s的快門。ISO是1250高過第一張的ISO800,因此噪點也高,但是應用“杰夫流程”,我前期過曝了1/3檔,簡單除噪后噪點就不可見了。 400mmF5.6鏡頭是佳能以前一只不尷不尬的鏡頭,以前與任何一款機器加上1.4增倍鏡后幾乎不可用,因為最大進光量掉到F8,光圈進光量低造成對焦速度慢,衍射效應造成畫質差,而1DX2就完全把它的功能擴展開了,與1.4x增倍鏡結合現在成為一只560mmF8的極為實用的小光圈長焦。因為它極輕,所以我可以手持拍攝2個小時沒有問題。 456是佳能300mm以上低端長焦中鏡頭直徑最小,進光量最低的鏡頭,在1DX上用時,除畫質外,高速拍攝飛鳥時合焦速度與對焦準確性也不好,但是在1DX2上的表現非常神勇:<br></h5> <h3></h3> <h3></h3> <h5>Canon EOS-1D X Mark II,CanonEF400mmf/5.6L USM +1.4x III,F8, 1/4000s,ISO5000,EV+0.33</h5><h5><br></h5><h5><br>這樣的空戰場面,以前用456加1.4x增倍鏡很難想象可以抓住,尤其是背景中有大塊的黑色干擾色塊,而這次幾乎是輕而易舉的拍到了,注意燕鷗的眼神光!<br><br></h5><h5></h5> <h3></h3> <h5>Canon EOS-1D X Mark II,CanonEF400mmf/5.6L USM +1.4x III, F8, 1/4000s,ISO6400,EV+0.33</h5><h5><br></h5><h5><br>燕鷗出水后會把頭擰轉360度抖動并甩掉身上的水分,這張片子最早在微信發出來時,有朋友說好像畫質似乎還有些肉,那是因為微信縮圖到600px銳度掉下來了,我把它局部放大看看:</h5> <h3></h3> <h5>注意方框里面燕鷗細羽的細節與紋理,這片子的對焦準確性和畫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即使它的ISO是6400,用杰夫流程控制住噪點還是很容易。</h5><h5><br></h5><h5>400mmF5.6加1.4x-最大進光量F8,這么低的進光量1DX2還是能非常準確快速的對焦追焦,這是它的第二個亮點:<br> <br><b>1DX2對焦與追焦的功能的第二個亮點:<br>—新一代人工智能伺服對焦/測光系統:追焦最“粘”的高速單反:<br></b> <br> 佳能這次在三方面全面升級了其人工智能伺服對焦系統。<br><b>1. 裝備了最新的第三代AI SERVO 系統加上預測式自動對焦算法,來準確跟蹤拍攝目標的移動變化趨勢。<br>2. 加上它的360000像素的RGB顏色加IR紅外測光區不單使得測光比以前準確,更重要的是這個區域也為它的新一代智能跟蹤與識別自動對焦系統((ITR)Intelligent Tracking and Recognition' autofocus system.)做偵測使用,面積比尼康旗艦D5大了整整一倍!而這個區域的精確測光主要是為了ITR自動對焦系統的場景認知與預測服務,來更為精確有效地識別拍攝主體并快速對焦和跟蹤。<br>3. 另外,中心對焦點同時也是人工伺服模式的初始對焦點,可在欠曝3級的場景下自動對焦也是對于進光量低的小光圈鏡頭對焦準確性的保證。<br>這三方面共同的性能提升使得1DX2的追焦抗干擾能力異常強大,全點拍攝時一旦初始對焦點合焦在目標上,我們一直按住AF-ON對焦按鈕,只要目標在61點的對焦區里,對焦點就會緊緊“粘住”目標維持焦距而不會跑焦到背景中的高光比干擾物上去,見下面這組8連拍的片子:</b><br></h5> <h3></h3> <h5>這是1DX2加上400mmF5.6再加1.4xIII增倍鏡拍攝的,第一張初始對焦點對上燕鷗后,我一直壓著AF-ON按鈕跟拍,由圖可見,即使第2,3,5,7,8這樣背景里出現對比度極強的干擾線條,而燕鷗也不在初始對焦點上(中心點),1DX2還是輕松地動員它所有的61個點來緊緊抓住燕鷗而沒有跑焦。再看一組:<br></h5> <h3></h3> <h3></h3> <h3></h3> <h5> Canon EOS-1D X Mark II,EF100-400mmf/4.5-5.6L IS II USM F5.6, 1/2500s, ISO2500,EV+0.33,攝于加拿大漢密爾頓。</h5><h5><br></h5><h5> 這一組是用1D X 2加上EF100-400mmf/4.5-5.6L IS II USM(大白)拍的燕鷗以100多公里的時速扎入水中的的連拍,可以看見盡管背景中高光比的巖石縫隙干擾性極強,IDX2還是輕而易舉的“粘住”燕鷗沒有跑焦。<br> <br> 1DX Mark II 使得我們以前為追求高精準度對焦,及高畫質而棄之不用的EF400mmF5.6和EF100-400mmf/4.5-5.6LIS II USM這樣的低端長焦鏡頭賦予了新的生命。在這個意義上說,1DX2的出現是劃時代的,它使得野生動物攝影的門檻低了,使得更多的攝影愛好者能通過購買低廉價格的小光圈鏡頭加上增倍鏡使得焦段更長,而同樣能夠獲得對焦精準,畫質滿意的圖像。<br> <br> <br> 我們上面測評了1DX2和低端鏡頭的的匹配表現,那么它和F4光圈的高端專業鏡頭的匹配則使得這些鏡頭的功能更加大大擴展,現在的500/600mmF4鏡頭,現在加上佳能2倍增距鏡(第三代)后成為1000/1200mmF8的超遠程長焦,仍然可以實現61點對焦,而以前在其他相機上無法解決的衍射效應也在機內進行校正而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如下圖用600mmF4加兩倍增距鏡后在1200mm焦段拍攝的,鳥喙和鳥腿的邊緣細節非常銳,無衍射產生的軟邊和“鬼影(Ghost shadow-衍射產生的“重邊現象”)”,甚至連鳥腿上的蚊子(左下紅圈內)也很清楚:<br></h5> <h3></h3> <h5>1DX2, EF600mm F4+2XIII, 1200mm,F8, 1/160S,ISO1250,EV+0.33 ,攝于匈牙利霍托巴吉國家公園。</h5><h3><br></h3><h5>我覺得對于這樣活躍于非洲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來說,1DX2最實用的地方是解放了佳能200-400mmF4 EXT這只“非洲長焦之王”。這里我多說兩句,在非洲,500/600mmF4這樣的大光圈定焦鏡頭的對焦速度,畫質都毫無疑問是長焦鏡頭中的佼佼者,但是它們共同的缺點是焦段不夠靈活,我們經常會遇到在50米外拍攝兩只鷹在空戰,而同時20米外又有兩只獅子交配的場景,所以我有時會遇到使用500mmF4時爆框,300mmF2.8焦段有時不夠而錯過一些好的鏡頭的情況,而且同時帶兩只這么大的鏡頭在機場給我造成了很多麻煩,在野外反復更換鏡頭更是極為頭痛而且會錯過很多好的拍攝時機。200-400mmF4鏡頭相對于其他長焦定焦鏡頭的巨大優勢就是它焦段的靈活性,從200mm到400mmF4再到1.4倍增距至560mmF5.6的焦段的變換可以在一到兩秒鐘完成,使得野生動物攝影師在野外,尤其是在非洲這樣極為復雜的拍攝環境中的拍攝自由度和出片成功率大大增加,它的4檔圖像穩定器也使得無依托手持拍攝變得更加容易。加上優良的畫質,極快的對焦速度和追焦準確性使得這支鏡頭成為最實用的野外拍攝武器。</h5><h5> </h5><h5>在1DX2出現之前,這個鏡頭由于已經有內置增倍鏡其他相機匹配2倍增倍鏡的效果很不好,衍射現象嚴重,所以560mm就是它長焦的極限,而有些場景如在博茨瓦納拍鳥時,最佳焦段在600mm-800mm之間,這個鏡頭就捉襟見肘了。1DX2解決了衍射問題所以加2倍增倍鏡后就成為一只400mm-800mmF8的長焦,也就是說,在非洲,我有了1DX2后,從200mm到800mm的焦段,這一只鏡頭一鏡搞定!這對于我在非洲一次拍攝3個月去4個國家拍攝非常不同的題材的創作來說是革命性的。下面我們看看去年7月到10月年我在南非,博茨瓦那,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用這只鏡頭拍攝的不同焦段的片子:</h5> <h3></h3> <h3>200mm</h3> <h3>280mm</h3> <h3>388mm</h3> <h3>427mm</h3> <h3>444mm</h3> <h3>467mm</h3> <h3>491mm</h3> <h3>493mm</h3> <h3>571mm</h3> <h3>622mm</h3> <h3>631mm</h3> <h5>800mm</h5><h5>從南非近距離200毫米拍攝潛伏攝影到800毫米喬貝河上拍攝鱷魚抓鳥,3個多月由于有了1DX2使得我用一只200-400鏡頭就能夠勝任所有長焦焦段的的拍攝。 </h5><h5><br></h5><h5>綜上所述:佳能的新旗艦1DX Mark II 使得我們以前為追求高精準度對焦,及高畫質而棄之不用的EF400mmF5.6和EF100-400mmf/4.5-5.6LIS II USM這樣的低端長焦鏡頭賦予了新的生命。盡管因為進光量小,這樣的低端鏡頭的合焦速度和畫質上與高端鏡頭相比還是有差距,但是已經是在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圍里了。 </h5><h5><br></h5><h5> 1DX2在F2.8/F4大光圈高端鏡頭上與2X增倍鏡的匹配則把鏡頭的焦段擴展了一倍,,在這個意義上說,1DX2的出現是劃時代的,它使得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的門檻低了,使得更多的攝影愛好者能通過購買低廉價格的小光圈鏡頭加上增倍鏡使得焦段更長,而同樣能夠獲得對焦精準,畫質滿意的圖像。對于專業級野生動物攝影師,則讓他們的創作自由度大大增加。 </h5><h5><br></h5><h5>還要在這里提醒大家的是目前1DX2 F8自動對焦功能只支持佳能EF鏡頭,而且一定要用第三代的增倍鏡(III)才能達到最佳效果。</h5><h5><br></h5><h5>下一篇我會評測1DX2杰出的高感性能。謝謝大家的關注!</h5><h5><br></h5><h5>杰夫 </h5><h5><br></h5><h5>2017年6月</h5><h5></h5><h3><br></h3> <h5>____ 附:杰夫介紹___</h5><h5>杰夫, 英文名Jeffrey Wu,是獲得加拿大專業攝影師協會【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s Of Canada(PPOC)】認證的職業野生動物和自然風光攝影師,現居加拿大多倫多。 </h5><h3><br></h3><h3><br></h3> <h5> 杰夫是加拿大攝影藝術協會持證裁判,在多個攝影比賽中擔任評委,包括 2015 年加拿大攝影藝術協會 CAPA 的全國攝影音畫決賽。他還是 2015 年多倫多國際攝影節評判委員會主席。 <br> 2016年他成為“世界最佳自然攝影比賽—Nature's Best Photography ”歷史上第一個華人評委。 杰夫還是世界頂尖攝影創作團隊“四光圈 ”的成員。 杰夫每年6個月深入非洲創作,拍盡萬物生靈的精彩瞬間。他的傳奇經歷在澎湃新聞的精英論壇“思想湃”的演講“少有人走的路”已在各個視頻網站觀看分享超過幾百萬次:<br>杰夫演講視頻連接:</h5><h5> <br></h5> <h5>他的著作《野性之美—野生動物攝影手記》是第一本中文專業野生動物攝影實戰技術教材:<br><br> <br></h5> <h5> 他發明的噪點控制工作流程——“杰夫流程-高ISO高速攝影噪點控制”的網絡版本已被分享超過75萬次。 <br> 2016年6月,他的作品應邀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的“歐亞精神”攝影展展出,并舉辦了紐約聯合國總部歷史上的第一個攝影講座“攝影的主管表達”。<br> 目前杰夫是加拿大加華杰作攝影協會主席,加拿大攝影藝術協會,加拿大專業攝影師協會會員和多倫多攝影俱樂部大師組的成員,世界最大野生動物攝影網站—中國鳥網的國際推廣總監,佳能中國講師,英國索倫特(Solent)新聞圖片什么簽約攝影師,肯尼亞Game Watchers Safaris 旅行社常駐攝影師,上海鋒銳影像傳媒公司主總策展人兼藝術總監。<br></h5> <h3>杰夫網站<br></h3> <h5>(歡迎長按并掃描下面的二維碼來訂閱我的公眾號《與杰夫同行攝影創作》。我會時常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攝影作品,拍攝心得,前后期技術,和攝影行程)</h5><p><br></p> <h3>我的微信<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祁阳县|
伊金霍洛旗|
松桃|
临漳县|
和平区|
明星|
佛冈县|
肥东县|
乐昌市|
镇江市|
墨江|
永泰县|
望都县|
凤凰县|
文水县|
砚山县|
南昌县|
合江县|
建昌县|
会昌县|
拉萨市|
三门县|
景洪市|
彩票|
安阳市|
子长县|
浦东新区|
紫金县|
和静县|
台东市|
临海市|
济宁市|
措勤县|
隆化县|
潞城市|
福海县|
宝山区|
砀山县|
芜湖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