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陶翁駕仙鶴,遺墨耀神州!追思陶老,景仰謙德!??????</p> <p class="ql-block">為陶老師的天堂之行點亮路燈!</p> <p class="ql-block">(萬州區書法家協會主席雷虎悼詞)倍受各界敬重、德藝雙馨的書法藝術家陶梅岑先生,于2021年7日14日不幸辭世,享年90歲。</p><p class="ql-block"> 陶梅岑先生的一生,是不懈奮斗的一生,是不斷超越自我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早在萬縣解放前夕,年僅17歲的他與民生公司的報務員吳太鴻、羅汀尼、劉以章、朱克雄等五位進步青年組成“萬縣地下工作團”,通過反復做萬縣參議長陳希柏的起義投誠工作,為迎接解放軍和平解放萬縣,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 萬縣解放后,陶先生在《萬縣日報社》從事記者工作。他經常深入到城區和農村基層采訪,堅持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先生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劃為右派,下放到農村勞動。1979年始獲平反。</p><p class="ql-block"> 陶先生先后下放在奉節、萬縣農村,雖飽受磨難,仍矢志不渝,以育人為己任。后在萬縣沙河中學、瀼渡小學、武陵中學等學校任教。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幾十年后,學生們仍不忘恩師,常去看望和慰問先生。</p><p class="ql-block"> 陶先生在萬縣政協工作期間,擔任政協常委兼文史委主任。他重視文史資料的發掘和整理工作,整理編輯了《萬縣政協文史資料》三輯、《萬縣近現代名人集》;撰寫的數十篇文史資料,分別被四川省政協、重慶市政協、萬州區(萬縣市)政協文史委采用,并多次被評為省(市)文史工作先進個人。</p><p class="ql-block"> 陶先生擅長并喜好書法,數十年筆耕不輟,書法技藝爐火純青。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后擔任萬縣書法家協會主席,萬州區書法家協會、萬州區政協書畫院、長江三峽書畫院顧問。他從事書法教學、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出版了《萬州雙璧》《陶梅岑書法論文集》《陶梅岑文萃》和鋼筆字帖數種;他的書學論文《黃庭堅〈西山碑〉考釋》在中國書法家協會機關刊物《中國書法》上發表,吸引了世人對萬州《西山碑》的關注;他還對萬州《西山格言》碑文的發掘、校勘和重刻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p><p class="ql-block"> 陶先生為人謙和,淡泊名利。在萬州,無論是單位或個人甚至素不相識者,向他索取墨寶,他都有求必應。幾十年來,他的墨跡遍布萬州城鄉。陶先生廣受尊敬,堪稱德藝雙馨!</p><p class="ql-block"> 陶梅岑先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革命,追求真理,一心向黨,忠貞不渝。</p><p class="ql-block"> 致敬老先生!先生千古!先生安息!</p> <p class="ql-block">(陶梅岑老師的兒子陶偉答謝詞)各位來賓:</p><p class="ql-block">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前來送我父親最后一程。我們深信,這種告別,是你們對我父親一生的認可,表達出的是對他人品的敬意。</p><p class="ql-block">實沒想到,我平凡普通的父親能得到你們的如此尊崇。在父親生前,隨時都有各界人士前去看望;在他生病住院期間,更是每天都有人到醫院探視、慰問,這里面既有他的親朋好友,各級、各界領導,也有平時和他交往不多,純屬慕名前往的人,這更讓我們全家深受感動。</p><p class="ql-block">更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在父親離去后,各界朋友都自發行動起來,進行了各種不同形式的追思悼念。文化界的朋友們還紛紛以詩文、書法作品為祭,以表達對父親的尊敬、懷念和哀悼之情。父親一生樸實無華,身后竟享備至哀榮,此生應無憾!</p><p class="ql-block">身為子女,我們為擁有一位這樣的父親而深感自豪!</p><p class="ql-block">再次向各位來賓致以最誠摯的謝意!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 追 憶 陶 老 </p><p class="ql-block"> 汪奇勝</p><p class="ql-block"> 一一悼念 恩師陶梅岑</p><p class="ql-block"> 忽悉陶老病仙逝,</p><p class="ql-block"> 驚聞噩耗衣衫濕!</p><p class="ql-block"> 坎坷一身成追憶,</p><p class="ql-block"> 為民服務書正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風云激蕩二十載,</p><p class="ql-block"> 忍辱蒙冤究可哀!</p><p class="ql-block"> 胸襟寬闊納四海,</p><p class="ql-block"> 信念堅定終不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痛定思痛憶往昔,</p><p class="ql-block"> 崢嶸歲月難忘記。</p><p class="ql-block"> 反右坑儒成過去,</p><p class="ql-block"> 平反昭雪申冤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尺講臺樂耕耘,</p><p class="ql-block"> 桃李芬芳滿園春。</p><p class="ql-block"> 一日為師終為父,</p><p class="ql-block"> 恩師情誼似海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耄耋之年志未酬,</p><p class="ql-block"> 揮毫潑墨寫春秋。</p><p class="ql-block"> 歷經滄桑人雖老,</p><p class="ql-block"> 著書立說事不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書法顏楷立新意,</p><p class="ql-block"> 詩文畫字研文史。</p><p class="ql-block"> 發掘重書格言碑,</p><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簡德藝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老病死尋常事,</p><p class="ql-block"> 書壇痛失一大師。</p><p class="ql-block"> 翰墨遺存影萬州,</p><p class="ql-block"> 文化傳承源遠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諄諄教導情義真,</p><p class="ql-block"> 聆聽教誨益終身。</p><p class="ql-block"> 如有來世再重逢,</p><p class="ql-block"> 恰似長江水流東!</p> <p class="ql-block">聞悉陶老逝世噩耗,頓覺永遠失去摯友,師尊和人生與藝術之楷模,這幾天心情沉重心中若太陽隕落般灰暗悵然,想用千言萬語洋洋灑灑敘述祭悼,卻情急生悲難以釋懷,遂索澀字輯聯致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人立世通世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守藝陶梅散梅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聯注:所謂近朱者赤,我與陶老忘年之交近三十年,受其從藝治學的觀念和為人處世之態度影響至深,即在陶老生前撰此聯并由陶老書寫,以此概括陶老為人立世之品格,表達我以陶老為學習楷模的旨意和與陶老之間的共性關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老陶情書正氣 揮干血墨熏藝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香梅品出高岑 耗盡文心照凡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藝苑儒陶筆舞休 斗隕光昭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書岑厚德墨香播 梅凋品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兩聯注:陶老在文學、書法藝術界德高望重,是萬州的文化名片和驕傲,更是我從藝的向導和精神支柱!他一生謙遜治學,勤勉研藝給世間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他撒手人寰與世長辭,是書法藝術界一大損失,是萬州人民的遺憾,更是我精神支柱之坍塌。此時此刻,深情追思無比沉痛,猶以陶老之精神激勵自己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陳世通敬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8日</p> <p class="ql-block">聞悉陶老逝世噩耗,頓覺永遠失去摯友、師尊和人生與藝術楷模之悵然,這幾天心情沉重心中若太陽隕落般灰暗,欲以千言萬語洋洋灑灑祭悼,卻情急生悲難以平靜釋懷,遂索澀字輯聯致哀!</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為人立世通世理</p><p class="ql-block">守藝陶梅散梅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聯注:所謂近朱者赤,我與陶老忘年之交近三十年,受其從藝治學的觀念和為人處世之態度影響至深,即在陶老生前撰此聯并由陶老書寫,以此概括陶老為人立世之品格,表達我以陶老為學習楷模的旨意和與陶老之間的共性關系。</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陶老陶情書正氣 揮干血墨熏藝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香梅品出高岑 耗盡文心照凡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藝苑儒陶筆舞休 斗隕光昭世</p><p class="ql-block">書岑厚德墨香播 梅凋品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兩聯注:陶老在文學、書法藝術界德高望重,是萬州的文化名片和驕傲,更是我從藝的向導和精神支柱!他一生謙遜治學,勤勉研藝給世間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卻撒手人寰與世長辭,是書法藝術界一大損失,是萬州人民的遺憾,更是我精神支柱之坍塌。此時此刻,深情追思無比沉痛,猶以陶老之精神激勵自己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陳世通敬挽</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8日</p> <p class="ql-block">春燕祭悼陶老,鐘裕恒書! </p> <p class="ql-block">想念恩師陶老師</p><p class="ql-block">學生:黃萬里</p><p class="ql-block">靜園知遇恩仲父</p><p class="ql-block">陶冶岑耕墨香路</p><p class="ql-block">百紙千折浸顏書</p><p class="ql-block">梅花寒透身千古</p> <p class="ql-block">寫給陶老師的詩詞小集(蔣其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陶梅岑書法展</p><p class="ql-block">霜葉迎人樹樹紅,金秋國際墨玲瓏。</p><p class="ql-block">高華豈獨蘭亭序,沉著不唯顏魯公。</p><p class="ql-block">佳氣南山出云外,晴暉江浪向夔東。</p><p class="ql-block">陶翁八十身猶健,虎撲還將寫大風。</p><p class="ql-block">注:"國際",萬州國際大酒店,書展所在處。</p><p class="ql-block"> 2013-10-2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題陶梅岑老先生</p><p class="ql-block">自喻馬蹄聲得得,八旬進五硯田耕。</p><p class="ql-block">卅年精習顏刑部,四野遍傳高士名。</p><p class="ql-block">求字門庭人踏破,虛懷山谷世無爭。</p><p class="ql-block">問其心愿吾知曉:待到期頤筆不停。</p><p class="ql-block">注:陶老萬州人,中國書協會員,筆法精極顏體,楷、行兼擅。</p><p class="ql-block">2017.5.26日</p><p class="ql-block">七絕.拜謁陶梅岑先生</p><p class="ql-block">暮秋幸遇小陽天,?米壽老翁耕硯田。</p><p class="ql-block">健筆不因時歲晚,還留一紙寫頤年。</p><p class="ql-block">2019.9.30</p><p class="ql-block">七絕、看望陶梅岑老先生(二首)</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耄耋陶翁猶筆勤,蕓齋四壁墨香熏。</p><p class="ql-block">不曾自認風前燭,還欲硯池為獻芹。</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八十九齡聲不勻,儼然非似去年人。</p><p class="ql-block">耳聰目朗真堪幸,祝福南山百歲春。</p><p class="ql-block">2021.6.12日</p><p class="ql-block">七絕、求得陶翁墨寶珍藏</p><p class="ql-block">肆意揮毫聯對題,墨中龍鳳不相疑。</p><p class="ql-block">如今恍見顏刑部,贊嘆雄渾筆一支。</p><p class="ql-block">注:陶老師法顏真卿。</p><p class="ql-block">2021.6.18日</p><p class="ql-block">七絕、祈福陶老師</p><p class="ql-block">聞得陶翁轉重癥,可憐垂暮病難勝。</p><p class="ql-block">只唯祈福菩薩佑,再為添油生命燈。</p><p class="ql-block">注:今聽朋友說,陶老師病危進入了重癥監護室。</p><p class="ql-block">2021.6.24日</p><p class="ql-block">七律、悼念陶梅岑先生</p><p class="ql-block">不幸鮐齡乘鶴去 ,唏噓灑遍萬州城。</p><p class="ql-block">半生桃李芬芳艷,晚歲硯田勤奮耕。</p><p class="ql-block">古意獨存追五柳,墨香差可敵真卿。</p><p class="ql-block">先生無憾離凡界,遇著八仙留翰情。</p><p class="ql-block">2021.7.1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鷓鴣天、再悼陶老師</p><p class="ql-block">聞悉陶翁仙逝驚,如何再謁老先生。</p><p class="ql-block">謙恭處世應垂范,高妙揮毫自有名。</p><p class="ql-block">追往事,感恩情,不由忍淚嘆枯榮。</p><p class="ql-block">賀詩九十成空許,化作一江悲咽聲。</p><p class="ql-block">注:6月18日我與黃國慶、程洪昂去陶老師工作室看望陶老師,得知今年臘月陶老師滿九十,我許諾屆時為他老人家作七律一首賀壽。其時,陶老師口難以言,雙手抱拳以示感謝,后又頻頻豎起大拇指對我贊譽。回想起來感慨萬千啊!</p><p class="ql-block">2021.7.1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陶梅岑,男,重慶市萬州區人。1932年1月出生,1949年畢業于重慶建國新聞專科學校,同年12月參加革命。曾任巜萬縣日報》記者、編輯,中小學教師,萬縣政協文史委主任,縣書協主席。從事書法教學、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多年,出版過巜萬州雙璧》和鋼筆字帖數種。2002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萬州區書法家協會、萬州區政府書畫院、長江三峽書畫院顧問!</p> <h3>楊華耕:梅岑公壽銘 </h3><h3>陶然翰池,神交古今。梅品清韻,嶙峋疏影。岑寂自守,崖岸高峻。 晚輩 醉鷹敬撰 </h3> <h3>贈陶老:深愛涪翁潛心醉,力挺大師共舉杯。西山亭碑千年美,更有梅岑再増輝。----傅立新</h3> <h3>德藝雙馨陶梅岑</h3><h3>----楊華耕(文)在萬州,沒聽說過"陶梅岑"三個字的人應該不多。陶老早已聞名社會各界,即使一位與書法毫不相干的人,亦知本城有個名叫陶梅岑的大書家。可生活中的陶老先生卻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老頭兒,不論是衣著和相貌,都無絲毫所謂"名家風范",唯有那份從骨子里透出的恂恂儒雅讓人一見難忘。 陶老在書法藝術、書法理論上的成就和造詣已無需贅述。書法界誰不知《萬州雙碧》?他長年致力于尋找、鉆研黃體行書真跡,書學論文《黃庭堅<西山碑>考釋》在中國書法家協會機關刊物《中國書法》上發表后轟動一時,推動西山格言碑的發掘、校勘和重刻工作等等……無不深受業內人士欽敬,可謂有口皆碑。每當有人提及這些,陶老總是謙和一笑,自言這絕非什么值得夸耀的功勞。謙恭謙遜甚至是謙卑的神態全無雕飾,真誠而自然。 陶老常向人談論書法,不管是認識或不認的人,只要你對書法有興趣,他就會耐心地講解。不懂不要緊,陶老說,他不懂你就給他講,讓他慢慢了解書法之美,潛移默化讓他提高。書法不可脫離實用,比如就不能用狂草書寫街名,人家都不認識,你寫來干啥子?書法得雅俗共賞,走進生活、走到群眾中去。傳播書法文化僅靠幾個書法家是不行的,得依靠廣大民眾。身為一個書法的信徒,陶老對書法藝術有著宗教般的崇拜。每次為人題寫書名,不管作者成就大小、名氣高低,他都不會現場書寫,而是先去讀,等了解書意后再決定合適的書體,靜下心來反復書寫直到滿意,并會橫豎都寫以供作者選擇。除非作者特別要求,陶老不主張落自己的名,怕"搶了作者的風頭"——樂為他人作嫁衣是陶老的一貫風格。 對待普通求字者亦是如此。他常說別人求你寫字是看得起你,你擺個什么大師架子嘛?別人敬畏的其實是傳統文化,并不是你有多大本事——不過是湊巧會寫幾個字而已,難道書法是你發明的不成?都是傳統文化讓你受益,沾了老祖宗的光。他堅持認為,傳承和弘揚書法藝術僅是一個書者的本分,能為傳統文化的發展效點兒微勞更是一名書者的榮耀和使命。這不,都85高齡了,還不辭勞苦,將他多年已來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心得和研究成果整理、匯集,出版了一套洋洋灑灑五十余篇、十七余萬字的《陶梅岑書法論文集》喝來奉獻給社會。這大歲數了還如此費心費力的忙活,又能圖個啥?無非是期望能為書法藝術的光大、傳承盡上自己一份力。確實了不起,這個陶老頭兒!</h3> <h3>重慶市萬州第一中學</h3> <h3>萬州第二中學</h3> <h3>楊華耕 2019/6/27 星期四 上午 10:45:28</h3><h3>生活中的陶梅岑老人</h3><h3>仲春時節,與兩好友相約拜訪陶老,在工作室里聽老爺子不疾不徐講述書法以外的故事,愉悅氣氛徳藝氤氳。幾則小故事里,濃縮著陶老的大情懷。</h3><h3>易一字脫胎換骨</h3><h3> “理通蒼穹,仰觀碧落星辰近;路承高峰,俯覽翠微巒域低。”陶梅岑老人很喜這副楹聯的意境,并多次書寫。此聯原鍥于衡山南天門石牌坊,原文為“門通蒼穹,仰觀碧落星辰近;路承高峰,俯覽翠微巒域低。”本是贊美南岳之高絕雄峻和南天門之非凡氣勢的:“通天之門”雄峙仙凡之間,云煙縹緲,巖壑浮隱,立其上但見星辰環列,蒼穹在望,不覺塵慮盡滌,俗念幾消,頓生時光悠悠,物我兩忘之感。改“門”為“理”字后,意蘊即化凡鐵為神兵,由詠嘆名山之趣升華為“天理浩然、道無不在”之境了。豈料這一下卻“惹了禍”——不少圈中好友對此大為傾倒,欣賞之余紛紛開口索求,素喜成人之美的陶老又精心書寫了數副以贈同道。 </h3><h3> 原來“理”字在此大有深意,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蘊藉著至深至大的傳統文化精髓:在哲學概念上,它所指的是人之本然之性和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猶言天理、天道;在治國范疇、宗族倫理和社會活動層面,理即是“禮”,《禮記》云:“禮者,理也。”禮是華夏文明核心價值觀的象征。代表著禮治、仁政、德政,即仁、即義、即孝,是道德操守的規范、人生行為準則。易“門”為“理”,即是取崇禮守德之意。如是下聯的“路”字也由道路之意一躍而具有了天道、自然之道的含義。因為傳統文化中的道亦是“理”,《莊子》曰:“道,理也……道無不理”,這樣一來,理、路二字即氣韻相通,兼融儒、道兩家思想精華于無形,其境界就提升到了道之正氣充盈宇宙、禮之至理無往而不至的哲理高度:既可上達青霄同輝日月,亦能澤被山川教化蒼生……</h3><h3> 貌似簡單一字之易,其風景別有洞天,漢字的神奇魅力實讓人嘆為觀止。</h3><h3>一聯引出佳話來 </h3><h3> 更讓陶老沒想到的是,由此聯為媒,又引出一段書壇佳話來。</h3><h3> 去年八月的某天下午,陶老看見一個面容樸直的中年人站在工作室外踟躕了好一陣,想進來又有點兒不好意識似的,心中也沒太在意,沖他笑了一下后就忙其它的事去了。不料第二天這個人又來了,這次是和陶老的某鄰居一起。聽鄰居介紹,來人是后山鎮丁陽初級中學教物理的左文武老師,一次在報紙上看見陶老所書的“理通蒼穹”聯后愛不釋手,深深陶醉于潤如春雨的書法與其間韻味中,便剪了那巴掌大的一小塊跑到一家服裝加工店,花了40元掃描、放大后印染于汗衫,制作了一件別有風味的文化衫。昨天他就是專程前來拜訪陶老的,但礙于素昧平生,唯恐失禮的左老師竟猶豫著沒敢冒然進門。在輾轉得知有個熟人是陶老的鄰居后,便央其陪同前往,恭敬登門,身上就穿著那件自制的“文化衫”。</h3><h3> 面對一臉拘謹的左老師,陶老客氣畢欣然揮毫,凝神靜氣書寫了一副筆勢酣暢、端嚴典雅的“理通蒼穹”聯相贈,不但堅辭潤筆,反而對大喜過望的左老師稱謝不已,感謝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及對自己的看重。</h3><h3> 我真的非常感動,陶老說,他如此尊敬我、喜歡我寫的字我當然很高興——但這還是其次,我最欣喜的是書法這種傳統文化瑰寶確實已得到了越來越多民眾的喜愛,這說明文化藝術堅持為群眾服務、要走群眾路線的宗旨是正確的,我一直提倡書法藝術不能脫離群眾,他們才是書法藝術不斷興旺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于普通民眾間,鼓勵他們參與、提高他們的興趣,書法藝術才能連綿傳承,光憑幾個書法家在書齋中玩是沒有什么生命力的。不少書法家認為藝術與實用是兩回事,實用是實用藝術歸藝術。而我卻認為是一回事,即在實用的基礎上兼顧藝術性,方為光大書法藝術之真諦。</h3><h3>笑贈家和萬事興</h3><h3> </h3><h3> 在年前臘月二十幾某日,一位約莫30多歲身穿花棉襖的農村婦女興沖沖跑進工作室,大聲武氣地說:“哎呀,眼兒(您)就是陶老師啊?我在別個屋頭看到掛起的那個字,硬是好好看哦!我一問他們說是眼兒(您)寫的。看嘛,我屋才搬噠個新房子,我也想來找眼兒(您)寫一副!”洞察人情世故的陶老一看便明白,眼前的這位純樸農婦沒多少文化,只怕根本就不知道求字還需付潤筆這回事。便含著笑說是的是的,我就是陶梅岑,那你要寫個啥子嘛?農婦卻說不知道:“我也不曉得要寫啥子,我又不懂列個。那照眼兒(您)看該寫個啥子嘛?”這回答讓陶老不禁莞爾:那你看我給你寫個“家和萬事興”要得不嘛?并向她詳細講解了其中含義,農婦聽后連連點頭,直說“要得”“要得”于是陶老便蘸飽濃墨,在一張四尺橫幅上一氣呵成“家和萬事興”。望著她歡欣鼓舞而去的背景,陶老心中也自欣慰不已。</h3><h3> </h3> <h3>我當然沒提潤筆,陶老說,她也不懂這。將心比心,她那么高高興興地跑來找我,我要是談錢無疑是給她潑了一瓢冷水:哎呀,寫個字還要恁個多錢啊?鄉場上一副對聯才兩塊錢呃,然后失望離去。這怎么行?她雖然不懂書法,但她喜歡,知道這是“好東西”已經足夠了。要普及書法,首先就是要讓群眾認可,不然何談普及?我82歲后才開這間工作室,目的絕非為錢,我有退休工資,衣食不愁,開這主要是為了方便別人、為宏揚文化盡一份微力。承蒙大家看得起,不少書法、文藝界的朋友和普通市民常來找我求字,我就想不如干脆開個工作室算了,一來是免得他們爬那高的樓,再就是自己也可更好地貼近生活,結識更多熱愛書法的朋友。春節期間很多人都來給我拜年,憑什么?我一個退休老頭兒,和他們又不沾親又不帶故的,這都是因為文化相聯!他們尊重的是文化。我陶梅岑有啥了不起?能有今天全靠沾了文化的光。書法是老祖宗發明的,我充其量也就是個“二傳手”——就這個定位都有高抬自己之嫌。我算是勉強能寫幾個字,現在還可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美化社會環境做一點兒事實屬我的榮幸。</h3><h3> 面對這位謙遜的老人家,我忽然就想到一句話: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h3><h3>不叫一日等閑過</h3><h3>癡迷學問不知老,我自奮蹄惜光陰。陶老的書房名曰“二不可齋”,二不可者,不可一日不學,不可一日不作也。此二不可與唐朝高僧百丈禪師所倡的“一日不作,則一日不食”以農悟道的農禪精神理出一源,都是堅持知行合一的自我修行。百丈僧常言“人生在世,若不勞動,豈不成廢人?”以日日勞作為德行修養,陶老則言“別想太多,我盡我力。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字。”視“寫字為使命”為德藝精進之追求,鞭策自己奮力向前。一如去年他在八十五歲時書懷所賦:“暮年逢盛世,體健神且怡。老驥逐新夢,得得奮四蹄。”名滿天下的中國篆刻界泰斗劉江先生曾贈他一枚閑章“不叫一日閑過”,以示對這位家鄉碩儒的欽敬之情,其章義原是陶老持之以恒珍惜光陰的真實寫照。</h3><h3> 業已八十六歲高齡的陶老不僅思維敏捷,身體也健康如昔,練字、看書看報、散步、創作、和朋友討論學問、研究書法等都是他每天的必修課,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只不過是在用“抗旱保苗”之法“以豐補欠”而已。學無止境,知識永遠不夠。練字看書,是為了不斷充實自己,學問不進則退;看報、看新聞是要了解時事,與時俱進,別讓自己落后于時代;散散步是得保障身體充滿活力,不然一天病懨懨的咋行?上了年紀的人更得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老是認為反正老都老了、已經不行了,生一點小病就感到不得了,那樣一想自己在心理上已先垮了。夏不吹空調,冬不開暖氣,亦是陶老所推崇的健康長壽之道:造物生四季自有其理,人要經得住自然天氣冷暖的變換,不然才是真的“不行了。”要想長壽、健康,首先得精神、意志不倒,告訴自己“我還行。”別太養尊處優,要適當運動以增強與生俱來的免疫力、抵抗力——好個“陶氏秘訣”!身體力行下,陶老至今寫字時仍自心沉氣靜,手不抖不顫,并于去年碩果雙結,出版《陶梅岑書法論文集》《陶梅岑文萃》奉獻社會。 </h3><h3> 對于是否“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陶老也有著一份獨到的見解:毫無疑義德會助長書藝,但也不能絕對化。并舉例說歷史上不乏蔡京一類才氣逼人的奸臣。但身為書者,則必須對傳統文化心存一份敬畏、虔誠和感恩之心,恭恭敬敬寫字,堂堂正正做人。有了點兒小名氣,就趾高氣揚目空一切其實屬狂妄無知。以書法為搖錢樹,寫幾筆就漫天要價更是褻瀆書藝的不堪之舉。每次臨宣揮毫,陶老必是意正心誠,那份端莊謹慎,即是在向書法藝術頂禮致敬。其實你越謙虛,別人反而會更尊重你,陶老感嘆,公道自在人心。</h3><h3> 陶然翰池,神交古今。梅品清韻,嶙峋疏影。岑寂瀟遠,崖岸高峻。憑誠敬立世,以良知待人。難怪,陶老筆意間自有一種磊落軼蕩的氣概,正大光明的景象。布衣情懷,書生風骨。不求聞達,我守我心。“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好個老而彌篤陶老頭兒!好個“不叫一日等閑過,順應天道享自然。”擁有如此長者,實為萬州之幸。</h3> <p class="ql-block">陶老作品欣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佛坪县|
灵丘县|
元氏县|
辛集市|
江津市|
宝应县|
白水县|
永和县|
延安市|
泾川县|
延川县|
南投县|
永兴县|
巴林右旗|
重庆市|
六盘水市|
阳江市|
隆尧县|
浪卡子县|
修武县|
凯里市|
蒙阴县|
邢台县|
怀集县|
曲沃县|
浦江县|
彰化县|
霍州市|
泾源县|
深水埗区|
封开县|
拉萨市|
德惠市|
南澳县|
白沙|
北流市|
综艺|
婺源县|
宣汉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