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國人的普遍印象中,國內口味嗜辣的地方較多,都認為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其實,還有一個地方的人特別愛吃辣,那就是我們陜西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西人,尤其是關中八百里秦川西府一帶的人,生來素以面食為主,吃面食往往是離不開油潑辣子給湯進行染色的。云貴川鄂湘贛等省的人,以大米為主食,吃米飯肯定要炒幾個菜。他們往往是把辣椒干放在菜里去炒,當作一種佐料和配料,實際上很少直接食用。往往是菜吃完了,盤子里剩下干辣椒并沒有吃,最后就倒掉了。但陜西人吃辣子不同與其他地方人,他們把紅紅的干辣椒磨成辣椒面兒,用煎油潑了之后抄在面食里吃,是真真切切的吞下去吃掉的。當二指寬的面條被辣子油染得通紅,看一眼都能勾起食欲,吃起來香辣爽快。所以,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陜西人吃辣椒的威猛程度,是遠遠高于云貴川鄂湘贛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西關中人通常把辣椒叫作“辣子”,日常各種飯菜講的是色、香、味俱全。往往是清湯白水,沒有辣子時,是勾不起食欲,吃不下去碗中飯的。必須用油潑辣子把飯的顏色染成紅光油亮鮮艷,在視覺效果的作用下,就會激發味蕾,才會食欲大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在關中八百里秦川上的陜西人,愛吃辣子隨處可見。所有陜西餐館或地攤的客桌上,都有盛放油潑辣子的碗碟或者罐罐,供食客隨時加用。不管是餐館里,還是路邊小攤吃完飯后,掃一地的餐巾紙,都是浸潤著鮮紅的辣子油。吃完飯后,不管是中年人、青少年、孩童,還是蔫巴老頭子、蔫巴老太太,還是油光粉面的靚麗女性,嘴角都是泛著辣子紅油花。老頭子、老太太,會抬起袖筒或拿粗糙的手直接抹去,靚女會低著頭拿紙巾很優雅的擦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西本土的大作家賈平凹,在他的一篇文學作品里,有過這么一段很著名的話語:“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人民亂吼秦腔,撈上一碗嘫面喜氣洋洋,么調辣子嘟嘟囔囔”。陜西人愛吃辣子到了如此的地步,那就是一種侵入骨子、潛入靈魂中的嗜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西大部分地區盛產辣子,以關中大平原西府地區的千隴岐鳳扶眉六縣最為集中。我的家鄉岐山縣,為前述六縣之一,隸屬寶雞市管轄,那里大面積種植辣子。辣子喜水但不喜陰,家鄉的土質及土壤結構很適宜辣椒生長。岐山辣椒具有顏色鮮紅,辣味濃郁,表面皺紋均勻等特點。分為青、干兩種,尤以干辣椒最為有名,研磨成辣椒面油潑后,為佐食佳品。改革開放后的30多年間,家鄉80%的農戶靠種植辣椒走上了小康之路,辣椒成為助力農民脫貧致富、日子過得愈發殷實的“錢串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岐山的線辣椒,一般在每年農歷四月底育苗和移植,陽歷八月底九月初左右才成熟。這時候辣椒一批批的由綠色變成鮮紅、又長又細又直,密密匝匝地集結在一起,采摘時可以一把一把地捋,很是方便。由于岐山辣椒體形纖長,我們當地人稱之為“線線辣子”或者“線椒”,區別于云貴川一帶的“朝天椒、尖椒、狗頭椒、短米椒”等其他品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辣子一紅,鄉親們就開始一批一批地往回采摘了。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男女老少低著頭、弓著腰,在辣子地里說說笑笑忙活著。每年陽歷九月、十月的時候,商販常常趕到村頭巷尾,或者直接進入農戶家中,大批量收購新鮮紅辣椒,鄉村到處是辣椒收購個體戶家的烤爐在冒著黑煙。有時候,收辣子的商販太多,有些人為了能搶收到更多的好辣子,盡快把車裝滿,常會把車直接開到人家的地頭去。連里面的綠葉葉、辣子把把、沒紅透的半綠半紅辣子(老家人叫做“屁紅辣子”)都不用揀,直接扛出地頭去過秤、裝車,拉回家后送入烤爐加工,然后銷往全國各地,家鄉的辣子由此而聲名遠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銷售出去之外,我們還會給自家留一些上好的鮮紅辣椒,曬干了之后供一家日常的調味。婦女們常用細線把鮮紅的辣子串聯起來,然后掛在房前屋檐下去曬干。曬干之后的辣子,就會變得干瘦、擰巴,顏色成了暗紅。等平時吃用的時候,把辣子串串取下來進行拆解,摘去蒂把,用剪刀剪成小段兒,在鐵鍋里用文火炒一下,最后放在石頭碾子或鐵碾子里砸碾成粉末狀,封存在瓶瓶罐罐里,供以后做油潑辣子用。其實,除了干辣面之外,辣子制品花樣還有很多:辣椒醬、炒六辣子(六是綠的意思,綠在關中方言里的發音和“六”相同)、腌辣子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府老家有句俗話:“牛吃棗枝圖的扎,人吃辣子圖的辣”。辣子雖然辣,但辣得有味、辣得過癮。因此,陜西人常常禁不住那火紅火紅辣椒的誘惑,以至于將它視作“寶貝”了。陜西人不管是外出旅游、公差、求學,還是務工,若無辣椒,則食欲不振、茶飯不思。于是就想方設法弄些辣椒面,自己加工成油潑辣子來佐飯,或高價購買,或叫家人郵寄,或出門自帶。陜西人去外地,一般吃不上像家鄉扯面、biang biang面、臊子面之類的好面條,無奈時只有上餐館吃大米飯和炒菜,但也都少不了點上幾道帶辣味的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雖然陜西菜一直未能自成一系,未能榮膺中國八大菜系名錄的榜單,但陜西人好辣,真正的陜西菜大多數也是辣味十足的。這也是川菜、湘菜相對于粵菜、魯菜、杭幫菜、徽菜等,在陜西能得以普遍流行、受歡迎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從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以后,我離開家鄉求學,畢業后就業,前后在多個省份的數十個地區工作過,吃不慣外地的飯菜。每次回家后臨到出門上班時,都會帶一些油潑辣子或辣子醬。在外地上班期間,常會在和一些朋友同桌吃飯,點菜的時候也會點帶辣子的,有些不能吃辣子的人就苦不堪言了。我親眼見過江浙閩滬、兩廣一帶的朋友,在我的慫恿之下學吃辣子,結果被辣得吐舌頭、流眼淚,不停地喝水。于是,我就說:“毛老人家曾說過,吃不了辣子就干不成革命,我們年輕人吃不了辣子就干不好工作,干不成事業……”,他們常被弄得哭笑不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辣椒辛辣刺激,維生素的含量極高,食用開胃助消化,發汗怯濕,促進血液循環,驅寒。 酸甜苦辣咸,飲食中的五味,其中最讓我欲罷不能的莫過于辣了。我寧愿被辣哭,也要一邊喊著“真香”,一邊繼續吃。在外地的日子,很懷念最具岐山人特色的兩樣靈魂吃法:“六辣子炒六洋柿子、炒六辣子夾死面餅餅”,很懷念岐山線線辣子那種辛烈余味繞舌,回味無窮的感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辣椒雖然好吃,但萬事都得掌握好尺度和分寸,存在物極必反的道理,不能吃的過量。若是吃多了,就會上辣嘴唇兒,下辣溝子窩兒(肛門)。存在陰虛火旺,患有心腦血管、消化道、皮膚疾病的人,醫生都是千叮嚀萬囑咐,治療期間是不能食用辣椒的,否則病情會反彈、會加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我們陜西人能吃辣,高調澄清,嚴詞正名。點贊陜西人的熱辣豪爽性格,為家鄉的辣椒代言。岐山線線辣子,馳名中外,享譽全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注:以上對線線辣椒種植、采摘、加工……的敘述,是印存在筆者腦海里二十多年前的記憶。辣椒生長過程中,需要提前育苗、需要打農藥防蟲害、需要大水澆灌四五次,是很勞累、很麻煩的一件事。由于時代變遷的太快,現實意義的農民在驟減,各家庭的勞動力相應也是銳減。加之近年來,塑料薄膜、澆灌用水、化肥、種子、農藥……等,也在不停的漲價,以及農業技術、食物變遷、收購價太低、土地流轉……等因素影響,線線辣椒的種植,在老百姓眼里成了費工費事、成本高利潤薄的一項農務活。因此,進入新的千年后,老家只是小面積、小范圍的種植,筆者所在的“河堡村”,已經看不到以前這種辣椒種植繁忙、熱鬧、喜悅的場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2017.6.10寫于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省中小河流治理(沙瑯江)重點項目</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寿阳县|
宁远县|
哈尔滨市|
庆安县|
巨野县|
定结县|
永宁县|
安吉县|
大渡口区|
萨嘎县|
奉节县|
宜城市|
新郑市|
都昌县|
溧阳市|
扎赉特旗|
遵化市|
都安|
施甸县|
岱山县|
滦南县|
昭平县|
建瓯市|
顺平县|
平安县|
深圳市|
桐庐县|
巴马|
柘城县|
宝应县|
离岛区|
三原县|
万年县|
定州市|
高唐县|
抚宁县|
芦溪县|
西昌市|
大连市|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