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漢字有著美麗的外形和豐富的內涵,是內在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結合。我們無論是書寫還是閱讀,都是美的享受。漢字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有著最強大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當外來民族征服漢族時,卻被漢字打敗,乖乖做了漢字的俘虜。他們軍事上取得勝利,文化上卻打了敗仗。最后為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華歷史的一個章節。所以,現在無論網絡多么發達,國際交流多么開放,漢字絕對不能丟,學生學習外語的地位和強度絕對不能超過學習漢語。漢字之美,舉世無雙,精美絕倫。漢字之美,要在書寫中創造,在欣賞中傳承。</h3> <h3>這幾天天氣真好,進入夏花絢爛的季節。寫個花字,獨字成篇。讀書法作品我喜歡讀字多的,看人家如何精妙處理字與字之間的關系。自己寫則喜歡寫少的,那一版幾十個字一筆沒寫好前功盡棄。寫一兩個字沒寫好重寫唄,說到底是信心不足偷懶的辦法。但寫一個字也有它的難處,寫一版幾十個字時,有時為了照應其它,可以不必每一個字都寫那么漂亮,但寫一個字必須寫漂亮,否則對不起老祖宗發明的漢字。</h3> <h3>中國人相信有龍,創造了龍。有人說沒見過,因為龍藏深泉,龍伏大澤,龍騰汪洋,你怎么見得到呢?作為龍的傳人,你的眼中有深泉,心中有大澤,夢中有汪洋,你一定能看到龍,一定能從龍的騰躍獲得力量。</h3> <h3>今寫川流不息,想起了那句名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真是神奇,有人爭分奪秒還嫌時間不夠用,有人度日如年不知如何打發時間。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時間一去不復返。你傾其所有也換不回一秒。</h3> <h3>漢字外形美觀,內涵深刻。簡單幾個字,讓人銘記終生。德建自然名立!</h3> <h3>風遞花香。近日氣溫急降,從初秋直進冬寒,人們在猶猶豫豫中穿秋褲披棉衣。很多人心中疑:傳說中的秋高氣爽哪去了?藍天白云中的鶴鳴雁陣怎么沒看見就穿棉衣了呢?還沒賞菊呢,還沒秋游呢。</h3><h3> 各位莫急,今書四個大字送你:風遞花香。你用心聞聞,難道這呼呼寒風中沒有絲絲菊香?你側耳靜聽,難道這高云流云中沒有輕輕鶴鳴?至少唐詩中的秋月還在閃閃發光,至少宋詞中秋菊還在陣陣飄香。</h3> <h3>悲情《江河水》。小時候學拉二胡,練習拉過一首二胡曲《江河水》。當時只為樂曲所表現的凄慘情感所震撼,細細體會怎樣才能傳達那種感情。</h3><h3>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的樂曲。它源于流傳東北地區的一個民間故事:新婚剛過,丈夫就被抓去做勞役,一去幾年不歸。可憐的女子決定去千里尋夫,可在路上遇到回來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絕,來到數里相送,與丈夫分別的河邊,面對滔滔的江河水失聲痛哭。</h3><h3> 翻閱中國古代歷史,就是在閱讀一部戰爭史。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親人間的悲歡離合。只有那些進入文學藝術作品的故事流傳下來,而絕大多數個人和家族的苦難,連一絲印跡都沒有留下。而這個悲慘的故事轉化為民間音樂,后又被音樂家發現并進行藝術加工,才有后來的二胡名曲《江河水》。每一個學拉二胡的人,必練習過這首曲子,因為二胡表現悲情更為出色。</h3><h3> 而在中國的歷史中,往往是因痛而奮,由悲而壯!1935年張寒暉在西安目睹東北軍和東北人民流亡慘狀創作了一首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至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被譽為《流亡三部曲》之一,風靡中華大地。 </h3><h3> "西安事變"前夕,西安愛國青年去臨潼請愿時,行至十里鋪,張學良將軍驅車趕來,勸導學生勿去臨潼,怕有危險。這時,有人唱起了《松花江上》,歌聲悲壯,令人斷腸。張學良將軍沉痛地說:"請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內,用事實來答復你們。"這首歌,對"西安事變"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h3><h3> 毛澤東曾經這樣說過,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舉侵華的緊要關頭,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乃至全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喚醒了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烽火。 </h3><h3> 今天窗外陽光燦爛,一邊聽著二胡名曲《江河水》,一邊寫著各種形式的江河水三個字。越是了解中國歷史的悲痛,才越能理解中國夢的壯闊。中國要徹底擺脫苦難的歷史,必須強大,必須進步,必須珍惜和重視每一個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h3> <h3>華夏之美。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又逢端午,全國粽葉飄香。今寫華夏二字,以贊其強大生命力。</h3> <h3>一邊品茶,一邊寫字,茶飄墨韻,字含茶香。</h3> <h3>云飛而月動,云靜而月止。有云月嫵媚,有月云端莊。望云靜而心靜,寫云靜二字存之。</h3> <h3>夕陽西下,長河落日<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三月份,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我站在量子號的陽光甲板上,觀夕陽緩緩西沉,看長江滾滾東流。真正的長河落日景像,真正的天長落日遠意境。</span></h3> <h3>樓高不礙月,室雅常得春。今天黃昏散步,只見西邊樓宇腰間一線彎鉤初月,笑成一葉柳眉。真是樓高不礙月啊,提醒人們五月端午快到了。回到家里,提筆寫下樓高不礙月這幾個字,靜待這彎月慢慢變成圓月吧。無論這世界如何變幻,這日月穿梭從唐宋到明清,從沒變過。無論你眼前有多少煩心事,讓心靈深處那首詩中高掛一彎笑月吧,你就永遠不缺詩和遠方!</h3> <h3>漢字之美。今天搞搞新意思,再裝裱兩幅豎的,掛在較大的墻面應可以。現在很多歐式裝修的家庭中掛的是美術學院學生批量生產的油畫,之所以買這種畫,主要是覺得這種裝裱與家里的裝修風格相配。而一個著名書法家送給他的傳統裝裱的書法作品雖身價不菲,可他找不到一個掛的地方。中國古老的書法藝術,應該與現代時尚的裝裱藝術結合,走進更多的平民百姓家,而不只是適合掛在展廳。</h3> <h3>今天嘗試寫大字,把字寫得大一點,這四個字原稿已超過一尺見方,如果是寫在紙上,可直接裝裱了。期待著盡快能在紙上寫這樣的大字。今天再試著裝裱兩幅方的作品,應該適合掛在現代時尚裝修風格的家里。</h3> <h3>翰逸神飛。這四個字出自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序》:"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于精熟,規矩諳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筆后,瀟灑流落,翰逸神飛。"</h3><h3> 意先筆后,總結得非常好,與胸有成竹意義相同。只有多讀帖,多看好的書法作品,心中先有意,下筆后有形。心中有意是一種閱歷,下筆有形是一種技能。閱歷和技能達到一定境界,你的書法作品才能達到翰逸神飛的境界。今寫翰逸神飛,自勵之。</h3> <h3>東風的威力。中國古代有個成語:東風壓倒西風!中國現代有系列東風洲際彈道導彈,可摧毀任何一個敢于攻擊中國的國家。別看一些國家在中國周邊搞搞小意思,真要動真格的,想起中國的東風洲際彈道導彈,只有放棄。好久沒寫字了,今寫幾幅東風,字不咋地,但心里舒坦。</h3> <h3>某日乘飛機,機場浮風吹得樹葉亂飛。待飛機一飛沖天,躍過云層之后,你會發現高天大片云朵并不亂動,原來真是云高氣靜。其實人也一樣。</h3> <h3>我開始為這四個字配的文字是讀新書品古趣。書法家郭院長給我留言:新書法,古趣味。比我寫的讀新書品古趣意味更深。我這種玩法打破傳統書寫方式,當代書法家也沒有人這樣玩。所以我不能說我這是書法,我只好寫讀新書品古趣。郭院長一語道破天機,說成新書法是鼓勵我。但有一點是與傳統書法相同的,即創造漢字之美!同樣是用毛筆寫,同樣要追求漢字書法的古趣!謝謝立純兄提醒,看來我還是要兩種方式并進,共同來創造漢字之美。</h3> <h3>日移竹影。時間是世上最奇特的,時間是永恒的,去之不盡,來之無限。有人說它寶貴,稍縱即逝,一旦逝去,一座金山也換不回。有人說它平凡,大把的時間不知如何打發,度日如年。無論是贊美還是咒罵,時間概不理會,以其獨特的腳步前行。</h3><h3> 其實,人生是一場比馬拉松更長的長跑,太快太慢都不好。你選一暖陽高照的正午,立于竹旁,看日移竹影,那才是時間最詩意的腳步。跟隨這時光的腳步,去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才是真正的詩意人生。今寫日移竹影,有感而發。</h3> <h3>花開葉落,春去秋來,歲月交替,一切都悄然無聲。大江東去,巨浪淘沙,改朝換代,歷來皆驚天動地。其實都一樣,花開在詩經,葉落在史記,都是一首詩,皆為一幅畫!今寫花開葉落,居然獲如此感慨,再拍花開葉落時能找到一點歷史感嗎?</h3> <h3>這幾天常德天氣真好,白天陽光燦爛,晚上風清月明,特別寫幾個字點贊一下:天氣好才是大家好。</h3> <h3>風清氣正。社會應該風清氣正,可是要做到也是很難的,因為影響社會風氣的因素太多了。寫幾個筆畫厚重一點的字,希望用漢字之美增添一點正能量。</h3> <h3>今天據說是洋人的節,跟咱關系不大,就街上人突然多了一點。咱還是玩中國的春花秋月,一樣開心快樂。</h3> <h3>蒼山如海。長征路上,紅軍奪取婁山關、占領遵義城后,中央政治局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紅軍在遵義戰役中殲敵2個師8個團,打擊了國民黨軍隊的氣焰,鼓舞了紅軍的斗志。遵義會議后,毛澤東作《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h3><h3> 一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何等氣派。好一個"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坐在書房中的詩人怎么寫得出這樣的詩句。今寫蒼山如海四字,筆力所限,可惜表達不出詩人壯烈情懷,算是表達一份崇敬吧。</h3> <h3>古時居白云深處多么詩情畫意,現在如果被白云籠罩必憂心忡忡,先要看有沒有霾啊。</h3> <h3>天行健。今天書寫天行健三字,這三個字出自《易經》乾卦的卦詞。我想起在清華大學培訓時,鐘敏博士給我們講《易經》的經歷。</h3><h3> 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來自《易經》。1914年11月梁啟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梁啟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后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成為清華校訓。</h3><h3> 清華學堂是一所美國為了"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退還部分庚子賠款而開辦的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校周詒春校長指出:"清華之不幸而產生于國恥之下,當奮發有為,力戒虛驕自大、貪安好逸;當群策群力,同聲同氣,以拯救國家。"在他主持下,清華開啟了辦獨立大學之路。</h3><h3> 截至2011年清華百年校慶,從這里走出了465位院士、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的14位。由國際著名專家對清華部分學科的評估得出結論:清華本科生培養質量與世界頂尖大學相比毫不遜色。</h3><h3> 《易經》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其中很多飽含智慧的話值得細細品味。</h3> <h3>詩情秋水遠,畫意晚山明 。</h3> <h3>江南多和風細雨,故多風雨樓。濱湖垂柳,近水樓臺。紅柱碧瓦,遠山鐘塔。試寫風雨樓,不知是否有江南味。</h3> <h3>飄逸之美。飄逸是一種藝術風格,高天流云是飄逸,行云流水是飄逸,春風拂柳是飄逸,玉樹臨風也是飄逸。雄鷹展翅是飄逸,駿馬奔騰也是飄逸。</h3><h3> 飄逸也是一種人格魅力。灑脫流暢、潔凈高格才能算是飄逸。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飄逸,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也是飄逸。弱不禁風不是飄逸,輕浮放蕩不是飄逸,水性楊花更不是飄逸。</h3><h3> 飄逸是一種人生境界。李白的舉杯邀明月是飄逸,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是飄逸,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飄逸,毛澤東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當然更是飄逸。</h3><h3> 今寫飄逸二字,頓生感慨,隨手記之。雖書法笨拙,但愿文字能有所彌補,哪怕能傳遞一絲飄逸之美感。</h3> <h3>揚鞭策馬,馳騁疆場。誰不想在草原上揚鞭策馬,可第一次在草原上騎馬,當馬奔馬起來時人就瘋了。瞬間明白要站立在馬鞍上,人隨馬奔跑的節奏而起伏。懷念那份馳騁的快樂,特寫馳騁二字。</h3> <h3>飲茶品詩,坐看云起。茶與詩極其相配,唐詩興盛,茶藝便起于唐,有茶藝相助,茶更是香遍天下。</h3><h3> 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子皮光業,自幼聰慧,十歲能作詩文,頗有家風。皮光業容儀俊秀,善談論,氣質倜儻,如神仙中人。吳越天福二年拜丞相。</h3><h3> 有一天,皮光業的表兄弟請他品賞新柑,并設宴款待。那天,朝廷顯貴云集,筵席頗豐。皮光業一進門,對新鮮甘美的橙子視而不見,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甌茶湯,皮光業手持茶碗,即興吟到:"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此后,茶就有了"苦口師"的雅號。</h3><h3> 當然,我也聽到過對茶的俗稱。以前一位同事好客,來客必上茶。口里不停念叨:多放點葉子。一杯熱茶就上來了,你三兩口下喉,口渴即解。如果你觀茶藝,只見那美女一會高山流水,一會韓信點兵,把那套程序做完,你已把一瓶礦泉水喝完了。待茶泡好,你只有鼓掌喝彩的份了。故茶藝解口渴功能下降,解眼饞功能提升。</h3><h3> 昨天寫了茶藝兩字,今在理發店無聊坐等,于是為兩字配手寫小文,望化平俗為高雅,讓時間稍微文雅一點流逝。同樣是立于河川,孔子說的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而那白發漁樵可能脫口而出:這狗日的日光,過得賊快!說的是一個意思。好像差不多了,打住,把微信發出去。</h3> <h3>漢字書寫:戴奇林</h3><h3>文字:戴奇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龙门县|
湾仔区|
莱阳市|
古蔺县|
徐闻县|
凤庆县|
水城县|
万源市|
蛟河市|
田东县|
永兴县|
周宁县|
庄浪县|
沈阳市|
蒙山县|
浦江县|
黄龙县|
新龙县|
灌阳县|
宜宾市|
高淳县|
教育|
天水市|
丹巴县|
陇川县|
永定县|
黎川县|
新巴尔虎右旗|
江都市|
广南县|
金川县|
嫩江县|
盐津县|
上蔡县|
湘乡市|
裕民县|
赤峰市|
鸡西市|
巢湖市|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