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b04fbb"> 旬河仙姑,從藍天白云中飄仙過河而來,帶著美妙的故事和神奇的傳說走進旬陽縣城,以清柔幽美的神態,潔白如玉的身軀矗立在旬陽縣城濱河公園的核心位置,與旬河母親結伴,守護著旬陽46萬人民的太平吉祥和幸福安康。</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仙姑的傳說</font></b></h1> <h3><font color="#ff8a00"><b> 據民間傳說故事:(《陜西通志》引《旬陽縣志》):明弘治年間,邑北路丫頭溝有崔仙姑者,幼解休煉術。父姑石工,嘗修鑿茅坪鋪碥路以利行人,女日饋壺漿,先期謂父:巖下鑿一龕一御風雨,父竣其事。女許字周姓,女將嫁時,驅雞飛過洵河南,至碥下洞中坐化。人聞雞聲尋之,遂名為仙姑碥。傳說康熙初年,興安總兵萬永琪騎行過碥,馬蹄已羅崖下,陡見一女子伸區掌一承,馬蹄不墜,遂修祠建樓祀之。1927年(民國十六年)仲夏,劉伯承偕參謀長韓伯誠、參謀周國金由紫陽入安康抄小路奔西安,途徑仙姑碥,突遇雷雨,只好進廟中暫避,雨停后夜宿梅花鋪,后囑托鎮安商會會長代為仙姑碥贈一木質匾額(長1米寬60厘米)黑底金黃字樣,匾額書“靈爽世憑”落款署“中國童子軍團團長劉伯承”。1953年住坪槐青年李新文(后是小學校長已去世),將匾送到小河區公所(兩河關)。</b></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仙姑象征意義</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 仙姑的傳說在旬河地域廣為流傳,它寄托著數百年來生活在這一地區善良勤勞的民眾對于美好生活理想的向往。她詮釋著旬河兒女對于善與美的感悟和追求,承載著強烈的地域文脈,隱含著高潔堅貞,憐愛眾生、厚德載物的精神情操。她是旬河之神,也是善與美之神,是豐富多樣的旬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仙姑雕塑簡介</font></b></h1> <h3><font color="#ff8a00"><b> 旬河仙姑雕塑設計主要依據旬河明清以來直至近現代流傳于陜西南部旬河流域關于仙姑的傳說的故事創意而來。立像設計,身著天衣飄然升于云端之間,俯首垂憐著生養之地的衣食父 母而戀戀不舍。形象上左手拿谷穗,宛若在人間播種收獲,右手托線團仿佛牽緣人間的美滿姻緣,表情憂中含喜,裙下云水,彩帶飄然,靜如處子,動若脫兔,是一種典型的女神形象,寄托著人們對旬河的無數美好遐思和想往。在濱河公園先民雕塑文化廣場中央建造一尊漢白玉大型造像“旬河仙姑”的主題雕塑,周圍還將襯托以“旬河仙姑”為題材的背景故事雕塑畫面。此雕塑高16.6米,重達600余噸,由11層二級漢白玉石材拼接組合而成。本雕塑由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全國著名雕塑家陳漢生(安康漢陰人)創意設計,河北省曲陽縣英達雕塑有限公司制作、雕刻、安裝,先后經過泥塑模型制作→石膏模翻制→制作玻璃剛模型(鍛塊)→模型拼接組合→模型驗收→選材→備料→放樣→石雕雕刻→細部刻畫和修飾→驗收→安裝→調整→雕塑整體加固→細節處理和雕刻→清洗→涂刷防護劑等工藝流程。 </b></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歷史價值</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ff8a00"> 旬河仙姑雕塑是陜南地區最大的城市人物雕塑,是填補了旬陽漢水文化漢白玉石材歷史的空白,提高旬陽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可申報為陜西乃至全國城市雕塑獎。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旬陽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價值不凡。</font></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宁|
辽中县|
楚雄市|
开封县|
定陶县|
望都县|
成都市|
广灵县|
龙南县|
镇康县|
呼伦贝尔市|
马公市|
仙游县|
舟曲县|
河津市|
马鞍山市|
静宁县|
通化市|
沐川县|
绥滨县|
古丈县|
昭苏县|
土默特右旗|
聊城市|
连州市|
彭州市|
浦县|
芦山县|
大足县|
长寿区|
揭西县|
宜昌市|
廊坊市|
肥乡县|
苗栗县|
比如县|
炉霍县|
星子县|
福清市|
察哈|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