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泰山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山體,蒼松巨石的烘托,云煙的變化使得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 </h3><h3> 自然的泰山,彰顯著自然的神奇;文化的泰山,則印證著文化的神圣!</h3> <h3> 泰山被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h3><h3> 此為漢武帝所立的無字碑,為其封禪泰山的標志。</h3> <h3> 自秦始皇至清,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有72代帝王遣官祭祀。泰山之神圣可見一斑!</h3><h3> 唐摩崖書法遒勁圓潤。碑文為唐玄宗李隆基東封泰山時所撰書,記述了封禪告祭的始末。周圍還有宋摩崖、清摩崖及明清刻石75處</h3> <h3>岱頂,觀泰山日出,看云海蒼茫的絕佳之處。</h3> <h3>孔子就是在這里發(fā)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嘆。</h3> <h3>人間芳菲盡,山花爛漫時。</h3> <h3>泰山索道站。</h3> <h3>拱北石,地質構造中的一個奇跡。</h3> <h3>道教,佛教均視泰山為“仙山佛國”,極力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h3> <h3>碧霞祠。位于岱頂,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h3> <h3>泰山孔廟。</h3> <h3>天街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h3> <h3>玉皇頂。是泰山的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h3> <h3>泰山十八盤。共有1827級石階,高阜之上,雙崖夾道,為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所辟。是人工之力雕琢巧妙融入自然環(huán)境的典范之作。</h3> <h3>南天門,又名三天門,是登上泰山的標志,從下往上看,猶如天上宮闕。</h3> <h3>遠眺南天門。</h3> <h3>古代文人雅士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登山游歷,并做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200余處碑碣石刻。是享譽華夏的“中華書法第一山”!</h3> <h3> 萬丈碑是清代乾隆帝《朝陽洞》詩摩崖石刻的俗稱,通高25米,寬13米,字徑1米。</h3><h3> 詩曰:“回巒抱深凹,曦光每獨受。所以朝陽名,名山率常有。是處辟云關,坦區(qū)得數(shù)畝。結構寄幽偏,瀟灑開窗牖。歷險欣就夷,稍憩復進走。即景悟為學,無窮戒株守。” </h3> <h3>泰山入口處</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佛冈县|
封丘县|
五峰|
灌云县|
西盟|
大宁县|
丰城市|
柳河县|
怀宁县|
凤台县|
武义县|
奈曼旗|
铁岭市|
宣恩县|
郯城县|
胶州市|
吴江市|
兴城市|
晋州市|
西和县|
江油市|
株洲县|
平阳县|
铁岭县|
江川县|
衡山县|
游戏|
象州县|
霍山县|
侯马市|
丹凤县|
社旗县|
额济纳旗|
永平县|
邵武市|
三原县|
洞头县|
西昌市|
汪清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