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故鄉的河</h3> <p class="ql-block">主播:禎 佑</p> <h3><br></h3><div> 故鄉的河,原是一條長長的流動的河,她上連澧水和藕池河東支,下通悅來河入洞庭。圍墾錢糧湖后,河流改道,原下游河段攔成幾截,成了靜止的水庫魚塘,河段因此也有了多種叫法。</div> <h3><br></h3><div> 我出生在這條河的注滋口北岸以東陸家渡口處。兒時的家就在河堤上,記得夏天河上漲水,奔流不息,看著輪船帆船來來往往,煞是好玩。直到轉農場,我家遷到了劉家鋪,在截流的劉家鋪內河的東西兩岸住過好幾處地方。現在的劉家鋪內河也叫良心堡水庫,可是在我心中仍然是一條大河。</div> <h3><br></h3><div> 人們常把故鄉的河比喻為母親河,我也懷有這種情愫,我是喝故鄉河水長大的,河水滋潤過我的生命。離開那里后,我的故鄉情結全部凝集在沿河兩岸。是啊!那條河曾回應過我祖輩災年求生的呼號,抗爭的吶喊,兩岸長眠安息著我的祖父祖母。那條河曾映照我父母勞作的身影,滲入了他們辛勤的汗水,以至老來不忍離開,一直守望著那條河。那條河曾留下我童年的憧憬,悠揚的笛聲,我曾在那里完成小學初中的學業,又從河邊走出,踏上高中大學的求學路,以至后來參加工作又進了城。</div> <h3> 那條河邊還有我熟悉的竹籬茅舍,裊裊炊煙,似曾相識的鄉親。不會忘記是鄉親把我這不會玩水的孩童從水中救起,使我后來學會了游泳、駕舟、搏擊風浪的生存本領;還學會了放鴨、養豬、種地、開拖拉機等勞動的技能。</h3> <h3><br></h3><div> 故鄉河留給我太多美好的印象。一河碧水,一河魚蝦,一河故事,一河美景。像我所知道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等等詩情畫意在這里都可領略得到。我還記得水盈之時,河面上漲,粼粼波光伸進岸邊的小屋,墻壁上閃現波紋狀的動態畫面,仿佛小屋也隨著波光搖曳。悠然的船工一路撐船一路歌,河面上留下一道水痕,一路余音,把那水鄉河韻表現得淋漓盡致,至今仍是我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亮麗風景。</div> <h3> 還有那河風拂柳,蟬鳴枝頭的夏天,在樹蔭下聽大人講不同版本的“水鬼”故事,嚇得光屁股頑童好久不敢下水打泡泅撈魚蝦。我這已是嚇大了膽的洞庭湖的“老麻雀”想起當時情景,依然忍俊不禁。</h3> <h3> 在油燈如豆的農家之夜,我聆聽老人講良心堡的來歷,說是很久以前大水淹沒了大片河洲,這里成了茫茫澤國,某天,河面上出現了云蒸霞蔚海市蜃樓的景象,退水后,一個有良心的窮人為年邁有病的父母挖蘆根充饑,在洲上挖出了一對金鴨婆,以后人們就起名那洲子叫良心堡。通過美麗的傳說教化,漸漸撥亮我們孩提時心中的一盞燈。</h3> <h3> 如今,每次回家看到故鄉的河,就有一種想呼喊、想流淚、想投入到河中親吻她的沖動,通過她找回流失的歲月。看到故鄉的河,就想起我的童年,我的父母,我的鄉親。是啊,故鄉的河盛載著我太多的愛,故鄉河水的浪花時常蕩漾在我的心里、夢里……<br></h3><div> 幾多想念你呀,故鄉的河!</div><div><br></div><div><br></div> <h3>2.故鄉的柳</h3> <p class="ql-block">主播:禎 佑</p> <h3> 寫罷故鄉的河,還想寫寫故鄉的柳。</h3> <h3><br></h3><div> 故鄉柳是我人生經歷中的一個重要情結,與我有過在清貧和寧靜中的一段歲月的守候。兒時生活的河邊的那片柳林,父親栽的老屋東邊的長得高高的像一把大傘一樣的大柳樹,我在老屋門前路邊親手栽種的那兩棵新柳,在我心里一直揮之不去。也許,那就是人們所指的鄉愁。</div> <h3><br></h3><div> 故鄉有條河,能在河岸疊成一道風景的,那便是柳。沿河看柳,柳是綠的,水是綠的,心自然也是綠的,那是綠的寧靜,綠的純粹,綠的通達。近看,隨風飄擺的柳枝,伸到碧綠的河水里,激起一道道漣漪,那漣漪與波浪相互作用,又消失在岸邊的綠草深處。遠眺,柳如一抹綠煙,像舞臺上的青衣,輕甩蔥綠的水袖,水中的倒影如同一幅水墨畫,令我感嘆!若不是天公潑墨,誰會有這般手筆?我真不知道故鄉的河邊是柳染綠了水,還是水染綠了柳?</div> <h3><br></h3><div> 故鄉月下的柳是神奇的。我的出生時間是農歷11月24日丑時。出于對生命的敬畏和崇拜之心,生日前天,在家鄉起了個早床,到戶外走走。“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應該指的就是那節令時辰。那時東方還未破曉,殘月掛在半空,殘月照進疏柳,如同數學乘法“負負得正”原理,殘月和疏柳兩個有缺陷的元素搭配,竟然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疏柳托舉殘月,殘月穿透了疏柳,那柳中有月,月中有柳,我真不知道是柳牽住了月,還是月牽住了柳?</div> <h3> 故鄉的柳給我的感覺有點像人,像欲語還羞的嫻雅女子。你走近它,可以默默無言,用心交流,你會覺得心有靈犀。炎炎夏天,它為你遮去烈日,送來清涼。舞動的枝條如同纖細的手指,輕輕滑過你的面頰,給你幾分愜意,幾分遐思,幾分夢想······特別是母親去世,父親離開老屋之時,我觀察過老屋門前的柳樹,仿佛它像人一樣傷感,面容憔悴了許多,總是低垂著頭,掩面而泣的樣子。還有站在老屋邊的那棵大柳自父親栽下它,就一生一世守候在那里不動,離開故鄉回顧時,看到的是它,回老屋來,大老遠見到的還是它。我不知道那柳似人,還是人似那柳?,也許是柳通人性,也許是境由心生,才有這種感覺。是的,在一個游子心中,它就是故鄉,就是親人,就是一年年生長的鄉情。</h3> <h3> 面對舒展雙臂顯露腰際引春風入懷的柳樹,我也興趣盎然,詩興大發。一口氣寫下20行四言詩:“亭亭玉立,纖纖細腰。疑似少女,秀發飄飄……”。眼前這一幕,本身便是對“玉樹臨風”一詞的最好詮釋!</h3> <h3><br></h3><div> </div><div> 我愛故鄉的柳,對詠柳的詩詞也格外喜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時光流逝,這些詠柳的佳句每每讀來,依然令人唇齒生香,心情愉悅。故鄉柳給了我太多的詩意,那種依戀,思念之情,“剪不斷,理還亂”。</div> <h3> 在故鄉,我雖然未曾有過“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但故鄉柳就像一首永遠不老的兒歌,一生中不時吟唱在我心里,還有那柳笛聲聲,柳絮飛飛,柳葉如眉,柳煙如夢,柳簾含月,柳條編的“檐魔老鼠”(蝙蝠)玩意兒·····深深地鐫刻在我生命的年輪里。</h3> <h3>3.故鄉的月</h3> <p class="ql-block">主播:禎 佑</p> <h3><br></h3><div> 故鄉的月是撩人的。記憶中的故鄉月,有時白天掛在天空,露出淡淡的笑臉,仿佛善解人意。有時夜晚爬上樹梢,驅趕黑暗,點亮光明。</div> <h3><br></h3><div> 我很欣賞月色籠罩下的故鄉。置身在靜謐的鄉村之夜,真有一種“月朦朧,鳥朦朧;燈朦朧,人朦朧”的體驗。那月光穿越時空直瀉大地,又仿佛放緩了腳步,在鄉野民居間漫游,在莊稼莖葉上流淌,在荷塘柳岸旁駐足。我以為月光是可以感觸的,輕輕的,柔柔的,有著那適合心境的溫度。我還以為,故鄉的月明凈清麗與水有關,在湖區,特別是在河邊生活過的孩子的眼里,月亮是從故鄉清澈的河水里洗磨出來的,晶瑩剔透。故鄉的月,照映著故鄉的河,便是一道自然的美景。風平浪靜時,你會看到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偶爾,水面魚兒一躍,來個“鯉魚打挺”,水中的月亮, 頃刻間化為一片碎銀。“月亮走,我也走,走到南山打巴簍······”,還記得祖母教會我童年的歌謠,念著念著,我進入了夢鄉,月亮也不知什么時候爬上了我的床頭,鉆進了我的夢里,和我捉起了迷藏。可祖母卻漸行漸遠,消失在溶溶的月色里。</div> <h3>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還有,那膾炙人口的辛棄疾的西江月詞所描述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話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些,都是我熟悉的故鄉月下即景。</h3> <h3><br></h3><div> 故鄉月下養成的志趣,如影隨行,相伴一生。在故鄉,我有幾個好伙伴,是我學習的榜樣。即便是蹉跎歲月的年代,我們也不愿虛度年華,有著自己的志向和愛好。讀書便成了我們唯一的指望。有月的夜晚真好,不費燈油,活動自由。讀書勞動之余,我們也常聚月光下,拉琴吹笛,談笑風生,暢想未來。那時還談不上“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境界,但在寧靜和清貧的環境中,我對月充滿感激之情,從而更加發奮讀書。月亮本身也就像一本書,我們經常看著,讀著,想著,久而久之,也悟出了一些人生的道理。那半月、滿月、殘月對于做人做事均有著不同的寓意。 特別是 那新月如鐮,啟迪我“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天上不會掉餡餅。新月派有句名言“那纖弱的一彎,分明預示著懷抱著未來的圓滿”,令處于弱勢人群的我信心倍增。 </div> <p class="ql-block"> 在農村困苦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對故鄉月的記憶總是艱辛多于浪漫 。不會忘記,為了湊齊學費,雞鳴起床,跟著父親挑擔蔬菜亦步亦趨踏月上街,沿途叫賣。讓我感受到另類的“一肩明月,兩袖清風”。不會忘記,為了燒柴,和父親一夜通宵,兩度轉運,父親借月撐篙掌舵,我在岸邊踏月拉纖,農家少年的一路足跡,步步嵌印著成長的苦澀和生活的艱辛。不會忘記,1988年秋汛,我在故鄉的臨湖大堤上防汛,中秋節夜,皓月當空,天上月圓,地上的家人不得團圓,我在大堤,父母在老家,妻兒在小家。象征團圓的月餅,只能成為我們防汛午夜的干糧,以茶代酒,真還缺少了“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的詩情與豪邁。</p> <h3> 更不會忘記,1996年夏汛,我在岳陽城區防汛,故鄉潰垸。我是幾天后回故鄉老家接父母的,晚上旱路淹沒,水路難行。月亮好久才艱難地爬出災區的水面,月光慘淡,我心悽涼,仿佛是,它看見了我的淚眼婆娑,我看見了它的滿面淚痕。相對無言,心照不宣。趁月光趕路,我幾經輾轉才找到并接出了父母。</h3> <h3><br></h3><div> 故鄉的厄運,錯不在月,責不在眾。當然,災后故鄉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的。“屋,路,水”的民生問題大為改善。我也因感恩故鄉,身體力行積極為村里修路籌資而奔走呼號。當村里的水泥路連通后,我徜徉在故鄉的月下,心情爽朗,真有“‘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感慨!</div> <h3> 其實,誰都知道,天上的月亮只一個。可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故鄉的月。那是心靈深處的精神家園。在那里,可追尋自己童年足跡,青春的風采,或許還可追尋到逝去的親人,失聯的相鄰朋友,以及難忘的初戀,每個人面對明月都有自己的情感解讀內容和寄托方式。</h3> <h3> “月兒彎彎掛在天上,借月光再看看我的家鄉”,這歌聲如清風拂過我的心田,令人愜意神往。離開故鄉后,我常常問自己,什么時候能再次浸潤在故鄉的月色里?</h3> <h3><br></h3><div>附:春日故鄉行(詩五首)</div><div>其一:</div><div><br></div><div>故園東風綠柳斜,</div><div>老屋新顏換人家。</div><div>房中主婦不識我,</div><div>笑問生客再奉茶。</div> <h3>其二:<br></h3><div>故園不栽舊時花,</div><div>移去果木種莊稼。</div><div>猶憶當年生辰景,</div><div>殘月疏柳棲寒鴉。</div> <h3><br></h3><div>其三:</div><div>故園阡陌月籠紗,</div><h3>耕牛暮歸卸犁耙。</h3><h3>最是池塘蛙聲起,</h3><h3>村人沽酒話桑麻。</h3> <h3><br></h3><div>其四:</div><h3>故園葦灘筍抽芽,</h3><div>春河水暖先觀鴨。</div><h3>莫愁美食無覓處,</h3><h3>黃蹼撥浪戲魚蝦。</h3> <h3>其五:</h3><div>驚蟄過后掛清明,</div><div>野外墳頭紙幡新。</div><div>放眼花黃草綠處,</div><div>應是踏青小鄉鄰。</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轮台县|
凤台县|
珠海市|
忻城县|
信阳市|
繁峙县|
吴忠市|
大丰市|
福泉市|
桓台县|
溆浦县|
黎平县|
合作市|
清河县|
鄂托克前旗|
崇明县|
安庆市|
临漳县|
南皮县|
井陉县|
泰来县|
乌拉特中旗|
晋州市|
山丹县|
那曲县|
贵德县|
定边县|
绵竹市|
廉江市|
文登市|
双城市|
大港区|
子长县|
罗江县|
安新县|
西盟|
青河县|
安远县|
辽阳县|
长阳|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