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戰爭祭日》之一 1979年2月17日,我作為戰地記者隨同十四軍從云南河口出境,進入越南老街,開始了我整整一個月的“戰爭生涯”。這里發表的照片,全部是我在這次行動中拍攝的照片。 </h3> <h3> <br><br>圖為:部隊出擊,跨過河口大橋進入越南。</h3> <h3>我軍坦克炮擊越軍陣地。</h3> <h3>戰斗后的老街街景之一</h3> <h3>被摧毀的越軍政府機構之一</h3> <h3>被摧毀的越軍政府機構之二</h3> <h3>越南老街的兵營</h3> <h3>戰場一景</h3> <h3>戰場一景</h3> <h3>摧毀后的老街</h3> <h3>空無一人的老街</h3> <h3>一片廢墟</h3> <h3>摧毀后的街道</h3> <h3>炮擊進行中</h3> <h3>一片廢墟</h3> <h3>被摧毀的政府機構</h3> <h3>戰場上,炮擊剛剛過去。</h3> <h3>油罐正在燃燒</h3> <h3>我軍戰士正待出擊</h3> <h3>軍事記者趙元貴正在戰場上換裝膠片。</h3> <h3>戰爭間歇時刻,我部隊在占領后越軍政府院內休整</h3> <h3>撤軍時,我們幾個記者搭乘我軍坦克回巢。有趙元貴,王洪波,我,和一個忘記姓名的老記者(廣州軍區派駐的)。</h3> <h3>在云南開遠盤溪119團戰俘營里,看戰俘下棋。(穿藍色制服的為越南戰俘)左后為王亞平,小說《神圣的使命》作者,戰后不久他去了美國,學習電影,與導演李安是同期同學,當時是空軍派駐記者。</h3> <h3>撤軍前,我與趙元貴在即將炸掉的越南境內大橋頭留個影,當晚12點整,用四噸TNT炸掉了這座橋。</h3> <h3>部隊回到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這里埋葬著幾百個犧牲的烈士,他們永遠地留在了那里。)</h3> <h3>部隊凱旋歸來(地點記不清了,大約也是麻栗坡。)</h3> <h3>我站在越南的“法國炮臺”上留影。 (“法國炮臺”系二戰期間由法國人為抵御日軍修建的炮臺。)這里是戰爭開始的地方!起初,我軍計劃用兩個小時攻下這個炮臺,但戰爭打響之后,一直受阻,于是長時間的“萬炮齊轟”,炮彈蓋滿了整個山頂,最后用了將近三天才把它拿下。我在山頂,隨便在哪里捧起一抷土,都會有幾片沉甸甸的炮彈皮!</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广安市|
宜昌市|
广元市|
抚顺县|
长葛市|
绥德县|
喀喇沁旗|
福清市|
大英县|
名山县|
沙坪坝区|
雅安市|
神农架林区|
南川市|
金溪县|
建德市|
介休市|
南投市|
日土县|
辽中县|
贵州省|
秭归县|
海城市|
日土县|
长乐市|
日喀则市|
吉首市|
成武县|
永安市|
化隆|
自治县|
衡东县|
定兴县|
遂溪县|
武乡县|
阿瓦提县|
紫金县|
齐河县|
抚宁县|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