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廣東乳源大峽谷</p><p class="ql-block">位于距乳源縣西南68公里的大布鎮</p><p class="ql-block">大峽谷貫穿于</p><p class="ql-block">韶關的大布鎮和英德的波羅鎮</p><p class="ql-block">全長15公里</p><p class="ql-block">最高深切度是400多米</p><p class="ql-block">沿途風景優美</p><p class="ql-block">景色美麗又很壯觀</p><p class="ql-block">蝴蝶谷山水最好</p><p class="ql-block">翠綠和天藍色的水</p><p class="ql-block">還有表演于</p><p class="ql-block">兩峽谷之上的單車騎行表演</p><p class="ql-block">看到直讓人叫好</p><p class="ql-block">不夠好之處</p><p class="ql-block">就是從谷頂與谷底之間的攀行</p><p class="ql-block">全是腳力行走</p><p class="ql-block">梯級很不好走</p><p class="ql-block">不適宜老人與小孩子游玩</p><p class="ql-block">另外從乳源鎮上到景區路途很玩</p><p class="ql-block">自已開車去也得90分鐘左右</p><p class="ql-block">且路況不太好走</p><p class="ql-block">因為山上拐彎路很多容易讓人暈車</p> <h3> 乳源大峽谷是廣東地貌的一條美麗的傷痕,位于距廣東省乳源縣西南六十八公里的大布鎮。</h3><h3>原來大峽谷所在地只是山溝中的小盆地,由于受到燕山造山運動的影響,令地殼承受地塊抬升的擴張力,而使部分地塊張裂下陷形成裂谷,距今已有一千萬年的歷史。</h3><h3> 也因為乳源屬于石灰巖地貌,所以大峽谷內有許多溶洞,而石灰巖與紅色沙礫巖的成因非常相似,所以大峽谷的地貌與丹霞山的地貌非常相似。<br /></h3><h3>大峽谷的兩側是高角度的絕壁峽谷,十分險峻,谷內出露的巖石為距今3億多萬年以前形成的沉積巖,以致密堅硬的石英巖為主。</h3><h3> 大峽谷的頂端狀似一只大埕,谷面寬約600米,平靜的大布河流從東南向西北蜿蜒流過,流到這里突然騰空沖下,形成瀑布,其氣勢之磅礴,撼人心魄!瀑布下有一深潭,潭水一直沿著大峽谷流出英德波羅鎮,匯入北江河。</h3><h3>在離大峽谷約二十公里處,有一個國內罕見的石英砂巖洞--景峰洞,洞內奇石千姿百態,與石灰巖溶洞相比,風格迥異,獨具特色。</h3><h3>峽谷四季</h3><h3> 春天,在前方不遠,忽然看到霧氣升騰,好似天宮霧氣一樣,隨著一陣一陣的風,飄蕩不定,忽而淡淡忽而濃密,人在其中忽隱忽現,隱隱約約,美不勝收,由于大雨造成水量大增,瀑布奔騰而下,巨大的沖擊力,使水氣上升,變成霧氣升騰,嘆服大自然的美妙,能工巧匠一般再現人們想像中的人間仙境。</h3><h3> 親臨其境時,無不為那動人心弦、氣勢磅礴,撼人心魄的第一景,大布河埕頭大瀑布所震撼。</h3><h3>湍急的河水以其匆匆的步伐,一下由寬闊的河面擠到不過幾十米的窄小河道上,河水深度增加了更加洶涌,波浪重重沖擊拍打著這段河道的巨石,水花飛濺并分三至十多米不等的落差,河水咆哮著、奔跑著,其景觀絕不遜色于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如此壯觀景色,南方少有。</h3><h3> 這時河道再次變窄,不過三米左右,就像一個傾斜的大酒潭口,河水由不同落差洶涌奔騰咆哮而至,勢如千軍萬馬,集中飛流而下三百米,成為中國罕見的飛瀑。唐代大詩人李白著名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h3><h3>用于描述大峽谷一點不為過分。站在觀光的水渠上,放眼看整個峽谷盡收眼底,谷底有清潭,潭水順谷而流又形成大小不一的幾個小潭,同樣清澈見底。</h3><h3> 峽谷兩岸盡管像刀劈斧削,石崖陡峭,但由于自然環境保護得好,依然覆蓋翠綠的植被與樹木,使人滿眼的舒服。</h3><h3> 游人不顧濕潤的路面,踏著人工開鑿的陡峭路,一步一步緩緩而下,終于到谷底了,抬頭向上看,由于雨天的原因,水太多,水渠的排泄口有幾處向外排泄,由此形成多處飛流直下的瀑布,難怪谷底到處水氣升騰,霧氣蒙蒙……</h3><h3>夏天</h3><h3> 夏天的大峽谷同樣美麗,炎熱并沒有阻擋旅游者的熱情關注,當順著陡壁步步艱難行走時,濕潤的陡壁不時散發出野生植物的淡淡清香,行走在樹木之中,累了背靠著樹木休息一會感覺很好,同時伴隨著陣陣清風,并不覺得熱。</h3><h3>夏天大峽谷底的清潭是游客最好的去處,那里有清清的潭水,游客三五成群在此休息或嬉鬧,有些游客看好山好水干脆跳人水中游泳,自由自在地擁抱清靜的河水,那份與自然融為一體拋棄雜念的放松心情,開開心心游玩真能健康長壽。</h3><h3>谷底有瀑布潭、黃龍潭、心曲潭、鴛鴦潭、桃花潭、長青潭、青龍潭及仙女潭等。</h3><h3>抬頭看藍天白云那樣的清澈,盡管夏天的瀑布水量少了,斯文地飛度下來落入潭中,還不時被風吹散飄落形成只有感覺出來的小小水珠,但這時一身的疲憊消失得無影無蹤。</h3><h3>秋天</h3><h3> 秋天大峽谷美如少女,那如刀削的石壁由于千百年的風化,少許的泥土還頑強地生長著一些野草野花和不知名的灌木,還不時有一些野花東一叢、西一叢地綻開,古老的松樹把根深深扎在石壁的裂隙中,頂破頑石吸收有限的養份,照樣挺拔翠綠。</h3><h3>石壁經千百年風吹雨打留下了圖案,加上不經意的綠色點綴,當從潭底向上仰望,一幅天然的國畫展如今面前。</h3><h3>那黛綠色的畫面是任何大師也難調畫的。秋風陣陣一身輕松,行走在美如畫的環境中,真像返樸歸真的山人。</h3><h3>過慣了都市生活到大自然中活動活動是最好的休息,在這里,我們能與大自然對話,真羨慕這里的山民,天天吸到如此清新的空氣。</h3><h3>冬天</h3><h3> 冬天,伴隨著陣陣大風,站在大峽谷邊上,傾聽到大布出名的山風,也許是沒有高大山峰的阻隔,這風吹得有聲有色,每一次風吹的聲音都不一樣,有時像萬馬奔騰、千軍萬馬橫掃過來的樣子,有時像絲絲作響一聲高一聲低,有時呼呼吹過,吹得你腳跟有點站不穩,我只知在林區,林海會有濤聲,沒想到大布峽谷的風,會如此厲害,讓我們這些從沒到過林海但同樣領略到獨特的濤聲,也是對大自然的一種認識,盡管冬天較為冷,但也因南方四季常青,大峽谷依然如故熱鬧非凡,冬季雨水少,春季那壯觀的瀑布飛流如今變成細細飛瀑,沒有湍急的河水只有涓涓細流,河灘巨石全部露出來,山依然青水依然綠,那是另一種景色。</h3><h3>旅游過程</h3><h3>初探谷口</h3><h3> 大峽谷離大布鎮只有4公里,驅車前往一路平緩,遠遠望去只見隱隱約約的群山。然而走近些,平地之間忽然出現了一條大地縫,讓人驟然感覺到大自然的氣勢。</h3><h3><br /></h3><h3>峽谷風光</h3><h3>步近谷口,只見峽谷兩岸相距遠近不一,有的千米以上,最窄處只有百米。</h3><h3>俯瞰峽谷,斷崖絕壁如同被利斧劈開一般。裸露風中的巖石、滿布山谷的溪澗、漠漠的平林煙云凝成了南粵大地上一道絕色的傷口。</h3><h3>大布河的水蜿蜒流到埕頭地段時,河水從200多米高的斷崖缺口直瀉而下,形成了壯觀的大瀑布,為這山谷平添了幾分空靈脫俗之氣。冬季雨水少,春夏季那壯觀的瀑布如今變成了細細飛瀑。</h3><h3>沿梯下谷</h3><h3>徒步者心里都有一個"通天梯情結"。這條坡度達50度斜角的1386級石階,可達谷底,足有86層樓那么高。</h3><h3><br /></h3><h3>峽谷飛瀑</h3><h3>中間既無一個彎,也無一個平臺,直掛巖壁更顯陡峭,是真正激發潛能的地方。</h3><h3>若體力不支,也有偷懶的辦法可循,即乘坐纜車直下谷底。但一般想挑戰自我的驢友們,都會選擇沿梯下谷。</h3><h3>沿途可看的風景很多——駱駝峰、金龜巖、雙獅拜客、靈龜賀壽、石猴迎賓、送財童子……這的二十多個石景在民間留下不少美麗的傳說。</h3><h3>只是臺階40度以上的落差,又讓細碎的步子欲罷不能。此時任憑身旁美景風情萬種,也無暇顧及,只是戰戰兢兢抓緊欄桿。</h3><h3>偶爾停住腳步抬頭遠望,俯視谷底,雄奇峻險讓人目炫神迷,再次抬腳,腿卻開始顫抖。</h3><h3>漫步谷底</h3><h3>下到谷底往上看,只覺得陷入群峰險崖之中,幽深的峽谷變得十分神秘。據說在清晨或雨過天晴時,會有團團云霧自谷底騰空而起,又漸漸向上飄散,在那剔透的空間中,隱出縷縷繚繞的奇境。煞那間的美麗,經常誘惑驢友們一早前往。</h3><h3>在谷中徜徉,仍可見到石英砂巖由于地質變化、水流切割所形成的景觀。黃龍潭、桃花潭、長青潭、仙女潭……以各自獨立的姿勢,鑲嵌在谷底各處,飛瀑流泉隨山勢宛轉。</h3><h3>除了主要的景區步道,驢友們更喜歡的是游人參觀時會略去的水卷寨景區,穿梭其中有點尋幽探秘的味道。因此電影《碧血劍》要在這里取景拍攝。</h3><h3>旅游路線</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隆尧县|
二手房|
临清市|
潞城市|
平邑县|
通化市|
奉贤区|
桃园市|
四平市|
永嘉县|
临夏市|
祁连县|
芮城县|
晋中市|
邢台县|
黄陵县|
海淀区|
凉山|
张家川|
旅游|
祥云县|
大渡口区|
彭山县|
竹山县|
阳新县|
富阳市|
来宾市|
邹平县|
宿松县|
遵义县|
安宁市|
松江区|
博罗县|
禄劝|
巴林右旗|
曲麻莱县|
阆中市|
武义县|
基隆市|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