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七星巖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景區總面積達8.23平方公里,因七座石灰巖峰排列狀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寺觀為主體景觀。</b></p> <p><b> 七星巖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景區內的摩崖石刻是嶺南地區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b></p> <p> <b>主要有水月巖云、星巖春曉、天柱摘星、星巖煙雨、玉屏疊翠、千年詩廊、水中林趣、臥佛含丹、仙鶴呈祥、石洞古廟等景點。</b></p> <p> <b>七星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又稱禾婆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b></p> <p> <b>星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b></p> <p><b>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葉劍英元帥的《游七星巖》詩勾勒出七星巖的秀麗景色。</b></p> <p> <b>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b></p> <p><b> 七星巖牌坊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四根大圓柱飾以朱紅,仿歇山頂,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b></p> <p> <b>“臥佛含丹”是七星巖特有的天象奇觀,站在仙女湖觀佛臺上遠眺,“臥佛”足朝南、頭向北,安詳的躺在星湖之上,眼耳口鼻、下巴、螺髻、肩胸、手足、腳尖,側面剪影全部皆清晰可見,身材各方面比例更是十分勻稱,非常逼真,讓人拍案叫絕。每年10月中旬,晴天時傍晚6點左右,可見夕陽緩緩下墜,宛然嵌入于臥佛口中,遂形成星湖奇異的天象奇觀“臥佛含丹”。(此照片是下載的)</b></p> <h3>吊瓜樹。</h3> <p><b>水月宮是景區內最大的寺院,始建于明朝嘉靖牟問,并塑有"摩利支天″銅像。</b></p> <p><b>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李邕、李紳、包拯、俞大猷等唐、宋、元、明、清及當代的名人詩題。</b></p> <p><b>七星巖摩崖石刻辟是蜚聲中外的文化遺址之一。唐開元年間有名書法泉李邕在洞口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b></p> <p> <b>其中李邕《端州石室記》、馮敏昌的《七星巖五首》、黎簡的《南服隕石》被稱為七星巖石刻詩詞的三絕。石室洞內外的摩崖石刻,不僅是一首首文情并茂的山水詩,而且是千年滄桑歷史印記。故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陳毅撰詩稱它是“千年詩廊”。</b></p> <p><b>熔洞入口。</b></p> <p> <b>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龍巖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石室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b></p> <p><b> 熔洞有一段需要座船過去。</b></p> <p> <b>石洞古廟</b></p><p><b><span class="ql-cursor"> 敞天石洞俗稱出米洞,又名敞天財神洞。洞內如廣闊的廳堂,穹頂露出一個直徑約5米多的天窗,光線向洞內射照,形成奇特的景觀。洞內異石奇景眾多,其中一人形怪石面北而立,一手固握,握中有竅,傳說古時竅中可日出升米。洞中更有石峒古廟,始建于初唐,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廟中供奉的周氏神,民間稱為財神,主事農桑,能保天下太平,五谷豐登。各地香客、游人慕名紛至,廣種福田,香火不斷。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財神誕,正月十八財神開金庫,更是熱鬧非凡。 “洞中出米”等傳說故事,美麗傳奇。?</span></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宁市|
汶川县|
昌图县|
察哈|
红河县|
丹寨县|
岳阳县|
陆丰市|
昌图县|
新绛县|
卓尼县|
江山市|
乌拉特后旗|
泾川县|
长海县|
焦作市|
渭南市|
新乐市|
丰城市|
旺苍县|
阿拉尔市|
喀喇沁旗|
恩平市|
昌都县|
黄大仙区|
阿尔山市|
涡阳县|
宝丰县|
博白县|
道孚县|
紫阳县|
海原县|
沧源|
沽源县|
鄂尔多斯市|
新密市|
确山县|
资兴市|
宣威市|
洪雅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