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人間草木之番外篇

心若無塵

<h3>  一直以來喜歡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翻來覆去讀上幾遍也不覺得生膩。或許是老先生的散文里,書寫的都是家常里短,看似平淡質樸,卻讓人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與人性的善良。</h3><h3> 想想自己亦是熱愛人間煙火的女子,借著汪先生美好的文字和自己生活中的日常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h3> <h3>  《夏天的昆蟲》一文中,寫了蟈蟈,蟬,蜻蜒,刀螂,生動有趣。回想起小時候我不怕蟲,能玩的都抓來玩,女兒大一些的時候,我也盡量抓一些蟲給她看,不咬人的小心翼翼放到她手上讓她玩一下再放生,慢慢地女兒的膽子就大了。</h3><h3> 霏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和同學們去桂林旅游。在毛洲島上我抓到一只頭上長了兩只角類似天牛的蟲蟲,放到女兒手上,同學們都圍了過來,瞬間,女孩們大叫著逃離,幾個男孩亦是一臉嫌棄,摸都不敢摸一下,只有女兒一個人逗蟲子逗得津津有味。</h3><h3> 龍生龍 、鳳生鳳、這話一點不假。</h3><h3> 其實現在的孩子挺可憐的,整天都是學習,接觸大自然越來越少,再加上氣候環境變化,有的蟲蟲連見都見不到。下面圖片中的螳螂是去舟山桃花島抓到拍的,兩把大刀揮起來很有意思吧。</h3><h3> 《夏天的昆蟲》最后一段汪先生這么寫道:</h3><h3>"或問:你寫這些昆蟲什么意思?答曰:我只是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能玩玩這些昆蟲,對自然發生興趣。現在的孩子大都只在電子玩具包圍中長大,未必是好事。"</h3> <h3>  《琥珀》一文中,汪曾祺先生寫的:我在祖母的首飾盒子里找到了一個琥珀扇墜。一滴琥珀里有一只小黃蜂。琥珀是透明的,從外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黃蜂。觸須、翅膀、腿腳,清清楚楚,形態如生,好像它還活著。祖母說,黃蜂正在飛動,一滴松脂滴下來,恰好把它裹住。松脂埋在地下好多年,就成了琥珀。</h3><h3> 后面我在一個賓館的小賣部看到好些人造琥珀的首飾。各種形態的都有,都琢治得很規整……</h3><h3> 我不喜歡這種里面壓著昆蟲的人造琥珀。</h3><h3> 我的祖母的那個琥珀扇墜之所以美,是因為它是偶然形成的。</h3><h3> 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h3><h3> 我家也有一個手掌大小的金黃色琥珀,就如汪先生描寫的一般:里面也壓著一個昆蟲,這昆蟲很完整,不缺腿腳,不缺翅膀,但都是僵直的,缺少生氣。顯然這昆蟲是被弄死了以后,精心地,端端正正地壓在里面的。</h3><h3> 這琥珀是某某同志在西藏旅行途中遇到,又聽人說現在蟲珀很稀罕,跟人討價還價半天五百元成交。某某同志以為淘到一個寶貝,沒曾想到一拿回家后就成了我和女兒的笑料。</h3><h3> 想想五百元再翻二十倍也買不回手掌大小的琥珀,何況蟲珀。里面的昆蟲不僅個大,細細觀察還能看到一顆大頭釘。但我跟女兒說,真心一片,這假琥珀也得認真收著,幾百年后就成傳家寶了。</h3> <h3>  《端午的鴨蛋》一文中汪曾祺先生專門寫了高郵的咸鴨蛋。</h3><h3>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 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h3><h3> 重慶人也是喜好咸鴨蛋、皮蛋的。重慶夏季氣候炎熱,一大早就能感受到陽光的灼熱,大魚大肉自然減少了去。最好的食物莫過于泡豇豆炒肉末、青椒醋皮蛋,切幾個翻沙留油的咸鴨蛋,再來一碟辣子空心菜,就著兩碗放涼的白粥,那叫一個爽歪歪。</h3><h3> 記得小時候端午前一個月,就會跟著媽媽去菜市,先挑幾斤上好的鴨蛋回家洗干凈瀝干水份,再帶去市場,菜市里有阿姨專門做皮蛋、咸蛋。皮蛋是裹上一層灰色的草木漿,咸蛋是裹上一層黃色的漿再滾一層薄薄的米糠,各自放塑料袋收口扎緊,注意袋子千萬不能漏氣,回家放陰涼避光處一個月就可以了。</h3><h3> 離開家鄉十幾年,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學著做,一方面也是為了家人的飲食健康。在表姨那要了個方子,五斤鴨蛋,純凈水燒開放置溫熱,將九兩食鹽倒進水里化開,鴨蛋一個個均勻放進瓦罐里,倒入的鹽水沒過鴨蛋,罐口處蒙上一層保鮮膜,再蓋上蓋子,放陰涼處腌制一個月即可。</h3><h3> 前幾日女兒告訴我他們剛好學到《端午的鴨蛋》。</h3> <h3>  《蔞蒿·枸杞·薺菜·馬齒莧》一文中寫到:馬齒莧現在很少有人吃。古代這是相當重要的菜蔬。莧分人莧、馬莧。人莧即今莧菜,馬莧即馬齒莧。我們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馬齒莧晾干,過年時作餡包包子。她是吃長齋的,這種包子只有她一個人吃。我有時從她的盤子里拿一個,蘸了香油吃,挺香。</h3><h3> 大家百度一下,其實馬齒莧功效挺好的:性寒味酸,入大腸、肝、脾經,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利濕。</h3><h3> 廣西人不怎么喜歡這個野菜,重慶、江西的經常吃。周末去菜市碰上了就買一把回來,摘了洗凈,水開后放入馬齒莧煮兩分鐘撈出放盤中,兩瓣大蒜一片姜剁碎放菜上面,再放醬油、香油、花椒面、油辣子、最后燒點熱油淋在蒜蓉上,香氣一下就散開了。我在江西吃到的是蒜蓉辣子炒的,也有和著雞蛋炒的,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涼拌,酸酸辣辣的很開胃。</h3> <h3>  最有意思的是汪曾祺先生在《五味》一文中有這么一段: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我和賈平凹在南寧,不愛吃招待所的飯,到外面瞎吃。平凹一進門,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筍肉絲氽湯下面也,不知道為什么叫做:"老友"。</h3><h3> 我十幾年前剛到南寧的時候,一聞到酸筍味就覺得惡心,對于老友粉、老友面、螺螄粉之類的各種嫌棄,拒于千里之外。甚至來過南寧的朋友也告誡我說:"你在南寧,什么都可以吃,除了那臭死人的酸筍……"</h3><h3> 記得有一次霏爸帶我去最有名的中山路,說有一家粉超好吃,人多到就算端了粉也找不到座位只能在粉店外或站或蹲著吃,結果去到店里聞到酸筍味,我立馬逃了出來……后來想想南寧人好這口如同重慶人對小面情有獨鐘一樣的。</h3><h3> 十幾年過去,早已入鄉隨俗,如今看了汪先生寫的五味,慶幸這些年自己的心理和味蕾沒有作怪,老友面、螺螄粉已成最愛。</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洪洞县| 汕头市| 旬邑县| 沐川县| 新晃| 诏安县| 德安县| 晋中市| 盈江县| 商丘市| 兴和县| 富平县| 象山县| 德州市| 海兴县| 平远县| 汪清县| 浦县| 樟树市| 曲靖市| 凉城县| 吉安市| 同仁县| 乌兰浩特市| 德惠市| 绵阳市| 佛教| 滕州市| 惠州市| 镇雄县| 大兴区| 芜湖县| 比如县| 青龙| 巴彦淖尔市| 永定县| 梁平县| 格尔木市| 鲜城|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