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團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處,歷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語稱"突舍爾",意為"藏金埋銀之地"。村莊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面臨肥沃的西莊壩子、瀘江河、個碧石鐵路、雞石高速公路東西向穿越村前,交通十分便利,并有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h3> <h3>團山村是一個典型的滇南漢族移民村,始祖張福于明洪武年間由江西饒州府鄱陽縣許義寨貿易入滇,先居于建水城西門外之藍頭坡,后三遷擇里,定居團山,人丁興旺,衍為巨族。在600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張氏族人遵"百忍"家訓為安身立命之本,家風良好,子孫好學上進,文武人才眾多。至清末,張氏族人積極參與個舊錫礦開發,掙得巨額錢財,皆回鄉建蓋豪宅,光耀門庭。現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門3座,寺廟3坐,宗祠1座,祖塋1座,占地面積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積16158平方米。其形制規整,布局靈活,空間景觀豐富,內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藝精湛,表現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發展的最高水平,是考察中國近代地方民營工商業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2005年6月21日,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保護基金會(WMF)將其公布列為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確認團山古村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未經觸動的人類珍貴遺產的典范。</h3> <h3>張家花園規模華美古樸程度可與建水朱家花園媲美。張家花園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寨門、一進院、二進院、祠堂和碉堡組合而成,計有大小天井21個,房屋119間。 張家花園正廳的廊柱。柱墩底部有四只石獅子圍繞,呼應柱墩的圓形,故名為獅子滾繡球。石材造型完畢,據說用銀子打磨,十分光滑。自清中晚期,古建筑中的獅子形象就越發沒有了威武和莊嚴,越來越像京巴兒狗了。</h3> <h3>沿著天井的內界面是整座建筑裝飾的重要部分,木石雕、磚雕及彩繪書畫的布局,處理精細。安排合理,層次分明,簡繁得體。尤其是木雕屏門與格扇窗的雕刻圖案豐富多彩。人物形象、動物姿態、植物紋樣、幾何圖形,都根據各種形體采取不同的雕鑿方法,穿漏與浮雕結合自然,手法細膩、工藝奇巧,令人嘆為觀止;柱礎的造型與雕刻形式繁多、圖案有簡有繁、有的甚至刻有詩句。加上鎏金的裝飾,顯示出富麗堂皇的氣派,埋藏著主人家對"儒雅"的崇尚。除木雕、磚雕、石雕外,彩繪書畫也是裝飾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詩詞楹聯遍布庭院板壁,其中一座樓的天花板上,就集中了100多幅彩繪書畫,足以顯示主人家書香世第的文化氣息。</h3> <h3>團山古村的建筑以明清建筑風格為主,所有建筑屋面為青瓦,白灰粉飾外墻,青磚作墻裙,每座建筑裝飾的木雕、石雕、磚雕及彩繪書畫制作精細、簡繁得體,屏門、格扇、梁柱、走廊、屋檐等無一不是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尤其是木雕屏門與格扇窗的雕刻圖案豐富多彩。門上的"鯉魚龍門"、"八仙拱壽"、"五喜臨門"等木雕圖案,無論是雕刻,還是繪畫無不讓人贊嘆不已,堪稱世間一絕。再加上鎏金裝飾,更顯富麗堂皇。當然,瓦當下面的五彩云紋裝飾圖案,還是帶有鮮明的云南地方特色。 沿著天井的內界面是整座建筑裝飾的重要部分,木石雕、磚雕及彩繪書畫的布局,處理精細。安排合理,層次分明,簡繁得體。</h3> <h3>皇恩府光緒末年始建,宣統元年(1909年)竣工,二進院落,兩大天井,6小天井,6個過道和房舍37件。因房屋修建者幼年喪父,其母撫孤成人,被光緒皇帝封為安人,準建立"節孝坊"并賜"皇恩旌表"匾懸于大門之上,于是為院落起名"皇恩府"。</h3> <h3>張氏宗祠坐落在村中央稱"四方街"的小廣場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門前一棵大榕書樹是眾多古村落的典型特征,其建筑不算特別,卻是族人議事和祭祖的場所。宗祠正堂的門框上懸掛有一幅再明白不過的對聯"張姓始祖,發籍江西鄱陽許義寨,先輩正宗;氏族興旺,遷移云南建水團山村,后氏立祠"橫批"百忍家風"將一個團山村的古今及內涵作一清晰表白。 每家每戶的院門口都有這么一個鑲嵌進去的門柱。</h3> <h3>村莊里保留著清代建筑20余座,以及3道寨門,其中,"鎖翠樓"最為壯觀。</h3> <h3>團山建筑的精美沒有因歷史的久遠而衰敗,世代有人居住,許多老房子的木頭雖經百余年,仍然不朽。團山也因此被冠以"云南樓蘭古城"的美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西充县|
建瓯市|
庐江县|
浪卡子县|
宜都市|
漯河市|
黎川县|
拉孜县|
壤塘县|
遂川县|
襄垣县|
安陆市|
湖北省|
永春县|
崇文区|
红原县|
博客|
新乡市|
和平区|
潼关县|
辉县市|
博乐市|
永登县|
太原市|
米易县|
阿克苏市|
澜沧|
遵化市|
老河口市|
甘谷县|
清丰县|
得荣县|
子洲县|
大方县|
辽宁省|
隆化县|
东港市|
潮州市|
玉环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