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遺愛湖是我住所旁邊的一座城中湖,五點多平方公里。湖岸邊大都栽種的柳樹,從湖上望去,像一片圍湖的森林。春天來了,柳枝發芽,嫩芽一天天發泡,湖岸也一天天綠起來</h3> <h3>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我從湖北面的東坡問稼景區大門往里走,這是湖邊健步道的起始點,健步道一直沿著湖岸伸展,映入眼簾的是連綿不斷的柳樹,路上經過的亭呀橋呀,也幾乎是掩隱在柳叢之中。湖岸垂著的柳枝,就象一把細密的梳子,沿湖長長地排著,把湖水梳得更清更綠。微風吹過,則儼然一個個亭亭玉立的長發披肩少女,根根發絲輕舞飛揚,隨風蕩漾,來回擺動,不停地撩動著早春的湖面。柳枝上透露著新芽,有的剛露頭,有的已開始成形為片片新葉,把柳枝染成青綠色,與岸邊頭年掉落地上的枯葉形成很大的反差,新葉延續著柳枝綠色的生命</h3> <h3>走了大約一千米遠,來到伸向湖中的半島前沿。這里視野開闊,對岸是遺愛湖最壯觀的蕓香閣,湖景最美,我準備拍張景圖,不知不覺地踩到湖邊,眼前一幕令人驚奇不已,幾只野鴨在垂到近乎湖面的柳枝底下嬉戲,不時地在水里鉆上鉆下,"咕咕、嘎嘎"地叫,有的還調皮地伸著脖頸用嘴叼那柳枝葉,看我走得太近,它們才齊唰唰地張開翅膀,貼著湖面拍打著水花飛向湖中。我忽然想起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沒想到無意中在這里感受到了古代大詩人所描述的詩情畫意之境界。</h3> <h3>前面是綠楊橋,顧名思義,這里楊柳依依,一片茂密,把兩邊的湖岸包得實實的,只是眼下還處在柳芽嫩葉期,隱約能見岸石。</h3><h3><br /></h3><h3>再往前不到兩百米,就是湖上的桃花島。島其實不大,比金庸筆下的桃花島小多了,長不過百余公尺,寬只二三十公尺,以栽植桃樹而得名,由一座圓木橋連接陸岸。正值桃花盛開時期,小島演繹著現代版"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場景,游人不斷,橋上、桃林、亭旁、岸邊,處處都是游人拍照的景點,無數人在這把"人面桃花相映紅"留在鏡頭里。在我看來,這里的美景不止于桃花,柳樹環島,桃花簇亭,湖豎倒影,構成了一幅融桃花、柳枝、湖亭為一體的人間仙境美景,尤為那青青柳絲,把"桃紅柳綠"展示得淋漓盡致。</h3> <h3>與桃花島隔水相望的是琴島,與其說是島,不如說是"一"字形伸向湖心的堤壩,踏上小長島,似乎能看出用土石將島與陸岸連接的痕跡,變成一狹長形半島,這就為這座遺愛湖上最美柳林帶埋下伏筆。我曾經拍攝過湖岸楊柳圖片,認為最理想的還是這個伸到湖心的柳林帶,它柳石相間,疏密有度,一字排開,遠遠望去,象一顆鑲嵌在湖上的翡翠玉帶。從島的湖心端,站在望月亭上,環顧柳岸花媚,眺望對岸東坡外灘那宏大的月亮門,真乃養眼怡心之福,不愧名副其實的"琴島望月"之景觀</h3> <h3>我環湖一周,粗略估測了一下,十幾千米的沿湖線,大概有五分之四是柳,只是布局不一而已,有的柳環長廊,有的柳間翠竹,有的柳岸映亭,有的柳套花壇。記得小時候在家,房間里唯一可觀的就是貼在墻上的一張杭州西湖全景圖,上面畫的是西湖湖面和環湖路,用年畫的筆法勾勒了環湖路帶一棵接一棵的垂柳,我孩時放學回家總愛多瞟一眼,就專看那青絲碧綠的垂柳,沒想到幾十年后與遠遠超越這種虛景的實景為鄰,甚感榮幸。</h3> <h3>遺愛湖因蘇東坡《遺愛亭記》而得名,謫居黃州,成就了他文學的顛峰。假如他能再筆,觀遺愛湖柳而吟之,可能比之前密州任職時留下的"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詠得更傳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麦盖提县|
贺兰县|
唐海县|
霍林郭勒市|
丰宁|
红原县|
辉南县|
五华县|
金平|
大宁县|
正阳县|
临洮县|
辽阳市|
台前县|
仲巴县|
怀柔区|
马鞍山市|
河源市|
锦州市|
寿光市|
甘洛县|
越西县|
兴仁县|
洪雅县|
牟定县|
泽库县|
航空|
乌兰浩特市|
阿图什市|
改则县|
仁寿县|
寿光市|
丰原市|
长治县|
秦皇岛市|
宜丰县|
江陵县|
钟祥市|
衡阳县|
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