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今天是4月29日,無錫之旅最后一天了,今天去了位于古運河畔的南禪寺景區。</h1><h1>本題目所以叫“無錫南禪寺” ,是有別于“五臺山南禪寺”。</h1> <h1>南禪寺石牌坊</h1> <h1>南朝寺廟眾多,唐朝詩人杜牧就曾感慨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禪寺是四百八十寺之一。</h1><h1>南禪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間,因規模宏大,號稱"江南最勝叢林"(明代對南禪寺的贊譽)。</h1> <h1>江南最勝叢林”牌坊之對聯</h1><h1>上聯:為江南第一叢林,朔唐宋元明以來,歷朝崇拜馨香,永保二千年勝跡。</h1><h1>意思是:南禪寺是江南寺廟之首,是自唐宋元明歷朝以來,可保二千年香火不絕的圣地。</h1><h1>下聯:在錫地首推名剎,值兵燹滄桑之后,一旦莊嚴宏偉用,肅億萬眾觀瞻</h1><h1>意思是:南禪寺在無錫地區是是首屈一指的名剎,歷經滄桑和兵火焚燒,一旦修茸一新,恢復其宏偉肅穆之貌,則引來億萬善男信女頂禮膜拜。</h1> <h1>這副對聯落款是“堅凈翁啟功”</h1><h1>啟功是北京市師范大學教授,古籍鑒賞專家,書法家,他在這里為什么自稱“堅凈翁”了呢?</h1><h1>原來啟功家里曾有一方祖傳下來的名貴硯,康熙用過,上有硯銘:“一泉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所以啟功為自己的書齋取名“堅凈居”,有一款名章“堅凈翁”。這兩句話取自漢代張芝的《秋涼帖》,全文是:“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于人,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蘭蕙其心豈有千秋寂寞,松柏為,質耐得萬里風霜。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h1> <h1>整裝待發的古運河旅游船,很漂亮吧!</h1> <h1>南禪寺妙光塔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間(984-987),由邑人(當地人)朱承福捐資募建。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賜塔名"妙光"。元明兩代屢有興廢,明正統十四年(1449)重建后,即為今塔。后歷經修繕。清咸豐、光緒年間遭火災,僅剩無頂荒塔。1926年,無錫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和唐申伯出資重修,將塔屋檐、平臺及護欄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80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清理出了埋藏地下多年的塔基臺座,恢復了底層環廊,對外開放。</h1> <h1>”惠風和暢”出處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惠,柔和之意。</h1> <h1>無錫市圖書館的前身——建立于100年前的無錫縣立圖書館。</h1><h1> 無錫縣立圖書館是1912年由地方知名人士倡議籌建,1915年建造完成的。它是我國最早創建的公立圖書館之一。其主體建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是無錫境內的最高建筑,是無錫城的標志。</h1><h1> 1949年,無錫縣立圖書館更名為“無錫市圖書館”。1986年,老鐘樓入列市級文保單位,2002年升級為省級文保單位,成為無錫城內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 </h1> <h1>民間音樂家、“二泉映月”創作者瞎子阿炳(無錫人)的青銅雕像,由當代雕塑大師錢紹武(無錫人)創作。就在雕像的附近是阿炳的故居,故居很簡陋破爛,可以看出阿炳晚年的生活很凄慘,因為他就是一個在街頭流浪的民間藝人。阿炳1950年去世,終年57歲。</h1> <h1>南禪寺,以寺興市,建成了綜合文化市場--南禪寺文化商城,和上海的城隍廟有些類似,小吃很多,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也不少。商城中妙光街已被無錫市政府命名為無錫市旅游街。</h1> <h1>穆桂英美食城 無錫的老字號,匯集了大部分無錫小吃。中午我們在這里解決了肚子的溫飽問題。</h1> <h1>2016年6月7日寫QQ</h1><h1>2017年4月30日轉微信</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永靖县|
会昌县|
灵山县|
深州市|
洪泽县|
安乡县|
汉川市|
叶城县|
林口县|
密云县|
公安县|
洪江市|
和田县|
剑河县|
鄂尔多斯市|
新巴尔虎右旗|
商洛市|
西丰县|
奉新县|
筠连县|
澜沧|
苏州市|
吉首市|
永州市|
商城县|
鹰潭市|
东安县|
沐川县|
绥江县|
稻城县|
佳木斯市|
温泉县|
海淀区|
鹿泉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宿迁市|
济南市|
宜都市|
张家港市|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