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永遠銘刻在羅布泊豐碑上

羅布泊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美篇收錄了原基地通訊五連張輝、魯平兩位戰友的兩篇文章,供馬蘭基地戰友閱讀</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核試驗場發生的故事</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 張輝</h3> <h3> 因多次參加連、營、團組織的宣傳隊,我有幸六次進入核試驗場區,去過空爆中心、地爆現場,參觀過“地下長城”工程。親自看到、體驗和品嘗過施工部隊的艱辛、烈日的暴曬、沙塵暴的襲擊、地爆山洞中的高溫、鹽堿水的苦澀……。雖然這一切都已成為歷史,但做為參與過核試驗光榮任務的我們,有責任有必要將這段艱苦且光榮歲月的真實面貌寫出來,讓我們的后代銘記:為了祖國的強大,為了人民的安寧幸福,一批批曾和他們一樣年輕的戰士在茫茫戈壁戰天斗地、風餐露宿,承受著各種不可想像的困苦,用自己的血汗在生命的禁區譜寫出一曲曲壯麗的凱歌,許多年輕的生命永遠埋葬在這塊土地上。每每想到他們,我就心里難過,愿我們的國家能夠給予他們崇高的評價和待遇,愿我們的后人永遠銘記他們。</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沙塵相伴堿水維生</h1><div> 第一次進場是在春末夏初的風季,中午已烈日炎炎,早晚卻冷風刺骨。當坐了一天車在搓板路上顛得快散架的我們被隊長喊著下車時,一個個都站不起來了。按照現在高速路的速度最多四小時的路,那時在戈壁灘大車壓出來的搓板路上硬是跑了十六、七個小時?;顒影胩焱饶_才連滾帶爬的從車上下來。互相一看,一路上吃盡風沙的我們全成了土猴,除了眼珠是黑的其他全是黃的。大家互相調侃著走進我們的住處,男兵是地窩子,女兵是帳篷(據說是指揮部首長照顧女兵專門為我們騰出來的)。第一次住帳篷我們好奇的東摸摸西看看,感到很享受。經過一天后才知道,中午帳篷里熱得像蒸籠,晚上又凍得像冰窖。而住地窩子的男兵床上永遠都是一層沙子。場區的官兵們就是長年在這種條件下生活的。伴隨著開飯的哨聲我們走進了用蘆葦和席片搭建的簡易飯堂里,沒有桌椅,大家圍成一圈蹲在地下吃飯。不知是誰剛喝了一口綠豆湯噗嗤一口吐出來,情不自禁的叫道:”好澀啊"!負責打飯的小戰士不好意思的說:”鹽堿水煮的飯都是這樣,720沒有水源,就是這鹽堿水還是從很遠拉來的,每人每天就三缸子水。明年開始引水修路,以后就有淡水吃啦"。一席話說得我們不自在起來。人家喝了幾年鹽堿水,我們才一頓就受不了,真是太不應該了!正當大家埋頭吃飯時,突然狂風大作,整個飯堂被刮的吱吱直響搖搖欲墜。小戰士驚呼到:“沙塵暴來了,快把飯碗扣住”!已經來不及了,飯堂被掀翻了,頂篷的蘆葦夾雜著沙石砸在我們身上臉上。女兵們驚叫著不知所措。隊長果斷下令:“男兵固定飯堂,女兵回帳篷!一定要互相攙緊”!我們七、八個女兵胳膊攙胳膊頂著風艱難的往回走,軍帽早不知刮哪去了。沙石刮在臉上針扎般疼,眼睛跟本睜不開,睜開也什么都看不見,我們只能憑感覺往前摸索著走,膽小的已哭出聲。我們只有一個信念:不能松手,否則有刮跑的危險。十幾米的距離,我們頂風前行竟用了近半個小時。當回到帳篷時都是一頭一臉一嘴沙子。都是十五.六的年紀,都是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沙塵暴,大家都蒙了,半天無人說話。后來那個小戰士告訴我們,每到風季,時不時的就有沙塵暴,來的快走的也快,防不勝防。五、六級以上的大風那是常見,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是在風中度過,他們早就習以為常了。</div><div> 四十多年過去了,我仍深深記得這次經歷,記得長年與風沙為伴兒的戰友們。</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抱樹痛哭的老兵</h1><div> 記不清是哪一次,我們進場演出到甘草泉。這是進場區的必經之地,是中途休整的地方,也是進爆心前唯一有淡水和綠色植物的地方。</div><div> 那次進場是秋冬季,正趕上一年一次的老兵復員。吃過晚飯準備演出前,演員們忙著化妝,我們樂隊正在定弦。忽然,不遠處傳來一陣大老爺們兒驚天動地的哭吼聲。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我們急忙向哭聲處跑去。</div><div> 近了,只見五、六個未戴領章帽徽的老兵圍著一棵老榆樹失聲痛哭,雙手不斷上下撫摸著樹身,嘴里不停的念叨:“終于看到你了,終于看到你了”。十一月的榆樹已沒幾片樹葉,光禿禿的幾根枝杈,樹桿上一塊塊裂著口子長滿褶皺的樹皮,并無美色可言,這幾個漢子抱著樹哭什么?我一臉不解。</div><div> 聽他們口音是河北人,樂隊的男同胞以老鄉的口氣稱兄道弟的拍著其中一人的肩膀問道:“兄弟,男兒有淚不輕彈,什么事讓你們這么難過?可否說來聽聽,看能不能幫到你們”?幾個正痛哭的漢子抬起頭看向我們,我一下楞住了。這是幾張怎樣的臉?。坑趾谟质轁M臉褶皺,明明二十幾歲的人看上去有三、四十,那一雙雙手不細看很難與樹皮分清。發黑的手指上一道道的血口子,虎口處黃黃的老繭,所有的指甲都是兩截子,中間深深塌陷。不懂醫的我也知道這是缺乏維生素所至。看到這些我心里一陣發酸,忍不住“啊”了一聲。這一下讓他們認出我是女兵,一下子不好意思起來。有的把手背到身后低頭偷偷看我,有的把手使勁兒往身上蹭,還有的借擦眼淚的機會用袖子一遍遍的擦臉。</div><div> 那個被問的老兵尷尬的說:“讓你們見笑了,我們不是難過的哭是激動的哭啊”。原來,從六九年新兵入伍進場區到現在復員出場區,整整四年他們沒出來過,沒見過一棵樹一根草甚至一點綠色。他們是黨員又是班長,就應付出更多的犧牲。四年中沒探過家,輪休的機會也讓給了戰友。直到復員不得不離開部隊,他們才從場區出來。四年了,第一次看到樹,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就像回到家鄉見到親人一樣。</div><div> 我問他們手指甲是怎么回事?他們苦笑道:“我們的施工點很分散,點與點之間相隔百里以上。因運力有限,我們一個月收一次給養,全是罐頭,蔬菜運不進來”。因為長期營養單一,他們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維生素缺乏癥。手、腳、嘴長期脫皮裂口。他們說,他們不怕苦,喝鹽堿水、風吹日曬、拌沙吃飯都能忍受,就是長期看不到綠色,那像征生命的綠色,讓他們感到孤獨可怕,這才有了抱樹痛哭的場面。</div><div> 幾十年后的今天,當我們漫步在綠茵茵的草地上,看著綠樹成蔭、萬紫千紅的景像,能理解那四年見不到一點綠色而抱樹痛哭的老兵們嗎?</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在施工現場的親身感受</h1><div> 那次進場是在夏季,中午時分氣溫高達40多度,茫茫戈壁遠看像蒸騰著一層水霧,有時還能看到房子的倒影,應該是海市蜃樓吧。沙石燙得能烤熟雞蛋,走在上面一會腳就燙得受不了?;馃岬奶栒赵谏砩鲜裁炊疾桓梢材軙癯鲆簧碛秃?我們的施工部隊就是在這種天氣下施工的。當我們來到施工現場時,那火熱的勞動場面深深吸引了我們:戰士們光著曬得油黑發亮的膀子,挽著褲腿,有的直接穿著短褲,猛得感覺像是來到黑人中間。他們四人一組抬著一根根六、七米長的水泥管,喊著口號艱難的向前走著,將水泥管放在已挖好的溝邊。施工部隊領導介紹說:工程量很大有一千多公里長且時間緊迫,機械又少,全靠戰士手挖肩扛,戰士們很苦啊。為了場區人員能盡早喝上淡水,解決用水難的問題,再苦我們也要上。原本中午最高溫時是不施工的,但為了趕進度完成任務,戰士們都主動的來工地干活,他們當領導的勸也勸不住。戈壁灘的夏季沒有一絲風,又無一草一木,想乘涼都找不到地方。我們只在太陽下站一會兒就頭暈眼花如種暑一般、那些戰士不僅暴曬還揮汗如雨,不時有戰士虛脫倒下。因離駐地較遠,種暑暈倒的戰士只能在臨時搭的簡易篷中休息。宣傳隊的男兵都去抬水泥桿體驗生活了,我們女兵就去照顧暈倒的戰士,幫著煽風降溫。我發揮了挑擔子的能力給工地上的戰士送開水。在當天的日記中,我感慨的寫到:</div><div> 向前看, 向前看,</div><div> 千里管道連成線。</div><div> 傾盡多少戰友情,</div><div> 澆盡多少戰友汗!</div><div> 不怕苦, 不怕難,</div><div> 為國強盛挑重擔。</div><div> 甜水注情眾心齊,</div><div> 迎來春雷云花綻!</div><div> 第二年我們再進場時,已經告別了苦水年代,場區的干戰終于喝上甜水了!我心中默默向那些無名的英雄戰士,向那些犧牲在這里并長眠于這里的烈士們致敬!你們那種忘我的為國防事業獻身的精神我永遠不會忘記!</div><div> 還有一次到施工現場是在冬季,天寒地凍。我們穿著皮大衣、大頭鞋,戴著皮帽子、護耳、護鼻、皮手套全副武裝還凍得直跺腳??僧斘覀儊淼侥仙降乇行臅r,卻被告知脫掉所有防寒服,只著單衣進。正當我們不解時,現場指揮告訴我們,別看外邊零下近40度,山洞里卻是零上40度不止。原來地爆是在整體石山的中間打洞,將核彈裝入后,封閉洞口,模擬地下環境進行試驗。據說爆炸瞬間整個山抬高一米后落下,差點冒頂,最后是有驚無險。地爆不像空爆在自然環境中揮發,地爆在密閉空間,放射物和熱量很難揮發。所以一次地爆后要經過幾年才能開挖。即使這樣測量表讀數仍高的驚人。我們的施工部隊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施工的。進入前.,我們穿上防幅射服,戴上口罩、手套。領導還一再囑咐:口罩和手套不能摘,更不能到處亂摸亂走,必須服從指揮。我們一個個即緊張又興奮,那感覺好像自己就是核試驗工作人員一樣。越往里走越熱,漸漸地我們一個個大汗淋漓,如同水里剛出來一樣,可真是瞬間從冬季到夏季,冰火兩重天啊!原本嘻笑的我們不再說話,都恨不得把不透氣的防幅射服脫下來。身邊不時有施工的戰士推著裝滿石頭的小車往洞口跑去。他們同樣穿著防幅射服,卻還要在高溫下奔跑干活。每一步他們腳下都留下水印,形成一條水路。帶隊領導說,那是戰士們流的汗形成的。走到最里面時,一個碩大的山洞映入眼簾,這是爆炸后形成的,里面的石頭已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帶隊領導解釋說,地爆瞬間產生的高溫能將石頭溶化,有可能形成金剛石。如能找到一塊,整個試驗的費用就回來了。但這僅僅是假設啊。看著眼前戰士們揮汗如雨的高強度勞動,我的心一陣陣發酸,他們是在用命拼搏啊。不時有暈倒的戰士被抬出,才緩過勁兒又進來干。多少年后我聽說有的戰士為干活方便,不信核幅射的危害,把手套摘掉干活。在復員回鄉不久查出得放射病去世了。這些事情如果不是我親臨現場、親眼所見我是不會相信的。記住他們吧,為了國家強大、人民安寧而勇于和敢于獻身的英雄們!</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地下長城”親情錄</h1><div> 記得最后一次去720演出,我已是五年軍齡的“老”班長了。在我們的請求下,上級批準我們幾個老兵參觀720指揮中心“地下長城”。在去的路上,遇到警衛團的一個排在訓練,他們是“地下長城”的警衛戰士。</div><div> 當我們幾個女兵走過來時,正在訓練的男兵們都楞在原地呆呆地看著我們,那眼光看得我們很不好意思。帶隊的二十多歲的排長反應過來,用開玩笑的口吻對我們解釋說:“真不好意思,我們這里青一色的男兵,就連偶爾飛過的鳥都是公的。突然看到女兵,讓他們一時忘情了”。我微笑著說:“都是年輕人可以理解,沒關系,看吧。這個世界.本就是男女兩性組成的,缺了哪一方生活都不完美”。</div><div> 正說笑間,一個看上去十六、七歲的小兵忽然哭起來。排長趕緊問他怎么了?他哽咽地說:“俺想俺娘和俺妹子了”。所有人都沉默了,憐惜地看著這個單純可愛 的河南小兵。我們都清楚,枯燥單一的戈壁生活讓他見到女兵想到了家鄉,想到了親情。</div><div> 帶著沉重的心情告別了他們來到“地下長城”入口,一掃剛才郁悶的心情,大家都興奮起來。走進升降機(現在的電梯),緩緩向地下駛去。不知過了多久,終于到底了。走出升降機映入眼簾的是燈火通明的長長的通道。通道傍油機房內,幾臺大型油機轟轟鳴響著不斷向各處輸送著電源。通道里每隔幾十米就有一扇一米多厚的大閘門。不知過了幾道閘門、拐了多少彎,終于走進了“地下長城”,我一下驚呆了。</div><div> 這里如同一座小型城市,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位各種民用、軍用設施應有盡有。地鐵站(包括列車)、汽車站(包括汽車)、飛機場(包括飛機)、港口(包括艦船)、坦克、大炮、民宅等等,數不勝數。各大軍、兵種,各大軍區都有試驗項目和工作點,每個點都有人在緊張地忙碌著。帶隊領導告訴我們:國家花費這么大的人力物力,就是為了試驗核爆時,在多遠、多深、什么角度、什么條件下,各種設施所受的沖擊、破壞、沾染有多嚴重。</div><div> 我正感嘆著這么多的龐然大物是怎么運進來的?忽然一道男聲傳入耳朵:“娟娟”。我一下楞了,是誰在這里叫我小名?又是怎么知道我小名的?我疑惑的抬頭望去:一個陽光帥氣的年輕軍官正站在前面沖我微笑?!肮皇悄?你怎么在這”?我一下慌了,這是哥哥嗎?我與哥哥從他當兵走后有七年未見了,那時他才十五歲,嗓音都未變全,穿最小號軍衣還顯肥大。只知他軍校畢業后在軍區防化部門工作,怎么會在這?看著我的疑惑他簡單地說:“我來執行試驗任務,你呢”?“我,我在宣傳隊”。望著長成大人的、英俊又陌生的哥哥,我不知所措,一陣心慌,扭頭就跑。同行的戰友問我:“他是誰”?“我哥”?!坝H哥嗎”?“親哥”。“那你跑什么”?我一下反應過來,對呀!我的親哥,我跑什么呀?.急忙回去找他,他已不在了。真沒想到,兄妹離別七年后的第一次相見竟是在核爆中心的地下且只有短短的一分鐘。</div><div> 多年后,和哥哥談及此事,他說他也沒想到,看到分別時十三歲的妹妹長成大姑娘了,一時不知如何面對。這次見面雖然短暫,但留下的印象卻終生難忘!</div><div> 以上這些經歷原本是應爛在肚子里,帶到棺材里的。隨著核試驗任務的徹底結束,這些已不再是秘密,那龐大的“地下長城”也將永遠存封于戈壁灘的地下。也許幾千年后,會成為后輩人的考古發現呢。</div><div> 一九九九年當我最后一次隨戰友張建設的攝制組進入場區時,因全面停試,道路不在維護,全部成為碎餅干狀,車子一路顛簸進到720爆心時,已不年輕的我連車都下不來了。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撤離官兵用石頭擺出的各種口號:720再見了!201我們懷念你!甘草泉我們永遠的記憶!當我站在“中國第一次核爆炸中心”的紀念碑前最后一次留下影像時,我哭了,想到我幾次進入場區的經歷,想到那些為我國的核試驗任務獻了青春獻子孫乃至生命的馬蘭人,他們是真正的英雄,值得人們永遠懷念!</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h1><h1>第一次進場區--在戰士演出隊的日子</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魯平</div><div> 1971年4月下旬為迎接通信團成立后的第一次團文藝匯演,我們通信二營由通信四連 通信五連 通信六連 通信七連四個連隊抽調人員組建了通信二營演出隊,這屆演出隊領隊是通信四連電傳站的穆忠祥技師。</div><div> 我們二營的通信四連 五連是由男女兵混和編制的連隊,1971年又有大批的女兵入伍充實連隊,所以演出隊的女兵基本是我們1971年入伍的新兵。老兵有1970年入伍的王志平和郝莉莉倆人,其余就是張輝 李娜 我 賀燕群 張麗霞 胡霞 張蘇華(按我們排隊的順序寫名字)這些新戰士。</div><div> 那時我們這些女兵年齡最大的王志平也不到18歲,年齡最小的胡霞14歲。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我們應該都是中學里的初高中學生,還應該在學校里繼續學習文化知識;在父母的身邊享受關愛和嬌寵;和同齡人嬉笑玩鬧;過著無憂無慮的少年生活......</div><div> 可是我們都毅然選擇了入伍服兵役,也已經通過了嚴格和艱苦的新兵訓練,又剛熟悉了通信兵的基本業務開始上機執勤,卻被抽調出來到演出隊,每個人的心里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活思想”。但我們知道一個軍人的基本素養--服從命令聽指揮,也懂得為革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踏踏實實必須完成交給自己的各種任務。打好背包志平帶領張輝 李娜 燕群和我 張麗霞,一起出發到營演出隊報到。</div><div> 二營演出隊的臨時駐地在通信七連的營房(七連大部分人員長期擔負720和201場區的通信保障任務,營房基本是空的)。剛開始大家還像在連隊一樣作息比較拘束,只是熟悉演出隊的任務和大家集思廣益編列匯演的節目單。王志平和李娜 張輝入伍前都有參加過文藝演出的經歷,編導節目時女兵中也是她們建議最多。開始排練后唱唱跳跳活潑的氛圍釋放和還原了我們本真的天性,大家對每一個節目都很認真 努力,有時為了把動作做到位,反復幾十遍也沒有叫過苦和累。表演唱啊 小舞蹈啊等等,晚飯后加班排練也是經常的事情,大家的情緒都很高漲。</div><div> 志平不僅參加樂隊伴奏,還擔任我們的導演,編動作指導排練;樂隊的王云增為了防大蚊子咬,用大手帕前后遮著頭臉,扎著袖口拉二胡練曲子;李娜和胡霞的雙人木偶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女兵們的表演唱《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張輝擔任器樂小合奏《瀏陽河》揚琴主要部分的演奏等等。</div><div> 只一個多月的時間排演 合練,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十幾個小節目在團匯演中受到了好評。團領導在匯演結束后,決定讓我們二營戰士演出隊進場慰問長期駐守在核試驗場區的通信戰士們。我們聽到這個消息真心的激動和興奮:因為到馬蘭當兵服役的,除了工程兵 防化兵 警衛團和有關部門,許多人都沒有進過試驗場區。本來到馬蘭基地服兵役已經讓我們很驕傲了,入伍才半年還可以進場親眼見證國防科技的神秘,那真是我們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榮耀。</div> <h3> 我們進場乘坐的是一輛軍綠色的大客車,演出隊二十幾個人車廂后面是道具及我們的背包行李。一路上我們都很興奮,進場的簡易公路路況不是太好,暈車的也忘記了暈滋味,女兵們還高興地一首接一首唱著歌。”</h3><h3> 看!那里有黃羊!“不知是誰發現了公路邊站著的黃羊,我們一窩蜂的涌到可以看到黃羊的車窗邊,只見一只母黃羊帶著它的孩子,好奇的歪頭看著傳來歌聲的汽車,不知道逃跑,一直目送著我們的車遠去。</h3><h3> (在東大山哨所附近我們也看到了美麗的戴著大角的盤羊)五六個小時的歡歌笑語我們到達了第一個演出點--在執行場區施工任務的一個連隊。</h3><h3> 我們到達的時候戰士們還沒有收工,駐地靜悄悄的。大家卸完了演出要用的道具,實在沒有什么事情可做,我們看到駐地不遠的小沙包附近有一片灌木,張麗霞 賀燕群 李娜 胡霞和我就跑向那里玩。</h3><h3> 聽到蟲鳴,我們循著聲音躡手躡腳的去抓,看到了在灌木叢里竄來竄去的油綠的蟈蟈,一會兒這里,一會兒那邊,我們也一會兒這里,一會兒那邊的追著。好一會兒才逮到了一只蟈蟈和幾只傻知了,我們玩的忘記了時間。當聽到開飯哨聲我們匆匆跑回去的時候,收工歸來的戰士們已經列好隊等著我們一起開飯。</h3><h3> 我們幾個人低著頭羞澀的鉆進隊列里,為自己的遲到行為懊惱......”吱 吱 吱....."放在我們軍裝上衣口袋里的蟈蟈和知了不識趣的叫了起來。剛開始是一片寂靜,只聽蟈蟈和知了的叫聲,一會兒就是周圍男兵們的哄堂大笑,我們更是囧迫的無地自容。</h3><h3> 穆技師氣的臉都白了,恨恨的把我們幾個叫出了隊列:“你們是戰士還是小孩?都忘了自己是干什么來了?施工戰士們等著你們回來吃飯,你們倒好,還搞了這些小孩才弄的玩意兒,宣傳隊的臉都讓你們丟盡了!”</h3><h3> (其實穆技師也只是二十出頭的大小伙兒)我們挨完了批評,也是覺得自己的行為太不像戰士,丟掉了口袋里的知了和蟈蟈,乖乖地進大帳篷去打飯,低垂著腦袋感到自己真的丟人丟大發了。</h3><div> 午休后為了糾正自己上午的錯誤,戰士們出發去工地后,我們幾個趕緊到各個帳篷里搜羅臟衣服,想用實際行動改變剛才給這里戰士們留下的不好印象。我們端著收羅到的沾滿泥土的臟衣服,飛快的跑到漂著鐵銹斑的厚鐵板焊成的方型水槽里去舀水,趕緊再倒些洗衣粉泡上,心里還暗暗地為自己的表現小得意。這時就聽一聲大喝:“你們幾個在干什么?”我們一下子愣怔住了,又做錯了嗎?駐地炊事班的幾位戰士看著我們,穆技師和幾個演出隊的男兵也跑了過來,對著我們露出無語的表情。我們也傻了,僵在那里好一會兒不知怎么回事。</div><div> 俄頃 穆技師有些緩慢的對我們說:“你們跟我過來看看?!蔽覀儾幻魉缘母录紟熂耙槐娔斜鴣淼搅藨鹗總兙幼〉膸づ?,里面所有的臉盆里都有半盆用過的水,整齊的木架上牙缸里也有大半缸水。</div><div> 穆技師說:“場區沒有水源,戰士們的生活用水都是從馬蘭用水車送過來的,每人每天定量半盆水,洗臉刷牙清洗身體就用這些。你們一下用了那么多水,不到送水車來的日子,戰士們每天就得減少用水量?!?lt;/div><div> 我們真沒有想到在場區的戰士們艱苦到用水都這樣難,還以為同馬蘭一樣呢。戰士們施工回來全是泥土和灰塵,也只能簡單的用有限的水擦一下;我們想起剛才在飯堂里看到受傷頭纏紗布的戰士,也在施工回來的隊列中,紗布已經沒有了雪白的顏色。</div><div> 這時只覺得心里像針扎一樣的難受,對比一下年輕的戰士們,我們怎么這么幼稚和渺?。空f不出為什么我們幾個人眼圈就紅了,不知是誰先哭出了聲音,說不明情緒的淚水也真的無法沖盡我們心里的悔意.....對我們的幼稚和不成熟的行為,也只有在晚上的演出中好好的完成自己的節目,用實際行動給可愛的戰士們送去快樂,才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div><div> 那晚我們的演出很成功,我們真心的在向這些不知姓名的戰友們表達我們的敬意。</div><div> 第二天早餐后我們出發前往720場區,一路上茫茫戈壁大漠驕陽似火,只有遠方的蜃氣和戈壁上隨時出現又隨時消失的小旋風伴隨著默默乘車的我們。和昨天的歡歌笑語井然不同,我們似乎都在冥想,也似乎在精神層面上一點點的成長。</div><div> 到達720場區已是午餐時刻,場區戰友對我們的到來非常熱情,用蛋粉(雞蛋不便于運輸和儲存)炒的雞蛋,肉罐頭燉的粉條土豆,很豐盛。(因為我們那時的伙食標準每人每天是0.50元人民幣左右,在連隊葷腥也不多)</div><div> 午餐后看著油油的餐盤,我和李娜 燕群幾人就到飯堂附近用戈壁灘上的沙土擦蹭盤子里的油膩,想這樣做可以節省點洗餐具的水。誰知我們又錯了!--因為這里是核試驗永久污染區,一沙一石都是能危害生命的東西。那時對核防護的知識了解太少,也根本不懂得怎樣才能在殘留核輻射的區域保護自己,為此我們又受到老兵們充滿關愛的批評。</div><div> 從老兵們的口中,我們才知道現在身處的是第一次地面核試驗的沾染場區,周圍的所有東西都不能直接用身體觸碰。午休后我們全體參觀了第一次地面核試驗的現場和工號,看到扭曲的發射鐵塔架和效應用的已被毀壞的各種設施,站在工號的高處眺望看不到邊的一片狼藉,讓我們目睹了現代尖端武器的摧毀力和殺傷力;為自己祖國擁有高端武器感到興奮和激動,為自己也成為國防科研實驗基地的普通一兵感到驕傲和自豪。</div><div> 帶著這不一樣的心情,我們晚上為留守在720場區的氣象戰士 通信兵戰士和警衛戰士 兵站的戰士們,表演了我們的節目??吹奖硌輬龅貙γ孀膽鹗總兊男δ?,我們進場能為他們做的也只有這些,心里直責怪自己為戰友們能做的太少。</div><div> 那時的部隊條件比較艱苦,在馬蘭也沒有電視,電影也是千篇一律的《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英雄兒女》,平時基地還有大喇叭廣播。但場區的戰士們只有寂靜的一望無際的戈壁和時不時的風沙塵暴,我們進場演出一些小節目,專業水平都沒有多少,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好的一種娛樂活動了。</div><div> 720場區的演出結束,我們又趕赴201場區。720場區是淺丘陵地帶,201場區卻是一望無邊的戈壁大漠,還有蜿蜒的孔雀河,遠望是云譎波詭的裊裊蜃氣。</div><div> 一到201場區,才知道熱能熱到什么程度 -- 午休的時候我們穿著內衣往床上一躺就是一個汗濕的人印記,連床都是熱的。室外的氣溫有40度以上,在室內鼻腔里仍感到火燒火燎,就像在一個大烤箱附近,吸進的空氣都比體溫高,口干舌燥還不停出汗。這在屋子里曬不著太陽還如此熱,大太陽之下不得烤成肉干?。?lt;/div><div> 我們在屋里熱的煩躁不安,實在坐也不是,躺也不是,不知誰提議:“咱們去七連的值勤機房看看吧。”我們這些新兵還從來沒有見過其他兄弟連隊的通信設施,踴躍的跟著就急速的穿戴好,頂著大太陽飛快的跑向七連的通信工號。</div><div> 中午的201就是白花花的一片,炙熱的太陽光被毫無阻礙的反射出來,目之所及沒有一絲生氣,只有我們這幾個女兵在大太陽下飛奔。到達七連工號大門口,也許是一個營的緣故,站崗的哨兵沒有阻攔我們,我們幾個興奮的順著大斜坡向深深隱藏的地下工號跑去--越向下越涼快,本來身上蒸騰的汗水也不知什么時候全收了回去,還感到了森森涼意??吹街登诘耐袘鹩押褪煜さ耐ㄐ艡C房,我們幾個女兵特感親切,嘰嘰喳喳的和值勤的戰友們交談。</div><div> 不知何時機房附近已經聚了七八位七連的男兵,有一位年紀大點的男兵對我們說:“你們穿的太薄,不能在這里待長。你看我們經常值班的,都有棉大衣。外面雖然很熱,但在工號里地下的寒氣也很重,人待長了容易得腰腿疼病。"</div><div> 在交談中,我們也感到兄弟連隊戰友身在場區的艱辛和孤寂,就像我們在這里說話的一個多小時里,也只有兩三個電話轉接,最后我們也被這么深的地下冷氣逼出工號。剛才戰友們看到場區以外來的我們,格外的的親切和熱情,大家一起聊著各自的值勤趣事和連隊生活,我們也對這些同齡的戰友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div><div> 201場區也是缺生活用淡水,孔雀河有水卻是強堿性水,又苦又澀。生活用水不夠,炎熱的夏天男兵們就到孔雀河里用河水洗澡 洗頭,保持軍人的整潔(洗完后頭發都粘在一起了,還當笑話告訴我們)。</div><div> 沒有試驗任務的時候,整個場區只有這些留守的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士兵,陪伴著大漠的蜃氣和高溫。他們也有年輕人的活力和美好的理想,但他們以苦為榮,以苦為樂,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艱辛,那一份戰士的責任和信仰堅守,讓他們默默地在奉獻著自己的青春。</div><div> 尤其720場區的戰士們還要在永久核污染地區執勤,還要時時防備核試驗后輻射的威脅......雖然我們對他們來說只是匆匆的過客,可他們的樂觀和積極卻讓我們從心底里欽佩,他們的執勤身姿和施工場景也定格在回憶的畫面中。這些青春陽光的戰士們,就像開放在空谷中的幽蘭---把最光鮮的亮麗和香氛留在了羅布泊那一片戈壁上。</div><div> 一周的場區慰問演出結束,二營戰士演出隊回來總結休整后我們也回到了自己的連隊??蓤鰠^之行的所見所聞就像刀刻一樣留在了我的腦海里,以前遵守保密條約從來不能說,幾十年和戰友 朋友 家人也從沒有說過。現在馬蘭的神秘面紗已經揭開,我們那時的見聞也沒有涉及到國家機密。想到四十幾年前的經歷,想到那些在艱苦年代為了國防事業奉獻的一代一代馬蘭人,想到我們服兵役時那些普普通通的士兵們,我的心底仍是激情洶涌不能平靜。為國家有這么多默默無聞的做著平凡事,確有著堅定的信仰,從不計物質利益付出所有的這些不知姓名的戰友們,我只能用自己拙劣的文字記錄下他們的瑣事,記錄下我所經歷的故事,來緬懷那個年代的真誠 摯熱和純潔,來紀念我的馬蘭戰友們,來紀念我們年輕時艱苦卻美好的歲月!</div><div> 我的好戰友們,我愿你們退伍后還保留著馬蘭的情結 情懷!愿你們今后的歲月安好!</div> <h3>作者系原基地通信五連戰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文昌市| 南郑县| 英超| 垣曲县| 滦南县| 涪陵区| 泰和县| 永康市| 鄯善县| 上林县| 盘锦市| 沅江市| 芷江| 蓬溪县| 石楼县| 南丰县| 宁远县| 成都市| 平凉市| 尖扎县| 锡林浩特市| 密云县| 泰兴市| 苏尼特右旗| 英德市| 南溪县| 黔江区| 鸡西市| 丰镇市| 天水市| 牙克石市| 滦南县| 安宁市| 寿宁县| 睢宁县| 嘉峪关市| 芦山县| 长治县| 驻马店市|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