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時間:2017.04.08—04.16.</h3><h3>地點:新疆</h3><h3>器材:索尼A65、18135/3.5-5.6,華為手機P8</h3> <h3> “杏花溝”這個名字,我以前沒有聽說過。我得知它之前,是得益于一次觀看鐘百迪老師的一個有關果子溝視頻課,然后從網上查尋果子溝資料后,才得知新疆還有這樣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杏花溝。</h3><h3> 因此,我聯系美行攝影俱樂部原工作人員彭靈女士組團,一探杏花溝。</h3><div> 由于今年的天氣原因,花期延遲了好多天,甚至有些杏樹的花蕾都凍壞了。雖然我們沒有遇到杏花開得最燦爛的那一刻,但我們也不枉此行——看到了冰封的賽里木湖的美麗景色。</div> <h3>2017.04.08下午</h3><h3>經過5個多小時的飛行,下午到達烏魯木齊。在賓館安頓好,立馬趕往著名的維族市場——新疆國際大巴扎。</h3> <h3>國際大巴扎具有濃郁的伊斯蘭建筑風格,集中體現了濃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h3> <h3>大巴扎觀光塔</h3> <h3>大巴扎,翻譯成俗語就是集市。</h3> <h3>馕</h3> <h3>仔細看看牌子,原來葡萄干也這么講究輩分的。</h3> <h3>服務周到的彭靈女士</h3> <h3>西瓜非常甜</h3> <h3>團友自拍</h3> <h3>目標一致</h3> <h3>2017.04.09.</h3><h3> 紅山大峽谷,位于新疆奎屯市南天山山區安集海河流域,是兵團農七師紅山煤礦所在地。峽谷兩岸地貌各異,西岸是戈壁,較平坦,東岸則是綿延起伏的山巒,形成鮮明的對比。</h3> <h3>波瀾壯闊的天山紅山大峽谷,經過河水億萬年的怒吼奔騰和雨水沖刷、風雪的蝕雕,兩岸山崖呈現出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自然地貌畫卷,成就了一處讓人驚嘆的流水侵蝕奇觀。</h3> <h3>奇在水道彎彎,勢如龍行天下;奇在大名鼎鼎的“瑪河玉”就產于此地。</h3> <h3>奇在谷底最寬處達千米,浩浩蕩蕩,窄處僅容二、三米水道同行,一線懸天。</h3> <h3>紅山大峽谷之奇,奇在依山傍水,山水相連,遠山近水,渾然一體。</h3> <h3>險在其危,危在其崖壁并非堅硬的石質,而是沙石與土的結合體,大小塌方隨時隨地可見。</h3> <h3>各有所需</h3> <h3>氣勢磅礴的紅山大峽谷,地球上最美的傷疤,鬼斧神工的天然畫卷。</h3> <h3>守望和等待以這種的形態展現,我震撼于它沉默的驕傲。</h3> <h3>紅山大峽谷之險,險在其深,據說最深處300-400米;險在其陡,筆直陡峭如刀削斧剁一般。</h3> <h3>敬業</h3> <h3>2017.04.10.</h3><h3> 我們路過賽里木湖,湖面結冰未化,湖面一片雪白,微顯深藍,湖邊凍成冰凌,雪覆蓋在湖邊的陸路,一片白茫茫。</h3> <h3>初春,純凈的雪山,冰封的湖面,為賽里木湖增添了更加圣潔、寧靜、神秘的色彩。</h3> <h3>冰雪覆蓋下的賽里木湖,團友在嬉戲,彷佛回到了童年。</h3> <h3>冰雪覆蓋下的湖光山色,增添了賽里木湖更加神秘的色彩,冰雪美景陶醉了前來拍攝的團友。</h3> <h3>置身其中,流連忘返。</h3> <h3>團友在堆雪人</h3> <h3>與雪人留個影</h3> <h3>一位團友不小心,一腳陷進到雪地里,一抬腳,鞋子留在雪洞里。</h3> <h3>我的腳印</h3> <h3>2017.04.11.</h3><h3> 喀贊其民族旅游區位于伊寧市東南方向,各街各巷分布著歐式建筑、中西風格結合的建筑、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以及百年歷史傳統的居民等,各式建筑在這里完美體現,保持了較為完整的傳統風貌與格局,有“民居博物館”之稱。</h3><h3><br></h3> <h3>在喀贊其逐漸形成的200多年歷史中,這里的維吾爾人主要以手工業為主,他們鑄鍋、打水桶、做皮鞋、制箱子、馬鞍等。如今,這里的部分維吾爾人,仍然繼承著祖業,并以此為生。</h3> <h3>徐悲鴻先生曾有一句自題聯:“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文人墨客多喜歡杏花和溫潤的江南纏綿,抒發些婉約的情懷。但如今江南常見的杏花多是種植的,而大規模的野生杏樹則隱沒于北方的山野中。新疆伊犁新源縣吐爾根鄉的杏花溝就是其中一處。</h3> <h3>2017.04.12.--13.</h3><h3> 每年春天杏花盛開時節,杏花溝在初綠的背景下,被鮮嫩的、淡淡的粉色所渲染。</h3> <h3>紅花、白花、綠草、白羊、黑馬</h3> <h3>站在山梁上放眼望去,在翠綠的山坡上,粉紅色的杏花樹滿山遍野,牛羊似珍珠般散落在花林間、草坪上。</h3> <h3>晨曦山谷中的迷人色彩,悠閑的牛馬羊。</h3> <h3>前行</h3> <h3>除了美景,少不了美女。身著各式各樣華麗裙裝的美女們,在杏樹下盡情擺出各種嫵媚的姿勢,這一刻,每一個人都是“色友”的囊中物。</h3> <h3>馬背上的民族</h3> <h3>哈薩克牧民</h3> <h3>鳥語花香</h3> <h3>2017.04.14.</h3><h3> 今天原定前往大西溝拍攝,因前方傳回的消息,大西溝的杏花沒開,可能已經被凍死,故昨晚修改了行程,不前往,留在新源。</h3><h3> 天氣不佳,昨晚下起了雨,到今晨還沒有停的跡象,一部分團友不想這么早起床再去杏花溝拍攝,故待在賓館休息,只有13個不怕風雨的團友,依然如故冒雨前往。其實,在山區,越是壞天氣,反而會遇到云海。果然不出所料,當大家爬到山頂,雨就逐漸停了,遠山處開始有云霧飄了過來,大家一下子興奮不已,只聽到咔嚓咔嚓的快門聲。</h3> <h3>在泥濘中創作</h3> <h3>雖然是春季,但有一種秋黃季節的感覺,山坡上披著薄薄的一層淡淡的綠紗,遠山云霧繚繞,才讓人有踏青的感覺。</h3> <h3>2017.04.15.</h3><h3>放牧</h3> <h3>藍天、雪山、戈壁、云霧</h3> <h3> 從賽里木湖出來穿過一條隧道就開上了伊梨果子溝大橋,在古代,這里是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新道咽喉,被稱為“鐵關”。</h3><h3> 果子溝大橋是我國首座公路鋼桁梁斜拉橋,也是新疆第一座高橋。這兩張照片是從車窗處往外拍攝的,不敢停車。</h3> <h3>仰拍果子溝大橋</h3> <h3>適逢團友劉姐生日,大家為其慶祝生日。</h3> <h3>二號臺的團友,自始至終在一起。</h3> <h3>結束語</h3><h3> 短短九天行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這次32人(包含美行攝影俱樂部工作人員2名)來自深圳、上海和香港,年齡從40后到80后,但是大家在旅途中相處得非常融洽,就像一個大家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指導。當團友出現問題時,大家合力幫助,就像梅老師所說的——不是親人勝似親人。</h3><h3> 感恩這次美行攝影俱樂部的曾總和彭靈女士的組織和一路關懷,感恩當地導游波塔小姐、景點指導黃老師和駕駛技術高超的司機師傅,感恩認識了這么多的影友,感恩一路關注和點贊的親朋好友和同學。</h3><div> 新疆游攝行一連九天,賽里木湖的雪都遇上了,就是沒遇上杏花溝的杏花開得最燦爛的那一刻,幸好遇上雨后云海,帶上遇見的福氣,讓遺憾留在杏花溝,后會無期。</div><div><br></div><div>備注:部分文字資料來源于網絡。</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海丰县|
罗江县|
新绛县|
东乌珠穆沁旗|
瑞昌市|
兴宁市|
广饶县|
陕西省|
集安市|
邵阳市|
青河县|
苍山县|
当雄县|
福安市|
阳江市|
延津县|
鹤山市|
晴隆县|
水富县|
定边县|
湾仔区|
莫力|
香港|
石台县|
崇仁县|
江山市|
庆安县|
长春市|
赞皇县|
三都|
姚安县|
阳西县|
高淳县|
鄂托克前旗|
连云港市|
探索|
丹寨县|
瑞金市|
海阳市|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