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最美花田看羅平</b></h1> <h3>看過不少地方的油菜花,感覺最壯美的還數羅平縣。一是場面恢弘,令人震撼。羅平有80萬畝油菜花田,一入羅平境內,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田就撲面而來,幾乎每座山巒的起伏、每個溝壑的夾層都擠滿了怒放的油菜花,金黃色變為大地的主基調,黃褐土壤、墨綠樹叢倒是它的邊框和點綴。汽車在山巒、田野中穿行,完全掩沒在花海之中,真是"車在路上走,人在花中游"。二是喀斯特地貌的羅平花海之中,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錐形山、窩頭山,這些形態相似又不盡相同的黑褐色山峰,靜靜地聳立在花海中,成為最佳點綴和最大亮點,為羅平油菜花增添了獨特的魅力</h3> <h3>羅平最著名的觀花海處是金雞嶺和螺絲田。"金雞峰叢"的小山并不高,一邊攀登一邊驚呼,太壯美了!一望無際的花之海洋綿延數十里,一座座黑褐色山峰,靜靜地聳立在花海中,每座山峰都相互孤立,就像漂浮在花海中凸起的小島或巨大礁石。遠處可見324國道從花海中穿過,為花海鑲了一道邊,來往車輛和路邊的彩色攤棚,也讓金黃色的花海更加豐富多彩。</h3> <h3>"螺絲田"在"牛街"公路邊的高山峽谷中,油菜花田從山頭、山坡一直鋪滿至谷底。奇異之處在于,花田中許多各式各樣的圖案,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命名。這奇觀是有意為之還是大自然的造化?客棧老板說,央視10頻道曾揭秘,是此地特有的地貌所形成,因每一塊"螺絲田"的下面都有吸水點,才造就出這一圈圈的"螺絲轉"。慶幸的是我們終于趕在陰雨到來之前,觀賞到了向往已久的羅平油菜花,領略到它的美麗和魅力。當我們回到客棧,已是陰云密布。</h3> <h3>陰雨之后的另一座金雞峰叢。比昨天那座略高,全是細窄陡峭土路,待攀爬至山頂已近17時。花海依然廣闊無邊,但昨夜的雨水讓花海褪為綠色,天空中彌漫的霧氣則變為朦朧之美。景致雖不如昨,但站在山頂的國旗下,心情卻非常之愉悅。</h3> <h3>羅平不僅有油菜花,還有全國最美六大瀑布群之一的九龍瀑布。多依河穿過十萬大山,沿途形成數不清的瀑布,其中最集中最美的就是九龍瀑布群。距縣城40公里,4A景區。這里的游人比油菜花海更多。我們從最高處的西門開始向下游覽。多依河沖刷出多級瀑布臺階,每一級大小不同、形態各異。首先是"白絮瀑",距離遠、落差也不大,但是在周邊油菜花和遠處山峰的襯托下,白絮瀑的每一個跌宕、每一汪綠水,都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美韻。</h3> <h3>園內有"九龍十瀑",但好像并不是每個瀑布都有名有姓。其中兩個沒看到介紹牌的,形態也很有特色。一個我起名"孤獨瀑",它周邊沒有任何水流,一股粗大的水柱跌落綠池中,沖擊力很大,感覺非常強悍。</h3> <h3>這個我命名"飛流瀑",因為它比較高大,水瀑并不集中,卻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h3> <h3>往下走的幾個瀑布是景區隆重推介的。如"情人瀑"-兩個并排的瀑布,寬大的象征男性?細窄的是女性?</h3> <h3>神龍瀑寬大而壯觀,氣勢很磅礴。</h3> <h3>石龍漫游瀑,顧名思義,面積大層次多,可多角度觀賞,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h3> <h3>快出東門的"迎賓瀑",本來就挺精致,旁邊又擺放些盆景,更顯其秀美。園內不僅瀑布有特色,多依河水碧綠如翡翠,沿岸古木修竹,河中蘆葦叢生,色彩豐富,層次清晰,也很有觀賞性。</h3> <h1><b> 壯觀"山都"興義</b></h1> <h3>距云南羅平僅百里的興義市,是貴州黔西南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興義歷史很悠久,殷為鬼方國。春秋戰國至秦漢兩晉為夜郎國、興古郡;1797年即為興義府。這里旅游景點也很多,國家級的3個,省級以下的20多個,還是國際山地旅游大會永久舉辦地,因此被稱為"山都"。最著名的是位于滇黔桂三省結合部的"萬峰林"。其實萬峰林何止萬峰。在長200多公里寬30-50公里的環形地帶中,有2萬多座奇峰翠巒,被稱為中國最美五大峰林之一。目前開放的西峰林距興義市區僅18公里。景區觀光車先沿峰林對面的山路行駛8公里,沿途有6、7處停留。站在觀景臺,既可平視對面峰巒,又可俯瞰峽谷美景。天氣陰沉,遠處的山峰不夠清晰,但景色依然壯觀。放眼看對面那些數不清的山峰,不像羅平的山峰那樣孤立無援,而是呈密集的扇形整齊地排開,一座緊挨一座,親密無間、錯落有致、重疊起伏、綿延不絕。最遠處云霧中那些圓形山峰,看起來就像波浪起伏,一波連著一波。低頭觀腳下的壩子,碧綠的油菜田、深綠色的樹林、彎曲的河流,白墻黛瓦的村落,又是一幅油畫般的圖景。難怪當年徐霞客初來贊嘆"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再來又贊"叢立之峰,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奇勝"。</h3> <h3>在"納灰村"的觀景臺,又看到了類似羅平螺絲田的自然奇觀,不過這里出現的是"八卦圖""大地的眼睛"等圖案。</h3> <h3>從山路下來,觀光車在布依族村落中穿行12公里,讓我們近距離觀賞美麗的田園風光。路邊是黃燦燦的油菜花田,田后是一棟棟別致的布依族小樓;村落間點綴著嘎斯特山峰,剛才它們還遙不可及,此刻卻近在咫尺。這樣的景致與高處俯瞰的感覺各有千秋。人常說"風景如畫",這里似乎比畫兒更美,恍若仙境。可惜觀光車中途不停,、專用道又不允許其他車輛入內。如果天氣好,真想租個自行車慢慢地品賞這段路。"中線"是公用道路可開車,景致稍遜于觀光道。</h3> <h3>興義還有個被稱為"天下第一縫、中國第一漂"的馬嶺河,也值得一看。馬嶺河峽谷位于興義城東北5公里,國家地質公園、4A景區。百米觀光電梯直下谷底,沿西側山邊棧道先向北行,再過至對岸南行,最后回到觀光電梯。環形游覽上上下下,走走停停,沒有回頭路。身臨峽谷其間的感覺很好,游得一游。也許是陰天、也許是拍攝角度,照片效果不太理想,峽谷奇觀、現場感受沒有完全表達出來。</h3> <h3>我眼中的馬嶺河有幾大特色。一是山雄。從高處向下看,這里就像高原的一道大裂縫,這條"縫隙"據說長近百公里;東西很窄,最窄處50米;寬處150米;山谷很深,最深近300米。兩岸高巖絕壁,仰望有被山谷夾擊壓迫之感。</h3> <h3>二是橋險。峽谷間有堅實的鋼筋水泥公路橋,如彩虹高懸空中;有孤寂斷橋落寞水邊礁石無人理睬;有三四座鐵索橋飛駕河上連接兩岸,走上去左擺右晃,心動旌搖。加之山間古木翠竹叢生、洞洞相連,更讓馬嶺河峽谷綻放出千姿百態。<br /></h3> <h3>三是水秀。谷底的馬嶺河,水流湍急。嫻靜處碧綠如青水種的翡翠,激流時浪花泛起雪白如云、搏擊強力。更有"72瀑聚一峽"一瀑接一瀑,雖不如剛看過的九龍那般氣勢磅礴,亦多姿多彩。有一瀑獨秀,有群瀑競放,有涓涓細流,有飛瀉而下…特別是有一排8個瀑布由近而遠由高至低,比在挪威蓋朗厄爾峽灣看到的世界奇觀"七姐妹瀑布"更威武更瑰麗。</h3> <h3>四是石奇。走在峽谷間,頭頂、腳邊隨時會冒出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或造型像動物如猴子、老虎、海獅;或從峭壁上凸起成"驚險探花"。</h3> <h3>興義市下五屯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氏莊園。始建于清嘉慶年間,民國期間成為貴州最大的私家莊園。現供參觀的只有原建筑的3/10,其余均不復存在。不過主體建筑基本保持原貌。有忠義祠、家廟、花廳、書齋、居室、炮樓、八間房等十幾進院落。建筑風格古樸內斂,不張揚不奢華。劉氏家族早年由湖南邵陽入黔經商,經三代致富,并由團練入官,其中劉顯世利用辛亥革命,軍閥混戰,竟任督軍、省長十幾年,獨霸貴州,創軍閥割據之首例。劉氏家族中亦有幾位早期共產黨人,如劉斐章等,更有多位為貴州教育事業做出重要貢獻。莊園的兩棟法式小樓,現為貴州省民族風俗博物館和興義軍分區軍史紀念館。后者不開放,前者主要展覽布依、苗等民族的戀愛習俗、婚禮用品、新婚盛裝、洞房設施等。</h3> <h1><b> 動人心魄的24道拐</b></h1> <h3>黔西南州晴隆縣的"24道拐"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標志路段,位于縣城南郊1公里處,盤旋于晴隆山脈與南盤山之間的斜坡上。從第1拐到第24拐多垂直高度250米,直線距離僅350米,而這段道路反復盤旋24次,全程達4公里。我們開車從一拐至24拐,用時8、9分鐘。此路坡傾角60度。看上去山勢陡峻,彎道頻急,但行駛中并無驚險之感。因期設計獨具匠心,被稱為公路設計的里程碑,亦由此世界聞名。</h3> <h3>抵達24拐盡頭后,見路邊有高高聳立山巔的"晴隆縣烈士紀念碑",攀上去瞻仰,里面是幾十位自當年剿匪以來犧牲的烈士陵墓。從這里只能看到24拐的很小局部,觀全景必須到對面山上。</h3> <h3>通往"24拐"觀景臺的路段為專用道,要到晴隆古城入口處買票乘觀光車前往。觀景臺有闊大的廣場,沿山邊欄桿可全方位觀賞。眼前的24道大拐彎,仿佛12個曲別針環環相連,由下至上整齊排列在對面山坡,蔚為壯觀,令人震撼!不禁深深為設計者和修筑者的智慧及艱辛所折服!抗戰期間,這條中美軍民團結協作建造公路,成為運送援華物資的重要通道和盟軍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為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年為對付日軍空襲。美軍1個營駐扎此地、想來當地軍民會付出更多血汗吧。如今這里已成為本地的名片,到處可見"晴隆-讓世界惦記24道拐"的宣傳口號。自駕游中,我們走過不少比24拐更艱難險峻的道路,但始終未能比較完整地將那些曲折奇特的道路景象記錄下來。這次走了拍了,也算了一心愿。</h3> <h3>站在這里留影,身后這盤旋曲折的道路,就像我們共同走過的人生之路,不過比它更為豐富復雜罷了。</h3> <h3>晴隆古稱"安南",為邊防重鎮。春秋戰國到元末期間,這里的名稱和屬地不斷變化,至1390年(明洪武)設安南衛,建安南衛城。1687年(清康熙)建安南縣。1941年5月,因安南縣名常與當時的法屬殖民地安南今越南混淆,貴州省政府決定,以縣城西南晴隆山名為縣名,延續至今,如今的"晴隆古城"其實是近年為拍攝電視劇"二十四道拐"而重建的,修舊如舊,一定程度上重現了歷史痕跡</h3> <h1><b> 絢麗多姿紅土地</b></h1> <h3>"東川紅土地"是方圓近百里區域一大片區域的統稱,主要位于昆明市東川區紅土地鎮及與其接壤的尋甸縣。在海拔2千米以上的群山環抱之中,四周山巒起伏、層巒疊嶂。這片土壤中含有極為極為豐富的鐵質,在溫暖濕潤的氣候被氧化并慢慢沉積,形成了特殊的紅色,由此成為云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有特色的紅土地。(下面兩張拍于落霞溝)</h3> <h3>從東川到"紅土地"的50公里,既要翻山越嶺,又要突破迷霧重重,走得艱難緩慢、驚心動魄。但入住后依然迫不及待去落霞溝"勘查"明早的拍攝地點,往返近9000步,不僅找到停車場、3個觀景臺,還收獲了一組"霧中落霞溝"的照片,很喜歡這種朦朦朧朧的意境。手挽手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四周寂靜無聲,看不清周邊的景致,卻能感知田園的美好。</h3> <h3>清晨,大霧仍未消散。落霞溝、老龍樹、錦繡園幾處景點,都是霧靄朦朧,看不到紅土地的真實模樣。</h3><h3><br /></h3> <h3>在我們的千呼萬喚之中,天空終于逐漸露出笑臉,陽光普照大地,不禁歡呼雀躍!按照客棧名片的線路圖和沿途的尋摸,先后看了多依樹、106、錦繡園、打馬坎、樂普凹、鄧家溝、瓦房梁子等。</h3> <h3>站在紅土地上,舉目四望、山川溝壑五彩斑斕,在紅色的主基調下,各種色彩爭奇斗艷。紅、黃、綠、紫,也不盡相同,褐紅、磚紅、黑紅、粉紅…,深綠、淺綠、翠綠…,橙黃、鵝黃、米黃…,真是絢麗多姿。據說紅土地最佳觀賞季節在8-12月,那時土地上有種有空,色彩會更為豐富。</h3> <h3>"紅土地"雖然被稱為景區,但是并沒有"大門",除了"落霞溝"修建了長達一兩公里的觀景臺、免費停車場,其它"景點"都還是各家各戶的土地。有的農民在比較有觀賞性的地塊邊開辟小塊停車場,按大小車收費5元10元或每人2元;我們遇到3次,除此之外全天游覽沒有任何費用。印象中,這種情況在國內任何知名景區都沒有遇到過。"紅土地"最主要的十幾處景觀,基本散布在"花石頭"村四周20公里范圍。最適合自駕,看到漂亮的地方,找合適的地方停下來觀賞即可。我的照片中很有幾張是這樣抓來的。比如下面這組農牧圖。<br /></h3> <h3>中午在花石頭村一家小館等候午餐,我出來找"街景"。看見這位老漢急匆匆在路邊前行,他的服飾引起我的關注,偷著抓了兩張,卻被他一抬頭發現了,正擔心尷尬之時,他竟沖我咧嘴大笑,立刻收入鏡頭中,成就一張難得的人物照。另外兩張也是"偷"拍的。</h3> <h3>紅土地最美的景觀當屬傍晚的落霞溝。它的奇異、壯美和絢爛,會讓你驚喜萬分,甚至瞠目結舌。金色霞光潑灑在山川之間的高山梯田上,色彩之鮮艷、形狀之奇妙,簡直不可思議。任何畫家都難以調出來,恰似彩霞跌落人間。層層梯田從山梁上逐級鋪排下來,層級之間很開闊,由此形成美麗的圖案。有層次感極強的螺紋,有橢圓的心形,有巨大的花瓣。梯田上邊有一簇白墻黛瓦的村落、下邊是皺褶縱深的溝豁峭壁,對面峰巒重疊的山嶺上還有若隱若現的彎曲道路伸向遙遠的天邊。近一小時中,夕陽和云朵讓這塊土地不斷地變幻色彩。一忽兒這邊折射出一團火紅,一忽兒那邊綻放出艷麗的"花朵"。心中倏然涌起古人的詩句"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此刻的落霞溝可謂"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彩霞落人間",炫美之極、炫目之極!當時的心情竟是如饑似渴之感,只有不停地按動快門。落霞溝之美實在是任何語言都難以描述的!</h3> <h3>晚餐后忍不住又第4次走去落霞溝,大霧又起,看不清景物,但天空中那一勾彎彎細細尖尖的月牙兒,像鐮刀像小船兒,很有韻味。</h3> <h1> 撫仙湖和圓通寺</h1> <h3>玉溪市澄江縣的撫仙湖,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是中國最深淡水湖,最深達160米。最難得是水質極佳。冬日里又值陰天,游客稀少。沿湖邊慢慢溜達,最深的印象倒不是水天一色的湖面,而是撫仙湖祿充風景區的文化墻。澄江不僅有秀美的湖光山色,還有化石、古墓和水下遺跡,更是"一門雙進士,百步兩翰林"的人文之地。景區專設"文化墻",用五六十幅圖文詳盡介紹自然風光、美麗傳說、風土人情和名人雅士。既宣傳了澄江、提升了景區品位,也美化了環境。正是這面"文化墻"讓我記住了與眾不同的撫仙湖。</h3> <h3>湖邊龍王寺內,巧手的篾匠面含微笑,一邊做工一邊哼曲。可惜臉部不清楚。</h3> <h3>圓通禪寺是昆明最古老的寺院,已有1200多年歷史。曾多次重修。寺廟不算大但非常漂亮。環境優雅,建筑精美,色彩鮮艷,池水相映。</h3> <h3>21天的云貴之旅圓滿收官。行駛里程2700,歷經各種復雜路況,行車無事故無罰單,人身財物皆安全。在最美季節、最好天氣,看到了最美的元陽梯田、羅平油菜花、東川紅土地、丘北普者黑和廣南壩美,了卻心愿;在興義萬峰林和九龍瀑布群、24道拐、個舊老陰山收獲驚喜。每次旅行,總會給我們太多震撼太多感動太多感慨,看不盡祖國山川風景如畫,贊不絕中華大地風情無限,只能說,越走越覺祖國美,越看越愛大中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永年县|
宝丰县|
沽源县|
赤城县|
镇雄县|
罗源县|
陇南市|
莎车县|
五华县|
黑河市|
松潘县|
凌源市|
大足县|
壶关县|
揭东县|
鄄城县|
安远县|
广河县|
黄陵县|
抚顺市|
东城区|
涡阳县|
鄂托克旗|
河曲县|
辛集市|
颍上县|
乌苏市|
礼泉县|
福建省|
新化县|
肥西县|
教育|
安宁市|
冷水江市|
镇平县|
嘉定区|
靖边县|
淮北市|
循化|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