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代刺繡--文明之旅·遺落云南民間的刺繡藝術。中峰書畫院藏明清刺繡、民國旗袍藝術品二百余件。</p> <h3>云南民間收集的刺繡藝術品? </h3><h3> 我國素有"絲國"之稱,早在四五千年前人們已開始以刺繡技藝裝飾服裝和日用品了。雖然絲毛棉麻保存不易,但遠迄春秋,近至宋元,古代刺繡品屢有發現,明清刺繡作品留存于世的就更多了。</h3><h3> 鑒定古代刺繡品,一般是從作品的針法和紋樣兩個角度來進行考察,因為它們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h3><h3> 明代出了不少著名的刺繡藝人。最有名的是顧繡藝人韓希孟,以及倪仁吉、董小苑等。顧繡創始于明末上海露香園顧氏,是明代的主要繡種。獨創畫繡結合的技法,有的在繡底上施以墨色,再用接針和滾針繡出邊緣;有的在大塊繡面上加彩,有的直接敷色以畫代繡。</h3><h3> 清代刺繡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四大名繡:蘇繡、粵繡、蜀繡、湘繡,且新創了許多織繡技法,如雙面繡繡種,可以使正反面花紋均很整齊,沒有線頭外露,如制作屏風可供兩面觀看。</h3><h3> 從現今留存于世的古代刺繡作品來看,大部分都是清代的,其色澤和保存狀況都較明代或明以前的要好。</h3> <h3> 織繡品收藏要注意下面幾點:<br /></h3><h3><br /></h3><h3> 一是年久價高,量稀為貴。作為收藏的永恒指標,年代的久遠是一件藏品價值的永恒指標,背后支持的是歷史和文化價值。而對于織繡品來說,其易褪色損壞且難以修復,時間的延長等于保存難度的加大,因而年久卻品相完好的就很少見,當然也就十分珍稀。</h3> <h3> 二是品類要分清。織錦、刺繡、緙絲是織繡品拍賣領域的"三大主力"。其中以緙絲最受關注。一般來說成品要比匹料價值高,用于裝飾的要比實用的價值高,服飾類中正裝要比家居服飾價值高,男裝要比女裝價高(個別例外),官府服飾要高于民間服飾。</h3> <h3> 三是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潛力大。有些古繡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具有民間習俗和文化的很好的承載指向,而且富有濃郁、鮮活的民間韻味。這樣的物品具有獨特魅力,市場的潛力也就較大。</h3> <p class="ql-block">民國旗袍</p> <p class="ql-block">清代蘇繡</p> <p>?子,明代中期五品官繡</p> <p class="ql-block">清代湘繡</p> <h3>明代早期洪武元年,六品官補繡</h3> <h3>清代初期畫像</h3> <h3>明代早期,六品官?繡</h3> <h3>代代封侯,清代湘繡。</h3> <p> 帝王龍袍殘片,明代晚期江寧織造,技藝精湛繡法已失傳。</p><p> 云南傳為明末永歷皇帝之物</p><p><br></p> <h3>明代中期,武官畫像</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濮阳市|
呼伦贝尔市|
佳木斯市|
伊金霍洛旗|
射洪县|
平罗县|
湛江市|
上杭县|
石景山区|
望谟县|
亳州市|
道孚县|
黑山县|
西贡区|
桦川县|
丰都县|
高碑店市|
峡江县|
江陵县|
安顺市|
宽城|
朝阳市|
义马市|
镇雄县|
迁西县|
来安县|
汶上县|
揭西县|
乌鲁木齐市|
陇西县|
定州市|
外汇|
文安县|
汉川市|
江孜县|
和田市|
精河县|
阳原县|
波密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