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這是臺北最好的舊書店,舊香居,這是它的藝廊、就是不賣書,專做展示活動等等。書店在它的斜對面,八十米~</h3> <h3>這是商務印書館的標志,對,臺灣商務印書館,和大陸香港的商務印書館在六十八年前是一家,四九年后,各是各的了……其實,就這個標志來說,這是分家前的老商標,臺灣一直在用。我喜歡這個標志,懷柔,謙遜,有古雅味道,北京那個,太硬,太白(書的形狀)書角太尖,覺得會扎手。</h3> <h3>2017年是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年初臺北書展,商務的展位布置隆重,展陳內容就是這個題為"出版不朽"的主題紀念書展。印象深的是民國商務的經典出版物,萬有文庫書系,中小學生文庫書系,作家的書稿,代表出版社各個歷史階段的各類文物原件等等,還有近七十年來商務成為臺灣商務之后各個時期的經典出版作品。</h3> <h3>臺北書展結束很久了,舊香居掌門人吳卡蜜做了一個決定,她聯合臺灣商務,把舊香居多年收藏積攢的民國三十八年前商務印書館的經典出版品,包括一些最近七十年來臺灣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物,在舊香居自己的藝廊,做一場書店現場版的"出版不朽"圖書展。</h3><h3>在舊香居做民國書展,臺北舊香居+臺灣商務印書館,天然的緣分,這不是天作之合又是什么?</h3> <h3>那天和北京三聯的建良小兄一道,看完常玉大展,說去舊香居看看吧,許久沒去了。</h3><h3>沒走到舊香居書店,就先被舊香居藝廊里明亮的燈光和透明玻璃上幾粒黑色的大字"出版不朽"給攔截了。</h3><h3>我們竟然趕上了這個展覽的開幕式和嘉賓聚會……</h3> <h3>和吳老板寒暄一番,跟臺灣商務印書館的干部握手致意,而后在這間并不闊大的空間里轉轉看看……</h3><h3>這些舊香居集書店集藏多年的珍品圖書,各個于我而言,熟悉,親切,我看的時候是在細數,這個我有,這個曾經差點有,這個竟然沒讓我碰到,這個可惜我沒有……藏書同好之間,我相信很多人會如我這般,羨慕僅止于羨慕,發現好東西放在對的人這里,遺憾自己無緣得到之余,是很誠心地為主人高興和驕傲的。</h3> <h3>之前我發朋友圈,預告隨后會有一個觀展感受發布,屬于獲得全新的經驗和啟發的觀展體驗,就是這個了,舊香居吳卡密這次的布展,在我想象之中,但是親眼看到呈現眼前的實景,著實讓我意料之外~~~</h3> <h3>話說我也做過若干次規模都比這個大許多的展覽,"故紙溫暖,民國圖書典藏展"歷次巡展,都是興師動眾的架勢,可是,沒有一次如舊香居這次的布展這樣的開放!開放到零設防,所有藏書,不加任何包裝和遮掩,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或站或靠或躺,面對每一位觀者,書和人眼之間,坦誠相對,互相張望打量,分不清,誰是這個場地里的主人,或者,誰都是這個空間的主人,每個人都可以覺得這是一個和自己有某種親密關系的居停之處,這些舊書冊,無憂自在地站在書桌一角,茶幾一角,泰然處之,像是每個進這屋里來的家人,又像是一個了解你的所有隱私的伙伴,一切就是那么不點明,含蓄,會意地呈現,每本書和每一個站在它面前注視它的人之間,都會發生一個瞬間,那個瞬間里,只有他(她)們自己才能猜到或費半天勁也猜不到的密事~~這真是太刺激了!愛書人和書,愛書人的時代和書的時代,用這樣的第X類別接觸,這個小小空間里的一個嚴嚴密密地展覽,瞬時呈現了巨大的能量場,人的能量和書的能量,人的靈性和書的靈性,交織,縈繞……一切都源自一個讓新人和舊紙頁徹底不設防地親和,這樣的一個展覽,說是備受啟發,只是很平庸的表述,更玄妙的聯想,找不到切入的角度來給旁人做交待,各自去看去感受就好了,當然,你和這一房子的舊書之間唯一的防線、就是你不能動手去摸它們,你一伸手,這道防線刺破了,所有的美和魅魂飛魄散,就不好玩兒了。</h3> <h3>這個展覽當然有很現實的問題,臺灣社會民風盡管大體上是絕對的溫良恭儉讓,可是世間總有妄人,須防范,我問吳老板保安問題如何,吳老板說,商務人多,會每天派員來這里幫忙看護這些珍寶。對了,畢竟空間緊湊,不存暗角死角,還是照顧的過來的,我更覺得,展覽不在于規模和排場,在于內容和靈魂,一個能讓藏品和觀眾產生心意相通的展覽,空間似乎反而是越緊湊,越好!</h3> <h3>北京和臺北的愛書人,藏書人,出書人,買賣書人……</h3> <h3>舊香居藝廊斜對面的舊香居書店,間隔八十米………</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红桥区|
元谋县|
云浮市|
高淳县|
青龙|
湛江市|
涞源县|
民勤县|
赤水市|
涿州市|
横峰县|
鄂温|
衡水市|
江山市|
炉霍县|
和静县|
大连市|
平湖市|
天全县|
唐河县|
吉木萨尔县|
离岛区|
台前县|
陈巴尔虎旗|
南投市|
巫山县|
天长市|
密云县|
连州市|
濉溪县|
广宗县|
临高县|
云和县|
中卫市|
焦作市|
新河县|
舒城县|
佛山市|
武山县|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