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李松武</h3><h3> </h3><h3> 鳴謝!施文清、段正</h3> <h3> 農(nóng)歷三月十七,是被稱為“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的大理三月街最熱鬧的會期,我們幾個朋友相約,不去三月街湊熱鬧,而是去探秘鳳羽的茶馬古道。</h3> <h3> 時光向前倒流三五百年,或者一百年,這個時節(jié),這條茶馬古道上,一定是來自各處的馬幫絡(luò)繹不絕,物流人流最繁忙的日子。今天,卻只有我們幾個朋友,慢慢行走在這條已經(jīng)沉睡的古道上。</h3> <h3> 我曾經(jīng)走過大理、云龍、漾濞、鶴慶、麗江的茶馬古道,都只是象征性地保留一小段,供游客去拍照和憑吊懷古。鳳羽的茶馬古道,我早就聽人說起過,今天第一次實地探訪,竟然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大大地出乎我的預(yù)料之外。我們從鳳翔村本主廟啟程,目的地是羅坪山埡口附近的彩鳳橋。</h3> <h3> 沿著全用花崗石鋪成的石板路,一步一步丈量,用計步器記錄,來回大約二十二公里。</h3><div> 為了這次探秘鳳羽茶馬古道,段正老師夫婦六點鐘就起床,做了一大鍋青豆米燜飯,準(zhǔn)備了臘肉、香腸和碗筷,我的同事小馬和夫人,還有讀高中的女兒,又預(yù)約了非常熟悉當(dāng)?shù)厝宋臍v史的文清老師當(dāng)向?qū)АT缟暇劈c,開始踏上向往已久的鳳羽茶馬古道,雖然對這條古道早有耳聞,但是當(dāng)我真正腳踏上去第一步,還是被眼前的這條古道震懾了,竟然保存得如此完好,就像前面還有馬幫剛剛走過去!從起點到終點,路面平均寬度一米八左右,最窄處僅一米,最寬處可達(dá)二米五。</div> <h3> 這次雖然說是探秘,其實一路走來,又讓我產(chǎn)生更多的未解之謎。</h3><div> 首先,這條古道幾乎全部用最堅硬的花崗石板鋪成,最大的石板有千斤重,最小的只有拳頭大,這么多的花崗石與周圍山上的石頭不一樣,不可能是就地取材,那這么大的工程,這么多的花崗石是從哪里運來的?而且石板的鋪設(shè)技術(shù)含量很高,鑲邊規(guī)劃統(tǒng)一,有的隨坡就勢,有的輔以臺階,縱橫交錯,防滑和防塌效果很好。真是驚嘆于古人的智慧和艱辛啊!</div> <h3> 其次,這條茶馬古道修建于何時?</h3><div> 按照傳說,唐朝末年,也就是南詔后期和大理國時期,就有了這條茶馬古道的雛形,到明朝中期是最興盛的時候,因為這條古道東邊直通大理府,西邊到羅坪山頂后分為南北兩道,向西南到達(dá)“云龍八井”(今諾鄧),向東北到達(dá)迪慶和西藏。這個時期,鳳羽的這條茶馬古道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一樣,把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不僅有茶葉、食鹽、鐵器,還有藥材、皮毛、絲綢,甚至還有平常的居家用具和小孩子的玩具,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宗教文化。今天,鳳羽古鎮(zhèn)的眾多寺廟,保存至今的各種古建筑,眾多的臨街店鋪,就是歷史的見證。</div> <h3>第三,是否曾經(jīng)是戰(zhàn)略通道?</h3><div>眾所周知,宋代大理國曾經(jīng)與吐蕃分分合合,最后被蒙古兵滅掉,就在這條茶馬古道邊上,有一處元代墓葬群,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韃子墳”,遺跡還在。</div><div>這條古道的最近一處終點是云龍的諾鄧鹽井,有二百多公里,今天我們到達(dá)彩鳳橋,單程只有十一公里,只是走了全程的二十分之一,就已經(jīng)累得夠嗆了,中途休息和午餐,吃著段老師夫婦準(zhǔn)備的豐盛食物,我就想,當(dāng)年的馬幫漢子年復(fù)一年地在這條古道上風(fēng)餐露宿,一定是歷經(jīng)了我們今天的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趕馬人生活本身充滿悲歡離合,人情冷暖、驚險曲折、生死難料。千百年來,在千里棧道的石級上,在那一個又一個磨成深坑的馬蹄印中,融匯著趕馬人的喜怒與哀樂,辛酸與血淚。一路上瘴氣、傳染病、匪盜的搶劫和同伙的相互算計傾軋,不要說賺錢,往往連人馬的性命都難保。有一首流傳很廣的《趕馬調(diào)》:</div><div> 砍柴莫砍葡萄藤,養(yǎng)女莫嫁趕馬人。</div><div> 要想趕馬走夷方,就得先把老婆嫁。</div><div> 這是趕馬人心靈的真實寫照。在幽幽的古道上,每一個馬蹄印都是趕馬人一幅深沉的畫,每一聲馱鈴都是一支趕馬人心血的歌。</div> <h3> 鳳羽當(dāng)?shù)赜幸皇赘柚{:</h3><div> “沒有到達(dá)彩鳳橋,不算走過茶馬道”。</div><div>彩鳳橋是“鳳羽八景”之一,是用五塊規(guī)模和長度相同,顏色各異的石板橫跨在溪流之上,下雨的時候,顏色更加鮮艷,就像鳳凰的羽毛,傳說這里就是鳳凰落難之處,鳳羽也因此而得名。每一塊石板長度有二米五,寬度一尺五。旁邊有一個山神廟,著名的鳥吊山就在這里,五百年前,徐霞客、楊升庵、李元陽三位明朝的大才子,就沿著這條茶馬古道慕名來到這里,觀看萬鳥朝鳳的奇觀。五百年后,來到彩鳳橋上,我們從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樹上采下幾大把,插在橋邊,用橋下的溪水澆在五彩的花崗石板上,把她裝扮得像一只美麗的鳳凰。</div> <h3> 當(dāng)今,隨著社會科學(xué)的不斷發(fā)展,云南的交通事業(yè)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叮咚”的馬鈴聲已被汽車、火車、飛機(jī)逐漸代替,長途販運的馬幫已成為讓人回味的歷史。</h3><div> 迎著朝霞而來,踏著夕陽歸去,歷經(jīng)一千多年風(fēng)雨的茶馬古道,在夕陽的余暉里顯得格外明亮,我虔誠地用雙手撫摸著被千千萬萬的人和千千萬萬的馬踏過的石板,光滑溫潤如玉!</div><div> 望著遠(yuǎn)處的崇山峻嶺,層巒疊嶂,最后一隊馬幫消失在夕陽的余暉里,耳畔還聽到悠遠(yuǎn)的“叮咚”聲。</div><div><br></div> <h3><font color="#ed2308"><b>彩鳳橋頭聽鶯語,</b></font></h3><div><font color="#ed2308"><b>茶馬古道探秘蹤。</b></font></div><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div><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叮咚鈴聲已遠(yuǎn)逝,</b></div><div><font color="#ed2308"><b>滄海桑田一夢中。</b></font></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托克逊县|
天台县|
平阳县|
龙海市|
磐石市|
秦安县|
溧阳市|
浦县|
五原县|
唐河县|
綦江县|
鹰潭市|
蓬溪县|
武强县|
普陀区|
阳信县|
大竹县|
中卫市|
西乌珠穆沁旗|
安阳县|
岳阳县|
西华县|
衡阳市|
南丹县|
凤山县|
新安县|
信丰县|
珲春市|
中牟县|
神农架林区|
司法|
琼中|
临潭县|
和政县|
张家界市|
慈溪市|
伊金霍洛旗|
日土县|
米泉市|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