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鳳頭鸊鷉</h3><div>鳳頭鸊鷉(學名:Podiceps cristatus):體長為50厘米以上,體重為0.5-1千克。前額和頭頂部黑褐色,枕部兩側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別形成束羽冠。腳的位置幾乎處于身體末端,尾羽短而不顯,趾側有瓣蹼。瓣蹼十分發達,除了適于游水之外,在陸地上幾乎是寸步難移的。</div><div>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在既是開闊水面又長有蘆葦水草的湖泊中,極善水性,它們時常把頭部朝下沒進水里,接著完成一個前滾翻動作,然后在水下作一段高速度潛泳,再在遠處露頭冒出水面。建造浮巢,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葉子,能隨同水位上漲而漂起,不但不會往巢里滲水,還可以因為濕草發酵產生熱量,有助于鳥蛋的孵化,使性喜貪玩的親鳥在孵卵期間也能忙中偷閑,到巢外去嬉耍片刻。吃昆蟲、昆蟲幼蟲、蝦、喇咕、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廣泛分布于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div> <h3>黑水雞(學名:Gallinula chloropus)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共有12個亞種。中型涉禽,體長24-35厘米。嘴長度適中,鼻孔狹長;頭具額甲,后緣圓鈍;嘴和額甲色彩鮮艷。翅圓形,第2枚初級飛羽最長,或第2枚和第3枚初級飛羽等長,第1枚約與第5枚或第6枚等長。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長,中趾不連爪約與跗蹠等長。趾具狹窄的直緣膜或蹼。通體黑褐色,嘴黃色,嘴基與額甲紅色,兩脅具寬闊的白色縱紋,尾下覆羽兩側亦為白色,中間黑色,黑白分明,甚為醒目。腳黃綠色,腳上部有一鮮紅色環帶,亦甚醒目。游泳時身體露出水面較高,尾向上翹,露出尾后兩團白斑很遠即能看見。棲息于灌木叢,蒲草,葦叢,善潛水,多成對活動,以水草,小魚蝦,水生昆蟲等為食。廣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地。</h3> <h3>小鸊鷉(學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是一種潛鳥。體長25-29厘米,翼展 40-45厘米,體重100-200克,壽命13年。枕部具黑褐色羽冠;成鳥上頸部具黑褐色雜棕色的皺領;上體黑褐,下體白色。</h3><div>善于游泳和潛水,常潛水取食,以水生昆蟲及其幼蟲、魚、蝦等為食。通常單獨或成分散小群活動。繁殖時在水上相互追逐并發出叫聲,有占據一定地盤的習性。繁殖期在沼澤、池塘、湖泊中叢生的蘆葦、燈心草、香蒲等地營巢,每窩產卵4-7枚,卵形鈍圓,污白色,雌雄輪流孵卵。留鳥及部分候鳥。</div><div>分布于歐亞大陸、非洲、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日本等國家和中國各地。</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芒康县|
安泽县|
裕民县|
武功县|
香河县|
西平县|
高安市|
色达县|
新竹市|
哈尔滨市|
揭东县|
玛曲县|
饶阳县|
固阳县|
都昌县|
开封县|
四会市|
汕尾市|
壤塘县|
普兰县|
福州市|
内乡县|
汕头市|
洪湖市|
竹溪县|
密云县|
平谷区|
西林县|
祁阳县|
泉州市|
蓬莱市|
塔城市|
布尔津县|
香格里拉县|
宜兴市|
滦平县|
白河县|
永兴县|
高雄市|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