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日在澤州縣川底鄉和村村陵沁路兩旁農家的墻壁上被一些古樸、粗曠的墻體畫所覆蓋。這里的民房都已有20多年的房齡,隨著墻體畫的逐步完成,以往參差凌亂的感覺一掃而空了,因為它們已經被一幅幅5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勞動和生活的場景畫所覆蓋起來了。那是早在幾年前這里發現了屬于仰韶文化的歷史遺跡,并被發掘出來。為保護文物、傳播中華悠久燦爛的文明,有關部門在這里繪制了這些反映古代先民生活場景的墻體畫。</h3><h3> 這些墻體畫不僅美化了村子的環境,改善了村民居住空間,提高了人們欣賞美的能力,同時傳播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更為晉城的全域旅游展示出別樣的美!</h3> <h3> 匯邦文化傳播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繪制墻體畫</h3> <h3> </h3><h3><br></h3><h3><br></h3><h3> 仰韶文化陶器實物圖片(圖片源自網絡)</h3> <h3> 和村遺址的歷史淵源</h3><div> 2011年11月份在澤州縣川底鄉和村村發現一處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遺址并進行了緊急發掘,隨著發掘工作進入尾聲,考古人員發現大量古文物,其中包括一座保存較完好的窯爐,此處遺址被命名為“和村遺址”。</div><div> 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隊隊長劉巖介紹,這座窯爐的各個組成部分保存較完好,研究價值極高。窯爐略呈圓形,由窯門、火膛、窯室三部分組成,窯門呈拱形,火膛平面呈長方形,低于窯室平面,窯室整體呈拱頂狀。在窯室底部一周及中部,有清晰可辨的“十”字形通火溝槽。在窯室后部,有豎直煙道。</div><div> “根據推斷,這座窯爐應該是夏商到西周時期的遺址。這在山西晉城還是首次發現。”劉巖說。</div><div> 記者了解到,此次發掘面積近1000平方米,清理了96個灰坑、1座窯爐、2個甕棺葬和1座墓葬,200多編織袋的碎陶片,并出土了磨制石器、精美骨器、蚌器等80多件完整標本。此外,還出土鼎、斂口甕、甑等諸多制作精美的生產工具,包括有中央穿孔的石刀、石鐮,至今仍兩面帶刃、鋒利的石鏟和石斧等。</div><div> 和村遺址位于山西澤州縣川底鄉和村東南200米處長河兩岸臺地上,首次發現是在2009年。目前長河流域有焦河遺址、川底遺址、和村遺址、圪套遺址等大小古遺址十幾處,其中和村遺址是該流域首個發掘出土的遺址。</div><div> 據了解,從出土的遺物上看,和村遺址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距今4000至3000年的夏商時期、距今3000至2700年的西周時期、距今2700至2200年的東周時期。</div><div> 劉巖說,和村遺址的發掘反映了2800多年前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歷史面貌,窯爐的發現更為研究古人燒陶術和陶窯的發展史提供了難得的資料。由于長河流域有很多遺址,而且還處在調查期,和村遺址延續時間較長、遺跡現象豐富、遺物種類繁多,為人們打開了認識長河流域古代遺址的大門。(資料摘自網絡)</div> <h3> </h3><h3><br></h3><h3> 川底和村仰韶文化發掘現場和出土文物碎片(圖片來源于網絡)</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津南区|
深水埗区|
云龙县|
秦安县|
大化|
炉霍县|
罗甸县|
永顺县|
遵化市|
白水县|
津市市|
潮州市|
大兴区|
札达县|
济阳县|
延寿县|
嘉善县|
彭州市|
班玛县|
宁阳县|
桐乡市|
香格里拉县|
长岛县|
边坝县|
阿瓦提县|
安溪县|
广东省|
浠水县|
五指山市|
繁昌县|
平南县|
雅安市|
乐至县|
溆浦县|
林州市|
天长市|
泗洪县|
宿州市|
汽车|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