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div><div> 滇南紅河谷南岸,哀勞山深處,是古老的哈尼族人民聚居的地方,生生不息的哈尼族人民用他們的驚人聰慧與堅毅,依托高山深谷,縱橫溝壑,連綿山地,層巒疊嶂 和充沛的降水,在這里創造了驚艷于人類的農耕文化---哈尼族梯田。</div><div> 就是這驚艷的光輝,驅使我背起行囊,開啟追逐哈尼族農耕文化的旅行。</div><div><br></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哈尼族梯田以元陽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梯田最低海拔為144米,最高海拔為2000米,達到水稻生長的極限區域。哈尼族人民世世代代精雕細刻留下的杰作,讓我有仿佛置身天堂的奇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哀勞山南部 海拔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多為哈尼族居住;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適宜水稻生長,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際進入此地區就已開墾梯田種植水稻,傾注了數十代人的心力,在此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元陽,我幾乎到達了新街鎮所有的村子,發現哈尼每一個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著茂密的森林,提供著水、用材、薪炭之源;村寨下方是層層相疊的千百級梯田,那里提供著哈尼人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糧食;中間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組合而成,形成哈尼族同胞安度人生的居所。這就是千百年來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麗家園。森林---村寨---田疇的經濟結構,是一個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生態系統,我感嘆---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莫過如此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哈尼族群眾在梯田最上面的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條水溝干渠,條條溝渠如銀色的腰帶,將座座大山緊緊纏繞,大大小小溝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數截入溝內,每隔一定距離的山峪處就筑有一個山塘,這樣就解決了梯田稻作的命脈——水利問題。而在我的眼里,每一座山塘就是一幅畫,靜美得讓我窒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哈尼族同胞開墾梯田的想象力令人驚絕,其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開闊則開墾大田,坡陡地狹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之中,無不奮力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他們才是最平凡卻又是最偉大的雕刻藝術大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而我到達的這個季節,正是哈尼族同胞種谷下泥、準備春插的時節,每一丘田都灌滿了水,有了水的梯田便有了靈性,與陽光對話無聲卻千奇百態,跟云彩交融有形卻變幻莫測。這天地藝術的交響樂章,成為舉世矚目的梯田奇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不清楚每一坡大小共有多少丘梯田,問哈尼人,他們直晃著腦奇怪于我為什么問這樣的問題,而我只是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丘梯田在無聲地變幻著陽光的色彩,讓我目不暇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其實,在我的心里,我更想讓哈尼族同胞告訴我,我眼所及,倒底有多少道田梗?如此錯綜復雜、錯落有致構成一幅立體的鋼筆畫,又倒底有多少根線條在我的腳下分割了山水,分割了陽光,分割了色彩......卻整合成如此驚世駭俗之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追逐的腳步從沒有停歇,快門的開啟總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可是,在元陽,在哈尼族梯田前,我無法記錄光影的變幻,色彩的轉換,云霧的徘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來,只有赤腳走上田梗,才能感受到1300年以來的那些陽光,那此色彩,那些溫度和那些沒有遠去的腳步和聲音,以及哈尼族同胞對待生活的美麗情懷......</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郸城县|
伽师县|
黄浦区|
且末县|
车险|
安远县|
宁夏|
龙岩市|
高雄县|
遂川县|
凤凰县|
昆明市|
刚察县|
长治县|
睢宁县|
乐清市|
曲阜市|
巴塘县|
甘谷县|
西安市|
崇信县|
凤山县|
垫江县|
饶平县|
合山市|
南靖县|
伊春市|
林西县|
枣强县|
新源县|
鲁甸县|
防城港市|
彝良县|
石狮市|
吴江市|
宁蒗|
宜川县|
新兴县|
襄垣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