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元青花瓷在加工中,其顏料暈散現象是其特征之一。特別在蘇勃尼青這種元大國西部波斯來的精致顏料中表現最為突出。其暈散表現,即像墨汁滴于宣紙洇開來。“其暈似洇”四字來解釋比較形象。暈散現象同“凝聚斑”現象往往共生共存。“凝聚斑”是指顏料顆粒雜質聚集形成的如串珠般密集小點組成的條形帶黑斑、不規則團狀或圓狀黑斑。凝聚的黑斑呈一種上浮態勢,即漂浮在類似洇開的藍色顏料的底子上。這種洇如暈散的藍顏料底子,對凝聚斑形態影響頗大,使其邊緣也都“暈散”,即我們看到一個個小米粒般也稱“串珠”的黑色斑點本身、或由其聚成的條形帶黑斑、團狀或圓狀黑斑的邊緣也都“暈散”,故又被稱為條形流散、斑狀流散。當暈散嚴重時,甚至產生鋸齒狀的下滴態,或稱“冰掛”。</h3><div><br></div> <h3> 關于暈散現象,在2010年出版的兩本書《元明清青花》(王國丙著)、《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奧秘》(陳逸民、陳鶯著)都做了獨到精辟的分析。這兩本書也是目前領先打破理論界長期以來在元代青花顏料識別上淺嘗則止、吞吞吐吐的怪圈,突破性、實踐性皆可稱贊的好書。比如在《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奧秘》一書中,陳逸民、陳鶯兩位作者提出點暈現象并分析,即把前面提到的串珠現象中的一個個小黑點看成“點暈”,“是圓狀暈散的小型化”。這個解釋是比較合適的</h3> <h3>元青花顏料即鈷料呈現的暈散,大致說來主要表現為兩種:第一種就是這些串珠狀小點暈組成的凝聚斑邊緣的模糊或流散態。第二種即是繪出的底色顏料如同墨汁滴在宣紙上的洇開態,其面積大于前者。第一種串珠狀凝聚斑的暈散,也稱流散,須以第二種洇開的色底為基礎。即前者之散借助于后者之洇。須強調的是在實際中,第一種串珠狀流散情況要多于并明顯于第二種洇開態情況。</h3><div><br></div> <h3> 為何會產生暈散?大前提是必以蘇勃尼青料為主。可分析到的有如下原因:</h3><div> 1、蘇料這種鈷料顆粒粗大,成份復雜。</div><div> 2、青白釉流動性粘滯并有厚度。</div><div> 3、獨特的爐窯還原焰工藝溫度氣氛。</div><div> 在這三種主因中,第一種為最重要。因為其它料諸如國產料,即使顆粒變粗也不呈現暈散。至于現代顏料不論細粗均做不出像樣的暈散來,也就是蘇料成份復雜性的不可模仿。特別是蘇料既凝聚又暈散的雙重性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其次因青白釉頗有厚度,并流動性為粘滯態,可使顏料較充分反應發出暈散并得到控制,或使其中較大顆粒雜質凝聚漂浮現出暈散。釉質較薄器物暈散反應反而不太明顯。除上述三種原因外,還有認為包括物理因素的,比如繪畫時筆鋒運行經常于無意中使顆粒雜質集中在某一線或某一點較多,燒制時雜質未來得及移轉消化,溶融時便形成點暈或串珠帶暈散,這個說法也有一定道理。而且現代仿品就常常采取這種法子故意加大滯留雜質制造假凝聚效果,這當然是徒勞。</div><div> 至于蘇料的化學組成,現代測試如上海硅酸鹽所做了研究,但受取樣限制,并非有相當復蓋量的各博物館或各出土地點瓷片。尤其是品相好的暈散瓷片、暈散整器的樣品尋找難度之大,或取天下博物館樣品用于測試之不可能,導致結論尚顯單薄。盡管這樣,大家對這個問題目前還是有比較一致的認可。</div><div> 青花顏料中含鐵量較多而含錳量低的一類鈷料屬于古波斯的蘇勃尼青顏料,其中多有其它微量元素如硫(S)、砷(AS)、極微量的鎳(Ni)有或無等。其中到底是哪一種或某幾種元素在起作用導致暈散,實不能得出結論來。即使有論,也很難達到統一。</div><div> 在獨特的爐窯氣氛中,且越純的蘇料其暈散效果越明顯,包括其串珠狀凝聚斑之暈散也表現充分。實際中,真正全蘇料的器物十分罕見。伊朗、土耳其館藏器物暈散情況比較多,且上乘標準。要看國內暈散明顯器物較難找,稍好一點可做鑒賞的有上海博物館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元青花鳳首扁壺、安徽博物館元青花牡丹紋蓋罐(為串珠狀流散明顯)、河北博物館元青花海水龍紋八棱帶蓋梅瓶、故宮博物院元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等,尚可參考。</div> <h3> 大多數元青花器物都或多或少混有國產料或回青料,因此會大大降低凝聚態暈散效果。所謂凝聚態暈散效果即是指,一要凝聚,二要暈散,缺一不可。其規律是:</h3><div> (一)混入國產石子青料后表現:1、串珠狀黑斑的點狀凝聚態現象弱化,即黑點變少多往一塊收聚,結果是黑點多變連結態,或變團狀條狀等更大不規則態黑斑,且黑斑邊緣變不暈散或少暈散。2、其顏料底色即“色暈”態減弱,即向不暈態轉化。這是由國產石子青料本身所具有的收斂性造成的。 </div><div> (二)混入元大國西部的回青料后表現:1、串珠狀黑斑的點狀凝聚態現象弱化并發散,即小黑點或黑斑等變得略微模糊或較模糊,即凝聚態不足,過發散。2、顏料底色即“色暈”態會保留至增強。這是回青料本身所具有的發散性造成的。</div><div> 許多國內拍賣器物之青花顏料大都混有上述顏料情況。這多少也說明蘇勃尼青顏料在當時的稀少和珍貴。因此如見到串珠點暈和底色暈散均明顯,色呈青藍之器,一定是珍品無疑。</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黎县|
灌阳县|
城市|
甘肃省|
浙江省|
普定县|
繁峙县|
辽中县|
剑阁县|
靖远县|
鹰潭市|
焦作市|
玉林市|
北海市|
永川市|
旺苍县|
郴州市|
罗田县|
新乡市|
茶陵县|
将乐县|
寿宁县|
宝应县|
绥芬河市|
长丰县|
蚌埠市|
涿鹿县|
吐鲁番市|
淮南市|
沽源县|
云龙县|
惠东县|
信丰县|
安泽县|
黔西县|
文成县|
永清县|
梧州市|
山阴县|
巫山县|
望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