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朗讀者》第一期主題詞——遇見</h3><h3>卷首語: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h3><h3>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于一小部分人。</h3><h3>朗讀屬于每一個人。</h3><h3>今天,是朗讀者節目第一次和觀眾見面,所以,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詞,也特意選擇了——遇見。</h3><h3><br /></h3> <h3> 開場白:今天,是朗讀者節目第一次和觀眾見面,所以,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詞,也特意選擇了——遇見。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也希望從今天開始,《朗讀者》和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h3><h3>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那么,《朗讀者》遇見了你們,又會怎樣呢?</h3><h3><br /></h3> <h3>《朗讀者》第二期主題詞——陪伴</h3> 卷首語:為什么是陪伴?其實我們每一期的主題詞的選擇,是非常慎重的。有時候為了一個主題詞會反反復復討論很長時間,但是陪伴是最早確定下來的主題詞,而且從來沒有改變過。<br><h3>我想因為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就像我們的朗讀者,鄭淵潔、喬榛都談到了自己,夫妻之間的陪伴,父母對孩子的陪伴。</h3><h3>在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楊乃斌,一個在八個月的時候失去了聽力的孩子,為了能夠讓他像健全人一樣的成長。他的母親,在他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學。</h3><h3>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所以希望這一期以陪伴以主題詞的節目也能帶給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h3><h3><br></h3> 節目開場白:"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在顧城的詩里,陪伴就是這樣簡單而美好。<h3>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比如說這會兒,你我之間是一段短暫的陪伴;比如說我們的學生時代,和我們的同學,那是幾年的陪伴;還有一種陪伴,是生命里血脈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們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陪伴。</h3><h3><br /></h3> <h3>《朗讀者》第三期主題詞——選擇</h3> 節目卷首語:<br /><h3>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h3><h3>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h3><h3>在我們這期節目當中,你會看到的是,徐靜蕾選擇了挑戰和變化;耶魯村官秦玥飛選擇了希望的田野;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呵護與守望;最讓我感動的是麥家,曾經叛逆的他,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h3><h3>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h3><h3><br /></h3> <h3>節目開場白:<br></h3><h3>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選擇。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么,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h3><h3>有一年,法國的一家報社舉辦了一個有獎競答,其中有一道題目是,如果盧浮宮著火了,你選擇救哪一副畫?最終,獲得金獎的答案是,我選擇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說,選擇是一種智慧,而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h3><h3><br></h3> <h3>《朗讀者》第四期主題詞——禮物</h3> 節目卷首語<br /><h3>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h3><h3>父母無私的愛的養育;經歷苦難之后的成長;不斷地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h3><h3>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當中所寫到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于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h3><h3>在我們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趙家和教授,雖然他已經在五年前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所播種下的一顆善的種子,是留給這個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禮物。</h3><h3>用純凈之心去創造、去發現、去感悟,你便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禮物。</h3><h3><br /></h3> <h3>開場白</h3><h3>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禮物。禮物,多美好的一個詞。</h3><h3>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h3><h3>那在我們今天的節目時間里,就讓我們一起去打開一個個色彩各異,卻同樣充滿情感的禮物。</h3><h3><br /></h3> <h3>《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h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節目卷首語:</span><br /><h3>我們這期的主題詞是第一次,人這輩子,要遇到很多很多個第一次。</h3><h3>就像這次記憶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像劉震云,第一次給《安徽文學》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塊錢的稿費,立馬就請女朋友去吃飯。</h3><h3>許鏡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擁有了屬于他自己一場音樂會,但是他為這一天等了三十年。</h3><h3>王學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當導演了,可是這部電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個人,讓他欲哭無淚。</h3><h3>這都是非常寶貴而難忘的第一次,因為它們意味著我們的成長。</h3><h3>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說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h3><h3>所以說,如果你的人生,能夠擁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越豐富,越多彩。</h3><h3><br /></h3> <h3>節目開場白:第一次往往是需要勇氣的,但第一次也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是升華。很多時候,個人的第一次也帶著深深的時代的烙印,甚至是國家的記憶。就讓我們去感謝這些機遇,也感謝賦予了這些機遇的我們偉大的時代。<br /></h3> <h3>《朗讀者》第六期【淚水】</h3> 卷首語<br /><h3>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h3><h3>主題詞選擇的標準,首先是它的情感張力,我希望所有的觀眾在聽到這個主題詞的時候,都會有很豐富的生命聯想——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比如說眼淚。</h3><h3>這期節目當中,張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爭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說:她過去到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昂起頭,不讓眼淚流下來;導演陸川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愛流眼淚,所以有時候,他會抗拒眼淚;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著自己眼淚的優秀的演員,這一次在我們的現場,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淚,都屬于她自己。</h3><h3>眼淚是無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著最豐富的生命的色彩。</h3><h3><br /></h3> 開場白<br /><h3>我們本期節目的主題詞是——眼淚。說到眼淚,你會想到什么呢?</h3><h3>軟弱?眼淚有時候是軟弱、有時候是堅強;有時候是懺悔、有時候是寬容;有時候是羞怯、有時候是勇氣;有時候是失敗、有時候是成功。就如同每一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而當我們要謝幕的時候,也將會在別人的淚水里告別一樣。</h3><h3>那今天,就讓我們在一顆顆晶瑩的淚水中,去感受那最真實的生命印記。</h3><h3><br /></h3> <h3>《朗讀者》第七期【告別】</h3> 節目卷首語<h3>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同向成長的苦行之路"。</h3><h3>"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是陸游和唐琬之間痛徹心扉的告別。</h3><h3>"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的和這個世界告別。</h3><h3>在這期節目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軒,他向我們娓娓道來和故鄉和父親的告別。也讓我們仿佛明白了一個道理"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離死別"。</h3><h3>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h3><h3>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h3><h3><br /></h3> <h3>節目開場白:</h3><h3>人這一生早晚都會遭遇告別,告別讓我們成長,學會告別讓我們成熟,而無論是主動的選擇,還是被動的面對,告別多少有些傷感,但是告別也蘊藏著希望,每一段告別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別,構成了人間百態。</h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告別是一種心情,告別也是一種決定。</span><br /><h3>南飛的大雁是對北方寒冷的告別;</h3><h3>秋天的落葉是對炎熱夏的告別;</h3><h3>雨季是對干旱的告別;</h3><h3>彩虹是對風雨的告別;</h3><h3>山重水復后的柳暗花明是對迷失的告別;</h3><h3>"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豪邁的告別;</h3><h3>每一次的告別,都有一個故事,或激情燃燒,或凄美動人,或驚心動魄。</h3><h3>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h3><h3><br /></h3> <h3>《朗讀者》第八期【勇氣】</h3> 節目卷首語:<br><h3>就像茨威格所說"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的機會"。</h3><h3>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貝多芬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h3><h3>這些勇氣,都彪炳在史冊上,流傳在故事里。</h3><h3>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h3><h3><br></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節目開場白:勇氣是我們生命當中,最鮮艷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贊美著勇氣。莎士比亞說,"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會膽怯"。試想一下,如果歷史失去了勇氣,那將失去改寫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氣,那很多的日子就會變得蒼白無力。</font></h3> <h3>第九期:家</h3><h3>家,是心靈的港灣,家,給我們最多的慰藉。</h3> 卷首語 <h3>家,簡單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h3><h3>莫爾說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 </h3><h3>而中國古人則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h3><h3>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的紐帶。</h3><h3>在第九期節目里,讓我最有感受的是作家梁曉聲的那句話,每一個人都有現實的家園,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家園。家,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h3> 開場白<br /><h3> </h3><h3>家是什么?</h3> <h3>家是一個有溫度的詞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心靈停泊的港灣;</h3> <h3>倦鳥歸林、魚翔淺底、落葉歸根,這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尋著一種歸宿。<br /></h3> <h3>每個生命都有歸宿,每個家庭都有不同。</h3> <h3>讓我們一起走進幾個不同的"家",看家里的知冷知暖,庭前的云卷云舒。</h3> <h3>第十期主題詞:味道</h3> <h3>【董卿 札記·味道篇】如果你要問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學作品是什么,我可能會想到《紅樓夢》。因為在《紅樓夢》里既有著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只雞配著燒的茄鲞,也有著元妃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這些都是能夠在飯桌邊嘗到的味道,《紅樓夢》最觸動人心的是字里行間的人生況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無奈。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為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愛斷情殤。味道落到筆上就成了風格,吃進胃里就成了鄉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輩子都解不開的一個結。就像法國作家法朗士曾經說的,讓我們盡情的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h3> <h3>節目卷首語:味道是一種審美,是一種格調,是一種氣質,將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會變得豐富多彩,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一種味道,窗含西嶺千秋雪也別有風味,踏雪尋梅是一種味道,門泊東吳萬里船也妙味橫生。滿目蒼桑是一種味道,婀娜多姿也是一種味道。不同的味道能勾兌出不同的人生,總有一種味道會讓你流連忘返,讓你心情蹁躚。也總有一些味道給予警示,讓我們避而遠之,洗凈它們,重獲新生。</h3> <h3>節目開場白:生活的味道,文字的味道,總有一種味道讓你流連忘返!朋友,你喜歡什么味道呢?《朗讀者》第十期嘉賓張小嫻曾經說過:"會因為愛一個人而愛上他身上的味道。"電影《阿甘正傳》里有句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h3> 第十一期主題詞:那一天<h3>那一天是你我的記憶,也成就了現在的你我。</h3><h3><br /></h3> 節目卷首語:<h3>人這輩子,不是活過了多少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h3><h3>每一個被你記住的日子,都將成為生命里不可復制的那一天。</h3><h3>就像“面對行刑隊時,想起了父親帶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這是《百年孤獨》里,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回憶。</h3><h3>“再也沒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戲。”那是《社戲》里,訊哥獨特的記憶。</h3><h3>而我們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安文彬作為中英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的總指揮,說起那一天,他熱淚縱橫,1997年7月1日零點零分零秒,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為了那一天,一個民族等待了一百五十年。</h3><h3>我們很容易記住那些波瀾壯闊的,力挽狂瀾的,全新蛻變的那一天。</h3><h3>但其實無論偉大還是平凡,那一天都因為他的獨特性,被標注在了時光的日歷上,它注定了我們是誰。</h3><h3>你的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h3> 節目開場白:<h3>今天的主題詞是——那一天,那一天一定是你難忘的一天,也許是金榜題名時,也許是洞房花燭夜,也許是十九世紀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爾扎克,在左岸咖啡館構思著傳世之作,也許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類的一大步被載入史冊。</h3><h3>如果說,時光的藤蔓攀爬著光陰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轉的一枝。</h3><h3>今天,就讓我們和每一位朗讀者一起來回顧那一天。</h3> 節目中插播:<h3>從1984年,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南極喬治王島到現在,南極科考隊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艱苦奮斗。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一代又一代的南極科考人員把足跡留在了那樣一個充滿科學之謎,冰封雪埋的世界里。</h3><h3>雖然說那一天已經成為過去,但是那幾代人愿意為了科學、為了國家、為了人類,獻出青春乃至生命的精神,值得被永遠銘記!</h3> <h3>第十二期:青春</h3><h3><br /></h3><h3>我一直以為《朗讀者》第1季的最后一期的主題詞會是"再見",有的再見是不再相見,有的再見是必會再見,而《朗讀者》是一定還會跟我們再見的。</h3> <h3>青春卷首語:</h3><h3><br /></h3><h3>人生有一首詩,當我們擁有它的時候,往往并沒有讀懂它,而當我們能讀懂它的時候,它卻早已遠去。這首詩的名字就叫青春。</h3><h3><br /></h3><h3>青春是那么美好,在這段不可復制的旅途當中,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記憶。不管他是迷茫的、孤獨的、不安的,還是歡騰的、炙熱的、理想的,它都是最漂亮的日子。</h3><h3><br /></h3><h3>雨果曾經說過:"誰虛度了年華,青春就將褪色。"</h3><h3><br /></h3><h3>是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不是用來揮霍的。只有這樣,當有一天我們回首來時路,和那個站在最絢爛的驕陽下,曾經青春的自己告別的時候,我們才可能說:謝謝你!再見!</h3> <h3>開場白</h3><h3><br /></h3><h3>我們今天這一期的主題詞是"青春"。</h3><h3><br /></h3><h3>青春仿佛是一種宣言,它昭示著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種姿態,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青春也是一種勇氣,帶著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來的答案。</h3><h3><br /></h3><h3>那今天就讓我們在那些也許正青春,也許不在青春的人們的身上,去感受青春永恒的魅力。</h3> <h3>結束語</h3><h3><br /></h3><h3>終于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了,我還記得節目開播的那一天,我站在這里對大家說,你好!我們那期的節目主題詞是遇見,我說,希望我們這一次的遇見,讓我們彼此感受到更多的美好。</h3><h3><br /></h3><h3>我感受到了!</h3><h3><br /></h3><h3>感謝所有來到這個舞臺上的朗讀者,感謝所有走進朗讀亭的朗讀者,感謝所有熱愛《朗讀者》的觀眾朋友們!</h3><h3><br /></h3><h3>有人說,青春是那么美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消逝得太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而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拼盡全力,好好生活!</h3><h3><br /></h3><h3>謝收看《朗讀者》,明年再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丰城市|
阳西县|
丰顺县|
赣榆县|
北碚区|
彭水|
蓝田县|
城口县|
休宁县|
大竹县|
子洲县|
阿尔山市|
东源县|
昆明市|
宜兴市|
陈巴尔虎旗|
荃湾区|
洱源县|
迁安市|
长治市|
扎囊县|
枣阳市|
华宁县|
满城县|
富源县|
宜兰县|
赣州市|
福州市|
洛浦县|
思茅市|
雷山县|
平和县|
普安县|
西藏|
集安市|
浙江省|
宜兰县|
长治市|
翁牛特旗|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