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毛澤東與元帥、大將在一起</h3> <h3>毛澤東主席與大將軍在一起</h3> <h1><font color="#ed2308"><b>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將</b></font></h1> <h3>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h3><div>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后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長征時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后兼第六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div><div>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將軍銜,并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84年2月5日逝世。</div> <h3> 徐海東(1900年—1970年),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原黃陂縣灄源鄉會夏店里滾石嶺會)人。是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著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h3><div>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黃麻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獨立第四師師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紅十五軍團軍團長等職務,成功保衛了陜北根據地。</div><div>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屆中央委員。</div> <h3> 黃克誠(1902—1986)黃克誠同志是黨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02年10月1日出身于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并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h3><div> 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縱隊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抗戰勝利后,進軍東北,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政委,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div><div> 建國后,歷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政委,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6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84歲。</div> <h3>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1952年,毛澤東主席點將陳賡籌建哈軍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中央特科重要領導人之一。</h3><h3>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后,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后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h3><div>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終年58歲。</div> <h3> 譚政(1906-1988年),原名譚世銘,號舉安,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鄉。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一。</h3><div> 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總指揮部特務營任文書、書記。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 </div><div> 192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三十一團秘書,紅四軍軍委秘書長、政治部訓練部部長,紅十二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后方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div><div>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第三政委,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中央軍委常委等職。<br></div><div>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并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8年11月6日于北京逝世,終年82歲。</div> <h3> 蕭勁光(1903—1989),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湖南長沙人。民國十一年(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師黨代表、特區軍委參謀長、軍區參謀長、軍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軍團政委、軍政委、軍區司令員、軍團政委、 軍團參謀長、軍事部部長、司令部參謀長、兵團司令員、副總司令兼參謀長、軍區司令員等職。率部參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戰役,率部參加贛州、漳州、水口、樂安宜黃、建黎泰等戰役,參加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參加長征,指揮南滿部隊四保臨江作戰,率部打沈陽、圍北平、越華北、渡長江、占武漢、進長沙,參與指揮衡寶戰役等戰役戰斗。</h3><div>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div><div> 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br></div> <h3> 張云逸,(1892—1974),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廣西右江領導武裝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h3><div> 紅軍時期,歷任紅軍第七軍軍長、中央軍委副參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div><div>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參謀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員、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抗日軍政大學第8分校校長。</div><div>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為華東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div><div> 全國解放后,歷任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div><div> 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div> <h3> 羅瑞卿(1906—1978),大將軍銜,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四川南充人。民國十七年(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八年(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革命生涯中,歷任支隊黨代表、縱隊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等職,參加樂安宜黃、建黎泰、金資等戰役,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戰斗,參加強渡烏江戰斗,率部六渡赤水,參加回師遵義殲滅國民黨軍吳奇偉師的戰斗,參加直羅鎮戰役,參與指揮百團大戰和領導華北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組織綏東戰役,參與指揮大同集寧、張家口、易滿、保南、正太、青滄、保北、大清河北等戰役,參與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等。</h3><div>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羅瑞卿先后擔任公安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78年8月3日病逝,終年72歲。</div> <h3> 王樹聲,(1905年—1974),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項家沖人。原名王宏信,漢族,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械裝備建設和軍事科學研究事業的奠基人和領導人。</h3><div>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建了麻城縣第一支農民武裝,1927年參與領導麻城暴動和黃麻起義。1928年后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副師長兼團長、師長、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31軍軍長、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等職。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創建鄂豫皖、川陜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勛。</div><div>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歲。</div> <h3> 許光達(1908—1969),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湖南省長沙縣東鄉蘿卜沖人。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入黃埔軍校第5期學習。在革命生涯中,歷任見習排長、排長、代理連長、軍參謀長、師政委、師長,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長、教育長、分校校長,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部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和衛戍司令,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2軍分區司令,晉綏軍區第3縱隊司令,西北野戰軍軍長、第2兵團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南征作戰、馬良坪戰斗、綏遠戰役、高家堡戰役、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延清戰役、宜川戰役、澄郃戰役、荔北戰役、扶郿戰役、蘭州戰役等。</h3><div>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許光達任裝甲兵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卓著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69年6月3日逝世,終年61歲。</div> <h1><font color="#ed2308"><b>大將與夫人合影</b></font></h1> <h3>粟裕大將與夫人</h3> <h3>徐海東大將與夫人</h3> <h3>肖勁光大將與夫人</h3> <h3>張云逸大將與夫人</h3> <h3>陳賡大將與夫人</h3> <h3>譚政大將與夫人</h3> <h3>王樹生大將與夫人</h3> <h3>許光達大將與夫人</h3> <h3>黃克誠大將與夫人</h3> <h3>羅瑞卿大將與夫人</h3> <h1><font color="#ed2308"><b>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b></font></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西昌市|
桐庐县|
鄂伦春自治旗|
阳高县|
九龙县|
河北区|
彭州市|
灵武市|
永春县|
黄石市|
辉南县|
南城县|
衡阳市|
城口县|
清水县|
巫溪县|
炎陵县|
梅州市|
兴业县|
化州市|
象州县|
启东市|
长沙市|
平舆县|
临沂市|
武穴市|
仙桃市|
库伦旗|
隆尧县|
芦溪县|
长宁区|
深泽县|
大埔区|
辽源市|
调兵山市|
黎川县|
岫岩|
三穗县|
巴彦淖尔市|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