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一些記憶,歲月是洗不掉、沖不盡的,時間就像一把篩子,篩掉那些寡然無味的沙子,留下一些我們再次體味的回憶。江橋老街,是我童年生活過的地方,留在我記憶里的永遠是我童年時的老街。人的一種思索情感,也許小時候記憶,長大后發現或許會覺得很苦或甜,有幸福也有憂傷,童年生活過的地方在記憶里總是那么純凈、簡單、美好。 </h3> <h3>?老 街</h3><div> 江橋老街不大,夾于兩條小河之間,迂回曲折,麻石板鋪就的街道,被磨的光溜溜的,街兩邊全是木質結構的房屋,把街道擠得很狹窄,使老街顯得幽長幽長的,商家和居屋雜列,添了生活的濃郁氣息,房屋一層或兩層的,一樓是店鋪門面,樓上是雕花鏤空或木格窗戶,半掩著,偶爾會看到織蛛網閑閑的掛著。 </div> <h3> 一大早,剃頭鋪、鐵匠鋪、木匠鋪、篾匠鋪、裁縫鋪、豆腐坊、豬行、供銷社、機米房、土雜店等,都不約而同的從夢中醒來,隨著一塊塊門板的卸下,熱鬧而忙碌的一天開始了。陸陸續續挑著籮筐的,提著菜籃的,十里八村的村民把自家田地里種的舍不得吃的瓜果、蔬菜、茶葉、雞蛋,還有從小河、小溝、田里摸來的小魚、小蝦、泥鰍、黃鱔,從山里挑著木柴走二十幾里地來這賣木柴的,然后他們再換回一些生活的必需品。那時沒有菜販子,他們沒有固定的攤位,就地沿街擺放,中間窄處只容一人穿過,但大家都不起紛爭。菜市交易時間在上午11點后就沒有了,各自回家做飯、吃飯去了。<br></h3> <h3> 那時我喜歡到鐵匠鋪玩,看著火紅的鐵塊在鐵匠手里,精心的被打造成各種器具。小鐵塊擱在灶爐里的高溫燃煤上鍛燒,被風箱撲哧撲哧拉著直冒火焰,師傅左手用大鐵鉗夾緊住鐵塊,右手拿著小鐵錘,徒弟們掄著大鐵錘,師傅敲打一下,徒弟跟著敲打一下,叮鐺叮鐺火花四濺,有時又把鐵塊放水里,輕敲再放到碳里去燒,在他們手里一塊塊鐵變成了鐮刀,柴刀、菜刀、鋤頭、鐵鍬等各種具器。鐮刀還要經過一道工序,在刀口上再銼成鋸齒,快到雙搶時,挫鐮刀是最忙的了。有個鐵匠師傅外號叫“大暖里”,說起話來是大嗓門,看上去是那種粗線條的人,可他鐵匠手藝做的非常精細。<br></h3> <h3> 剃頭鋪每天上午是悠閑且熱鬧的地方,周邊十里八村的老頭們像約定好了似的,每天上午聚集在這里,幾條長凳坐不下就坐在店鋪的門檻、臺階上,喝著茶水、聊著陳年住事和周邊各村的趣事,當時街上沒有茶鋪,這里也就像一個茶鋪,剃頭的師傅很樂哈為他們燒水,師傅腳有點瘸,他的的手藝是相當好的,剃頭、刮臉、剪鼻毛,掏耳朵,刮完臉還會在干燥的臉上搽雪花膏,每個程序都做到精細。這種傳統的剃頭手藝已經被現代的美發店取代。 </h3> <h3> 篾匠鋪在裁逢鋪的隔壁,當時篾匠鋪用的毛竹是扎成竹排存放在門前的小河里,這是一種保存毛竹不讓毛竹干裂很好方法,隨用隨取。我們這些細伢子很喜歡到竹排上玩,篾匠看到了大聲罵著,我們也就飛快的跑掉,篾匠們都是來自“嶺里”(溪霞山里)的。從毛竹破成竹片再破成青青的、薄薄的篾條經過刮平,再經巧匠手編織成籮、籃、筐、篩子、箕、簍子等各種竹制品,擺放在篾匠鋪的門前。</h3> <h3> 還有圓木匠(桶匠)等。這些工匠們,也是農耕文化的守望者,手藝代代相傳,幾十年,甚至幾百年,讓我們真切的看到了老街的時光履痕。</h3> <h3> 供銷社,計劃經濟時的產物,國營單位,那時能在供銷社上班是很吃香的,營業員都是吃國家糧的。江橋供銷社三排呈半包圍狀,柜臺坐著三兩營業員,營業員很高傲,商品大多是農村活生必需品,鹽、醬、醋、花布,日用百貨之類的,還有一些,咸菜,豆腐乳之類的,小時候我是最喜歡吃那里買的豆腐乳,因為我當時覺得改善生活時才會到供銷社買豆腐乳吃。</h3> <h3> 我的家就住在裁縫鋪的樓上,一幢年代很久的木樓,記得我們家住進去時房屋就是斜斜的,房屋全是木頭做的,沒有一塊磚,方格子的木窗,別有一番古樸,那時我喜歡倚在窗臺上聽麻石板上響徹的腳步聲,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房屋是向西的,每當夕陽的斜輝透過窗戶的方格射入樓板上時,這種景象特別美。以后搬出來了,再以后聽說被火燒了,這幢老屋就成了永遠的記憶。多少回夢回我家的小樓,期盼著“小樓一夜聽春雨”。</h3> <h3> 老街現已繁華不再,木房也己被磚混的樓房取代,老街也就是這樣一條小街,于我而言是美麗的。這條狹長曲折的老街曾有我童年的歡笑,有我卓然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情感。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老房子,都有一條老街,它是我們心中無法抹去的夢。</h3> <h3>?小 河<br></h3><div> 江橋街依偎著這條小河,河水不深,由北向南流動著,河水清澈見底,可見魚兒在水中自由的穿梭。河水高唱低吟流到江橋時,可能是疲倦了,于是放慢了的腳步,平緩的流著,也許是想看看江橋人的生活吧。</div> <h3> 每天清晨,女人們提著滿籃子的衣服、被單等來到河邊的小碼頭的青石板上浣洗,男人挑著水桶到河里汲水,要把家里的水缸裝滿。男人和女人借此也會開一些不葷不素的玩笑,或打打情罵罵俏,河對岸江家的人也會扯著嗓子應和著這邊叫幾聲,還有調皮的小孩,有時故意扔一塊石頭,“咚”得一聲,嚇人一跳,把水濺到浣女的衣服上,水面上泛起層層漣漪,就像百褶裙,孩子笑著跑掉了,只聽到女人的叫罵聲,于是洗衣的棒槌聲,男人女人的笑罵聲和水聲連成一片飄在河面,流向下游。</h3> <h3> 夕陽西下時,從田間歸來的村民們牽著水牛走入河中,牛飲著清澈的河水,”哞哞”叫著,村民也跨入清凌的河水中洗干凈腳上的泥巴,,洗掉一天的勞累。夏天,太陽還掛得老高,細伢子們一個個光著屁股撲到河里, 嬉戲、打鬧,手、腳被水浸的發白、起皺還不愿上岸,直到大人們催幾次吃晚飯才戀戀不舍的上岸。再晚一些,男人們女人們都到小河里洗澡了,男人們會在河里游一陣子,女人們自成一堆,時不時的會傳來女人們銀鈴般的笑聲。此時落日的余暉撒在河面上,就像一幅生動的剪影。</h3><div> 小河,江橋的母親河,我不知你從哪里來,你流過江橋老街,流過我的心田,直奔贛江而去。小河留下我許多童年的歡樂,留在我的記憶里,你也永遠是我夢中一幅最美的畫</div> <h3>?石 橋</h3><div> 石橋連接著江橋老街和江家村,也是通向外面之一的一座石橋,橋面距水面較高,六個石頭壘砌而成的橋墩,每個橋墩之間由九塊長麻石條鋪就的橋面,麻石被磨的光溜溜的,沒有橋欄,但橋墩上有裝橋欄的洞,可能是以前裝了被破壞掉了。所以不會讓人有倚欄而望的情景和浪漫,也沒有那種小橋流水的韻味,就是一座樸素而簡單的石橋,也許石橋承載了一些江橋人故事。</div> <h3><br></h3><div> 站在橋上可看到清澈見底的河水里游著的魚兒,時兒會有細伢子拿魚桿坐在橋墩上垂釣。每天上午,橋上來來往往的是上街趕集的人們,有推車的、提籃子的、挑擔的、提袋子、挎包的......,就像一幅趕集過橋的風俗畫。每到夏天,夕陽的余輝還沒消失,住在石橋附近的人們就把竹床子放到橋上的兩邊占位子納涼,夏天的晚上,徐徐的晚風吹過橋面,特別涼爽,而且沒有蚊子,所以人們喜歡在石橋上納涼。竹床子自然的排成兩排,中間留出一條過道,從老街橋頭一直擺到江家村橋頭,吃完晚飯后,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才得到放松歇息,于是拿著西瓜、茶水、瓜子、花生等搖著蒲扇陸陸續續來到橋上,然后就是天上人間、遠古神話、老街故事、鄰里長短、小道消息等聊開了,我卻喜歡躺在竹床上仰面看著天上的繁星,直到深夜,鼾聲隨著晚風在石橋上飄蕩。</div><div> 如今老橋經過改造已不是過去的石橋了,唯一能看到老石橋的影子是橋墩。老石橋渺然,往事悠悠,越消逝的東西,越覺得珍貴。我懷念江橋街的石橋,其實也是在懷念自己的童年,懷念故鄉最悠遠的一個記憶符號,在我記憶的最深處,一觸動它,就打開了最柔軟的一個心結,童年舊事,又撲面而來……</div><div><br></div><div><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河南省|
柞水县|
沁水县|
乌拉特后旗|
青川县|
东安县|
成都市|
夏河县|
琼海市|
鹰潭市|
济源市|
雷山县|
临湘市|
庆云县|
利津县|
西安市|
根河市|
江北区|
诏安县|
乐陵市|
灵川县|
西贡区|
房产|
兴隆县|
江陵县|
荆门市|
苍梧县|
鹰潭市|
闵行区|
安平县|
北川|
磐安县|
邳州市|
巴马|
太白县|
延庆县|
阿勒泰市|
清远市|
高密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