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字國瑞,30歲時一統天下,建立大明皇朝,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統治中國的規章法律,實行了高度的皇權集權制,維護了封建社會的延續,至使清順治康熙二帝為之五體投拜,豎碑頌贊治隆唐宋。于洪武31年潤5月駕崩,在位31年,享年71歲。遺詔命太孫允文嗣位。封稱明太祖葬于鐘山之陽明孝陵內。開國功臣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李善長,劉基,宋濂,藍玉,馮國用,胡大海,馮勝,溥友德,康茂才等,不能一一例舉,他們的下場也各不一樣。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二代五百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造,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p class="ql-block">徐達(1332--1385),字天德,漢族,濠州,即今安徽鳳陽人。元朝末年,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1363年大敗陳友諒,1364年任左相國,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后追封為中山王。</p> 葬于鐘山之陰,現板倉街190號,中山王陵園內。 <p class="ql-block">歷史之謎1:中山王神道碑高8.95米,比朱元璋神功圣德碑高出20厘米。</p><p class="ql-block">歷史之謎2:朱元璋親寫碑文,大學士宋濂書丹,全文2100余字,最奇怪的是碑文中有標點符號,這在古碑中絕無僅有。我國古代文字從無標點符號,由讀者自己斷句,稱之為句讀。標點符號興起于上世紀初“五四”白話文時,此碑文成為難解之謎,具極高研究價值,堪為國寶。</p> 徐達陽宅在城南夫子廟一帶,今瞻園為其西花苑,白露洲公園為其東花苑。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安徽懷遠人,容貌奇特雄偉,果敢有力,無人能比,手臂很長,善于射箭。出身綠林,殺富濟貧,25歲投入朱元璋義軍,飛身奪采石名震天下。聲言率十萬眾橫行天下,故人稱常十萬,大明開國元勛,封太保中書右承,僅四十而亡,追封為開平王,立像于功臣廟,位列第二。 常遇春墓在鐘山之北一遍茂密的竹林中,不易為外界所發現。生前住城南常府街。 李文忠(1339--1381)字思本,小名保兒,朱元璋外甥,江蘇盱眙人,1357年,其19歲起率兵征討,臨陣奮勇,戰功卓著。李文忠作戰勇猛而不失韜略,常沖鋒于萬軍之中的他曾說過“兵在謀不在眾”的治軍明言。其為人器量沉宏,人莫能測,臨陣時厲歷風發,遇大敵益顯雄壯。李文忠好學問,通韜略,嚴治軍,交儒士,敦詩說禮,以儒雅見重,為良將楷模。封曹國公,1381年病卒,年46歲,追封岐陽王,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列第三。 李文忠墓在板倉街花園路附近,是保護得最好,規模最大的大明功臣陵園。李文忠陽宅府邸原在城東李府街,現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側。 鄧愈(1337--1377),字伯顏,安徽虹縣(今宿縣)人,原名友德,“愈”為明太祖所賜,其父兄俱為抗元義軍,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鄧愈繼承父志,領兵繼續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軍,鄧愈為人簡重慎密,不憚??啵怯录鎮?,嚴于治軍,盡瘁馳驅,屢建奇功,封衛國公。洪武十年(1377年),鄧愈征吐番班師回朝,途經安微壽春時卒,明太祖親往癸奠,追封寧河王。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列第四。 鄧愈陵園位于雨花南路鄧府山。生前住南京長江路鄧府巷。 沐英(1345--1392),字文英,安徽定遠人,朱元璋養子。幼時即厚重簡默,不樂兒戲。領兵后處事果斷,剖決無滯,深得器重。封平西候。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其征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鎮守,其為人沉毅寡言,下賢禮士。鎮滇十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文化,安定邊疆。洪武25年(1392年)6月卒,年四十八,軍民巷哭,朱元璋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配享太廟,后沐氏世襲統治云南,計12世16王(公),共261年,與明朝相始相終。 賜葬城南郊外將軍山 康茂才,朱元璋進軍金陵,其率部投誠。陳友諒大軍壓境金陵時,因其與陳友諒有舊交,昔日友好,朱元璋劉伯溫設計,令其修書詐降,里應外合,其依計行事,置陳友諒大軍陷入險境,大敗而逃。因而其立下破敵首功。在后來的征戰中屢建戰功,封為蘄國公。其墓葬原在中央門外小市一帶,1967年對該墓進行清理,墓穴己無跡可尋,2006年6月,中山陵園管理局將墓前神道石刻遷移到白馬公園,按原規制排列。 吳良墓,吳良,安徽定遠人,明朝開國功臣,卒后追封江國公,賜葬鐘山之陰,在雞籠山功臣廟中,吳良位列十五。墓前尚存翁仲二,石虎二,石羊二,龜趺一。 吳良墓在崗子村原電影機械廠內 吳禎,朱元璋妾吳美人之兄,常護駕朱元璋左右,多次救朱元璋逃過大劫,功勛顯赫,封為靖海侯,后因妻入宮慰妹,為朱元璋勾歡,憤而投入胡惟庸黨,暗殺朱元璋未遂,被羽林軍亂箭射死。 吳楨墓在崗子村原電影機械廠內 宋晟(1342--1407),字景陽,安徽定遠人,少隨父宋朝用(北側神道碑),哥宋國興同參加明太祖朱元璋起義軍,屢建奇功,任后軍都督,拜平羌將軍,委以西北邊務。永樂三年封西寧侯,四出鎮涼州20余年。卒后追封鄆國公。 宋晟墓石刻在雨花西路113號,雨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門前綠化帶內 李杰墓石刻。李杰(1331--1369),安徽霍丘人,明朝開國功臣之一,為徐達麾下戰將,1369年,在指揮北征中死于陣前,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納其女為妃后,追封李杰為鎮國將軍。李杰墓道現存神道碑,翁仲,石羊,石馬等石刻。 李杰墓石刻現在雨花臺烈士陵園內西南部 仇成,僉大都督府事安襄侯,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有疾,賜物,手詔存問,卒,贈皖國公,謚莊襄,子正襲爵。神道有翁仲一,石虎二,石羊二,石馬與牽馬官二。 仇成墓及石刻在鐘山之陰,常遇春墓東北方向不遠處的密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汝阳县|
彩票|
新余市|
建湖县|
惠来县|
利川市|
合肥市|
阳谷县|
鄂托克前旗|
萨嘎县|
乌兰察布市|
左云县|
隆化县|
舟曲县|
鄢陵县|
洪泽县|
雷山县|
台中市|
永吉县|
嵊州市|
鹤山市|
双流县|
高陵县|
林芝县|
合江县|
闽清县|
仙游县|
琼中|
合山市|
丹寨县|
广昌县|
资溪县|
肥东县|
高台县|
芒康县|
西林县|
渑池县|
广西|
三原县|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