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明時節雨紛紛,做個面花寄思情。</h3><h3>中國的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吃,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品,美食自古以來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傳承至今。清明節是掃墓祭奠故人的節日,在飲食上,陜北文化就是蒸"子椎",蒸燕子、雀雀等。蒸"子椎"就是給男孩子蒸大老虎,女孩子蒸抓髻,結過婚的女子,娘家媽要給送花饃,蒸的是花籃,給老人蒸的是大圓花饃。蒸燕子象征春天來了,燕子回來了,預示吉祥如意。同時還會捏一些十二屬相、家禽牲畜。可惜這些我都沒學會,今天就學做一次創意花饃吧。</h3> <h3>發面,將發酵粉低溫水化開加入面粉、加點糖,和面,最后加點油揉光,放在溫度高一點的地方,靜置1個小時左右,面團漲2倍大,氣孔多多為發好了。我放在做過飯關火不久有余溫的爐灶上。</h3> <h3>胡蘿卜打汁、紫薯蒸熟去皮壓泥分別與發面混合,揉團。</h3> <h3>紫色紫薯團、黃色胡蘿卜團、白面團,三色團揉好了。</h3> <h3>白面團分幾塊,搟薄,橄欖油加鹽刷上,撒上蔥花。</h3> <h3>一層白色一層黃色,共四層。</h3> <h3>分八瓣,中間用瓶口擋著不要弄斷,分好后,分別在每瓣上再劃一小口,將兩面的角穿過去。</h3> <h3>八瓣面花制好。</h3> <h3>中心放點枸杞當花心花蕊。</h3> <h3>小心移入蒸荸蓽,隔水蒸。</h3> <h3>成品出爐</h3> <h3>玫瑰花饃做法:將白色、紫色面團分別搟開,用瓶口做模型,壓出圓圈面皮,白色上刷上油、撒上蔥花,兩張一合,往外一翻,捏成花瓣樣。</h3> <h3>玫瑰花、藍色妖姬、黃玫瑰花。捏好后,在涼水就入鍋,在水升溫的過程中繼續會發。</h3> <h3>成品出鍋了。</h3> <h3>再制幾個傳統面花,學老媽的傳統手藝,兩只兔子,一只蛇,蛇身上加入的是"策猛"—陜北的一種香料,油炸一下特香,去年回老家買的,還一次都沒吃呢,臨結束了才想起這個寶貝。</h3> <h3>以下是傳統的清明節蒸的燕子面花,這是老家人做的哦,多么可愛啊,也拿來曬一下。</h3> <h3>這是三姐給母親大人蒸的花饃。</h3> <h3>這是老同學發來的</h3> <h3>多么可愛的燕子。記得小時候,媽媽蒸很多,我們家孩子多,每人一串,掛在墻上,晾干了當干糧,孩子們舍不得吃,有的人節省著能吃上近一年半載的。</h3> <h3>老虎和花籃及拐拐</h3> <h3>相傳清明節的花饃最香最好吃,又松又軟,面香味四溢。我也覺得清明節蒸的花饃比一年中任何時候的都要香。</h3> <h3>小時候,媽媽、奶奶過清明經常蒸很多燕子、鳥兒、兔子、花籃、老虎、抓髻等等好看的花饃,可惜我都沒有學,眼巧手拙。感謝美篇,讓我愛上美食,向美友們學了很多手藝,謝謝may飛色舞,沒她做的那么好,自我感覺已經不錯了,再次感謝。</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登县|
逊克县|
资阳市|
邻水|
乐陵市|
安新县|
祁门县|
剑河县|
安义县|
湄潭县|
松阳县|
泉州市|
达日县|
馆陶县|
海淀区|
金秀|
芮城县|
平遥县|
阿鲁科尔沁旗|
武乡县|
鄂托克旗|
调兵山市|
濮阳市|
四会市|
孟津县|
五河县|
望都县|
荔浦县|
烟台市|
天台县|
汽车|
三穗县|
广德县|
襄汾县|
镇雄县|
荣成市|
旅游|
鹤庆县|
青田县|
盐津县|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