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春乍暖,風和日麗。恰逢假日第一天,驅車帶老父到重大老校區一游,這是他和老媽70年前的大學。</h3> <h3>老父身體極差,但記憶力奇好。見遠處的石頭房,他脫口而出:工學院。</h3> <h3>工學院的側面正在營業的咖啡屋。我的眼球被門旁舊式郵筒吸引。</h3> <h3>工學院的后面,石頭建筑好結實。年青時我們也愛到重大玩,記憶中好幾棟類似的石頭樓房。</h3> <h3>70年前老爸和他的同學們坐在工學院臺階上。</h3> <h3>沿江邊車道來到理學院,那是我媽就讀的地方。</h3> <h3>我媽先后就讀于金陵大學,中山大學,最終因我爸來到重大。盡管相比以前大學,她對重大頗有微詞,但理學院的建筑別具一格令她留念。</h3> <h3>樓前石鼓記載了理學院建筑的輝煌。</h3> <h3>在媽的老像冊里翻出的老照片,清楚注明右后方即為理學院。</h3> <h3>老爸就讀的商學院已蹤跡全無,被新建的灰磚樓取代。盡管保留些原建筑風格,但因材料色彩不協調,感覺怪怪的。</h3> <h3>如今最熱門工商管理學院當初最不受待見。當初派兄弟伙中最滑頭的小兄弟到重大給哥們報名,這小子見商學院排隊人最少,給這伙人全報商學院,全部考上。但就讀后紛紛感覺不爽,陸續退學另考他校,那小子最終去了北大。此照片中除那滑頭之外還有國民黨張群秘書之子,是位慷慨激昂的革命青年,兄弟伙中好幾位被他引上革命道路。只有老爸沒志向,無追求,畢業于此。恰同學少年多已作古,只留老爸寥寥數人仍活在往事之中。</h3> <h3>70年前老爸和他的同學在商學院前。老爸個子最高,如今已縮了好多。</h3> <h3>我以前沒注意過文字齋。老爸說還有個相對應的行字齋,但我們沒找到。已被拆掉修了新樓。</h3> <h3>70年前兄弟伙們考重大就住在文字齋,在工學院參加考試。</h3> <h3>寅初亭也是老爸提醒才留意尋找的。</h3> <h3>亭前路旁馬寅初塑像。抗戰時期曾任商學院院長。</h3> <h3>寅初亭前黃色樓一看就是舊式建筑,老爸說是畢業時才建成的法學院。現在掛牌第五教學樓。</h3> <h3>并不熟悉的名人,舊時文人模樣。</h3> <h3>重大建校人士塑像。</h3> <h3>幾位建校者多畢業于日本帝國大學。</h3> <h3>田徑場。想起兒時我和小伙伴看露天電影的風雨操場,文革武斗時風雨操場風起云涌。</h3> <h3>70年前的運動場,年輕人同樣風華正茂。</h3> <h3>假日的校園靜悄悄。</h3> <h3>綠蔭環繞,心曠神怡。</h3> <h3>70年前校園更寧靜,但社團組織活躍。老爸曾參加嘉陵合唱團,主要是工學院理學院的學生,每周四在理學院樓上練歌。同時下面有黃昏合唱團唱歌。文革中有外調說嘉陵合唱團的指揮李某是特務,而黃昏合唱團有共產黨人。是否屬實不得而知。</h3> <h3>校園里不到20歲的我媽,那時她是學霸。</h3> <h3>學院一側是沿江路,兒時我們也喜歡在此玩耍。今天第一次聽老爸說又名鴛鴦路,以前他和我媽常在此蹓跶。</h3> <h3>鴛鴦路在嘉陵江上方沿江蜿蜒延伸。碧綠的江水,和著江風,確有幾分浪漫。當時路面不似如今平整,而是坑坑洼注的。情侶們歪歪倒倒地行走,正中下懷。</h3> <h3>如今的江邊已修起高樓,只有在樓間還透出些綠意。</h3> <h3>那時的我媽。</h3> <h3>那時的我爸。</h3> <h3>70年前鴛鴦路上這對戀人相伴大半個世紀。</h3> <h3>如今,老媽已逝,老爸已風燭殘年,整天沉寂在對我媽的思念之中。正如葉芝的詩: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 ……。只有一個人還愛你懺誠的靈魂……。 女兒 于70年后(2017)清明前夕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邳州市|
达拉特旗|
定襄县|
微山县|
固安县|
巴彦淖尔市|
蓬溪县|
策勒县|
颍上县|
习水县|
繁昌县|
凌海市|
嘉义县|
闵行区|
平利县|
武山县|
长海县|
神池县|
鄂温|
南安市|
改则县|
澎湖县|
莱阳市|
五原县|
青神县|
施秉县|
县级市|
兴宁市|
涟源市|
米易县|
西盟|
宾阳县|
桃园县|
通化县|
大余县|
新疆|
双桥区|
西昌市|
库尔勒市|
山阳县|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