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要死?要活!】</b></h3><h3><b>//阿牛</b></h3><h3><b> 88歲高齡的胃癌病人施老太爺要出院了。心情格外好,病人、家屬、還有我。</b></h3><h3><b> 手術后住院時間19天,是夠長的,其它病人術后平圴住院時間也就8、9天而已。但對于88歲高齡的胃癌患者,行了根治性全胃切除,算是恢復得很快很好很圓滿了。</b></h3> <h3><b> 老太爺的手術時間是3月13日,星期一。那天手術特別多,手術被排在了第六臺,坑爹呀,還不得做到第二天去了。下班時,手術還遙遙無期,不知啥時候能接病人,等得絕望。</b></h3><h3><b> 楊醫生發微信來問,"咱們還做嗎?"。</b></h3><h3><b> 我跟病人和家屬商量,"我們是繼續等待?還是改為腹腔鏡手術或開腹手術?抑或是改天再做?"</b></h3><h3><b> 老太爺和子女們態度堅決, "我們就是要機器人做手術,再晚都愿意等。"</b></h3><h3><b> 我也是無語了,以前是動員病人做機器人手術,現在是病人主動、堅決要求做機器人手術。這是為啥呢?</b></h3><h3><b> 老太爺52歲的小兒子道出了原委,"我五年前得了直腸癌,就是在西南醫院用機器人做的手術,效果好得很。今年初我家老爺子檢查出胃癌來,別的醫院都嫌年齡大、手術風險高,不愿收治。我們開了住院證,排隊等待了半個月才住進來。一定要用最好的技術方法給老爺子做手術。"</b></h3><h3><b> 哦,原來是沖著機器人來的,那就等著吧,機器人醫生今天很忙。我就奉陪到底吧。</b></h3> <h3><b> 等待中在手機網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著名作家79歲的瓊瑤阿姨,給兒子兒媳寫了一封公開信,表明自己支持安樂死。瓊瑤阿姨叮囑兒子、媳婦, "不論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 、"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不論什么情況下,絕對不能插鼻胃管"、"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種維生的管子"……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更重大!幫我‘尊嚴死’就是你們的責任!能夠送到瑞士去‘安樂死’更好!"</b></h3> <h3><b> 看完文章,我也默默點頭,人生一世,老得慢些,死得快些,如此甚好。</b></h3><h3><b> 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里,點贊多多,很多朋友贊成瓊瑤阿姨的生死觀。</b></h3> <h3><b> 晚上九點多鐘,終于開始手術了。我操控著機器人給老爺子做手術,心里卻犯糊涂了。79歲的瓊瑤阿姨說了,寧愿去死,也堅決不做大手術,不插胃管,不進監護病房。那我給88的老爺爺做這么大個手術,身上插滿了各種各樣的管子,手術結束肯定要進監護病房。對老太爺是禍是福?我這是在做好事?還是做壞事啊?</b></h3><h3><b> 老太爺的腫瘤長在賁門,就是食管與胃交界的地方,已經導致狹窄、梗阻了,食物咽不下去,只能緩慢喝點清湯寡水。不做手術,那就只有等著餓死。我給他做手術切除腫瘤、解除梗阻、解決吃飯問題,無疑是做好事。但是手術風險這么大,萬一有個并發癥,豈不要了老太爺的命?若術后來個出血、感染、吻合口漏,那更是生不如死。唉,兩難啊。</b></h3><h3><b> 邊手術邊與手術室清洗器械的馮阿姨聊天,緩解手術緊張氣氛。病人是馮阿姨的鄉親,馮阿姨為病人入院手術的事,跑前跑后,找了我好幾次。言談中獲知一些老太爺家的情況。</b></h3><h3><b> 施老太爺是重慶合川人,生于1929年1月,年輕時在四川自貢一個工程建筑公司做油漆工。生育了三兒兩女,大兒子19歲時就患直腸癌病逝了。1979年老爺子退休返鄉,由二兒子頂替參加工作,兩個女兒一直務農。小兒子沒沾到光,自己打拼,反倒最有出息,小有成就,不想卻在47歲時也患上直腸癌。當時西南醫院剛裝備達芬奇機器人,費了許多口舌,動員他用機器做了直腸癌切除術。五年多了,恢復很好。所以一家人認定了機器人醫生,非要它為老太爺做手術。醫療費用主要由小兒子來出,當初沾了光的二兒子卻拮據拿不出錢來。</b></h3> <h3><b> 做完手術,已是半夜十二點。疲憊走在料峭冷雨中,平時15分鐘的路程,走了近半個小時。臉上淋著細雨,心里糾結著:對直接從手術室送進了ICU監護室的老太爺而言,這子夜時分,是一天的終結?還是一天的開始?</b></h3> <h3><b> 翻開手機,看到微信里,朋友車車發來信息,說直腸癌晚期的父親悄悄在攢安眠藥。這又想起了瓊瑤阿姨的求死心態,便回復"唉,順其自然吧,勿需逆了老人的最后一點意愿。"</b></h3><h3><b> 人到黃昏,求生不能時,求死亦難啊。三年前,直腸癌終末期的父親,亦曾向我要求過,給他一個快速了結,我竟慘忍地拒絕了。身為醫者,又能如何?也難怪瓊瑤阿姨叮囑兒子兒媳,必要時把她送到瑞士去,在那里"安樂死"是合法的。</b></h3> <h3><b> 術后第二天,去監護室查看老太爺,還未清醒,上著呼吸機、監護儀,身上插滿、連接著各種各樣的管線。瓊瑤阿姨見到這樣的場景,必定昏死過去,抑或直接跑到瑞士待著,不敢回來了。</b></h3><h3><b> 老太爺的子女在監護室門口"安營扎寨",焦急等候消息。</b></h3> <h3><b> 術后第七天,呼吸機撤了,減了幾根管線。老太爺意識清醒了,見到我,豎起了大拇指。我趕緊也豎起兩根大姆指回應他。病人啊,你是我的爺,你好我才好喲!</b></h3> <h3><b> 老太爺轉回到普通病房,一天天好了起來,身上的吸氧管、胃管、尿管、引流管…逐浙撥除。能喝水了,能喝湯了,能吃稀飯了,放屁拉屎了,在病區四處走動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快搞不清我是醫生還是家屬了。</b></h3> <h3><b> 老太爺要出院了,帶著下級醫生查房時,我對老太爺說"你有福氣喲,女兒守在床邊,衣不解帶,精心照顧。生兒不如生女好喲。"</b></h3><h3><b> 老太爺笑咪咪地說"這是我的小兒子媳婦,兩個女兒家里忙不過來,來得少。"</b></h3><h3><b> "哦,兒媳婦能這樣伺候老爺子,難得,難得。"</b></h3><h3><b> 我又指著旁邊的中年男子說"你這兒子也不錯嘛,男人出點錢還行,照顧病人可就沒有耐煩心了。"</b></h3><h3><b> 老太爺又笑"這是我的女婿。"</b></h3><h3><b> 我又看走眼了。兒媳、女婿精心照顧88歲的老人,好和諧個場景。來來來,我們一起合張影,留個紀念。</b></h3> <h3><b> 我問兒媳"聽馮阿姨說,老爺子治病的錢主要是你夫妻倆個拿出來的。又出錢又出力,你這兒媳好賢惠。你心里沒想法嗎?"</b></h3><h3><b> 女子一臉笑容,"其他兄弟姐妹出多出少是他們的事,有能力多出點,沒能力就少出點。各人盡各人的孝心就是了,不去攀比。婆婆也是86歲了,在家里也要她們照顧著的。"</b></h3><h3><b> "你心地好啊,怪說不得,你51歲的人,看起像是41歲。吉人自有天相。""老太爺,看來你教子有方、持家有道,要不怎么會有這么和諧個大家庭。"</b></h3><h3><b> 老太爺平靜說一句"家和萬事興嘛!"</b></h3><h3><b> "好個家和萬事興。好,出院回家好好休養吧,重孫都18歲了,再過幾年你該五世同堂了,爭取活到100歲。"</b></h3> <h3><b> 臨了不忘調侃一句"你選機器人,選對了"</b></h3><h3><b> 老太爺頭腦清晰,笑咪咪地說"機器人還不是要靠醫生操作才得行,首先要感謝醫生護士喲。"</b></h3> <h3><b>不知道瓊瑤阿姨看到施老太爺的治療過程,還會不會堅持不做大手術、不插胃管、"要死不活"……</b></h3><h3><b> 生不容易,死也不容易。命是自己的,病是自己的,治與不治,要死?要活?只要是你自己作出的選擇,身為醫生,我都尊重。</b></h3> <h3><b>(2017.3.31,阿牛于重慶)</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青田县|
泽普县|
布尔津县|
杭州市|
鸡西市|
罗江县|
资阳市|
克拉玛依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东阿县|
临武县|
嘉兴市|
沙湾县|
建始县|
逊克县|
平武县|
青铜峡市|
渑池县|
德令哈市|
长乐市|
咸阳市|
普陀区|
韶关市|
呼图壁县|
绥阳县|
河东区|
石台县|
天峻县|
新蔡县|
天台县|
六安市|
北安市|
娄底市|
灵寿县|
荆门市|
中卫市|
永胜县|
定结县|
错那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