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小時候,不知道每天進進出出的“老廳下“就是后來聞名世界的客家圍屋。長大了,那些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老廳下“或倒、或拆、或火災,漸漸消失再也找不回來了。看過幾個客家圍屋之后,起了全面了解客家圍屋的想法,于是有了這篇《閩粵贛邊 大美圍屋》的誕生(部分圖片資料來自網絡,作者不詳)。</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客家圍屋</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京四合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陜西窯洞</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廣西欄桿式</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云南一顆印</b></h1> <h1><b><font color="#ed2308">圍屋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居民建筑,始建于唐宋,興盛于明清,結合了客家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與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云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圍屋的稱謂,由于地域差別,各地稱謂各有差異,江西稱“土圍子”、福建稱“土樓”、粵北稱“四角樓”、“六角樓”、“圍”、粵東稱“圍龍屋”或“四角樓”、“圍樓”、深港一帶大都稱“圍”或“世居”。</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圍屋講述的是一部客家人遷徙、奮斗的厚重史書。一根根木柱,一條條石基,一扇扇雕花窗戶,那是千年塵封的沉甸甸的客家文化,是客家人漫長歷史的畫卷。</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福建省</font></b></h1> <h1><b>福建土樓:是東方血緣倫理關系與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藝術成就</b><b>。其產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分方形和圓形兩種,主要分布在南靖、永定、華安等地,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2008年7月,福建土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b></h1> <h1><b>永定土樓:地處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是客家人的美麗家園,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分為方形、圓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腳樓等多種內型,共有著名的圓樓360座,方樓10000多座,最著名的有福建土樓王之稱的承啟樓,它是福建土樓當中建筑規模最大的,2010年進入世界吉尼斯最大土樓紀錄;土樓王子之稱的振成樓、土樓公主之稱的振福樓等等。</b></h1> <h1><b>南靖土樓:成千上萬,堪稱“土樓王國”,遍布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云霄、漳浦等縣山區,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于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筑”。這些土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擁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樓和蔚為壯觀、美不勝收的土樓群。如華安縣沙建鎮的齊云樓,至今620多年;詔安縣官陂鄉“在田樓”,直徑達94.5米,有“超級土樓”之稱;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土樓群,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氣勢磅礴,令人震撼;建于1905-1909年間的懷遠樓,占地1384.7平方米,是建筑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形土樓。</b></h1> <h1><b>華安土樓:現存68幢,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與特殊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與科學價值,在福建土樓中占據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華安縣仙都鄉鎮大地村的二宜樓,最集中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自然觀,是探索以人為本的宜居環境最有價值的范例,以“宜山宜水 宜居宜人”而著稱!以環境最宜居、布局最獨特、防衛最周密、外墻最厚實、設計最科學、壁畫最豐富、保存最完整、國保最早列而揚名!</b></h1><div><br></div> <h1><b>三明土堡:即福建土堡,始于隋末唐初,歷經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達到成熟期,并一直延續至今。其類型有:建在海拔較高的山崗高崗型(如琵琶堡);離村莊不遠的山坡——坡地型(如安良堡);建在水田當中——田中型(如泰安堡);土堡與民居建在一起的結合——混合型(如安貞堡);以戶為單位的微型土堡——小堡型;土堡的衍生建筑——特異型等等。</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廣東省</font></b></h1> <h1><b>花萼樓:廣東省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土圍樓,迄今300多年的歷史,地處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大丘田。</b></h1> <h1><b>仁厚溫公祠:客家族群歷史的銘記者,迄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筑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一書的客家圍屋,地處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b></h1> <h1><b>道韻樓:地處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三饒鎮南聯主村,建于明末清初,有著4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卦圖的布局,等待你去感受之間的奧妙!</b></h1> <h1><b>南華又廬:地處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全部為華僑興建的房子,體現出暖暖的僑鄉情。房屋外觀宏偉,占地一萬多平方米,屋內分上、中、下堂,二樓共八堂,左右兩側各四堂,屋背有果園,全屋共有一百一十八間房,大小廳堂幾十個,所以稱“十廳九井(天井)”,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h1> <h1><b>人境廬:地處廣東省梅州市東郊周溪畔,為清末愛國詩人黃遵憲的故居,取意于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名句,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門楣上的“人境廬”三個字,為日本書法家大域成瀨溫所書。廬舍筑有花圃、假山、魚池、五步樓、無壁樓、臥虹榭和藏書閣等。</b></h1> <h1><b>大萬世居:地處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大萬路33號坪環社區西南,為古堡式客家圍屋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占地2.5萬平方米,四面高高圍墻相連,屋前為半月形池塘,四角有御敵的炮樓,圍墻上走馬廊相通,是深圳的客家樂土。</b></h1> <h1><b>蘇家圍:地處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為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圍屋,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后裔居住地。只要置身其中,就會被它的古老、深沉、淳樸所吸引。古榕、老屋、江風、竹韻、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個南中國的畫里鄉村。</b></h1> <h1><b>松山下老屋:炊煙升起,田園詩意,地處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永和鎮長安村。</b></h1> <h1><b>碧滟樓:地處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辦事處周田村,建于1889年,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由傳統客家建筑工藝所建成,內部有形狀各異的院落,結構布局得體實用,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桿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b></h1> <h1><b>滿堂客家大圍:地處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隘子鎮,被譽為“嶺南第一大圍”、“粵北第一民宅”,是電視劇《圍屋里的女人》拍攝地。</b></h1> <h1><b>會新樓:地處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周田村,是一幢民國年間建造的圍屋,其牌匾是由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鄒魯所題。</b></h1> <h1><b>林寨古村:地處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是一個擁有“全國最大四角樓古建筑群”的古村落。漫步林寨古村,巍峨壯觀的四角樓建筑群讓人嘆為觀止,隨處可見的古代遺跡同樣訴說著古村的傳奇,古巷、古井、古墻、古道、古寺、古亭、古橋、古樹,“老八古”宛如一座座紀念碑,刻畫下林寨古村兩千多年的歲月年輪。</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江西省</b></font></h1> <h1><b>燕翼圍:地處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始建于清順治七年,清康熙十六年竣工,取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是贛南地區圍屋中最高的建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h1> <h1><b>栗園圍:地處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里仁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贛南地區最大的圍屋。圍內房屋的排列走向均按照天干地支、陰陽八卦的布局建造而成,故有“八封圍”之稱。</b></h1> <h1><b>田心圍 :占地面積約有30000平方米,是贛南地區圍屋里僅次于粟園圍的第二大圍屋,有住房400余間,圍屋內有許多院落、魚塘、水圳、菜園等等,就是一個自然村,目前住著好幾百人,屬非典型性圍屋。</b></h1> <h1><b>關西新圍:地處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國內迄今為止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有代表性的客家圍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h1> <h1><b>沙壩圍:地處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里仁與關西交界的雷峰隘北面的高坡上,105國道龍南馮灣路旁,坐北朝南,背靠雷峰山,門前濂江河,整體呈正方形,長寬約30米上下,建造的美觀、堅固、嚴謹。</b></h1> <h1><b>客家酒堡:其實應該叫漁仔潭圍,距今200多年歷史,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原生態古村落,風景特別優美。目前,圍內家家戶戶依然保存著釀酒的傳統風俗。而漁仔潭也圍繞賞酒、品酒、藏酒三大主題,通過發展客家米酒和農家樂產業,使得自己在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眾多的客家圍屋里獨樹一幟,顯得別具一格。</b></h1> <h1><b>烏石圍:地處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楊村鎮烏石村,迄今已有390多年的歷史,前方后半圓形,在風格迥異的客家圍屋當中獨具特色,特別珍貴。烏石圍占地約4500平方米,圍屋正面長約60米,至后圍圓形底部約70米,圍墻高約8米,分2—3層樓。圍屋正面左右兩角對稱,建有高達15米的方形炮樓,炮樓的四面墻上分布許多槍眼和炮洞,圍屋堅固異常。</b></h1> <h1><b>東生圍:地處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鎮崗鄉老圍村,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二年,共有199間房間,圍屋長94米、寬73米,是國內目前留存下來最大的方型圍屋,被稱為客家第一方圍。</b></h1> <h1><b>周田客家圍屋: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的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方圓3公里內座落著二十八座方型圍屋,現保存完好的有十五座。木雕、硅雕、石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體現了客家先民精巧的技能和超凡的智慧,更有奇石、秀峰、古樹等自然景觀點綴其中,寧靜而祥和,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美景。</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宁县|
锡林郭勒盟|
中阳县|
盖州市|
武城县|
石城县|
济南市|
政和县|
门源|
泸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格尔木市|
华宁县|
宜黄县|
安西县|
宜城市|
昭苏县|
瑞昌市|
武功县|
临邑县|
凯里市|
托克托县|
青海省|
霍山县|
文山县|
临汾市|
衡阳市|
尉犁县|
漳浦县|
西林县|
洞口县|
永德县|
台南市|
昌黎县|
怀远县|
宁远县|
兴文县|
西乌|
巍山|
天峨县|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