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個人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圖文/藍海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稱那些執著于 一個人獨自旅行的人叫做—— 行者。因為只有那些能夠承受住內心極致的孤獨的人,才會喜歡、執著于一個人的旅行。在少年時期的某一天、冥冥之中就種下這樣的一粒種子,在命運這只長袖善舞的大手下,只輕輕一推 就邁出這一步。</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五月中旬的一天,由于不堪重負,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在起床后的半個小時后醞釀成行。簡單的收拾行囊,從即墨乘坐客車到青島,黃昏中入住在前海沿的“前海客棧”。前邊不遠處就是大海,看到伸向大海中被海浪拍打的棧橋;蒼松翠柏間的魯迅公園;枕在巖石沙灘臂彎之中的第一海水浴場,回憶起一些小時候的時光與足跡。</p><p class="ql-block"> 遠處,蔚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一望無際的大海,進出港口的船只;近處,巖石的縫隙里活潑潑地游動著的小魚小蝦、漂浮在海面上被海水推來蕩去的碧綠的海菜和那些在陽光下的沙灘上反著晶瑩的光的貝殼,這一切都曾經給幾十年前那個瘦弱內向的小女孩的生活 增添了一絲如珍珠般溫潤的亮色。 </p> <p class="ql-block"> 黃昏中的回瀾閣,燈火通明,在灰色的半明半暗的天光中,燈光顯得特別有些多余。日落的余暉漸漸地消失在地平線,黑魆魆的天空、遠山和大海渾然一色。海浪涌來拍打著巖石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和浪花嘩嘩地拍打沙灘又退去的聲音,蔚為壯觀。海風也漸漸涼起來,在巨響的海浪聲中 眺望著黑色的大海,心緒萬千。</p><p class="ql-block"> 次日,在海浪的回響中乘上西南方向的列車,在鏗鏘有序的行進中,兩天一夜,窗外的群山由北方的山石裸露變化到南方的草木蔥蘢,穿過一個又一個隧洞,在嗤嗤的氣剎聲中,地勢漸漸升高,進入成都。在懂得什么是孤獨的時候,喜歡上這種 獨自在路上的感覺。 </p><p class="ql-block"> 遠遠地離開生活中的人事物,一切都會變得遙遠又異常清晰,真實又異常的渺小。由衷地敬服于大自然這個造物主,它無私又無窮地給予人一種無形的力量,使人解脫于心的桎梏。</p><p class="ql-block"> 漢中腹地成都,寬暢、干凈、整潔、明朗,一個在車水馬龍中仍然秩序的城市。在此停亙一周后,從成都經過九個小時的夜火車,取道西昌,又經八個小時的客車到達四川境內的瀘沽湖畔。以洛洼小鎮做為此次旅行的切入點,環行瀘沽湖,揭開夢寐中它神秘的面紗。</p><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群山包圍之下的草海茂盛寂靜,在太陽的余輝中著染了金光。太陽的面膛已經隱退到建筑物的后面,并不寬敞的沙土路兩旁是一排排木質的民宅和客棧,中間的道路直接通向瀘沽湖。</p> <h3> 進了鎮子,客車司機帶我們進了一家客棧。這是一個兩層樓的院落,全部是純木制結構。選定一個單間,這是一間在通往二樓 樓梯口拐角下面的一個房間,兩個床位帶著衛生間。透過窗子可以看見整個院子,對面廂房里兩個摩梭中年婦女和一個老人在忙活著做飯。老人坐著小板凳,往爐膛里填著柴禾,炊煙彌漫在屋子里,小孩子們在院子當中玩耍,畫面在余暉中顯得特別溫馨。</h3><h3> 行李收拾妥當,坐穩床沿,一個穿著大紅色長風衣的小姑娘像一陣旋風,站在了門口,銀鈴般的聲音飄到面前。她站在門檻上,兩只手把著門框,白皙漂亮的面孔微笑著,要求住在一起。</h3><h3> 這是一個二十二三歲的南方小姑娘,互相簡單自我介紹一下,略做休息,吃了點東西,相約一起去湖邊。路兩邊都是客棧,純木制木樓格式,形態各異,風格一致。已是黃昏時分,湖面上陰暗暗的。</h3><h3> 微波蕩漾的湖面上,盛開著一朵朵白色的指頭頂那么大的小花,第一次看到開這樣開在水面上的小花,素雅親切。聽當地人說他們稱它為水性楊花,我更喜歡它本來的名字——海藻花。</h3><h3><br></h3> <p class="ql-block"> 湖水很清,目及之處可以清楚地看見水底的石頭和海藻花的莖蔓。湖邊沒有游客,白墻藍瓦的仿宋建筑與湖水相襯托,靜謐,安詳。</p><p class="ql-block"> 湖面上蕩著幾只小舟,海藻花把腦袋從湖水深處伸出來,輕輕地浮在水面上;如童顏般嬌嫩的、白色的小花朵,潔白無暇,美麗無比。微風撫過,水波輕麟,那吹彈可破的薄薄的小花瓣輕輕浮動,晃動著的惹人憐愛的小腦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在我看來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之一。我驚異于這么小小的花朵,竟然有那么長的莖蔓,它的根長在深深的水底的淤泥里。</p><p class="ql-block"> 后來在多處見到它的身影,有的地方水很深。想一下,這樣一枚小小的花骨朵,要經過幾米深的水,才能露出頭來享受到陽光和空氣。在這個生長過程中,從幾公分,幾十公分,到幾米,它定是撲捉著陽光的影子,抱著對陽光的堅定執著,才能夠克服一次次的暗流沖擊鉆出水面,這使看似平凡柔弱的它,雖然那么不起眼,卻可以在世人憐愛的眼波中美的不可方物。</p><p class="ql-block"> 湖光山色中,天空越來越暗,不舍這嬌弱的小花,它的樣子永遠地留在了心中。</p><p class="ql-block"><br></p> <h3> 清晨,窗外傳來一個年輕人的聲音,是昨天用小客車把我們從西昌來的大巴車上接過來的小伙,今天由他送我們游覽屬于四川境內的瀘沽湖,終點是把這十幾個游客送到云南境內的著名湖懷小鎮——里格。</h3><h3> 路上,因為坐在最前面的座位上,很方便地和司機聊起天來。這是一個二十四五歲的摩梭小伙,長的高大帥氣,大概由于常在外面跑的緣故,俊朗的臉龐呈現出健康的桐色。通過聊天了解到這個小鎮上的客棧,大多數都是外面的人來這里開的,只有極少數的是當地摩梭人開的。昨晚住宿的客棧就是他們的家,為什么用他們這個詞呢,因為他有四個兄弟住在一起,他們都沒有屬于自己的小家。</h3><h3> 兄弟幾個住在一座院落里,家里的女眷是外祖母、母親和姐妹,他們是小孩子們的舅舅。他在這個家庭中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接送從外地過來的游客,其他兄弟分工各不相同。他說他正在努力賺錢,因為他希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h3><h3> 沒有多久,就到了這里著名的走婚橋。這是一座建在草海上的純木質結構的橋。橋上有一個棚子搭起的米線店,里面擺著一條條長凳,簡單的桌子,我們在這里用了早餐。橋上幾個兜售物品的摩梭女人,她們都帶著圍巾,圍巾的邊緣探出來遮擋著陽光,用普通話羞澀地和游客交流著買賣,賣些圍巾,瓜子,小裝飾之類的東西。</h3><h3> 司機介紹說因為他們到對面的村落走婚,這座木橋就是必經之地,所以就叫走婚橋。</h3><h3><br></h3> <h3> 已經記不得這個村落的名字,一家摩梭民宅接待了我們,說我們,其實一個人也不認識,昨天同住一室的小姑娘也沒在,她已經進行自己的行程去了。</h3><h3> 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兩層木樓,院落中間搭了個涼棚,房間很多,院落上方拉著一條條彩色的經幡。導游介紹說,摩梭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屬于納西族,他們用的是納西文,信仰的也是臧佛教和臧文化。</h3><h3> 輕足在各個房間轉過,室內的布置是藏族風格。家里只有一位女性老人坐在客堂里,看見開車的年輕人,和他說著話咱一句也聽不懂。一個年輕小伙和一個姑娘,在廂房的二樓為我們演示當地的走婚的習俗。</h3><h3><br></h3> <h3> 據說摩梭人是我國現在唯一的保持了母系家族的群落,也有少數的年輕人開始實行一對一的配偶制家庭。</h3><h3> 有關研究人員研究,為什么在現代科技已經很發達的今天,摩梭人已經用上了現代科技產品,旅游業很發達,卻仍然能夠保持住這種民族習慣。我想應該是為了傳承血統,保護民族的繁衍和競爭力。經濟時代的今天,人口數很少的一個民族,更經不起沖擊,抱團更容易維護實力。</h3><h3> 他們多數還是保留了走婚的習俗。當一個男子看好這家的姑娘,開始的時候是要背著家里人的,所以他們爬窗子進入所喜愛的女子所住的花樓求愛。直到男子被這個家庭認可之后,才可以隨意走動,所得的孩子歸女方和舅舅所有。</h3><h3> 爬進花樓的男子把帽子摘下來,掛在窗外,就是告知這里的女子已有鐘意的男人,這樣就不會有人來打擾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王妃島,這是一個坐落在瀘沽湖中的一個小島,需要坐一個小時的船才能到島上去。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這里有個故事,它是以摩梭最后一名土司夫人的身份命名的,她是這里的末代王妃。解放前,出生在成都雅安的美麗少女肖淑明,聰明伶俐,不僅品學兼優,能詩能對,而且歌舞騎射無所不能,槍法極準,后被當地人稱為瀘沽湖女神。當年左所(瀘沽湖)土司32歲,投靠任師長的四川省長劉文輝,并請求和親,劉文輝做媒把自己屬下的女兒肖淑明嫁給他,土司把她安置在這個島上,改名王妃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迎親的隊伍,騎馬走了三個月才到達瀘沽湖畔。這個到異族和親的漢家年輕女子,在后來的歲月里經歷了很多的波折與磨難,親眼目睹了這個王室家族的鼎盛與沒落。不管在多艱難的情況下,她始終沒有丟失一個漢家女子的氣度和不屈的精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歸船時間緊迫,并沒有在島上停留太久,只做簡略地游覽。 </font></h3> <h3> 一路走一路欣賞著仙境一般的湖光山色,我們從四川境內進入云南境內。</h3><h3> 到了瀘沽湖著名的湖邊小鎮,里格,小伙子就算完成任務,游客們各自散去。盤山公路旁是觀景臺,眺望瀘沽湖,美麗盡收眼底。</h3><h3> 從公路下去到湖邊,空氣非常好,濕度適宜,清新溫潤,嬌艷的蝴蝶蘭朵朵盛開,草木茂盛,很是宜人。</h3><h3> 國際青年旅舍,門前是一條石板路,在樓上向窗外看去就是垂柳拂風的湖畔。這也是一座四面都是兩層樓的院落。木質樓梯,木質欄桿,木質地板,都是木質的,腳踩上去發出椌椌的響聲。房間里布置的很簡潔,白色的床單枕頭干凈,干爽。</h3><h3> 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房間,舒適的床鋪,心一下子落到了實處,整個人放松下來,就像旅人回到了家一樣踏實。安頓好行囊,擺放好洗漱用品,略做休息,懷著激動的心情,走向湖邊,慢慢地領略瀘沽湖的夕陽西照。</h3> <h3> 瀘沽湖,在我的心目中如神農架一樣,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如在晨霧中籠罩著一樣有著一種的神秘色彩。</h3><h3> 湖邊碼頭,抬眼望去,能夠看到伸向湖心的長島,那里是最熱鬧的商戶區,店鋪挨著店鋪。夕陽下,瀘沽湖浸染在落日余暉中,寧靜的美。</h3><h3> 大概是因為剛過去五一和六一,游人并不是很多,很安靜。湖邊停留著一只只獨木舟,這里人叫它豬槽船。到小舟上去坐了一會兒,欣賞這景色,微風拂面,柳枝輕蕩,直到天色黑下來,才回客棧。</h3><h3> 長長的街道上,店鋪門口擺出了桌子,各種小吃,街道上飄蕩著燒烤的味道兒。</h3><h3> 這里的店鋪,室內的裝修基本上都是木質結構,格調純樸,古韻,閑適,優雅。</h3><h3><br></h3> <h3> 下榻的國際青年旅舍,簡單,干凈。</h3><h3> 因為之前在看一些關于西藏旅行的攻略時,經常看到國際青年旅舍這個名字,它是一家全國連鎖旅舍。對它有一定的印象,所以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在瀘沽湖邊上也有這么一家,就沒有考慮再找別的旅館,直接就選擇了它。</h3><h3> 在那個當下,以至至今,仍然感覺它不錯。簡單,樸實,干爽,很接地氣。回到旅舍,和店主聊了一會兒天,定下第二天早晨租用店里的摩托車,進行環湖150里自由行。</h3><h3> 半夜里起風了,風挺大,窗外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音,能夠感覺得到樹枝隨風起舞搖曳顫動的樣子。在這安靜的港灣,顯得聲音特別大,吱呀了好久,什么時候停止的,并未去在意,大概是夜闌方鼾吧。</h3><h3> 清晨,早早的起來,晨曦沾著剛剛睡醒的晨露的氣息,從山頭上掠過來,透過樹梢斜斜地照在石板路上 。空氣濕潤清新,夜闌初醒的味道,經過夜的沉淀,新鮮、清涼,讓人忍不住深深地呼吸 。</h3><h3> 在門前的街道上找了家雜貨店,買了點零星用品,又找了家餐館,餐館里面環境不錯,純木制的餐桌,獨木制作,紋路清晰,磚制的吧臺,天然古樸,讓人感覺即高雅又很親切。店里吃飯的人不多,仨倆的散落在角落里,十分安靜。</h3><h3> 簡單的用了一碗湯鮮牛肉面,回到旅舍選了一輛大馬力電動摩托車,車體十分沉重,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扶得住。</h3><h3><br></h3> <h3> 在顛簸中離開石板路,一路盤旋,隨著地勢越來越高駛出里格,不能不說的是,在這里犯下一個嚴重的錯誤,駛錯方向了。</h3><h3> 距離里格越來越遠,卻并沒看到想象中的美麗的瀘沽湖。越跑感覺越不對,直到遇到標志性建筑女兒國,停下來拍了照發朋友圈求助,問去環湖走的路對不對。朋友圈真是很給力,馬上就有人回復,有的說對了,繼續走;有的說不對,走錯了,趕緊往回返,這該咋整呢。</h3><h3> 繼續跑跑看看吧!只見重重青山相對出,一條大路不見頭,天空顯得格外高遠,藍天之上白云朵朵,非常美麗,令人心曠神怡。甩過去一個又一個的少數民族村寨,越跑越沒底。恰好遇到兩個從田地里出來的摩梭族老婆婆,打聽一下,說是錯了。兩個老婆婆七十多歲的年紀,很瘦卻很健康,本來擔心聽不懂她們的語言,沒想到老婆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告別老婆婆,遠處來了一輛小貨車,開車的是個成年男人,等到近了確認一下,也說是要按原路返回去。</h3><h3><br></h3> <h3> 當重新返回到里格路口時,再次發朋友圈,得到朋友們及時的反饋,在朋友圈的幫助下,回到起點。</h3><h3> 重新出發,沿著瀘沽湖上方的盤山公路反過來行駛,不一會兒就看到了她的身姿,一路上感受到它的美麗與震撼。藍,迷死人的藍。據網上資料,瀘沽湖是我國第三大深水內陸淡水湖泊,最深處有99米,有‘’高原明珠‘’之稱,又被稱為‘’格姆女神的藍色眼淚‘’。</h3><h3> 遠遠地望去,它有一種神秘的,安靜的力量,仿佛任何東西都不能打破它的寧靜,它像一位讓人看不透的大家閨秀,美麗,寧靜,貴氣,靜靜地沉臥在這塊大地上。</h3><h3><br></h3> <p class="ql-block"> 從里格到尼賽村,這段路非常曲折,只能陪著小心慢慢的跑,因為稍有疏忽就會墜落懸崖。但是,風景確實太美了,讓你忍不住停下,下到湖邊。說是湖邊,看起來離著它很近,其實仍然距離它很遠,只能遠遠的俯看它。湖崖上一種不知叫什么名的小梅花正盛開著,玫粉色的花兒小巧可愛。</p><p class="ql-block"> 為了拍到一張好的照片,往往想要距離它近一些,再近一些,但是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危險。腳下并不平坦,山根土夾著雜石礫的斜坡在踩踏下隨時可以滑動,一旦失足滑落就會落入湖底,一個疏忽后果將不堪設想。</p><p class="ql-block"> 平時看到的一些美麗的風景照片,只看到它的美,卻根本想象不到一個攝影者隨時面臨著的生命危險。那時起,內心里不禁地向那些專業攝影師們升起深深的敬意,同時感到生命的可貴。</p><p class="ql-block"> 因為這次經歷,對攝影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理解,他們并不像普通人想像中的那么風光瀟灑,很多時候確是以生命的安全為代價。</p> <p class="ql-block"> 尼賽村,這片水域是整個瀘沽湖中水最深最美的地方,怎么可能不停下來下去看看呢。于是,迫不及待地把車停在路邊,小心翼翼地下到湖邊。</p><p class="ql-block"> 最美的地方最危險這句話,在這里展現的非常極致。當我小心翼翼地慢慢靠近湖邊時,心一下子被她震懾了,心底里真切地感到了害怕。這里不是小心那么簡單的問題。在這里的懸崖邊上站著,如果你沒有眩暈,就不會掉下去,因為懸崖邊上有一叢的荊棘擋著。但是,當我俯出身子探出頭去從上面直直望下去時,眩暈感讓我急忙收回身子,因為我深刻地聞到了死亡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死一樣的沉靜。它太深了。純凈的藍,美麗無比。震攝到人的心靈深處的,是那可怕的、想象不到底的深。這種深深的深與寧靜,讓人感到一種可怕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不敢再在那里站下去,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退回到離著它遠一點的地方,心里的恐懼并沒散去。你根本無法預測懸崖邊到水面的距離,只見它垂直下去,你可以感覺到這里的水很深,但是真的不知道有多深,總之整體的感覺就是這里很深很深。它那種深深的深與藍,既美麗又讓人害怕,極其震撼心靈。</p><p class="ql-block"> 有一種美,叫你仰慕,卻不敢親近;叫你欣賞,卻不敢侵犯。美麗卻端莊的讓你只能隔著距離欣賞,端著敬意膜拜,這就是瀘沽湖的美,美極,美的深邃。</p> <p> 離開尼賽村,道路很好,寬大的柏油馬路邊上漂亮的藍色護欄,一路行駛,也不知跑出去多少公里,漸漸到了一處離水很近的地方。</p><p> 這里的湖水清澈見底,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水底的石頭,海藻花浮在純凈的淡藍色的水面上隨波蕩漾著。這時才仔細地看清楚,它有三個花瓣,每一個花瓣中間又凹進去,就像六個花瓣。白色小花瓣和嫩黃色花蕊相映,嬌嫩的讓人不忍碰觸。</p><p> 找了一處干凈的石頭坐下來,近距離接觸它,喝水休息。看著清澈的湖水,走向它,不禁用雙手捧起湖水,洗洗臉和胳膊,清清涼涼的,在陽光很好的初夏里,微風拂動,感到非常輕松與愜意。用湖水拂去頭發上的風塵,涼爽爽的,從內心深處抒發出淡淡的笑意和滿足感。樹蔭下,微風陣陣迎面吹過來,令人的心情說不出的舒暢,舒爽,至極。</p><p> 這一段路上,是平坦泊油路。六月的陽光,很亮,也很明媚,藍天湛藍湛藍,白云很白很白,云朵時而顯得很近,時而又顯非常高遠。看那白云落在湖水里,清澈蕩漾,心曠神怡。</p><p> </p> <p> 小落水,偏安一隅,氣息純樸,屬于尚在開發中的村落。</p><p> 這個村落,背靠大山懷抱湖水,安逸幽靜。湖水涌來,輕啪著岸邊的沙礫,發出嘩嘩的聲響。岸邊幾株垂柳,為沙灘遮擋了一些陰涼。這是一片比較寬闊的沙灘,幾有只小船散落在沙灘上,隨意,自在,驀然想起一句古詩——野渡無棹舟自橫。</p><p> 這里白天很安靜,到了晚上就熱鬧起來。每天晚上在這里舉行篝火晚會,那些摩梭族姑娘小伙盡興表演,邀請游人們互動狂歡。</p><p> 坐在岸邊的沙灘上,這里的沙灘應該算是很細小的石子。瀘沽湖的沙灘,不是細紗,是像玉米粒、榛子粒那樣的沙礫,小石子。但是,坐在上面不會擱人,即使是躺在上面也是很舒服的。</p><p> 陽光的余溫,吸收在沙礫里,夏季的夜晚,當一切沉睡過去以后,沙灘仍然像溫床一樣溫熱。</p> <h3> 木夸是個特別美的地方,藍天之上白云朵朵,悠閑影子的落在水里,水天渾然一色。看得出來這一片水域相比別處,并不是很深。</h3><h3> 這里大概是因為稍偏一些,特別的安靜,當地人在這里生活的也很閑適。由于風景特別,感覺和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樣,這里的藍天白云讓人深深的沉醉,感覺輕飄飄的,忘了自己的存在。</h3><h3> 在這里,沒有見到一個游人,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當地人在這里垂釣,做活,生活得愜意、休閑的樣子,就像一幅山水人物畫。</h3> <h3> 每到一處,隨時隨地都是美景,透徹心靈的舒服,而且風景非常精致。</h3><h3> 很羨慕那些常年住在這里的人,在這樣的環境里過得怡然自得,生活在這樣的如仙的意境中,即使沐雨乘風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美麗。</h3><h3> 內心有個聲音發出,有機會還要再來,很多有趣的地方還沒去,再來時一定要住上些時日,住夠了再走。</h3><h3><br></h3> <h3> 至大落水,陽光漸西,風帶著微涼的水氣迎面而來,湖水拍打著岸邊和停靠在沙灘上的船只。</h3><h3> 岸邊成排的獨木舟用鐵索連著,很整齊。紅色的瀘沽湖三個大字,雕刻在大石上,矗立在岸邊。風漸漸大,本來安靜的湖面起了一道道一層層波浪,沖向岸邊,發出咵咵的聲響,伸向水中的木橋隨之起伏,牽動人的心緒。</h3><h3> 白云依山,柳岸舟船,山水相映,真是人在山水中,山水在畫中。</h3><h3><br></h3> <h3> 沿途所見,房屋全都都是純木質結構,雖然格式各不相同,但是風格大致一致。</h3><h3> 一舟一船皆成景致,一草一木都是一春,行走在這樣的風景中,所感完全是盡然的放松,仿佛要被這湖光山色融化了。</h3><h3> 一座木橋,一塊巨石,或是幾把椅子,甚至是晾幾件衣服,都成了不可多得的原生態風景,愜意,非常的愜意。</h3><h3> 真真是:無處不春光,無處不成景。</h3> <h3> 到了神女灘,天色更暗了一些,風有些大,更有些涼。因為要在天黑前返回客棧,不敢長時間流連,呆了一會兒就離開了。</h3><h3><br></h3> <h3> 情人灘,這里是最后一站。傍晚的風在這里比別處都大,這一帶水域比較寬闊,公路順著湖岸劃了一個大大的彎。風,在這里沒有了遮擋,推起厚厚的浪花沖向岸邊。</h3><h3> 站在岸邊,湖水涌來,兀地凸出地面幾十公分,有點嚇人,在別處并沒有見到過這種現象,能把人帶走的架勢,看不出深淺,沒敢太接近,下意識地保持著距離。</h3><h3> 略微分析一下,我感覺是這種原因。瀘沽湖的湖床不是硬的泥土、石頭之類,也不是那種很細的沙,全是豆粒玉米粒那樣大小的沙石礫。當水涌向岸邊時,石粒對它有阻力,它對石粒有抓力,而湖面上從對面來的大風推著它涌向岸邊,這一明一暗的兩種力的對抗作用形成這種狀態。</h3><h3> 所以,它不是層層歡快浪花那種浪,也不是浪花擊石飛濺那種浪,而是形成這種綿軟的,看起來很柔和的凸起狀態,這讓看慣了大海的我感覺很特別,很異樣。</h3><h3> 天色不早了,心里揣著詫異與疑惑,離開情人灘。</h3><h3><br></h3> <h3> 回到里格,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六月份的天,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洗完澡和衣服之后,大約八點來鐘,天徹底黑了下來。</h3><h3> 門口的走廊,是可以坐著休息的圍欄,把衣服晾在門口的木欄上,回房間休息。</h3><h3> 在最后的一段路上是有些擔心的,擔心因為多跑出去一些路,電摩拋錨,還好只是小擔心而已。</h3><h3> </h3><h3><br></h3> <h3> 記不得腳下的這個地方叫什么名字,只是因為它對面的山下就是小落水村,而有了一點特別。</h3><h3> 上面還有個尼瑪堆,此處拉滿了經幡。</h3><h3><br></h3> <h3> 第二天,本來還要再呆一天再走,離開瀘沽湖去麗江的大巴也已經發車。突然臨時起意,又想走,于是搭乘一輛私家車去麗江。車主是個做店鋪生意的年輕女子,每年都會來幾次瀘沽湖小憩幾日。</h3><h3> 因著并沒有盡興,為再次探秘瀘沽湖埋下了伏筆。</h3><h3> 騎行用的電摩,六塊電瓶,車體很沉。能夠進行150里的自由環湖游,多虧了有它,很方便,多跑的路程還不算在內。</h3><h3> 非常感謝朋友圈提供幫助的朋友!</h3><h3> </h3><h3> 一切順利, 晚安!</h3><h3><br></h3> <h3> 瀘沽湖全景地圖。</h3><h3> 本文只是簡單的游記,如有誤處,歡迎批評指正!</h3><h3><br></h3>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阳春市|
五台县|
达尔|
如东县|
洪洞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乾安县|
喀喇沁旗|
马龙县|
临武县|
巫溪县|
临朐县|
军事|
汕尾市|
北安市|
潜江市|
北票市|
芦山县|
高安市|
广灵县|
云浮市|
密山市|
万源市|
忻州市|
内乡县|
桂平市|
柏乡县|
平舆县|
精河县|
岱山县|
溧阳市|
巫山县|
渝北区|
和田市|
公主岭市|
泸溪县|
旬阳县|
泽州县|
五常市|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