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路上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轉湖轉山轉世界,轉眼就轉到了法國阿爾卑斯山區的小鎮霞慕尼,1924年,第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在這里舉行,也就是從那時起,霞慕尼逐漸成為歐洲滑雪愛好者的天堂之所,這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每年從9月開始進入雪季,只需兩場大雪,勃朗峰山區就會被皚皚白雪覆蓋,變成一個個天然雪場,滑雪季一直能延續到來年4月。</h3> <h3> 在小鎮上仰望南針峰。</h3> <h3> 雪山融水匯成湍急的小河在鎮上流過。</h3> <h3> 正處于旅游旺季的夏天,小鎮上人來車往,熱鬧非凡,直到晚上,才稍稍安靜下來。</h3> <h3> 街道兩旁的建筑物上開滿了鮮花,依山而建的教堂給這個熱鬧的小鎮平添了幾分莊嚴。</h3> <h3> 散發著藝術氣息的壁畫。</h3> <h3> 遠看真是難辨真偽。</h3> <h3> 小店里售賣的咕咕鐘。</h3> <h3> 圖中是霞慕尼小鎮上的纜車站,從這里搭乘坐兩段纜車,可以上到海拔3842米的南針峰頂。在此說明,小鎮霞慕尼的海拔高度是1035米,中途纜車換乘站的海拔高度為2308米,纜車終點海拔3777米。最后的100米海拔是由電梯完成的,如此之近三千米的高差,總用時不過20多分鐘,跟我北京香山的纜車用時長短差不太多。</h3> <h3> 昨天晚上一場陣雨給今天的天氣打了預防針,云層不多不少正合適,溫度不高不低很恰當。</h3> <h3> 上到山頂后,順著這個小房子就可以上到上面的平臺,平臺有兩層,這里的海拔相當于西藏的拉薩,不過并沒有什么不舒適的感覺。</h3> <h3> 南針峰是勃朗峰地區諸多山峰中的一座,也是最高處突兀起的一塊巨石,周邊眾多林立的石林形成山峰群,山上常年積雪,是眾多登山攀巖愛好者的樂園。</h3> <h3> 南針峰觀景平臺最高海拔3842米,從觀景臺可眺望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4810米的Mont. Blanc.(勃朗峰)。無論是南針鋒觀景平臺與Jungfraujoch、還是勃朗峰與少女峰相比,海拔都高好幾百米,難怪Jungfraujoch說自己是Top of Europe,而霞慕尼人給南針峰做的宣傳海報上寫著The real Top of Europe,原來是各種不舒服啊。</h3> <h3> 轉到了冰川這一側,發現這邊還有一個供走冰下山的人使用的小纜車,登山愛好者乘坐這個纜車上來,由教練帶領走冰下山,真是勇敢者的游戲,看得我腿軟。</h3> <h3> 這一側是凸起的巖石區,圖中是一對男女,從目測大概十幾層樓高(實際可能不止)的巖石底端攀上頂峰,拍照留念,我也替他們拍一張。</h3> <h3> 極目遠眺,感覺用杜甫的詩句"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已經不足以表達我的震撼之情了。</h3> <h3> 在山頂游玩盡興后,乘坐纜車下到換乘站,我們在這一站開始徒步下山。</h3> <h3> 在這里仰望南針峰,上山的纜車給我的感覺就是垂直起降哦。</h3> <h3> 山高人為峰,感覺自己很高大有沒有。</h3> <h3> 沿著這條路下山,是不是真的可以走入云中。</h3> <h3> 腳步??丈量南針峰,我和峰頂的距離就是一雙腳而已。</h3> <h3> 馬上就到山腳下了,怎么看著還是鳥瞰的感覺,暈。</h3> <h3> 終于下到了地面,在這里乘坐法國最后的古董火車將我們護送到海拔1902的蒙特維冰海,去探索千年的冰洞。</h3> <h3> 圖中的三個標簽分別是1985年,2003年及2010年的冰海高度線,到目前為止冰海高度比1985年已經下降了200米左右,照這個融化速度,冰海有朝一日會不會消失呢?</h3> <h3> 冰洞入口。</h3> <h3> 洞中景觀,里面還是很冷滴。</h3> <h3> 走出冰洞,遙望對面的山峰,如夢似幻,若隱若現,簡直是仙境一般。</h3> <h3> 又是一個新的清晨,蔚藍的天空目送我們離開這里。</h3> <h3> 第戎(Dijon),法國東部城市,勃艮第大區(Région Bourgogne)的首府和科多爾省(C?te d'Or,21號省),也是該大區最大城市,距離巴黎大約290公里。</h3><h3> 第戎的是法國東部的重要的經濟、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其經濟水平和城市規模在法國排大約第18名。</h3> <h3> 第戎地勢平坦,除武士河(l'Ouche)和勃艮第運河(Canal de Bourgogne)外,市內無大型河流,因地理位置距離海岸線較遠,第戎大陸性氣候特征較為明顯,即夏季干燥,冬季較寒冷,一年之內溫差較大。勃艮第也是法國四大美食之都之一,蝸牛菜、芥末、勃艮第牛肉火鍋等都是第戎的傳統美食,特別是芥末,隨處可見食品店里擺放著五顏六色的小瓶里就是各種不同口味的芥末,第戎附近還是法國勃艮第葡萄酒產區。</h3> <h3> 第戎歷史悠久,其城市建于羅馬時代,中世紀時為勃艮第王國(Royaume de Bourgogne)的首府,現市內留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幾個世紀以來,貓頭鷹已經成為第戎的吉祥物,人們相信用左手撫摸它就會帶來好運,順著地面上的這個貓頭鷹??的標記,我們逐一排查探尋。</h3> <h3> 圣彌額爾教堂。</h3> <h3> 教堂里精美的雕塑。</h3> <h3> 1904年,一群舊房屋拆除之后修建了佛朗索瓦·魯德廣場。這個廣場的裝飾由一位出生在第戎的著名雕刻家一手包辦,他也是巴黎凱旋門上的浮雕《馬賽曲》的作者。</h3><h3> 第戎人也稱這個廣場為巴熱載(Bareuzai)廣場,因為廣場中心的噴水池上踩葡萄的人像而得名。踩葡萄是葡萄酒傳統釀造中重要的一環,踩葡萄者雙腳因而變成了紅色,即Bas rose。從中也可以看出葡萄酒產業在勃艮第的重要地位。</h3> <h3> 教堂里的修女。</h3> <h3> 菲利普·勒·邦塔樓,建于15世紀,是菲利浦三世下令修建的。貝爾加德階梯連接著巴爾塔樓。 塔樓高達46米,這是第戎的最高點,標志著勃艮第公爵的強大顯赫。只要登上316級臺階,第戎和周圍山野的壯觀景色就會在面前展開。</h3> <h3> 弗爾日大街。</h3> <h3> 小凱旋門。</h3> <h3> 米列埃爾之家(Maison Milliere) 是商人吉約姆 · 米列埃爾的房子,1483年建成的。它擁有著典型中世紀的外觀,底層是貨攤,樓上是臥室。這座房子正面保留著木墻架和彩色釉磚鋪設,屋頂上的貓和貓頭鷹的雕飾是二十世紀的。這座房子曾經在多部電影中做布景。</h3> <h3> 終于到達了最后一個貓頭鷹標記,達西花園。</h3> <h3> 自由廣場。</h3> <h3> 入夜的自由廣場涼爽宜人,一瓶啤酒,幾個好友,享受難得的慢生活。</h3> <h3> 離開第戎,行駛在廣袤的田野中,奔向我們此行的終點--巴黎。</h3> <h3> 世界級的旅游勝地埃菲爾鐵塔,人多,嘈雜,基本上都是只能照合影哦。</h3> <h3> 法國新人拍婚紗照,估計每天都會有這偶遇。</h3> <h3> 排隊半個多小時,登上鐵塔,鳥瞰巴黎。</h3> <h3> 凱旋門前。</h3> <h3> 塞納河上。</h3> <h3> 盧浮宮里。</h3> <h3> 由于來的早,躲開了人流,盧浮宮的敘黎館里還是很清靜的,各種不同造型的惟妙惟肖的雕塑作品。</h3> <h3> 每一個雕塑應該都是一個故事,可是我卻不知道。</h3> <h3> 下面兩個我知道,維納斯和蒙娜麗莎,專門存放蒙娜麗莎這幅畫的一間很大的房間里,人山人海,拍出來不僅都是人頭,還全是后腦勺,沒辦法,搞一張盜版的吧。</h3> <h3> 一路上的各種人品爆發,到了巴黎不中用了,一天都在下雨,時大時小,這是不是浪漫的法國跟我們在開玩笑??。</h3> <h3> 塞納河上的瑣橋。</h3> <h3> 亞歷山大三世橋。</h3> <h3> 巴黎圣母院。</h3> <h3> 令人興奮的是,偶遇第102屆環法自行車(Tour of France)賽,今天在法國香榭麗舍大道終點凱旋門收車,這意味著今天各路選手都要沖終點,一決勝負。本次賽事7月4日從荷蘭出發,歷時22天,分21個賽段,3344Km,本屆比賽增加了阿爾卑斯山區段。今天巴黎下雨,下午雨越下越大,本來就是20度左右的氣溫,雨中更加陰冷,我們在風雨交加中等了將近2小時,終于等來了花車和賽車手,不容易啊,穿著裙子的我快凍死了。</h3> <h3> 歷時半個月,環繞Alps,途徑意大利,瑞士和法國三國,期間遭遇飛機故障遲到一天,一路上相遇美景,相遇各種不同的人和事,尤其是與環法自行車賽的不期而遇,幾多難忘幾多遺憾,最難忘登上少女峰那一刻似少女般激動的心情,遺憾的是走馬觀花,浮皮潦草,尤其是時尚浪漫的巴黎,給自己再來找點借口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利辛县|
枣阳市|
米林县|
台中市|
湘潭县|
府谷县|
茶陵县|
嘉祥县|
东海县|
宁南县|
丹寨县|
资兴市|
安国市|
贡觉县|
千阳县|
郸城县|
体育|
台南县|
林甸县|
曲水县|
蕲春县|
清流县|
大同县|
扎囊县|
珲春市|
镇康县|
百色市|
定襄县|
漳浦县|
六安市|
元氏县|
通河县|
青海省|
北海市|
溧水县|
长春市|
察哈|
古丈县|
江达县|
和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