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5年2月,美軍實施對越南北方擴大轟炸的"雷嗚行動"。一時間,越南北方的不少城市,交通樞紐冒起了炸彈的硝煙。美軍不斷派遣海軍陸戰隊登陸,全面展開以"南打北炸"的侵越殘酷野蠻的戰爭。越方懇切請中國派志愿戰士,幫助搶修被美機炸毀的公路,鐵路等。毛主席對胡志明主席說:"咱們是一家人嘛!什么困難?要人有人,要物有物。"1965年6月26日開始,中央軍委命令由鐵道兵二師為主組建一支隊和以鐵道兵十三師為主組建六支隊,開始分批以友誼關,河口,金平等陸路口岸,乘火車,汽車秘密開赴援越抗美戰場,投入血與火的戰斗。執行國際主義的義務。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業,他們服從黨和國家的征召,肩負民族的重任,慷慨奔赴戰場,歷經艱險,天上飛機狂瘋轟炸,地上高溫,白天高達攝氏四十多度,戰士后背曬起大水泡,中午鐵道上氣溫高達七十多攝氏度。悶熱潮濕,毒蛇毒蛟,毒氣毒水。他們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用汗血,鮮血和生命,揚國威壯軍威,譜寫援越抗美戰爭悲壯詩篇。當時出于戰略上和斗爭策略的需要,我鐵道兵出國作戰是高度機密,直到戰爭勝利仍秘而不宣。鐵道兵在越南英勇作戰的功績就像閃光的黃金和晶瑩的碧玉被泥土掩蓋,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隱埋在知情人的心底,無聲無息。硝煙戰爭己過去半個多世紀。英雄的鐵道兵這段歷史應該展示出來。紀念所有參加援越抗美戰爭的英雄們,紀念為參加援越抗美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不忘歷史,愿世界和平,國泰民安。<br></h3> <h3>師出國門開赴援越抗美前線1965年6月26日,乘汽車出國的援越抗美鐵道兵到達友誼關下,祖國親人熱烈歡送將士出征,高呼:“毛主席萬歲!祖國人民等待著你們的勝利捷報"!高昂的口號聲在金雞山谷中回蕩。<br></h3> <h3>一支隊領導龍桂林主任(左三),郭延林政委(右三)入越前與隨行人員在友誼關合影。一支隊在援越抗美期間完成的主要任務:1,改建北線(河支線)和中線(東太線)達362、750公里。使其運輸量提高了近一倍,保障了戰時運輸的需要。2,新建鐵路116,805公里,包括克夫至太原的準軌鐵路,形成了溝通北線和中線的大迂回。使各條鐵路聯絡成網。保證戰時鐵路最大限度的暢通。3,新建鐵路戰備工程,包括重點大,中橋梁和車站,隧道,搶建便線,便橋,渡口及迂回線,掄建機車維修和避彈洞。為重點站,線,橋梁架設通訊迂回線,鋪設水底電纜等。據統計從部隊入越后至1968年3月底,美機空襲1支隊管區共967次,美機出動5211批,23517架次,空襲破壞目標2575處次,投炸彈25752枚(其中瞬發彈24646枚,定時彈1106枚)。發射"大斗大""百色烏""響尾蛇"麻雀三"等空對地導彈和"巨鼠"火箭430枚,投鋼珠彈等殺傷彈26萬余顆,投彈量約3,4萬噸(不含投入江河中未發現的),命中炸彈3447枚,命中導彈,火箭81枚,平均每月每公里鐵路投彈量為2.11噸,1967年6月平均每公里鐵路投彈量為9,6噸,比朝鮮戰爭"絞殺戰"時期,月平均每公里鐵路投彈量9噸還多O,6噸。全支隊5年時間:6團1營,10團1營,7團高機連,9團3營高機連獲中央軍委嘉獎,54個單位榮立二等功,559個單位集體三等功,12人記一等功,46人記二等功,10751人記三等功。1634人負傷,297人犧牲。</h3> <h3>己換便裝的部分6支隊首長,入越前在臨時駐地合影。從左至右:師政治部副主任任少義,師參謀長丁也,師長孫林泉,政委羅斌,副師長徐洗,總工程師徐俊彥。六支隊完成的任務:1,8號公路。1965年11月至1966年12月12日,按計劃提前3個月全部竣工。8號公路從老街的谷抑橋穿越老街市區,沿南溪河西行至距孟康縣2,5公里的三岔路口,全長47,57公里。2,10號公路。從老街的谷抑橋西起經沙巴,占墩,穿越東南亞第一高山一一海拔2500以上的黃連山和高達3148米號稱東南亞第一高峰的潘士朋峰,進入越西北的叢山峻嶺,跨過萊州河,經過奠邊府,穿越西北布會贊山的原始森林地帶至帕巴,全長155,06公里。按計劃保質量提前6天建成。于1967年2月22日交付越方使用。1O號公路修建任務十分艱巨,那里條件惡劣。敵機襲擊明顯增多,根據敵機活動規律,采取白天抓兩頭,夜里集中干,陰雨天突擊,避開敵機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減少部隊的傷亡。3,12號公路。1967年2月至1968年5月21日保質保量修建全長231,449公里交付越方使用。全支隊兵力投入12號公路的搶修,12號公路跨越索河,墨水口,南墨,南云,南努阿等5條江河,橋涵多,工程復雜,氣候惡劣,敵機轟炸頻繁。這條公路既是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國的主要干線,又是支援老撾人民抗美救國的重要交通干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據不完全統計,從6支隊入越到1968年3月底,美軍出動各型飛機32O6批,15650架次,對全支隊轟炸638處次。6支隊以高炮63O團為主力,加上32個高射機槍連,共對空作戰181次,擊落敵機1O4架,擊傷115架。6支隊在援越抗美戰爭的3年多時間里,7人榮立一等功,11個單位和74人榮立二等功,1O1個單位和2464人榮立三等功,2O4名官兵壯烈犧牲,數千人光榮負傷。</h3> <h3>部隊到達邊境城市憑祥,官兵取下領章,帽微,穿上藍色便服。</h3> <h3>為了對部隊的行動保密,所有的汽車和大型運輸機械的牌照均被取了下來。</h3> <h3>官兵將裝備緊急裝上火車。</h3> <h3>官兵們登上越方準備的小火車。</h3> <h3>大量的筑路工程機械運抵中越邊境的憑祥火車站。</h3> <h3>在離開祖國的那一刻,不少戰士頭伸出窗外,最后望一眼祖國母親。</h3> <h3>為了防止敵機的突襲擊,小火車進入越南后,高機戰土己做好戰斗準備,隨時殲滅來犯之敵。</h3> <h3>1968年5月,經云南河口補入前線的新兵,正列隊登上開往越南的小火車。</h3> <h3>1968年春,從解放軍301護校畢業的學員,分配到一支隊醫院。出國前在友誼關合影。</h3> <h3>1968年春,補入前線的新戰士,出國前在友誼關面向祖國莊嚴宣誓。</h3> <h3>1968年5月,從云南河口補入前線的新兵在河口火車站舉行援越抗美宣誓大會。</h3> <h3>搶建鐵路和公路<br>英雄的測量兵爬山涉水勘測新建的鐵路與公路。</h3> <h3>部隊剛入越時缺乏機械施工,土方作業全靠鎬挖肩挑和小車推。都是用雙手,用肩膀,用身體在與大山博斗。</h3> <h3>為了確保路基的工程質量,遇到浠泥,戰士們就用水桶一擔攔挑走,再填上干土。</h3> <h3>地勢稍微平坦一些地方的土方作業,就用小推車運土。</h3> <h3>為了確保路基的工程質量,遇到浠泥,戰土們就用水桶一擔一擔挑走,再填上干土。</h3> <h3>采石場戰士日夜開采石片滿足工程需要。</h3> <h3>沒有壓路機械,戰士們就日夜用石硪將路基夯實。頂著酷暑。緊張工作。</h3> <h3>戰士們頂著似火的驕陽和頻繁的敵機襲擾修建涵洞。</h3> <h3>辛苦了一天戰士整隊回營地。</h3> <h3>逢山鑿洞,遇水架橋,鐵道兵面前無險阻。在炮火中搶修的114公里鐵路中,僅開鑿的隧道就有數十座,早期沒有電燈,戰士們點著煤油燈,照樣打眼開炮。</h3> <h3>沒有礦車,用小斗車把石碴運到洞外。</h3> <h3>戰士們將洞內石碴一車一車運往洞外。</h3> <h3>1965年,7團6連開鑿克太線上曲榮隧道進口外景。</h3> <h3>為了早日修通克太線,戰士們每天光著膀子在洞內苦干1O多個小時。</h3> <h3>洞內塌方了,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快速安放填塞木。</h3> <h3>戰士們用風鎬清除洞壁上的風化石與險石。</h3> <h3>同班段鐵路,北慶隧道進口工地外景。</h3> <h3>戰士們在入隧道口上部開挖排水溝。</h3> <h3>為了確保隧道和橋梁混凝土質量,除砂,石嚴格挑選清洗外,還要過磅按比例配備。</h3> <h3>1965年秋,一支隊工程指揮部主任龍桂林(左一)帶領機關干部參加修路。</h3> <h3>1966年底8號公路移交前夕,6支隊62團團長孫福喜(左1)陪同支隊長孫林泉(左6)等支隊首長檢查8號公路黃連山段的公路質量。</h3> <h3>鐵道兵于1966年下半年在克太線鐵路上建成的首座隧道。</h3> <h3>從1966年下半年,各種大型施工機械陸續調撥到援越抗美前線。路基的修建開始使用推土扣和鏟運機。</h3> <h3>1966年12月17日,六支隊向越南移交八號公路后,支隊長孫林泉(后排右6)與部分參加通車典禮的師,團干部在8號公路上合影。61團總工程師么炳麟(后排左4)。6支隊總工程師徐俊彥(后排左5)。</h3> <h3>戰士們修滑坡鏟下的土,用推土機幾下就推到了一邊。</h3> <h3>一支隊7團4營軍醫彭善民上工地值班時,主動幫助戰士站崗,守衛在新建的同班段鐵路8號橋頭。</h3> <h3>披上偽裝的鋪軌機正在7團管區鋪軌。</h3> <h3>支隊鋪軌隊正在7團管區架設撟梁。</h3> <h3>測量兵對線路進行精心測量。</h3> <h3>在烈日下,在機槍掩護下搶修鐵路。</h3> <h3>1965年7月初,9團3連在緊靠中越邊境河友線的越方一側,進行緊張的3條軌改建工程。重機槍射手密切注視著空中敵情。</h3> <h3>戰士們冒著敵機的襲擾和烈日暴曬,精心養護三條軌鐵路。</h3> <h3>官兵齊心協力拔正三條軌鐵道。</h3> <h3>1965年12月23日,一支隊提前7天完成克夫至友誼關正線97,267公里,站線15,778公里的三條軌鐵路鋪設任務,我國的第一列準軌火車在9團首長在車火壓道下駛進越南諒山車站。</h3> <h3>1968年1月4日,美軍出動數十架飛機瘋狂轟炸涼山市區的圻羅大橋。高炮35支隊官兵英勇射擊,擊落擊傷敵機多架。迫使敵機始終不敢中低空投彈。敵機投彈數十枚,大橋安然無恙地聳立在淇窮河上。(沈遠義提供)</h3> <h3>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br>為了確保鋼鐵運輸線的暢通,援越抗美的鐵道兵戰士,充分發揚我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四預工作”即預計劃,預設計,預測量,預備料。在敵機瘋狂轟炸下,使搶修部隊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大是修建鐵路便線,便橋,輪渡,渡船等戰備工程。盡最大努力確保戰時鐵路運輸線的暢通。美軍B一52重型轟炸機在2萬米高空作定向轟炸。</h3> <h3>美軍F一105轟炸機在俯沖投彈。</h3> <h3>1967年4月2日,美軍F一1O5轟炸機群轟炸克夫火車站。</h3> <h3>敵機轟炸剛結束,戰士們就奔赴轟炸現場,用氧焊機切割掀起的鋼軌,為大部隊進車站搶修掃除障礙。</h3> <h3>深夜搶修,彈坑填平后,戰士們抬著鋼軌,前去鋪軌。</h3> <h3>遭美軍襲擊后的龍邊大橋破壞情景之一。龍邊大橋是河友線上第一特大橋,橫垮紅河,南連河內市,是通往河內約交通咽喉,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重大意義。1967年8日11日16時敵機F一105、A一4B、A一6共45架,分多批、多方向襲攻龍邊特大橋。9月20日,江風呼嘯,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搶修龍邊大橋的戰斗仍在緊張地進行。在2連架橋工地,兩片長15米、重3噸半的工字鋼梁已經由駁船上吊到橋面,上端離橋面8、9米高,頂住了滑車,而下端離橋面還差3寸,使鋼梁失去平衡。突然意外的事件發生了:卷揚機失控,工字鋼梁急速下降,鋼絲繩的尾術梢很快向卷揚機里倒轉,梁下的河中由2艘百噸的駁殼船拼在一起,上面除裝有大量搶修橋梁的材料外,還有14名干部戰士和工程技術人員正在作業。鋼絲繼續下滑后果不堪設想。在這千鈞一刻,戰士張天堯沖了上去,用盡平身力氣雙手死死抓住鋼絲不放,阻止鋼梁下降,就在這一瞬間,他的左腿被鋼絲繩纏住了,馬上抽出腿來還來得及,但為了爭取時間保護戰友和國家財產,他寧可筋骨斷,也不放掉鋼絲繩。鋼絲繩吱吱的往張天堯在腿里絞,鮮血像泉水般從張天堯的左腿涌出,灑向紅河。鋼絲繩沾滿了張天堯左腿血肉,擰出的一條條血肉從鋼絲繩上落入紅河。張天堯咬緊牙關,雙手拼命拉住鋼絲繩!咔嚓!一聲脆響,一條血淋的左腿從龍邊大橋上旋轉掉落下去,掉落在滾滾的紅河水中,隨著幾個急轉約漩渦,轉了幾圈,被滔滔的河水吞噬了。工字鋼半懸在空中,張天堯仍緊緊地把住制動桿。撟上作業的戰友沖了上去!14名戰友得救了!運料駁船得救了!張天堯昏倒了!群山肅立,江河動容。張天堯的英勇行為震撼了江河兩岸的軍營,震撼了搶修大橋作業的中越兩國軍民。一曲壯烈嘹亮的英雄贊歌響徹紅河上空。</h3> <h3>1967年8月11日16日,龍邊大橋遭敵機瘋狂轟炸后,第14一15孔梁破壞。</h3> <h3>戰士們頂著烈日和敵機瘋狂轟炸,扛著枕木奔趙搶修現場。(右側第二人吳志清提供)</h3> <h3>上百噸重的大橋部件,被炸彈的沖擊波掀離橋墩落到數十米外的河岸邊。</h3> <h3>遭美軍襲擊后的龍邊大橋破壞情景之二。</h3> <h3>搶修中的龍邊大橋。</h3> <h3>龍邊大橋夜間搶修情景。這是越南北方最大的公鐵兩用大橋一一龍邊大橋受到敵機轟炸遭受嚴重破壞時。外國專家稱"三個月也修不好"。我們兩個營的官兵冒著敵機的襲擾,僅用了18個晝夜,就將大橋修復。通車后5個小時內,就通過汽車4O0余輛,疏散首都河內群眾60000余名,24小時內通過火車27列。受到越南黨和政府的高度贊揚,受到中央軍委的通令嘉獎。</h3> <h3>安員正橋被炸毀后,指戰員用浮鯨將落入水中的殘梁托出水面,(崔承先提供)</h3> <h3>被炸毀的安員鐵路高水位便橋。</h3> <h3>市求正橋在用拖拉法架設六四式軍田梁。(周大喜提供,</h3> <h3>安員正橋友誼關端橋臺被炸毀后,指戰員用鋼軌做籠內裝片石上立木排架墩。(崔承先提供)</h3> <h3>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大橋修復后,汽車,火車在大橋奔跑。</h3> <h3>為了盡快向河中心木籠內投片石,戰士們在水深急流的求河中架設浮橋搶運片石。</h3> <h3>守衛在克太線西段崇山峻嶺中的7團所屬高機連,密切注視空中敵情。</h3> <h3>戰士們利用作戰間隙在隱蔽部里學習毛主席著作。</h3> <h3>守衛在鐵道旁的高機戰士,時刻準備殲滅來犯之敵。</h3> <h3>1966年12月2日,七團直屬高機連,在無空情通報的情況下,由于他們隨時保持高度警惕,一舉擊落美軍最先進的偵察機RF一4C。受到中央軍委的嘉獎。李傳美(左一)和戰士們一道總結作戰經驗。(楊東謀提供)</h3> <h3>9團3營指戰員正在鋪軌釘道和鋪設橋面。</h3> <h3>戰斗在多福大橋搶修工地的7團1營測量兵。</h3> <h3>在岸邊和浮鯨上作組拼21,5米工字鋼梁作準備。(崔承先提供)</h3> <h3>7團7連官兵在燈火管制下釘道和鋪設橋面。</h3> <h3>美機瘋狂轟炸并投大量炸彈和定時炸彈尋挖排定時彈<br>6團作訓參謀胡家利(上圖右側蹲著者)下圖左側蹲著者)先后多次到支隊和團辦的排彈訓練班講課,和作示范。(崔承先提供)</h3> <h3>戰斗在多福大橋搶修工地的測量兵。(劉永富提供)</h3> <h3>7團1營洪湖市戰友在多福大橋搶修了7天7夜,回到營房洗過澡,睡上一覺,相聚在一起,個個精神抖擻了。(李永富提供)</h3> <h3>定時彈挖到后,由于它深入地下達14米,排彈勇士不得不用倒鏈滑輪將定時彈分次逐步拉到地面。(姚尚明提供)</h3> <h3>戰士們正在矯正被炸的鋼梁。(崔承先提供)</h3> <h3>1967年底,筑路工程指揮部代主任羅洪標(中)在六支隊支隊長孫林泉(左),政委羅斌(右)陪同下視察12號公路,在越老邊境西莊12號公路零公里界碑處合影。</h3> <h3>1965年底,1支隊2團1營1連1排部分戰士在龍邊大橋旁合影。(李華木提供)</h3> <h3>茶園大橋搶通后,滿載軍用物資的列車源源不斷從橋上駛過。(張良波提供)</h3> <h3>南國青山埋忠骨參加修建封土烈士陵園的6支隊61團1O連官兵離開時,將陵園打掃干凈,向烈土戰友敬最后一個軍禮,才依依不舍的離開。</h3> <h3>6支隊宣傳科長吳大中,于1968年秋部隊回國前夕,前往封土烈士陵為犧牲戰友掃墓,在烈士紀念碑前留影。</h3> <h3>部隊回國前夕,以連為單位組織官兵前往烈士陵園掃士墓,向烈土戰友告別,向他們敬最后一個軍禮。2團衛生隊官兵為烈士掃墓后合影。</h3> <h3>部隊回國前夕,6團11連戰攻來到王幫瓊戰友墓前,向他告別。(張宏坤提供)</h3> <h3>修建中的諒佳烈士陵園,這里主葬著一支隊的84位烈土。</h3> <h3>從友誼關到憑祥市區的公路沿線,當地群眾搭起了多道彩門,熱烈歡迎從援越抗美前線凱旋回國的將士。</h3> <h3>部隊凱旋回國,受到友誼關黨,政,軍,民的熱烈歡迎。(馬世俠提供)</h3> <h3>徐濤峰出生僅三天。父親就參軍到部隊,不久犧牲在援越抗美前線,今天來到父親墓前,他有多少話要向父親傾訴。</h3> <h3>一支隊作戰科長高榮烈士的妻子趙娟茹帶著兒子,孫女到越南陶美烈土陵園丈夫墓前進行祭拜,完成了她幾十年的心愿。</h3> <h3>熊道發烈士的兒子思念父親幾十年,今天終于來到越南陶美烈士陵園父親墓前,長跪不起。</h3> <h3>援越老戰士訪越代表團,抬著用鮮花做的精美花圈,前往陶美烈士陵園掃墓。</h3> <h3>1968年10月25日,皮開元同志在越南搶建南亞最大的車輛段的坑道作業中不辜身負重傷,在越南太原764野戰醫院做右大腿截肢手術。1970年5月逯伍回家鄉,安排在手工聯當會計,單位破產后,他不等不靠,自立更生開殘疾人三輪摩托車拉客跑運輸來維持全家人生活,他經常給家人和周圍同志講:“我為國盡了忠,在援越抗美戰爭我失去一條腿,回家盡了孝,把父母雙親送上了山。眼前這點困難算什么?比起長眠在越南的戰友來,我知足了”。</h3> <h3>編著吳大中簡介黑龍江哈爾濱人,1924年出生,1946年5月參軍,歷任宣傳干事,護路軍報,人民鐵軍報,鐵道兵圾編輯,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師宣傳科長等職。1965年隨6支隊參加援越抗美戰爭,1968年隨部隊奉命回國。1977年轉業。任鐵道部杭州電機廠廠長兼黨委書記。為撰寫本書,他不顧年邁,做了大量工作。向老前輩致敬!</h3> <h3>編著張金春簡介湖兆荊州人,1946年出生,1964年入伍。歷任戰七,衛生員,醫助,軍醫,團衛生隊副隊長等職務。1965年隨一支隊參加援越抗抗美戰爭。1970年奉命回國,在戰場上火線入黨,榮立三等功一次,獲各級嘉獎五次。1984年轉業到湖北省荊州市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病院工作,歷任副院長,紀委書記。為寫好這本書,二次到越南為犧牲戰友掃墓,考察當年部隊防區的主要車站,橋梁。二十多次到全國各地收集資料,拜訪老首長,老戰友和烈士親屬。向不辭辛苦為弘揚鐵道兵援越抗美戰爭的英雄歷史的張金春同志致敬!這支英雄的部隊為了祖國的和平,為了世界和平,執行國際主義精神,沒有鮮花歡送,在美帝國主義飛機狂轟爛炸,他們將生命渡之以外,在越南欲血奮戰五年多。勝利完成任務。凱旋回國仍舊沒有鮮花歡迎?;貒筮@支英雄的部隊仍是艱苦奮斗為祖國的鐵路建設無私的奮斗奮獻著。勿忘歷史,勿忘這支英雄的部隊,勿忘為世界和平而犧牲在異國他鄉越南的烈士們!感謝吳大中、張金春革命前輩。嘔心瀝血將這氣壯山河的歷史揭示於世人!</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石狮市|
青田县|
哈巴河县|
海伦市|
教育|
巫溪县|
涟源市|
牡丹江市|
琼结县|
宝山区|
合川市|
土默特右旗|
静安区|
桃源县|
延边|
泗洪县|
若尔盖县|
临猗县|
新邵县|
黄陵县|
望都县|
勃利县|
商水县|
德阳市|
山东|
吴堡县|
观塘区|
视频|
西乌珠穆沁旗|
咸丰县|
武安市|
项城市|
万荣县|
芷江|
北碚区|
白玉县|
海口市|
海南省|
穆棱市|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