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淡溪生態文化旅游區位于雁蕩山脈中部,距樂清市區12公里,境內有淡溪湖、白龍山景區、硐垟景區等自然美景和南宋狀元王十朋紀念館、南宋詩人翁卷紀念館、黃塘清初古民居等人文景觀。</h1><h1> 淡溪生態文化旅游區山水形勝,人文薈萃,蘊含豐富的旅游資源。南宋著名詩人"永嘉四靈"之一的翁卷、南宋狀元王十朋等文化名人曾在淡溪留下許多遺跡。白龍山、淡溪湖、龍潭、龍門峽、天露谷等景點以石奇、湖秀、泉溫、峽深、谷險而聞名遐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然風光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淡溪湖景區</h1><h1> 淡溪湖不僅風景優美,且其周圍群山環繞,景色秀麗,是城市居民周末休閑度假、野外郊游的好去處。</h1> <h1> 夕陽西下,淡溪湖沐浴在晚霞里,柔美中帶著一抹嫣紅,駐足凝望,落霞與湖水,共長天一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龍山景區</h1> <h1> 白龍山有小武當之稱,位于樂清市虹橋、淡溪、芙蓉交界處。白龍山以奇洞怪石、幽谷秀水、名寺古剎、森林景觀為主要特色,山上原始植被茂盛,山灣或叢林溪水潺潺,山中更有幾處噴泉,讓人賞心悅目。白龍山歷來為道家修真圣地。據清人吳永佶《白龍山志》載,白龍山有上、中、下三座白龍圣母宮。發展至今,全山上下則有白龍宮、龍娘宮、烏龍宮、青龍宮、龍王廟等二十多座廟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州巖</h1><h1> 九州巖是白龍山的最高峰,九州巖與連霄嶂,雙巖對峙,蔚為奇觀。一為九州巖,巨石直一塊橫一塊,砌墻似的壘成城堡狀。與之對峙的另一主峰,稱連霄嶂,雖也是群石疊砌,但砌法另類,奇形怪異的巖石,令人贊嘆不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吹簫奏樂,別有一番風味!</h1> <h1> 山,沉默不語,卻演繹著動人的神話;石,星羅棋布,卻詮釋著醉美的風景。歷盡歲月的磨礪和風雨的剝蝕,白龍山依然以巧奪天工的自然風光,彰顯自己的魅力!</h1> <h1> 連霄嶂群石疊砌,一塊塊豎立的巖石上小下大,搖搖欲墜,且高且險,膽怯者不敢攀援,當地俗稱"喜鵲巢"、"鳳凰洞"。連霄嶂附近奇峰怪石眾多,奇趣橫生,各類奇石或吟詠眺望,或懸空獻技,或移步換形,又有松泉伴奏,使滿山靈氣生機洋溢。</h1> <h1> 雙髻寺也稱白龍山石殿,坐落在白龍山山坳里。因石門庵東首有兩塊巨大奇巖雙髻峰和丫髻峰,宛如唐宋時期女性的雙髻,故名雙髻寺。此寺始建于南宋末年,重興于明隆慶五年至萬歷十年間。石構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結構簡樸,佛像及裝飾雕刻線條粗獷流暢,保存完整,是浙江省為數不多的明代石構建筑之一。</h1> <h1> 龍水噴坐落于白龍山西北,景點集中,山坪開闊,風景秀麗,道氣盎然,素有"仙人之居"美稱。有很多頗具野趣的巨巖,有蘑菇巖、冬瓜巖、鯉魚巖、烏龜巖、猩猩巖、龍抽巖等,巨石橫陳,形神兼俱,很有想象的空間。</h1> <h1> 沿途都是奇形怪異的石頭,展開你的想象力,盡情地遐想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硐垟景區</h1> <h1> 硐垟景區是一個具有山水風情的原生態景區,平中有奇,奇中有秀,秀中有靈,融谷、洞、瀑、林等景致為一體,境內景點眾多,以天露谷、龍門峽、楓樹林為最。景區生態原始,游歷其中,欣賞山谷秀麗奇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美麗的山水畫廊,令人流連忘返。</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龍門峽</h1><h1> 龍門峽,山地公園,位于淡溪鎮埭頭村,永嘉的交界處,過去因為地偏,龍門峽鮮有外人至。近十年前,戶外運動愛好者偶然來到這里,發現作為雁蕩山支脈的龍門峽險峰無數,溪壑縱橫,山泉清澈,故稱之為溫州"小張家界"。如今越來越多的戶外探險隊慕名而來!</h1> <h1> 龍門峽是一狹長幽深的峽谷,全長約560米,最寬處有10余米,最窄處僅一二米。在谷外看,不見峽谷,唯見一平整峭立的崖壁,拐過這面崖壁方入谷中,有曲徑通幽之感。峽谷靠壁臨水,兩邊峭壁夾峙,其內亂石堆積,流水潺潺,仰視天宇,猶似一線天,至谷底方豁然開朗,是戶外登山者的運動天地!</h1> <h1> </h1><h1> 龍門峽穿越的山途,無限風光在險峰。登上一處陡直的峰頂,站在窄窄的頂尖舉目四顧,腳下是山體幾乎垂直而下的山谷,山林茂密。再遠眺,又是綿延的一個個需要攀登的險峰。心跳加快的感覺有木有?</h1> <h1> 龍門峽穿越有兩條道,一條登山,山上無數險峰盤旋,最終折回埭頭村。另一條溯溪而上,最終到達永嘉境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露谷</h1> <h1> 天露谷內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以山谷、瀑布、巖石、山洞等最具特色。天露谷景色優美,猶以峽谷瀑布著稱,因而形成以原生態峽谷觀光、瀑布觀賞為主的山水游覽觀光區。</h1><h1><br /></h1> <h1> 在大自然的畫廊夢谷里,輕輕挽起春的流韻,在山水煙雨中釋放心靈,感悟自然,恬靜!</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楓樹林</h1> <h1> 楓樹林是位于硐垟村的一大片人工林,楓樹相鄰整齊且連片集中,沿古道緩行,只見溪岸邊古木參天挺立,濃陰廣覆,不見天日,有"千米楓門"之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桃花谷</h1> <h1> 朵朵桃花,素雅、清香,綻放枝頭,點綴了綠意盎然的春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龍潭景區</h1> <h1> 龍潭分上中下三潭。最下者廣十余丈,深不可測,水極清冽,在龍潭村。禱雨屢驗,皆居在下潭,中龍潭在石門庵旁。上潭峭壁險絕,在九龍山。</h1> <h1> 一山淡墨一水從容,山水倒影在湖中,楓葉的映襯,增添了一抹色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筑風貌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十朋故里</h1><h1> 淡溪富有眾多的人文景觀,主要有王十朋紀念館、王十朋墓地、梅溪草堂、孝感井、洗硯池、狀元手植樹、狀元樟、荷博園等人文、田園景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十朋紀念館</h1><h1> 王十朋紀念館位于淡溪鎮四都梅溪村,整體占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現有建筑占地面積2650平方米,是淡溪鎮人文景觀的主要組成部份,也是該鎮歷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其整體為三退三進三橋式院落結構,廳內居中塑有王十朋塑像,室內兩側陳列王十朋墓中出土物件及紀念介紹王十朋生平活動的詩畫、牌匾、書籍、物品及梅溪民間表演事物。臺門入口處有王十朋被詔為龍圖閣大學士的圣旨碑。王十朋紀念館是樂清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青少年思想品德體驗教育基地和溫州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h1><h3><br></h3> <h1> 2012年王十朋誕辰900周年之際,完成梅溪生態文化園建設,園內成功栽植70多個品種的梅花700株,建成五大彩石碑和560多米長王十朋愛國文章和歷代名人梅花詩書碑墻。</h1> <h1> 寒冬臘月,在梅溪生態文化園內,朵朵梅花傲立枝頭綻放,帶著一點嫣紅,隨著樹枝在寒風里歡快地搖曳著,正努力向世人綻放出自己最美麗的笑容,點綴著孤寂的冬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梅溪草堂</h1> <h1> 梅溪草堂位于王十朋紀念館之旁,為王十朋歸休故鄉林泉后所造,于2012年王十朋誕辰900周年之際,籌資300萬重建。梅溪草堂曾是王十朋教書育人的私塾,布局分草堂、書館、至樂齋、率飲亭,在王十朋的詩文中均有記載,草堂意境幽篁,富有歷史滄桑感。梅溪草堂體現了王十朋不戀官位、向往淳樸自然的崇高價值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洗硯池 </h1><h1> 王十朋少年時期喜學練字,讀書寫字之后,經常將毛筆和硯臺放在這個池塘清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久了,這池塘里的水被墨水渾濁了,從此以后這池塘里的水都是渾濁的。由于該池塘其形酷似古硯狀,所以后來人們都稱它為"洗硯池"。王十朋有宋高宗御賜的端硯,長18厘米、寬11厘米、高9厘米,紫而微赤,石質優美。前眉刻篆字御銘"體端厚兮靈化成,羅星宿兮煥文明……"和"紹興袁翰"等印章。右側刻王十朋楷書"紹興丁丑三月二十一日集英殿賜第,特賜御銘寶硯,恭作硯頌并詩……"。該方端硯藏于溫州博物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孝感井</h1><h1> 此井長1.6米,寬1.5米,中置一石梁,以便立腳汲水,把井口一分為二,成為八角,村人曾稱為"八角井"。據王十朋的《大井記》記載,孝感井本來叫王家大井頭,王十朋誕生那年,他的祖父王格建大井井亭,取名"投轄"。王十朋11歲時,祖父王格得病想吃鯽魚,王輔、王十朋父子在大井垂釣,竟然釣上了一條大魚。鄉人以為是孝心感動上天,就改大井為"孝感井"。</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狀元卷</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狀元手植樟</h1><h1> 1157年王十朋狀元及第后,奉旨回家省親時,在此親手栽植兩株樟樹,今每一樹高28米,胸徑2.27米,至今已經有850多年的歷史。樟樹是樂清市的市樹,這兩棵樟樹被評為溫州市十大古樹名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狀元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翁卷紀念館</h1> <h1> 翁卷紀念館位于淡溪鎮埭頭村的"招賢峰"下,是為了紀念南宋著名詩人、"永嘉四靈"之一的翁卷而建造的。翁卷紀念館建立于宋代,后因年久失修,新館由翁氏后人于2016年出資300余萬重建而成。翁卷紀念館現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白墻黑瓦,屬徽派建筑風格,館前小橋流水,館后茂林如云,館內布置清新雅致,館中間墻壁上掛著翁卷畫像,兩側陳列翁卷詩集作品。翁卷紀念館風格簡樸、環境優美,與人文氣息相得益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塘古民居</h1> <h1> 黃塘村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群山環抱,兩溪繞流。古民居是黃塘村的一大特色,從清早期到民國時期的8座古民居,布局精巧,各具特色。古民居大多采用穿斗、抬梁混合的梁架形式,還保留大量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塑建筑構件,建于清嘉慶十年的周世鵬洋房等古建筑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建筑風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h1> <h1> 民國時曾任省議員的周序安故居是黃塘村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的歐式小洋樓,三退屋、垟頭屋、屏墻底屋等都是古色古香的清代古民居,這些文化底蘊濃厚的古民居點綴其間,無形中為黃塘村增添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因此,黃塘村在編制規劃時就將8座古民居保護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2005年,黃塘村投資120萬元對這8座古民居按原來面貌和材料特點進行了修繕。</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荷花博覽園</h1> <h1> 梅溪荷花博覽園位于淡溪鎮梅溪村,南宋狀元王十朋的故里,是梅溪村著力打造的精品旅游項目,占地面積100多畝。荷花博覽園又名廊橋風荷,全長308米,以荷花為主題,集休閑賞花、農業采摘、廉政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綠色生態農業基地。園內計劃引入荷花品種100余種,傾力打造大型荷花等水生植物種植基地,是樂清乃至溫州一大賞荷佳處。整個荷博園將規劃為荷花觀賞區、親子露營區、蓮文化展示區、休閑互動娛樂區、蔬果采摘區等專業區域,園區內活動豐富多彩,老少皆宜,饒有趣味。</h1> <h1> 含苞待放,美得令人窒息!</h1> <h1> 翠綠的荷葉叢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陣陣,沁人心脾!雨中的荷塘更有一番詩意,讓人流連忘返。</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坭山精品民宿村</h1> <h1> 南園往事美宿村,位于浙江省樂清市淡溪鎮生態文化旅游區坭山村,于永嘉交界處,一期投資2000多萬,已建成六棟!這里有著名的南宋狀元王十朋故里,還有膾炙人口的詩人翁卷故居。在坭山,晨可觀太陽初升,暮可賞夕陽落山,一天到晚日照充足,更有清風徐徐。這里如世外桃源,適合發呆,適合抒情。夏日里有蟬鳴陪伴,冬日里或見冰雪飄落。這里有最廉價的負氧離子,最天然的空調。夏日里氣溫比山下低5度,睡覺或要蓋上一床被子。冬日里坐窗臺可沐浴陽光的溫度,屋外有雪花飄舞,屋內有壁爐如春。</h1> <h1> 古村古道古建筑,石墻臺門舊木窗,都泛著老時光的味道。亮一盞昏黃的燈,溫一壺醇厚的茶,窗外的風景細斟慢品,任思緒恣意留白。</h1> <h1> 在時光的剪影里,靜靜的給自己一處風景,賞與其中,醉與心中,不念凡事,不憶苦思,如此甚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節慶風俗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打大貓拉大旗 </h1><h1> 大貓即老虎,"打大貓、拉大旗"是淡溪鎮梅溪村獨有的一個走街名俗。一般于春節期間或求雨得勝送龍王歸潭時舉辦。距今已有800余年歷史,現有淡溪鎮楊川村周族保存的公約為據。2011年6月,"打大貓"被列入第五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泥鰍龍民俗活動</h1> <h1> 淡溪鎮瑪瑙村的泥鰍龍民俗活動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最初是為紀念該村的明代進士薛宗澄,在板凳龍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由于考慮了村莊溪谷地貌,整條"泥鰍龍"除了龍頭和龍月外,用一百多條板凳組成,一百多位舞龍手參與其中,動作靈活多樣、變化無窮,雜而不亂、有條不紊,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且每條板凳上有三盞燈籠,龍頭是紅色的,披滿紅色的龍須,游走起來,像是一條碩大的泥鰍,故有了泥鰍龍這一雅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谷雨祭</h1><h1>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民間有很多跟谷雨有關的習俗。如走谷雨、谷雨摘茶、谷雨祭海等民間習俗活動!</h1><h1> 走谷雨: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戶外田野中走動一圈就回來。</h1><h1> 谷雨摘茶: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節氣這天,南方茶區的習俗是不管天氣如何。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桃花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油菜花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露營節</h1> <h1> 十一年打造金名片——淡溪楊梅文化節。淡溪楊梅,是與溫州茶山、高樓、東魁齊名的楊梅知名品牌。淡溪目前有14000多畝楊梅地,其中黃塘、楊川、峃車和柏巖等幾個村為主要種植區域,楊梅是當地農民的重要經濟收入。淡溪牌楊梅被認定為浙江名牌產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秋漢服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漢式婚禮</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餐飲風味篇</h1><h1> 淡溪旅游風情小鎮山水形勝,人文薈萃,不僅蘊含豐富的旅游資源,而且盛產各種美食:清明餅、麻糍、鵝頭頸、包頭魚、油泡棗、溪螺......</h1> <h1> 走進淡溪,不僅覽山水美景、品人文歷史,還可以嘗農家樂美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產風物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豐之源鐵皮石斛基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物風采篇</h1> <h1> 南宋大賢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龜齡,號梅溪。生于溫州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親擢為進士第一(狀元)。</h1> <h1>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樂清(今屬浙江)人,南宋詩人。工詩,為"永嘉四靈"之一。曾領鄉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薦",《樂清縣志》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后者過盡,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游士大夫間。有《四巖集》、《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志》卷八有傳。代表作《鄉村四月》被選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課本、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課本。</h1> <h1> 山,豪放大氣;水,秀美靈動。走進淡溪,賞山水自然風光,聽溪水淺吟低唱,品狀元故里文化,嘗當地美食特產!淡溪生態文化旅游區歡迎您!</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蓬安县|
柏乡县|
嫩江县|
青阳县|
兴和县|
灌阳县|
奉节县|
井陉县|
增城市|
恭城|
沭阳县|
天祝|
金坛市|
四会市|
沙雅县|
卓资县|
承德市|
齐齐哈尔市|
弥渡县|
原平市|
抚松县|
阳新县|
新宁县|
旺苍县|
高雄县|
长治市|
大同市|
乌兰察布市|
宜宾县|
钟祥市|
铅山县|
余江县|
宁国市|
浑源县|
晋州市|
甘洛县|
吴川市|
保康县|
宝丰县|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