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美文 周雪梅 攝影 白小龍</h3> <h3><font color="#010101">故鄉是用來回憶的。早有朋友說:沒有遷徙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今想來倒有幾分道理,倘若沒有鄉愁的縈繞,人生確實如同缺鹽少油的佳肴,味道寡淡了許多。</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當每每有人問起我家鄉時,我說“烏海”,十之八九會看到疑惑的眼神,于是也有了酸溜溜的感覺,因為故土確實沒有理由名聞天下,大約在100年前,這里還荒無人煙,偶爾路過者大概也就是一二個牧民吧,當然還有成群的牛和羊。</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烏海不大,方圓1700多平方公里,50萬左右的人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塞北小城。但故鄉也是出自名門的,億萬年來,九曲十八彎的黃河穿城而過,烏蘭布和沙漠就依偎在河邊,長長久久地陪伴著她。賀蘭山的余脈——綿長低矮的群山在城東橫亙 ,甘德爾山是最高的一峰,它默然凝望著大漠懷抱中的大河,托出每天的朝陽,目送渾圓濃紅的夕陽落入黃河,它的眼中就呈現出一河一山一沙漠的美麗圖畫。</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家鄉朋友說吟唱“大漠孤煙直”的詩人一定來過我的家鄉,一定見到過這幅畫面,姑且信之。</font></div> <h3>我第一次到黃河邊的時候,是和小伙伴去農場打沙棗。立在黃河岸邊,詫異于黃河水如此之黃濁,濃濃的稠稠的,流動得很是緩慢,就覺得那窄窄的河流來自于沙漠,帶來了許多許多的黃沙。后來再大一點,才知道黃河來自于黃土高坡,因此才有了這面黃肌瘦的容顏。</h3><div><br></div><div>我打小對于黃河是沒有什么感情的,且充滿了恐懼,只因為聽說每年黃河都要收走幾個下河游泳的孩子或青年,抑或有想不開的大人也跳了黃河,因之黃河似乎有死亡之邪氣,我總是離得遠遠的。</div><div><br></div><div>直到前幾年,家鄉在黃河上做起來大文章,黃河才有了別樣的景致。一座雄壯的攔河發電站橫跨大河、蓄水為湖——水域浩大的烏海湖慢慢形成,淹沒了黃河兩岸的菜地樹木,而黃河水也沉靜為藍色的鏡面。</div><div><br></div><div>烏海湖成為一個旅游景點,便也有了游船,家鄉人終于露出了金沙般的笑靨。我常常想,這條大河上不知有多少這樣的攔河大壩,黃河下游的斷水時間會不會越來越長,而遠在東營的黃河入海口是否還會有黃河水流入……但無論如何,烏海湖讓家鄉濕潤水靈起來了。</div> <h3>沿著新修的黃河大橋來到西岸,便是烏蘭鄉,沿河一路向北,即來到內蒙古阿拉善盟的地界,進入一望無際的烏蘭布和大沙漠,若棄車步行,即可深入大漠的腹地。</h3><div><br></div><div>晴天麗日,金沙漫漫,一個個連綿起伏的沙丘靜靜地趴著,微風在細沙上精心雕刻著整齊纖細的花紋,一簇簇沙蒿干枯在早春二月的陽光中,一條穿沙公路在遠處若隱若現,沒有植被不見飛鳥,沙漠如同靜止的黃色海洋,遠遠地與藍天攜手。</div><div><br></div><div>最美的是一灣沙漠湖水,小巧精致得如一枚藍色的寶石別針,在金色的衣裙上熠熠閃光,讓大漠輕盈柔媚了幾分。</div> <h3>大壩攔水后,黃河兩岸頓時靈動起來,沿河的漫漫細沙呈現濕漉漉的清麗之態,隨著地下水位不斷抬升,凈化后廢水的引入,便在黃河邊形成了大片的濕地——龍游灣濕地公園。</h3><div><br></div><div>如今的龍游灣濕地公園過去是大片的荒地,多年前,曾經騎自行車過來春游,感覺路途特別遙遠。那時,樹木少見,雜草叢生,細細的黃河懶洋洋地流淌,間或一片又一片鹽堿地白花花地刺目。</div><div><br></div><div>聽當地的老鄉說,這個地方叫“三棵柳”,大概是因為樹木稀少的緣故。</div> <h3>如今的濕地公園,因之黃河與沙漠的陪伴而獨居風姿,比起溱湖濕地公園等國內著名的濕地公園,其絕不雷同的景致令人更加驚嘆不已。</h3><div><br></div><div>早春時分,河邊的風不客氣地撲打著人臉,一陣陣寒氣阻擋了許多人的腳步,因此這里人跡罕至、天高地闊,似一個奇特的世外桃源——荒涼而寧靜,呈現一種無邊無際、大開大合的遼闊之美。</div><div><br></div><div>大片金色的蘆葦在陽光下隨風搖擺,一汪汪水泊呈深沉的藍色,在蘆葦叢中蕩漾著詩意的波紋。各種鷗鳥隨性而飛,幾只麻鴨輕快地在比賽。極目遠眺,沙丘起伏,山峰連綿,城市樓群在淡淡的輕霧中比肩而立,讓龍游灣濕地公園更加具有曠野的靜謐與壯闊。</div> <h3>站在龍游灣濕地公園向東南方眺望,就遙遙看到烏海市的標志性建筑——成吉思汗銅像,傲然矗立在高高的甘德爾山頂上。</h3><div><br></div><div>登甘德爾山如今成為了許多烏海人的休閑方式,因為這里已經成為烏海市的另一個旅游景點。甘德爾山不算險峻,沿著平坦的山路一路向上,成吉思汗銅像就前后左右地出現在眼前,光禿禿的山巒呈黑褐色,冬日的積雪還隱隱閃著白光,倒像哪位神仙隨意撒下了一麻袋大粒食鹽。</div> <h3>過去也登過甘德爾山,那時候還沒有修成吉思汗銅像,更沒有對甘德爾山進行全面綠化,山是光禿禿的灰色,山體裸露著深灰色的堅硬巖石層,植被稀少干枯,夏天還有絲絲綠意,冬日則完全是一片荒蕪之地。</h3><div><br></div><div>從遠處看甘德爾山的景象,一位朋友說很像從火星上傳過來的照片,可見其荒涼與孤寂。如今已今非昔比,政府投入巨資打造該景區,塑像、修路、栽樹三項大工程,動輒都是上億元的投資,尤其是植樹,水利工程至關重要,因為烏海市年降水量不足200,樹木成活必須滴灌上山,后期養護更是耗資巨大。聽說該景區共5萬多棵樹木,每一棵樹都是彌足珍貴啊。</div> <h3>每次回到家鄉,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變化太大,又不認識了。是啊,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家鄉也是越來越美了。</h3><div><br></div><div>這次回鄉恰逢春和景明,感謝同學們熱情相陪,登山游湖觀沙海,不亦樂乎。也許家鄉的景色不能名滿天下,但我對家鄉的熱愛卻溢滿胸懷,如金色的沙粒可能隨風飄揚,但卻永不褪色。</div><div><br></div><div>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矯飾,不需要刻意,只因為我生長在這里。</div> <h3><br></h3><h3><br></h3><h3><br></h3><h3>文中所有圖片均為烏海實景拍攝</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澄江县|
城步|
应城市|
临西县|
漯河市|
临潭县|
仙居县|
大足县|
西藏|
棋牌|
海安县|
宝清县|
泰顺县|
宿迁市|
双辽市|
喀喇沁旗|
海安县|
桐庐县|
济源市|
成武县|
旌德县|
沾化县|
宁波市|
泽普县|
英德市|
昌乐县|
牙克石市|
壶关县|
萨嘎县|
涟源市|
靖宇县|
和静县|
衡东县|
兴化市|
正安县|
宁国市|
阿勒泰市|
西充县|
兰考县|
怀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