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是編輯麥子<br>每周三,在美文頻道認識一位作家!<br>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麥子很喜歡的一位女作家,張愛玲</h5> 她是青花瓷上的濃淡轉筆,是曲調里的抑揚頓挫,點點滴滴都是才情,清冷的幽光,暗藏一生輾轉幾多憂傷。終其一生,橫空出世的來,旁若無人的活,聽天由命的走。她,就是民國奇女子張愛玲。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Part1</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愛玲其人--</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虱子</b></div> 張愛玲(1920.9.30—1995.9.8),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div><br></div><div>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div><div><br></div><div>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div> <h5>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左二),母親黃素瓊(右二),姑姑張茂淵(右一)等在天津英租界住處的花園里。(資料圖)</h5>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麥根路一幢沒落貴族的府邸。這里便是張愛玲的第一個家。<div><br></div><div>與張愛玲同時代的作家,沒有誰的家世比她更顯赫。祖父張佩綸,光緒年間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清流黨”的主要人物;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女兒。張愛玲生母黃素瓊(又名黃逸梵)則是首任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后母孫用蕃是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孫寶琦之女。清末顯赫的幾大姓氏都與張愛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div><br></div><div>然而,在這個大家族中,卻上演了一幕幕活生生的世事變遷、聚散離合。不幸的童年給張愛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div></div> 張愛玲的父母在結婚時曾是一對人人稱羨的金童玉女。有錢有閑,有兒有女。有汽車,有司機,有傭人,張愛玲和弟弟還都有專屬的保姆。那時張家的日子是非常風光的。然而婚后不久,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開始花天酒地。嫖妓,養姨太太,賭錢,吸大煙,一步步墮落下去。受過五四運動和新文化影響的黃素瓊無法忍受丈夫的紈绔作風,離家出走以示抗議——名義上好聽一點,是說出國留學。<div><br></div><div>后來,張志沂再婚,后母孫用蕃進門。孫用蕃與張志沂都有抽大煙的癖好,進門后不僅抓緊日常開支,還一再鼓動張志沂搬到位于泰興路和泰安路轉角的大別墅里。在這里,張愛玲與父親之間的和平被打破。</div>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7歲的張愛玲向父親提出出國留學的想法,結果惹得父親暴怒。淞滬戰場的炮火,家中的爭吵,令張愛玲驚擾難眠,就跑去與母親同住,這在父親看來是一種明顯的背叛。有一次,張愛玲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幾天,回來竟遭到繼母的責打,然而繼母誣陷張愛玲打她,父親發瘋似的毒打張愛玲,“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住我的頭發一陣踢”。然后父親把張愛玲關在一間空屋里好幾個月,由巡警看管,得了嚴重痢疾,父親也不給她請醫生,不給買藥,一直病了半年,差點死了。她想,“死了就在園子里埋了”,也不會有人知道。在禁閉中,她每天聽著嗡嗡的日軍飛機,“希望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愿意”。<div><br></div><div>這場幽禁持續了半年之久。1938年的一個深夜,張愛玲終于逃離了這個曾經顯赫的家族,奔向了母親的家。</div> <b>張愛玲沒有料到,錢的問題,最終消磨掉了母女間的情感。</b><div><br></div><div>張愛玲去了舅舅家對面的開納路開納公寓,和母親及姑姑共同生活。不久,弟弟也跟著來了,他只帶了一雙用報紙包著的球鞋,請求母親收留,可惜黃素瓊的經濟能力只能負擔一名子女的教養費用。看著弟弟離去的身影,張愛玲終于發現母親的窘境超乎她的想象。</div><div><br></div><div>母親的古董越賣越少,又要張羅張愛玲讀書的費用,過日子自然精打細算。從來沒做過家事,沒搭過公交車的張愛玲,一切都需從頭學起。母親和姑姑教她怎樣過不再有人服侍的生活:包括洗衣服,做飯,買菜,搭公交車,省錢……</div><div><br></div><div>張愛玲料想不到,錢的問題,最終會慢慢消磨掉母女間的情感,張愛玲寫道,“她的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向她拿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屑的難堪,一點點地毀了我的愛”。</div><div><br></div><div>第二年,張愛玲一鳴驚人,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英國倫敦大學,可惜日本侵華的炮火阻斷了她的行程,她只好轉入香港大學。然而,黃素瓊在自己的游歷和女兒上大學之間,選擇了自己的游學,對張愛玲的學費就斷掉了。</div><div><br></div><div>在香港大學,張愛玲發奮讀書,門門功課都能考第一名。一位名叫佛朗士的英國教授私人獎勵了張愛玲800港幣的獎學金,正是這800港幣導致了張愛玲對母親的徹底絕望。黃素瓊來香港看張愛玲的時候,聽說教授給了這筆獎學金,竟然拿著這筆錢出去打麻將,全部輸掉了。一直到她走的時候也沒有問過張愛玲,這學期的學費、生活費怎么辦。自此,張愛玲和母親的關系到了盡頭,正如《小團圓》里的那句話,<b>“我覺得一條長長的路走在了盡頭”。</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Part2</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愛玲情路--</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低到塵埃里,開出花來</b></div> 1943年12月,胡蘭成翻閱蘇青主編的《天地月刊》,讀到張愛玲的《封鎖》,“才看得一二節,不覺身體坐直起來,細細地把它讀完一遍又讀一遍。”<div><br></div><div>他從蘇青那里取得張愛玲家的地址,登門求見。可惜未被接見,他只得留下字條,本來未抱什么希望,不料第二天張愛玲回電,二人開始往來。<div><br></div><div>23歲從未談過戀愛的張愛玲,遇到的是年長她14歲的情場老手胡蘭成。胡蘭成曾任汪精衛偽政府宣傳部政務次長,能言善道,在南京有一妻一妾以及數位情人。但戀愛中的張愛玲難以自拔,她送給胡蘭成一張自己的照片,后面留言: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div><div><br></div><div>這是張愛玲在豆蔻年華的少女時代,純潔的情愫開出的第一束花朵。從此,他們情書往來,沐浴在熱戀的愛河里。此時的胡蘭成已續娶英娣為妻,然而,他與張愛玲兩心相印,兩情相悅,兩顆相愛的心歷經磨難貼近到一起,不可避免地撞擊出絢麗的火花。他們沖破道德和理智的羈絆,成了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div></div> 1944年8月,胡蘭成在拋棄一妻一妾后,與張愛玲定下婚約,考慮到時局不穩,兩人沒有舉行正式儀式,只寫婚書為定: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然而,這次婚姻是極不明智的選擇。<div><br></div><div>盡管張愛玲一生都有“獨在小樓,不管政治”的姿態,但選擇胡蘭成無疑成為世人眼中的污點,人們可以接受不同政派,但絕不能接受漢奸。即使只論個人感情,這次選擇也是失敗的。胡蘭成沒能給張愛玲帶來安穩、靜好,而是深深的傷害。<div><br></div><div>先是胡蘭成去武漢辦《大楚報》,愛上了護士小周;后來抗戰勝利,胡蘭成逃亡,留下張愛玲獨自面對輿論攻訐,他則愛上朋友的妻子范秀美。張愛玲去溫州找他,要他在自己與小周之間做出選擇,他不肯。張愛玲責問他:“你與我結婚時,婚帖上寫‘現世安穩’,你不給我安穩?”胡蘭成的回答是:“我待你,天上地下,無有得比較。若選擇,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對不起小周。人世迢迢如歲月,但是無嫌猜,安不上取舍的話。”</div></div><div><br></div><div>張愛玲隱忍到1947年,待胡蘭成已經完全脫離險境,才寄了一封分手信給他:“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唯時以小吉(小劫)故,不愿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隨信還附了30萬元錢,作為分手費,那是她新寫的電視劇本《不了情》《太太萬歲》的稿費。</div> <div>張愛玲離開內地后去了香港,隨后去了美國</div><div><br></div>在美國,張愛玲認識了一個叫賴雅的老頭。他們第一次相遇是在3月31日,賴雅了解到這個東方女子來美國的經歷,在他眼里,張愛玲莊重大方,具有東方女子的美。之后又有了一次小敘,開始時他們常在餐桌旁、走道上對談,半個月后,他們便開始到對方的工作室做客了。張愛玲把自己英文版的小說給賴雅看,賴雅對它贊賞不已。緊接著,他們單獨來往了。他們談論中國的政治、書法,談論文藝創作,彼此好感日益增多。兩個月后,這一對不同國籍的老少作家戀愛了。這時賴雅65歲,張愛玲36歲。 張愛玲與賴雅的婚姻持續了十一年。這些年里,張愛玲從賴雅那里得到過愛,在英文寫作方面也得到過賴雅的幫助,享有過一段短暫的清靜而平和的家庭生活。但是年老多病的賴雅也帶給了她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重負。經濟的窘迫,生活的壓力,更使她增添了憂愁。這些都影響了她的才能的發揮。就在她和賴雅相愛后不久,也就是1956年10月,回到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賴雅又中風了。這之后,他的病一直反反復復。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Part3</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品集</b></div> <b>書單推薦:</b><div>《金鎖記》</div><div>《傾城之戀》</div><div>《半生緣》(《十八春》)</div><div>《紅玫瑰與白玫瑰》</div><div>《小團圓》</div><div>《小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鉆進你的心里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半生緣》依然如此! 王安憶(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 :唯有小說才是張愛玲的意義。所以,認識的結果就是,將張愛玲從小說中攫出來,然后再還給小說。 -- <div><br></div><div>葉兆言(當代著名作家) :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 </div><div><br></div><div>白先勇(當代著名作家):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其實很深。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Part4</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愛玲經典語錄</b></div>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div>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div> 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一個女人,太四平八穩了,端正的過分,始終是不可愛的。 這是我愛的張愛玲,你喜歡嗎?<div>喜歡張愛玲的朋友,留下一句你的評論吧!</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思茅市|
青海省|
崇明县|
和政县|
湖南省|
太谷县|
鄂尔多斯市|
定安县|
大宁县|
宁津县|
华亭县|
乌拉特中旗|
永胜县|
康平县|
开远市|
永德县|
石渠县|
肇源县|
鱼台县|
昂仁县|
斗六市|
南皮县|
新昌县|
宝丰县|
始兴县|
凤凰县|
长顺县|
合阳县|
寻甸|
乌拉特前旗|
土默特左旗|
常德市|
广州市|
巩义市|
鹤峰县|
宁陵县|
云和县|
肥东县|
三都|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