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呼家垣村 位于山西省西部柳林縣石西鄉與陜西隔河相望 ,下轄自然村 呼家垣 井卯 大嶺 兩河口 胡家塔 小園則 </h3> <h3>黃土高原獨有的窯洞 ,古代勞動人民 ,因地制宜 修建窯洞 ,冬暖夏涼 ,這里的人民, 是從別處移民過來 ,所以院子里栽棵槐樹, 有回家的意思 </h3> <h3>大門 很有風水講究 根據 房屋的方位運用羅盤勘測 不同房屋 大門方向不同 大小也不一樣。</h3> <h3>因為黃土高原土質分部不同 ,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修造窯洞,所以窯洞修建的地方都不一樣, 很獨特 。</h3> <h3>有的大門 ,用石頭建造的 ,每塊石頭表面都經過精雕細琢,有一道道花紋,門頂用石棉瓦覆蓋,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完整漂亮,看起來宏偉大氣 結實牢固, 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不同石材用處不同 。</h3> <h3>古代人與自然結合很好,周圍都是棗樹林,下雨的時候棗花香,泥土芳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這才叫吸收地氣精華,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嘩,沒有霧霾,到處是城里人渴求的花草樹木,新鮮空氣,更適合人類居住 與城市周圍的鋼筋混凝土形成不同的對比 </h3> <h3>窯洞 石頭接口 里邊是土結構 就是直接在黃土土質比較硬的地方挖個洞 外邊一圈用石頭圈起來 防止坍塌!這都是祖祖輩輩的黃土高原人民總結出的筑房經驗!</h3> <h3>以前人民收入水平都比較低下 ,修個窯洞都比較困難,畢竟這個窯洞建筑成本也不低 ,挖十幾米深 ,內部結構,需要架梁做支撐,鋪土坑,做灶臺,做門窗等在沒有機械化的情況下 完成起來很難!所以窯洞都是連續住了幾代人!</h3> <h3>這房屋建的年代 距離現在比較近 , 所以就開始使用磚, 磚墻 ,磚接口就是窯洞外圍用磚建造 防止坍塌。屋頂房檐用磚砌一排,簡稱 花欄 起到美觀 防護的作用</h3> <h3>用來排水的水渠, 因為黃土表面土質松軟 ,所以用石頭建造的水渠,不易造成水土流失。</h3> <h3>磨 驢拉磨 說的就是這個 以前人吃的糧食,小麥 玉米 高粱 就是通過這個磨加工成粉。 還可以制作豆腐 </h3> <h3>這種大門造型很獨特 , 和現在 拱門差不多 弧形 ,以前也許這也是一座豪宅, 配了一個豪門, 豪門望族說的可能也有這層意思吧, 就是門修的漂亮 ,說明主人富貴有錢 子孫后代人多。我看不出什么實用價值。</h3> <h3>廁所用土或者石頭把周圍起來起到一個隱秘作用 里邊放一個瓷缸 簡稱甕 用來排泄 </h3> <h3>這里可以更直觀的看到 黃土高原人 吃住行 生產生活 周圍的土地都是山地 黃土高原氣候比較干燥少雨 所以農作物產量比較低!</h3> <h3>燈樹 上邊放一個煤油燈 起到固定作用 放坑上用來照明 和現在臺燈差不多 </h3> <h3>這個是笆, 用來儲存紅棗 ,糧食農作物 。建這么高主要用來防盜, 以前人吃不飽 ,就去想辦法搞點吃的。用來防潮 建的高 下邊通風 可以儲存雜物 空間利用的很好</h3> <h3>由于水土流失 龍闊很明顯。這里屬于丘陵 用來種植紅棗樹 村里人 把地作用利用的很好 平原用來種植西瓜 小米 高粱 玉米 等農作物</h3> <h3>種植紅棗很艱難 無法機械化操作 只能人工種植 耕地 鋤草 修樹 采摘 然后人力肩扛 擔 收回家 再挑選晾曬干 最后再銷售 由于都是人力所以這里不存在工業污染 這里的棗綠色營養 還賣不上個好價格 農民是這個社會最純樸的人 創造價值最大 回報最低的群體 </h3> <h3>這里人把住的地方 都起一個很獨特的名字 比如腦頭 白桑洼 南嘴嘴 等 因為以前黃土高原干旱缺水 打水窖成本高 ,好多人生活用水洗衣服都在這條溝 ,這溝里有顆果樹 所以這條溝叫洗衣服溝 或者果子樹溝</h3> <h3>紅棗樹 黃河灘棗主產區 黃土含各種微量元素。所以這里種植的紅棗營養很豐富</h3> <h3>這是側面的屋子 ,放一個笆用來儲存紅棗 自然風干的紅棗 口感更好</h3> <h3>這個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廚房 夏天屋里 在外邊做個簡易的灶火用來做飯</h3> <p class="ql-block">繁華瞬間如夢幻一場,世上人有幾番空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幾番起落雨暴風狂,轉眼間鬢已成霜</p><p class="ql-block"><br></p> <h3>這個村在一個凸起的地方,因為溝里有個井,所以這個自然村叫井卯 各戶人家分布不同 ,形成一個小小的村落,這里農村不像城市一樣,一家一套房子,100平米左右,這里一家一戶一個獨院幾間窯洞,寬敞自由,祖祖輩輩生長在這里,鄰居都是世交,走到誰家也沒有那種陌生感!沒有任何約束感,所有只有回到農村才感覺是回了家。</h3> <h3>梯田 分部在洼洼上 防止水土流失 </h3> <h3>這梯田大部分是人工修建,每一道道上都種植著紅棗,這也是人類幾百年摸索出來的經驗 ,把各種坡地 建造梯田 土地也增加了 也防止水土流水了</h3> <h3>黃河由于黃土高原 水土流失流入大量泥沙。所以黃河水很渾濁,看見那個村叫大嶺村,黃河對岸對是陜西棗林坪村</h3> <h3>中間那個就是圪梁梁 有坡的地方叫洼</h3> <h3>村里人給這里起了個不錯的名字叫鳳凰山,山上有個廟叫觀音廟。每年農歷2月19日香火旺盛,村里人在這里點香。</h3><h3><br></h3> <h3>壩 就是把溝堵起來, 用來攔截其它地方流失過來的水土 ,淤起來用來種地</h3> <h3>遠處的山若隱若現,看起來不遠走起來一天也到不了。</h3> <h3>以前人讀的書, 都是有文化的人,手抄下來傳承閱讀, 以前書本,來的不容易, 讀書也不容易 ,所以人很愛惜書本,保護的很好。</h3> <h3>都是繁體字 有100年的歷史 那時候 還沒有簡體字</h3> <h3>都是最基本的詞語 牙刷 手鐲</h3> <h3>好多字都不認識</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庄河市|
青海省|
文山县|
柘城县|
正定县|
汨罗市|
赤城县|
扎兰屯市|
沾化县|
景宁|
亳州市|
子洲县|
石家庄市|
绥宁县|
余庆县|
香河县|
西畴县|
峨眉山市|
扎鲁特旗|
南康市|
周至县|
清河县|
灌云县|
米易县|
横山县|
冕宁县|
陆河县|
浠水县|
龙门县|
湖北省|
合川市|
自治县|
兴海县|
伊宁县|
英吉沙县|
门头沟区|
和林格尔县|
新田县|
蕉岭县|
尚志市|